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病在那邊】新聞傳藝人患症先別緊張,看看巴金森初期症狀是什麼?爸媽不是變懶惰?!動作變緩慢小心巴金森病已經找上門!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1.01
本集來聊聊巴金森病初期徵兆有哪些呢?可以怎麼觀察?
初期症狀真的要很有愛才能發現,大家平常也多關心親友的狀況
《特別聲明》今日相關內容均非專業醫療指示,單純分享並促進民眾對不同疾病的認識,所有的醫療行為請務必遵守專業醫療人員要求,勿聽信電台或Podcast在那邊隨便說說~
本集重點​
📍巴金森病要掛哪一科?
📍新聞報導-侯孝賢導演有3個異狀被懷疑有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跟阿茲海默症分不清楚?
📍巴金森氏症有年輕化的傾向嗎?
📍有這些徵兆就要多注意?
📍日常生活如何觀察爸媽?
📍哪種族群是高風險族群?
📍巴金森病初期前期徵兆?
📍以為是骨刺?沒想到是巴金森氏症?
📍晚上容易作夢要靠枕邊人才會發現?
📍巴金森氏症患者也可以做這些運動?
■巴金森病要掛哪一科?
巴金森病是神經的系統疾病,主要是看神經內科為主,而神經內科在一些醫院還有區分次專科的分類,如週邊神經科、腦中風,動作障礙科等。
初期症狀,很難讓人聯想到可能是巴金森病,一般民眾多半會先看身體那裡不舒服,就先解決不適部位的問題,而情況往往耽誤到疾病發現的時機,在醫療產業13年的藍波哥提到,根據我們了解很多民眾可能會看錯科別,例如有病患因五十肩引起的疾病,然後去找中醫推拿,看了2.3年一直看不好,因緣際會下轉掛神經內科,經醫師診斷才確定是巴金森病。所以對於疾病初期的認識,可協助我們及早判斷就診時應該先掛那一科。
■新聞報導-侯孝賢導演有3個異狀被懷疑有巴金森病
【延伸閱讀】侯孝賢冒3異狀 驚傳罹患帕金森氏症 👉https://lihi1.cc/AG5Ke
我們從一則新聞報導來看,是關於侯孝賢導演,因前陣子金馬獎前夕傳出侯導有3個異狀被懷疑有巴金森病,小編先幫侯導演釐清,因為他的朋友已經聲明候導沒有得到巴金森病。但新聞主要提到侯導連好友田壯壯都認不出來,認不出來是巴金森病前期徵兆嗎?在醫療產業13年的藍波哥提到,「認不出人」應該不是巴金森病前期徵兆,可能是腦部的記憶發生忘記的現象,若真要要講到疾病,應該是屬於失智症或阿茲海默症之類。
■巴金森病跟阿茲海默症分不清楚?
對於巴金森氏症跟阿茲海默症,一般民眾可能會分不清楚,而疾病名稱都是以外國人的名字來命名,針對記憶有關的特徵是阿茲海默症,而巴金森病的特徵是嚴重的運動症狀,二者都是老年人神經退化疾病,盛行好發是65歲以上。
■ 巴金森病有年輕化的傾向嗎?
在醫療產業13年的藍波哥提到,巴金森病不應該說有年輕化的情況,而是以前沒發現、沒注意到。巴金森病分兩種,一種是所謂的遺傳性的,可能18歲就發病;另外一種40~50歲開始,覺得身體有問題,去醫院求診發現是巴金森病。現在主要是40~50歲以後發病的,逐漸浮出檯面。
過去巴金森病認定盛行的年紀是65歲,大多是在65歲發現這個疾病,隨著醫學的進步,我們會開始發現早期的徵兆,已經是巴金森病,隨著現在醫療環境更好,很多年輕族群發現症狀,就會去醫院就診而那被診斷出來,這一個盛行年紀才有機會往前。
■有這些徵兆就要多注意!
你身邊的親友有巴金森氏症嗎?
在醫藥產業的小Joe分享,我是有一位遠房親戚,他就很明顯的手抖,但是因爲我接觸巴金森病的病人是蠻多的,了解這類的病患症狀像:
1.手會抖
2.動作變緩慢
3.肌肉變僵硬
4.步態變不穩
這都是巴金森病的初期症兆,所以這四個症狀有被發現二個的話,就有可能被醫生診斷是巴金森病。而這四個症狀除了「手會抖」較容易察覺,其它三個較容易被忽略,像「動作變緩慢」因為人年紀大,動作基本上會變的比較慢,這就很難去聯想到是症狀之一。另外「肌肉變僵硬」,身體的肌肉會變得僵硬,例如腳抬不起來,或關節活動卡卡等。而「步態變不穩」,如老人家容易的跌倒的情況,會以為是是年紀大而被忽視。所以只要有以上2個症狀時,雖然不一定是巴金森病,但還是建議前往醫院就診,去釐清到底是或不是,至少由專業的醫生來判斷,會更安心。
■日常生活如何觀察爸媽?
巴金森病這些症狀要如何觀察?程度上該如何判斷呢?如何觀察爸媽日常生活呢?例如手會抖是一直抖嗎?身體僵硬是到什麼樣子程度才是僵硬?像運動後身體肌肉會比較硬,這也是嗎?動作變緩慢是何種程度上的慢?常跌倒就是身體不穩嗎?
1.手會抖:這是巴金森病最多人知道的症狀,在醫療產業13年的藍波哥分享,手會抖是靜止狀態或沒有做動作的時候顫抖,像數鈔票的動作,一直都在抖,初期是單側的手不刻意的抖動,有特殊的頻率的手抖。
2.動作變緩慢:醫藥產業的Jeff分享,可以和以前的動作做比較,像初期也許走路比腳緩慢,有拖步的現象,走起來平衡感有點不穩;另外有可能連臉部的表情都比較僵硬,跟過去相較是不是變的嚴肅或僵硬,像面具臉,所以需要透過平日細微的觀察才容易被發現。
3.肌肉變僵硬:醫藥產業的Jeff分享,像老年人動作會卡卡的,年輕人可能感受不到,但運動後的僵硬只要動一動就會好,而這個僵硬應該是比較長時間的表現,比如說以前的手抬的起來,現在會比較卡,而且持續好幾天,或走路容易有拖步的現象,所以為什麼說過去巴金森病會比較晚才發現,因為會認為爸爸媽媽年紀大了,本來就有這樣子,但是其實你觀察到一陣子若有明顯改變,就可以去請問一下專業的醫師。
4. 步態變不穩:醫藥產業的Jeff分享,初期會有拖步的現象,但慢慢地可能會有點小碎步,會很小心的走路,有點類似像穿拖鞋,常常鞋底拖在地上,就有可能是巴金森病症狀之一。
個案分享-爸爸不愛爬山是變懶惰?
醫療產業13年的藍波哥分享,有一個個案是一個病患的家屬,描述他的家人一起去爬山,發現爸爸都不願意去,不願意去動,以為爸爸變懶惰,後來過了1年後才確診巴金森病,原來爸爸那個時候不是懶,而是沒辦法走。
長輩對於疾病的反應是蠻多元的,若晚輩不是以懶惰的負面角度去看待,對於疾病能多一些認識,對於爸爸的生活習慣改變,有可能是哪裡不對勁,或許就可以更早期的發現。
這些細微的改變或症狀,相信大部分人是很難跟巴金森病連結上關係,但這真的要用愛去觀察身邊的親朋好友,觀察過去跟現在的差異,雖然盛行的年紀大概是65歲,但不代表你現在年輕或55歲就沒有這個風險,所以平常就要多關心爸爸媽媽及家中的長輩和好友,從這些小地方開始觀察起。
■ 哪種族群是高風險族群?
巴金森病有所謂的高風險族群嗎?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只要年紀稍微高一點,家人就應該要幫你留意是高風險族群嗎?
醫療產業13年的藍波哥分享,根據我們看到的資料顯示,過去是指用農藥比較多的地方,比較容易得到巴金森病,現在好像沒有太大的區別,只說有些地方,背景是務農,有在用農藥,而我家中長輩也有得到巴金森病過世的。
醫藥產業的Jeff分享,我身邊的親友的狀況,是屬於動作症狀,本身的經驗看起來,是跟過去相比來講,他的走路相對有些駝背,步伐比較緩慢,臉部也有面具臉比較僵硬,沒有那麼生動,另外也有非動作的症狀,像便秘也是有可能。
■巴金森病初期/前期徵兆
醫療產業13年的藍波哥分享,巴金森病有所謂前期的症狀,但還不是巴金森氏症初期症狀,他有可能憂鬱、便秘、有睡眠障礙,嗅覺異常,這都是神經方面的反應,這些都是根據他們統計的結果,發現後來確症巴金森病的病患,前期都會發生這類的症狀。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方面的疾病,相對的就會反射在神經病變後的一些相關的症狀,包括憂鬱症、便秘、睡眠障礙,味覺異常如有些味道他聞不出來,或者某些味道吃不出來或聞不到,所以這些症狀容易跑錯科別,如憂鬱跑去精神科或身心科,就會判定他是憂鬱症的,但巴金森氏症患者有百分五十二有憂鬱症,因此也是巴金森氏症高風險族群。
所以要看巴金森氏症,很容易在醫院裡面迷路,多半會有兩年的延遲,若病患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為巴金森氏症是一個神經退化性的疾病,若能提早在這一兩年發現,透過藥物可以好好的控制,對病人的病情有很好的控制,與家人相處起來相對融洽,能夠互相照顧。所以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因為巴金森氏症他是退化性疾病,越早發現相對延緩退化的速度。
■以為是骨刺?沒想到是巴金森氏症
當家中長輩或家人生活型態的改變,若能及早發現異狀或跟以前的不同之處,可以先安排爲老人家就醫,但一定要跑對科別。小Joe分享,如果能知道這些症狀是非常重要,像關節僵硬,有些老人家關節疼痛、腰痛就掛個骨科,復健科,骨科醫生就照個X光,而老人家多半都還是有一些骨刺,於是開刀解決骨刺問題,後來實際上開完刀才發現是巴金森病,關節僵硬還是存在的。
所以一定要找對正確的科別,巴金森病正確的科別是要掛「神經內科」,如果有一些是專科的話是「動作障礙科」,所謂次專科,他是專門針對巴金森氏症有更深入的研究跟治療,當然就是看您身邊的醫療資源,有沒有次專科,如果沒有第一時間就掛神經內科。
■ 晚上容易作夢要靠枕邊人才會發現
有一症狀也需要留意,這可能要枕邊才會知道。晚上容易作夢,因為睡眠障礙也是症狀之一,醫療產業13年的藍波哥分享,晚上容易作夢是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睡覺的時候會拳打腳踢,這個比率蠻多的,有些病人他有前期徵兆,這種都是從一個前期徵兆,或者是說他發病以後發現還是有這些問題,但是在你還沒有被確認之前,不代表你就是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患者也可以做這些運動?
除了吃藥之外,運動是很好的醫療行為,近年來包含國內外都有針對巴金森氏症患者宣導,除了藥物控制之外,如果你打太極拳、騎腳踏車,對於病患的肌力與平衡是很有幫助的。
謝謝你的閱讀,請給小編一個愛心吧!並把文章收藏起來!也請多多分享和留言交流~

Follow 小編在那邊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各大Podcast平台【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KKBOX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62內容數
健康新聞的翻譯蒟蒻嗎? ! 各大Podcast平台、FB、IG、YT 搜尋「小編在那邊」歡迎訂閱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編在那邊 的其他內容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1.01 我們本集邀請,擔任人資有23年經歷的Emily以人資的角度,不僅分享她的求職經歷,也解答許多我們在求職或職場工作上常見的問題。 ■大學選科系就既定未來志向? ■出國念書有加分嗎? 對於有沒有留學與職場所需要的「國際觀」有很大的差異嗎? ■如何挑選好公司?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3 【小編在那邊】對於關心健康保健的聽眾專題策畫【健康新聞在那邊】系列,這一集將透過小編精選的新聞與受邀的來賓,來聊聊每月健康新聞。 ■氣候變遷對於高齡者的影響​ ■既孝順又不孝順的台灣人​ ■日常保健如何實踐​ ■疾病發生的重要關鍵​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1 這一集要來特別討論一個跟貓有關係的新疾病,是貓的腎臟病,我們邀請二位養貓的飼主來賓,和大家來分享有關飼養貓咪的生活點滴,與面對腎臟疾病該如何發現與預防。 ■認識貓腎臟病​ ■分享貓咪喝水經驗​ 貓喝水真的是一大難事,我們如何知道家貓喝的水夠不夠呢?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1 這幾年比較新的疾病叫「肺纖維化」, 如果你對呼吸道的疾病有興趣,邀請大家一起來聽聽我們的分享,在分享前強調,我們都不是專業的醫療人員,這篇所有的相關的分享非專業的醫療指示,針對疾病的治療請務必諮詢專業的醫師。 ■認識菜瓜布肺​ ■肺纖維化初期徵兆​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1 對於關心動物健康或是動物權益的聽眾專題策畫【動保新聞在那邊】系列, 每月篩選相關的動保新聞,與受邀來賓一起來聊聊動物健康與預防。 ■認識獸醫師節​ 你知道1 月6 號是台灣的獸醫師節嗎? ■獸醫系經驗大公開​ ■對抗非洲豬瘟重要性​ ■推廣SDGs概念​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1 《特別聲明》今日相關內容均非專業醫療指示,單純分享並促進民眾對不同疾病的認識,所有的醫療行為請務必遵守專業醫療人員要求,勿聽信電台或Podcast在那邊隨便說說~ ■為什麼女生肺癌機率高​ ■肺癌如何發現 ■肺癌新聞提醒及討論​ ■如何辨別腦中風徵兆​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1.01 我們本集邀請,擔任人資有23年經歷的Emily以人資的角度,不僅分享她的求職經歷,也解答許多我們在求職或職場工作上常見的問題。 ■大學選科系就既定未來志向? ■出國念書有加分嗎? 對於有沒有留學與職場所需要的「國際觀」有很大的差異嗎? ■如何挑選好公司?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3 【小編在那邊】對於關心健康保健的聽眾專題策畫【健康新聞在那邊】系列,這一集將透過小編精選的新聞與受邀的來賓,來聊聊每月健康新聞。 ■氣候變遷對於高齡者的影響​ ■既孝順又不孝順的台灣人​ ■日常保健如何實踐​ ■疾病發生的重要關鍵​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1 這一集要來特別討論一個跟貓有關係的新疾病,是貓的腎臟病,我們邀請二位養貓的飼主來賓,和大家來分享有關飼養貓咪的生活點滴,與面對腎臟疾病該如何發現與預防。 ■認識貓腎臟病​ ■分享貓咪喝水經驗​ 貓喝水真的是一大難事,我們如何知道家貓喝的水夠不夠呢?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1 這幾年比較新的疾病叫「肺纖維化」, 如果你對呼吸道的疾病有興趣,邀請大家一起來聽聽我們的分享,在分享前強調,我們都不是專業的醫療人員,這篇所有的相關的分享非專業的醫療指示,針對疾病的治療請務必諮詢專業的醫師。 ■認識菜瓜布肺​ ■肺纖維化初期徵兆​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1 對於關心動物健康或是動物權益的聽眾專題策畫【動保新聞在那邊】系列, 每月篩選相關的動保新聞,與受邀來賓一起來聊聊動物健康與預防。 ■認識獸醫師節​ 你知道1 月6 號是台灣的獸醫師節嗎? ■獸醫系經驗大公開​ ■對抗非洲豬瘟重要性​ ■推廣SDGs概念​
節目這邊聽 📎錄製時間: 2022.01 《特別聲明》今日相關內容均非專業醫療指示,單純分享並促進民眾對不同疾病的認識,所有的醫療行為請務必遵守專業醫療人員要求,勿聽信電台或Podcast在那邊隨便說說~ ■為什麼女生肺癌機率高​ ■肺癌如何發現 ■肺癌新聞提醒及討論​ ■如何辨別腦中風徵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醫師,我只有輕微的手抖,日常生活不受影響,這樣需要吃藥嗎?」60多歲的陳先生因為左手顫抖就醫,剛確診巴金森病。 「如果巴金森病已經出現症狀,就建議開始吃藥,比較不會很快進展到疾病末期喔。」醫師叮嚀。 林建輝醫師提醒,若發現手會抖時,一定要至神經內科檢查,
Thumbnail
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Thumbnail
「有位60多歲的伯伯,退休之後常到假日農場種菜,平時也有運動習慣。因為巴金森病,他都有按時服藥。以往早上吃藥之後能夠活動自如、可以工作,但是前一陣子開始,到了上午11點之後,就開始覺得有點力不從心,動作變得緩慢、卡卡的」,回診經醫師評估,原來患者這個現象是「巴金森病的藥效波動現象」
Thumbnail
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因為手抖、肩膀痛而發現巴金森病。戴逸承醫師指出,因為工作的關係,患者想要改善動作症狀,便使用的藥物而出現較強的購物衝動。在與醫師詳細討論後,她了解到運動的重要性,便開始每天運動至少三十分鐘,經過三個月左右,她使用的藥物劑量可以降到原本的一半
Thumbnail
「根據研究,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有四成到六成,都有心情低落、焦慮等問題。」敖瑀醫師指出,「曾經有位女性患者在用藥之後動作症狀明顯改善,但是每次回診的時候,沒講幾句話就會開始流眼淚。在進一步了解她感受到的壓力後,我們調整藥物,也邀請家屬一起了解巴金森病,化解誤會。」
Thumbnail
昨天是外公87歲冥誕,而他已離世14年,那也是三月底的事情。當時我正在準備很重要的考試,依然幾乎每天到醫院看他,他擔心我的考試卻從沒說出口,為了不給我壓力。 兩週前,他說確定會到亞洲,而且明年會來台灣拜訪我,以後在巴黎也沒有可以見面的人了。
Thumbnail
每晚我都會做夢,有時候躺下不久便睡著,但在入睡前我已經花了數小時反覆想著你說的每一句話。快速入眠的那幾晚總讓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確定自己在睡著的狀態中是知道當晚的幸運的。
Thumbnail
我有個獨特的名字,一個正體中文字筆畫不到10劃的單名,卻有99%的台灣人都會把我的名字讀錯,從小到大的中文老師也沒唸正確。我有著非常普遍的中國姓氏,但至今還沒遇到姓和名與我一樣的台灣人。(網路上也就找到一個中國言情小說的名字和我一樣)
Thumbnail
「我永遠都是愛你的,但你卻像個『燈』。有時開,有時關」這是另一個男人對女人說的。  
Thumbnail
男人一直善於觀察,或許和他的專業有關,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取得生物及資訊工程的碩士。前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而後者通常擁有數理及思考邏輯。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醫師,我只有輕微的手抖,日常生活不受影響,這樣需要吃藥嗎?」60多歲的陳先生因為左手顫抖就醫,剛確診巴金森病。 「如果巴金森病已經出現症狀,就建議開始吃藥,比較不會很快進展到疾病末期喔。」醫師叮嚀。 林建輝醫師提醒,若發現手會抖時,一定要至神經內科檢查,
Thumbnail
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Thumbnail
「有位60多歲的伯伯,退休之後常到假日農場種菜,平時也有運動習慣。因為巴金森病,他都有按時服藥。以往早上吃藥之後能夠活動自如、可以工作,但是前一陣子開始,到了上午11點之後,就開始覺得有點力不從心,動作變得緩慢、卡卡的」,回診經醫師評估,原來患者這個現象是「巴金森病的藥效波動現象」
Thumbnail
那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女士,因為手抖、肩膀痛而發現巴金森病。戴逸承醫師指出,因為工作的關係,患者想要改善動作症狀,便使用的藥物而出現較強的購物衝動。在與醫師詳細討論後,她了解到運動的重要性,便開始每天運動至少三十分鐘,經過三個月左右,她使用的藥物劑量可以降到原本的一半
Thumbnail
「根據研究,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有四成到六成,都有心情低落、焦慮等問題。」敖瑀醫師指出,「曾經有位女性患者在用藥之後動作症狀明顯改善,但是每次回診的時候,沒講幾句話就會開始流眼淚。在進一步了解她感受到的壓力後,我們調整藥物,也邀請家屬一起了解巴金森病,化解誤會。」
Thumbnail
昨天是外公87歲冥誕,而他已離世14年,那也是三月底的事情。當時我正在準備很重要的考試,依然幾乎每天到醫院看他,他擔心我的考試卻從沒說出口,為了不給我壓力。 兩週前,他說確定會到亞洲,而且明年會來台灣拜訪我,以後在巴黎也沒有可以見面的人了。
Thumbnail
每晚我都會做夢,有時候躺下不久便睡著,但在入睡前我已經花了數小時反覆想著你說的每一句話。快速入眠的那幾晚總讓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確定自己在睡著的狀態中是知道當晚的幸運的。
Thumbnail
我有個獨特的名字,一個正體中文字筆畫不到10劃的單名,卻有99%的台灣人都會把我的名字讀錯,從小到大的中文老師也沒唸正確。我有著非常普遍的中國姓氏,但至今還沒遇到姓和名與我一樣的台灣人。(網路上也就找到一個中國言情小說的名字和我一樣)
Thumbnail
「我永遠都是愛你的,但你卻像個『燈』。有時開,有時關」這是另一個男人對女人說的。  
Thumbnail
男人一直善於觀察,或許和他的專業有關,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取得生物及資訊工程的碩士。前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而後者通常擁有數理及思考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