【回憶之錄】寂靜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打從4個月半嬰兒期的我,那一天突如其來的發燒,來到寂靜世界。

所有聲音在寂靜世界都不復存在,宛如切斷外界聲音,沒有助聽器幫助之下,試著閉上眼全神貫注靠雙耳尋找一絲絲的聲音,始終尋不著。

聲音是什麼?

聲音,好陌生,對周遭的聲音ㄧ無所知,不知道怎麼描述聲音,只能憑空想像聲音是怎麼樣。

戴助聽器幫助有限,因為助聽器是聽覺媒介輔助,不是萬能,助聽器的構造就是將環境中的聲音全單照收,接著透過擴大機放大的聲音傳送到耳膜。

聽得到,不等於聽得懂。

正常聽力有過濾聲音,甚至能自動調節大小聲音,憑聲音能認出音調、方向的功能等,喪失聽力如同失去所有的功能,

我所聽見是非常吵雜的噪音,像是在行走時,聽到的是混亂聲音,不能分辨方向,更不能辨認是說話,還是車輛呼嘯而過的聲音,所有聲音都混在一起,實在太吵了!吵到我無法忍受,關掉助聽器,躲進寂靜世界。

我試著觸及能傳來振動的物體去感受聲音,或是說話或唱歌時,伸出手輕按喉頭周圍,去感覺聲帶中振動,振動就像是「無形的聲音」,振動具象化如下圖。

振動具象化

振動具象化

值得慶幸的是,我戴助聽器時,所有聲音當中僅有分辨得出鼓聲、鋼琴聲的節奏和旋律,因鋼琴和打鼓的聲音比較大,也有明顯的節奏。

彈鋼琴是我媽咪教的,我只會彈「小蜜蜂嗡嗡嗡」,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兒童歌曲,更喜歡聽我媽彈鋼琴,彈指之間彈出優美的聲音,輕輕閉上眼享受傾聽,身體不自主地隨著悅耳清脆的旋律而搖擺,而打鼓的聲音可以直接讓我感受震動,我所聽見的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的節奏聲音。

鋼琴就像是優雅的音樂家,而打鼓像是奔放的藝術家。

以前在公演場景觀賞打鼓表演,由於怕自己的耳朵會不舒服,我就關掉助聽器,用雙眼去欣賞鼓手們專注投入的鼓魂,鼓聲雷動氣勢磅礡,劃破了我的寂靜世界,驚破天驚把全身的我撼住,難以從他們身上的目光移開,渾厚雄壯的鼓聲,隆隆作響傳到我的心中迴盪著。

我戴助聽器的狀態

只能一對一聊天才能懂,其餘就慘不忍睹,但溝通方式有很多種,筆談、通訊軟體、手語等,口語並不是唯一。有趣的是,我發音不標準,和別人交談時,別人都說我的發音不像台灣人(笑)。

我戴助聽器的狀態

我戴助聽器的狀態

在生活當中,有多少會有不便之處,手機收到很多來電,我都是無視,因為無法接聽電話,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戴助聽器所聽到的是無意義的雜音。

所遇到以下問題,都是仰賴別人幫忙。

一、求學時代

課堂上聽不懂老師講什麼,雖然可以讀唇語,但讀唇語是一種非常耗費精神,很吃力,所以上課都是抄黑板和看課本、下課跟同學借抄筆記。不懂部分則私下問老師或是同學。

分組討論則是更困難,聽不懂團體討論內容,沒參與感,而找組也很尷尬,都必須看別人臉色才能加入或靠老師幫忙分配。分組討論結果都是靠私下問同學才能知道自己要負責什麼內容。

二、生活

像是訂位、水電維修、需辦些事情、突發情況等,都必須透過打電話,問題的是,聽力和口語的關係,仍無法接聽電話,都需仰賴路人或家人幫接聽電話。

智慧型手機問世前,當我和家人走散了,找不到家人,我持有手機,卻無法自己打電話,必須請路人幫忙接聽電話報備我的所在位置。或是去服務台登記走失,請他們幫忙廣播,請家人來接我。

交通突發情況,例如火車停駛,會有廣播通知,問題的是聽不到的關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傻傻等著火車來。有一天,發生在我身上,因颱風尾的關係,我和聽障朋友們在十分火車站等了一小時等不到,後來去找店家吃飯看電視新聞才知道停駛,難怪遊客本來有,一下子不見了,原來他們早就知道了,只要一聽廣播就能提早離開。

三、點餐、購物

點餐,若要點簡單,我都會指菜單,但若要點很多,我用打在手機上告知店家,因為用講的對方會聽不懂。

店家做完後要叫號,我無法聽到店家叫號,因為助聽器接收是來自各方聲音,無法分辨哪一個聲源,所以不知道店家叫到自己,然後自己傻傻等,直到旁邊客人拍拍我,我才知道店家在叫我。

購買的時候,要問價,我都會問多少錢,但有些店家聽不懂,我只好比手勢,店家才懂,然後回答多少錢,我有時聽不懂,對方就改比手勢,我才懂,這樣互動挺有趣。

四、看診、銀行

以前護理師會出來叫號碼,聽不到的關係,不知道對方在叫我,還好現在醫院、診所已經改用電子螢幕,只要看號碼就知道號碼跑到哪裡。

看診時,先寫好的症狀情形給醫生看,請醫生用筆談回。

銀行,對於聽障申辦信用卡非常不友善,因為要接聽電話驗証明自己是本人,問題的是自己無法接聽電話,要怎麼證明?而還必須親自跑銀行說明,請櫃檯人員幫忙證明,更扯的是,申請還會失敗耶,往後我改請家人幫忙,免得又花時間親跑。

種種不便之處,難免的,因為聽障/聾人的外觀是看不出來的,看上去沒有困難之處,所以很多地方都會被忽略。

現在友善的無障礙環境慢慢有進步,相信以後會越來越更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野口夏-avatar-img
2023/02/02
小猴,你細細的寫了這麼多,讓我多一點了解了你以及你的感受,這也是一種傾訴,我能傾聽你,覺得很好。
小猴-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06
同時讓大眾更了解聾人\聽障處境,「隱形障礙的需求不易被看見」,看上去跟一般人無異,沒有像輪椅族、視障、唐寶寶等來得明顯,因此這樣需求就不易被看見。
李英華-avatar-img
2023/02/02
文字表達很棒喔!
小猴-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06
謝謝稱讚 <3
avatar-img
小猴記事
24會員
90內容數
本身的記性不好,純紀錄過往的種種及閱讀心得。
小猴記事的其他內容
2024/11/20
文章回憶了作者的童年經歷,分享了在板橋的快樂時光以及與家人和朋友之間的密切互動。作者講述了在學校的事件、無憂無慮的遊玩日子,以及對失去兒時玩伴的懷念。這些回憶反映了童年時代的天真與純真,並表達了對童年無限的懷念與自我的成長。
Thumbnail
2024/11/20
文章回憶了作者的童年經歷,分享了在板橋的快樂時光以及與家人和朋友之間的密切互動。作者講述了在學校的事件、無憂無慮的遊玩日子,以及對失去兒時玩伴的懷念。這些回憶反映了童年時代的天真與純真,並表達了對童年無限的懷念與自我的成長。
Thumbnail
2024/03/27
這是一篇關於養一隻名叫巧虎的貓的日記。這個故事充滿了養貓的過程和心得。
Thumbnail
2024/03/27
這是一篇關於養一隻名叫巧虎的貓的日記。這個故事充滿了養貓的過程和心得。
Thumbnail
2024/01/16
日記本就像是我的老朋友,它能接納我所有的正面及負面的情緒,以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當我難過或是快樂時都會跟它分享,它靜靜地耹聽我毫不掩飾的心聲訴說,甚至幫我記錄了點點滴滴的生活,它陪伴我走過青春的歲月。 與老朋友相遇源自於2004年的開端,持續為我記載到2018年止,共14年。
Thumbnail
2024/01/16
日記本就像是我的老朋友,它能接納我所有的正面及負面的情緒,以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當我難過或是快樂時都會跟它分享,它靜靜地耹聽我毫不掩飾的心聲訴說,甚至幫我記錄了點點滴滴的生活,它陪伴我走過青春的歲月。 與老朋友相遇源自於2004年的開端,持續為我記載到2018年止,共14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助聽器如同一支拐杖,就像身體行動不便需要柺杖一樣,聽力受損者需要助聽器來支撐他們的聽覺。
Thumbnail
助聽器如同一支拐杖,就像身體行動不便需要柺杖一樣,聽力受損者需要助聽器來支撐他們的聽覺。
Thumbnail
打從4個月半嬰兒期的我,那一天突如其來的發燒,來到寂靜世界。 所有聲音在寂靜世界都不復存在,宛如切斷外界聲音,沒有助聽器幫助之下,試著閉上眼全神貫注靠雙耳尋找一絲絲的聲音,始終尋不著。 聲音是什麼?
Thumbnail
打從4個月半嬰兒期的我,那一天突如其來的發燒,來到寂靜世界。 所有聲音在寂靜世界都不復存在,宛如切斷外界聲音,沒有助聽器幫助之下,試著閉上眼全神貫注靠雙耳尋找一絲絲的聲音,始終尋不著。 聲音是什麼?
Thumbnail
通過聽打員資格後, 原以為不會那麼快接到案子, 沒想到上個月社會處來電, 請我幫忙活動的聽打服務, 後來得知只有我一人, 說真的, 我一個菜鳥真的忐忑不安, 今早把孩子送到朋友家時, 兩個人開始吵架, 我的心也開始浮躁, 但又想起要安頓自己, 騎車帶孩子去朋友家路上, 不斷深呼吸, 我趕緊到會場,
Thumbnail
通過聽打員資格後, 原以為不會那麼快接到案子, 沒想到上個月社會處來電, 請我幫忙活動的聽打服務, 後來得知只有我一人, 說真的, 我一個菜鳥真的忐忑不安, 今早把孩子送到朋友家時, 兩個人開始吵架, 我的心也開始浮躁, 但又想起要安頓自己, 騎車帶孩子去朋友家路上, 不斷深呼吸, 我趕緊到會場,
Thumbnail
當我們閉上雙眼,體會一下耳裡聽到的聲音 聲音會帶你走到很遠很遠的某處,也會帶你認識那些距離最近卻陌生的地方。 你是否靜靜得聽環境的聲音,或是否認真地聽別人說話的聲音!? 早晨的安靜也是一種聲音,因為那單純、純粹,比起日常習慣的喧囂,那是一種幸福的聲音。 有些聲音則是有年代的,有溫度的,有記憶的。
Thumbnail
當我們閉上雙眼,體會一下耳裡聽到的聲音 聲音會帶你走到很遠很遠的某處,也會帶你認識那些距離最近卻陌生的地方。 你是否靜靜得聽環境的聲音,或是否認真地聽別人說話的聲音!? 早晨的安靜也是一種聲音,因為那單純、純粹,比起日常習慣的喧囂,那是一種幸福的聲音。 有些聲音則是有年代的,有溫度的,有記憶的。
Thumbnail
我是音乐盲,小时候的音乐课几乎只存在于课表上,偶尔上一次课,肯定是学校要组织什么庆典或活动。那时唱的都是一些红彤彤的歌,不仅不美,而且不懂。因此,至今简谱都看不懂。 至今依旧不会任何乐器,但并不影响我写歌词,也不影响我欣赏。 几年前买了画板和画笔,想重新找回绘画时的安宁,失败了。
Thumbnail
我是音乐盲,小时候的音乐课几乎只存在于课表上,偶尔上一次课,肯定是学校要组织什么庆典或活动。那时唱的都是一些红彤彤的歌,不仅不美,而且不懂。因此,至今简谱都看不懂。 至今依旧不会任何乐器,但并不影响我写歌词,也不影响我欣赏。 几年前买了画板和画笔,想重新找回绘画时的安宁,失败了。
Thumbnail
聽損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反應變慢,進而導致成生活中的恐懼與害怕,使原本可以做的也做得不太好了,變得憂鬱、沒自信、開始負面。 我自己對於聽力障礙也是很恐慌,耳鳴方面我是出去走走減輕壓力,不過反應跟聽力方面一直是死穴。 有次去耳鼻喉科回診做聽力測驗,我就想到測驗戴上耳機按下按鈕,這跟玩音樂遊戲不是很像嗎?
Thumbnail
聽損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反應變慢,進而導致成生活中的恐懼與害怕,使原本可以做的也做得不太好了,變得憂鬱、沒自信、開始負面。 我自己對於聽力障礙也是很恐慌,耳鳴方面我是出去走走減輕壓力,不過反應跟聽力方面一直是死穴。 有次去耳鼻喉科回診做聽力測驗,我就想到測驗戴上耳機按下按鈕,這跟玩音樂遊戲不是很像嗎?
Thumbnail
小時候,嗚住耳朵聽外頭的聲音會顯的含糊, 可聽自己的聲音卻是一陣陌生又清晰。 長大之後,在某個難熬的時日, 總會刻意嗚住耳朵, 只為了能更仔細聽清楚自己的聲音。
Thumbnail
小時候,嗚住耳朵聽外頭的聲音會顯的含糊, 可聽自己的聲音卻是一陣陌生又清晰。 長大之後,在某個難熬的時日, 總會刻意嗚住耳朵, 只為了能更仔細聽清楚自己的聲音。
Thumbnail
今日隔壁大樓灌漿,我外出了,尋求耳朵的避難所。沒想到,到咖啡廳,一樣遇到他們隔壁二樓在裝修冷氣阿! 好在咖啡廳還有一台小琴,一份我自己帶的布拉姆斯譜,彈琴了一小時。 渡過了 敲敲打打噪音的一段長時間。 每當敲敲打打的聲音出現,我和老闆就開始大笑。 我說:可能我回家後,不知道我家的工地的灌漿是否比較小
Thumbnail
今日隔壁大樓灌漿,我外出了,尋求耳朵的避難所。沒想到,到咖啡廳,一樣遇到他們隔壁二樓在裝修冷氣阿! 好在咖啡廳還有一台小琴,一份我自己帶的布拉姆斯譜,彈琴了一小時。 渡過了 敲敲打打噪音的一段長時間。 每當敲敲打打的聲音出現,我和老闆就開始大笑。 我說:可能我回家後,不知道我家的工地的灌漿是否比較小
Thumbnail
也許有人想要跟我說: 他們只是小孩子還不懂事。 我想說: 成熟跟不成熟跟年紀無關, 有些大人也是很不懂事。 最後,對不起我也只是個小孩子, 誰可以來明白我的傷病與脆弱呢?
Thumbnail
也許有人想要跟我說: 他們只是小孩子還不懂事。 我想說: 成熟跟不成熟跟年紀無關, 有些大人也是很不懂事。 最後,對不起我也只是個小孩子, 誰可以來明白我的傷病與脆弱呢?
Thumbnail
單側聽損確實是件困擾的事情, 在某些角度跟方位上, 別人可能在跟我說話, 我卻完全沒有聽到, 容易產生一些誤會跟不必要的爭執。 舉例來說, 很多人會覺得聽障很容易不耐煩, 這個是很常發生的狀況, 但事實真的如此嘛!?
Thumbnail
單側聽損確實是件困擾的事情, 在某些角度跟方位上, 別人可能在跟我說話, 我卻完全沒有聽到, 容易產生一些誤會跟不必要的爭執。 舉例來說, 很多人會覺得聽障很容易不耐煩, 這個是很常發生的狀況, 但事實真的如此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