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起時分:專訪魚池戲劇節主辦人巫明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2018年仲夏,魚池鄉公有零售市場前搭起一排簡易型棚架,棚下是小型的市集,在市場大樓的入口處,一張長桌正販售著「魚戲池中央」的戲劇演出門票。市集和戲劇演出在魚池小鎮並不常見,路過的鄉親帶著好奇的眼光圍了過來。
開演時間一到,只見穿著西裝窄裙的工作人員,引領著觀眾們入座看戲。每幕結束,工作人員會再帶領觀眾往下一幕演出地點走去。
和常見的戲劇表演,明顯區分舞台、觀眾區,並在每一幕結束時以燈暗、移動布景的換幕形式不同。在這裡,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很近,每一幕結束時,移動的是觀眾的腳步。
每看完一幕,就可以在門票上蓋一枚特製的印章,表演結束後,觀眾收集到四枚印章,再沿著魚池大街走,轉角處的破屋前有歌唱、舞蹈表演,及魚池老照片的小型展覽和最後一個集章點。五枚印章集齊,可以向古蹟燒團隊換一份古蹟造型的雞蛋糕。
夜晚娛樂選擇不多的魚池大街,平時靜寂一片。活動期間,小鎮街道上掛上黃色的燈串,摻上藝文氣息,也多一絲熱鬧。
而將這一切帶回家鄉的,是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的巫明如。成長於魚池鄉的她,帶著朋友們回到家鄉,籌備起這一場戲劇節活動。規模並不大,但對於魚池來說,是頭一回有團隊在市場大樓裡演出,夜晚的街道也是第一次有歌唱、舞蹈表演。活動結束後,巫明如收拾行囊,和夥伴們一同回到台北,歸隊到北漂的日常生活。此時,沒有人確定,明年的魚池是否會迎來第二屆的戲劇節。

誤打誤撞開啟的演員生涯|

2019年,巫明如又再次籌辦戲劇節。這一回,當地的藝術家、志工加入工作團隊。每位夥伴來自各行業,籌備期間利用工作結束後的休息時間,處理戲劇節的事務。平時在台北從事表演藝術工作的明如,除了以訊息聯繫工作團隊、劇團,更是頻繁地來往南投跟台北和工作團隊開會。這讓本就忙碌、奔波的演員生活,在籌備期間,行程更加緊湊。
活動前一個禮拜,明如將時間空下,帶著團隊回到魚池,全心地投入最後衝刺期的工作。工作人員開始整理活動的主要場地──魚池市場大樓,這是第二次將地點選在市場大樓,觀眾在大樓間的各角落移動腳步、換幕,在走廊間欣賞戲劇演出,是第一屆戲劇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分。無論是場地或是觀戲方式,對觀眾來說都是很新奇的體驗。
「我們會用這裡,是因為場地費是免費的。一開始也很擔心效果會怎麼樣,但去年觀眾回饋很好,而我很喜歡這樣的形式,觀眾跟演員的距離很近!」雖然觀眾回饋佳,但因為空間的開放性,讓演出充滿挑戰,垃圾車經過的聲響蓋過演員的聲音,即使事先申請使用權,仍有民眾不斷在演出當下穿越表演場地,這些不可控制的元素,讓團隊在演出過程不時捏一把冷汗。但演員出身的明如相信在這座特別的舞台上演出,對於演員來說,是一種新奇的考驗。
「我們就是要可以在任何場地演出呀!不排斥任何表演場地、方式!」 明如說近年的舞台表演,越來越多團隊將不同的元素放入戲劇表演中,表演也越來越多元。明如對戲劇、舞台的觀察充滿熱忱,有時下戲後還會趕場去看別的團隊演出,從中獲取精進的養分。大多數的人,都以為她從小便立志成為一名演員。
每回說起踏上這條路的原因,總是出人意外。
「其實我原本是陪我朋友去考試的,但我後來上了,我朋友沒有上!我想說是國立大學,好像不錯,讀完再決定什麼也不遲。但進去讀之後發現,我個性很外向,我的聲線也很適合,當演員需要有一些鬼靈精怪的點子,我也有。」明如說這段演員生涯的開端,其實是誤打誤撞地開始。原先只是陪著去考試,後來進了戲劇學院,接受專業訓練,畢業後成為一位演員。曾經參與過面白大丈夫劇團《職男人生5─引卿入關》、相聲瓦舍《警察杯杯我的車牌咧》、盜火劇團《來了來了從高山上重重地落下來了》……多齣舞台劇的演出。
生活和戲劇不同,生活中沒有人知道明確的幕起、幕落時間,也沒有人能預知在幕起、幕落之間,將會遇見了什麼事情。像是市場大樓,每回早市結束後,關上燈後便沉沉睡去,不曾想過有一天,在夜晚也能是鄉親聚集的場所。童年時期的明如,也不曾想過今日會成為一名專業演員,更不曾想過她會辦一場活動,將戲劇表演帶回家鄉。

家人的支持|

一位專業演員在魚池戲劇節之中擔任主辦人,召集眾人籌備這場活動,讓忙碌的生活更加忙碌。一切的起源,只是為了一個很簡單的原因。
「真的很單純,我就想說我演戲那麼好看,舞台劇也這麼好看,爸媽都來台北看好辛苦,我常說的不然搬一齣戲回來演好了,那我是要搬一齣戲回來,還是我自己在家鄉做一齣戲。然後想一想,覺得後者比較好,因為後者除了給爸媽看之外,給更多人看到。」
簡單的「想讓爸媽看」這個原因,就讓明如連續兩年將所有空暇的時間,用來籌備戲劇節。
平時在台北工作,還得用視訊、電話等方式統籌,大姊御竹一直都是明如的得力幫手。大部分需要與魚池當地單位聯絡、合作的工作,都由御竹一肩擔下,忙著聯絡在地的廠商,租借場地及市集所需要的環保餐具,以及聯繫在地各方資源。
活動正式開始的前幾天,行政團隊到明如家做路標、標示牌等,客廳放滿道具、紙箱,明如的媽媽在客廳看電視,不時探頭過來關心,還拿出餅乾請大家吃。趁著明如稍微離開的片刻,明如媽媽突然問起活動的準備情況,默默地說了一句:「唉呀,我覺得這像小朋友家家酒一樣!」臉上滿是擔心的神情。
相較於大姊表示大力支持,並當起明如強大的支援。明如的媽媽有時會表示對活動的擔心,言語之中也會表示並非十分贊同明如的選擇。
過了一會兒,當團隊在整理要給觀眾當椅子的舊木箱時,明如媽媽主動幫忙檢查釘子是否外露、給予建議;另外一頭需要硬紙板,明如媽媽又忙著帶夥伴在家裡到處找。
「我媽媽就會這樣,她不大支持我當演員,有時候她還會叫我去找一份正經的工作。但她會來看我演戲,戲劇節她也會來參加。她會說我們像是扮家家酒,前陣子我姊辦個人演唱會她也這樣說,但她會帶朋友來參加。」明如總結媽媽的行為,雖然嘴裡表示不支持,但心裡事實上也很想女兒活動成功。
到了戲劇節活動期間,明如的媽媽第一天就到現場關心,自掏腰包買下一件印有主視覺圖案的周邊T-Shirt ;明如的父親則是騎著摩托車在活動現場巡視,留意每個小細節。
或許家人就是這樣,因為擔心而嘴裡說著不贊同,但都用行動表達對明如的支持。
這之中的關係很微妙,因為擔心,而不支持;也因為關心而支持。支持與不支持,都是在乎和在乎的表現,也都是親子關係的展現。從來沒有一本劇本,可以告訴人們下一幕會出現在生命中的是什麼,也從來沒有一本劇本,告訴每一個人扮演好自己的設定並清楚地說明該怎麼和父母應對、和孩子溝通,但親情都在這些互動中展現。

志同道合的戲劇團隊|

連續兩年的戲劇節,明如都和大學時期認識的朋友們合作。
從事戲劇相關工作的人,平時就是南北奔波,草原民族般的生活作息,哪裡有演出,便往哪裡去。活動前一週,導演、演員、行政人員從各地陸續抵達魚池鄉。礙於經費的限制,明如能給予的報酬並不多,演員們願意千里迢迢地來到魚池,都有各自的原因。
「其實他們來算是無酬演出,我能給予的並不多,可能只能給予一些補貼或安排住宿。願意來這裡的絕對不是為了發大財。」除了同窗情誼而相挺之外,演員們願意參與這次演出,也和職業特性有關,演員的演出經驗也會影響將來的演出機會。
「人家(劇團)會參考當作依據之一也是演員願意來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就是他們(演員)也會覺得:『這好酷喔,在市場演出!』、『竟然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做演出』覺得很神奇,這會是一種挑戰的慾望。我們平常在學校的訓練,剛好會有導演組跟演員組,一位導演配兩位演員,一定會有配合的機會,就是這樣不斷地搭配跟累積。但是學校裡面的練習是同學跟同學之間,觀眾也是同學、學長姐,或是自己的親友。但是戲劇節有很大一部分不是自己認識的人,他們(演員)也會期待這些非本科系的人會怎麼看待自己的表演。」明如說這些都和這行業的特性相關,戲劇節也是演員們「實際演練」的好機會,
也有團隊成員願意合作,是因為認同戲劇節的理念:「我們這次的導演,他就是對偏鄉有所熱愛;一位團員,來自高雄,家裡是做辦桌的,對於來到一個地方可以用台語演出,覺得很自在。」當團員們的理念契合,便成就這次的演出。
戲劇節絕非明如一人可以辦成,所有的一切都還在創立初期,願意一同參與的朋友或許是因為理念相投,或許是因為單純的義氣相挺,這一切都促成這次的合作。
「其實去年辦完後,我也有猶豫過今年要不要再辦。」明如老實地說:「主要是沒有錢也沒有人力,我就想說先爭取到經費再說,我有寫一個計劃去申請經費,但是沒有上。可是有非常多人一直在支持我、願意幫助我,我就想說我不想讓這些人失望,我就想要繼續努力。」

對戲劇節未來的期待|

第二屆魚池戲劇節的主題是「轉來看戲」。「轉來」有兩個意思,一是源於閩南語、客語,「轉來」是「回來」的意思,希望到外地工作的魚池遊子們,可以在活動期間回到家鄉參與,一同看戲、和家人相聚;另一意思則是希望從台21線上經過魚池鄉的遊客,可以「轉來」魚池鄉參與活動。
活動時間都安排週五到週日晚上18點到21點,這也是有著團隊特別的考量。
「一方面的考量是戲劇活動在晚上會比較熱鬧。而另外一個考量是,魚池鄉很多人都是從事服務業,是沒有固定休假的,他們可能要到日月潭服務觀光客呀!他們晚上比較有空!觀光客來魚池,到了晚上也可以參加這個活動。」魚池人大多從事服務業,和魚池鄉的觀光發展有關;假日時旅客到此乘船遊覽日月潭,魚池街上顯得較為冷清。到了晚上,日月潭禁航,居民、遊客都有了空暇的夜晚,以此為考量,將活動安排在七月連續兩週的星期五、六、日三天的夜晚。
「有一些人覺得我是在推動偏鄉藝文發展呀什麼的,但其實也沒這麼複雜,我就是想讓我的父母、鄰居都有戲可以看而已。」 誤打誤撞地開啟演員生涯的明如,在辦戲劇節這件事上,也是誤打誤撞地,成為了別人口中「推動偏鄉藝文發展的人」。
「但我覺得有一些事情,我們也都可以試試看,像是換蕃所呀、戲劇呀!」戲劇活動結合了市集、歌手演唱,第二屆重視環保的瑞塔和幾位工作夥伴提議嘗試辦「木屐囒換蕃所」,讓民眾可以將家中不需要的物品和別人交換。嘗試以多元的活動,吸引更多人參加,讓各年齡層的民眾,都能一同參與。
活動頭兩日,天空下午不時下起傾盆大雨,令工作團隊為觀眾的出席率擔心,而幸運之神彷彿也參與了活動,雨總是奇蹟似地在開演前停。民眾湧進活動現場,逛市集、購票入場、在破屋前聽歌手表演,甚至吸引了不少民眾特地從外地前來參與。人數比去年更多,甚至在最後一晚門票全數售罄,各年齡層的觀眾和演員一起哭、一同歡笑。
民眾的參與鼓勵了工作團隊及劇團成員,而提及對戲劇節未來的期待,明如想了想說:「希望能跟嘉義的草草藝術節一樣,成為當地人熱血參與、外地人會想要特別熱血去參加的戲劇節吧!」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魚池戲劇節會成為藝文界的重要活動之一,在這創立初期,明如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正一起寫下活動的幕起,不確定下一幕為何,但每一個人都願意為此投注心力。
〔小小後記〕
這篇採訪寫於2019年,曾發表於R立方電子報。當時因為參與了第一屆的魚池戲劇節,和其他觀眾一起在兩幕間移動,想到大一修陳正芳老師的現代戲劇課程時,老師常說她在歐洲,曾經看過很多團隊,都是帶著觀眾在古蹟間移動,每一個點都是一個場景。這讓我在魚池有種身在歐洲的感覺。(那天的魚池很西班牙,機票錢,賺!) 那一屆結束後就讓我想要採訪明如。直至今日,2022年,整個世界皆經歷疫情的摧殘,魚池戲劇節去年是以線上的方式進行,確診數字不斷增加的現在,也不知道今年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而過去力挺我採訪的R立方也很令我驚訝地走進歷史,在幫文章搬家的同時,重新潤了這份稿,想想可能如同我當年寫的一樣,現實生活不是演戲,沒有固定的劇本,不知道下一幕會遇到什麼人、事、物,生活的本質便是改變和未知,這或許就是人為什麼會成長,為什麼或有喜、惡的原因。
魚池戲劇節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YuchiFestival/
avatar-img
4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溫文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師不會因為計畫的改變而灰心喪志,也不會因為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而不再計畫。計畫猶如一條預定的路途,沿途所遇到的變化或許都是風景,縱然有時轉向,老師仍記得原先出發時的初衷。大門敞開後,會遇到什麼樣的變化,老師說從不擔心,反而覺得因為這些預期外的事件,是促使他思索不同議題的媒介。
最後書屋地址落定,決定在松林部落紮根。「原因很簡單,我的家人都在這裡。」一句「我的家人都在這裡」說起來雲淡風輕,但所乘載的份量卻不小。原住民社會注重的血緣、家庭凝聚,都寄託在這一句中。
時代變遷,解嚴後,管制站也撤去了,柏油路一路鋪到部落的家門前,家戶幾乎都擁有私人汽車的時代,回家的路途,不再需要費心轉車,也不再顛簸。這趟車程,彷彿有了直達車,一路從台中的家往南投的部落。不必擔心守在部落口逐車檢查的警察,也不再擔心被質疑身分的正確性。
老師不會因為計畫的改變而灰心喪志,也不會因為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而不再計畫。計畫猶如一條預定的路途,沿途所遇到的變化或許都是風景,縱然有時轉向,老師仍記得原先出發時的初衷。大門敞開後,會遇到什麼樣的變化,老師說從不擔心,反而覺得因為這些預期外的事件,是促使他思索不同議題的媒介。
最後書屋地址落定,決定在松林部落紮根。「原因很簡單,我的家人都在這裡。」一句「我的家人都在這裡」說起來雲淡風輕,但所乘載的份量卻不小。原住民社會注重的血緣、家庭凝聚,都寄託在這一句中。
時代變遷,解嚴後,管制站也撤去了,柏油路一路鋪到部落的家門前,家戶幾乎都擁有私人汽車的時代,回家的路途,不再需要費心轉車,也不再顛簸。這趟車程,彷彿有了直達車,一路從台中的家往南投的部落。不必擔心守在部落口逐車檢查的警察,也不再擔心被質疑身分的正確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學時期,我加入了劇團,雖不喜歡幕前表演,但卻對幕後燈光、服裝、布景一些工作很有興趣。畢業前的公演,團長選擇經典的劇目<荊軻刺秦王>,我也首次擔綱服裝和舞台布景,為這齣劇加入些現代化的服裝和舞台布景元素。 大家都很期待公演到來,選在某個小劇場售票演出,正式演出前團員們一起進駐劇場,初次一起巡看整個場
Thumbnail
六齋市當晚是任心劇團在大里集落三天演出的最後一天,隔天二月初八一早,心恬就急不可待的和團員上山入住木屋區。 表面上的理由當然是生辰宴的劇本臨時更改,得盡快將劇本定案好進行排演。但是小強心知肚明,更重要的原因是心恬想要早點見到肖風,盡快入住鄰近木屋才方便見面。
Thumbnail
我與明華園之緣起 在少女時代,常聽先母提起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從嫁入明華園戲劇總團才開始學做戲。 那時的我忙於學業、教書、甚至是結婚生子,因此竟到2023年在臺北藝術大學聆聽林茂賢教授、陳亞蘭視帝《雙金的碰撞》演講後,才觀賞到每個人一生至少要觀賞一次的《超炫白蛇傳》片段水淹金山寺。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2024年5月4日,登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 ⟪ 大創藝家 2024 ⟫ , 榮幸我也能參與其中。 以肚皮舞為基礎,加入爵士及魔術演出,給予觀眾不同的視覺、聽覺饗宴。 演出結束的感動,透過文字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視訊內,真誠的笑容,聲音頓挫有致,答覆條理分明,時不搭配手勢,她是演員、老師,更是領導者,她是「唯,劇場」團長暨藝術總監──張庭溦。 2023年,「唯,劇場」籌辦《轉身轉生¬_菜市場藝術節》,與台中在地劇團合作,一同於新民街、第四市場進行演出,引發熱烈迴響。然而,這是一個即將被拆的市場。
Thumbnail
我想一般人面對京劇都是具距離感的,我當然也是。對京劇可說一無所知,只是在每日通勤的路上,瞥見路燈旗上幾個大字「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而被吸引,完全不認識演員,不理解形式、樂曲、唱腔、念白等,唯一懂得只剩紅樓夢,卻仍是被這樣的劇場吸引,期待被陌生的傳統藝術充填的新穎感受。
Thumbnail
💞2024臺灣戲曲藝術節主題:非常愛,是非常◆愛還是非◆常愛呢? 🌿「沒有亙古不變的愛,報答恩情也是一種愛」 聊齋啊聊齋~☝️且說:妖比人更有情,人可惡呢?還是妖可憎? 來賓介紹👏👏👏 -- 演員:吳代真 aka. 人美心也美的女主角 -- 執行製作:鄭漪珮
Thumbnail
早年的紹興戲舞臺,女性演員與女性觀眾之間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繫,也為彼此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文化空間,讓她們在這裡分享情感、交流心情,形成一個互相支持的社群。演員們以這種表演形式,回應了當時女性的心靈需求,成為當年戲曲舞臺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Thumbnail
2024農曆龍年即將到來,文化部以及臺南市政府已經為大家規劃好「龍耀臺南」一系列藝文活動,包括開幕大戲和精彩的演出。民眾可在活動中欣賞到獨特的戲曲歌仔戲表演,體驗豐富的民俗文化,並參與線上頻道訂閱及支持的善行。該活動將提供眾多優質節目給觀眾,並呼籲大家踴躍參與和支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大學時期,我加入了劇團,雖不喜歡幕前表演,但卻對幕後燈光、服裝、布景一些工作很有興趣。畢業前的公演,團長選擇經典的劇目<荊軻刺秦王>,我也首次擔綱服裝和舞台布景,為這齣劇加入些現代化的服裝和舞台布景元素。 大家都很期待公演到來,選在某個小劇場售票演出,正式演出前團員們一起進駐劇場,初次一起巡看整個場
Thumbnail
六齋市當晚是任心劇團在大里集落三天演出的最後一天,隔天二月初八一早,心恬就急不可待的和團員上山入住木屋區。 表面上的理由當然是生辰宴的劇本臨時更改,得盡快將劇本定案好進行排演。但是小強心知肚明,更重要的原因是心恬想要早點見到肖風,盡快入住鄰近木屋才方便見面。
Thumbnail
我與明華園之緣起 在少女時代,常聽先母提起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從嫁入明華園戲劇總團才開始學做戲。 那時的我忙於學業、教書、甚至是結婚生子,因此竟到2023年在臺北藝術大學聆聽林茂賢教授、陳亞蘭視帝《雙金的碰撞》演講後,才觀賞到每個人一生至少要觀賞一次的《超炫白蛇傳》片段水淹金山寺。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2024年5月4日,登上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 ⟪ 大創藝家 2024 ⟫ , 榮幸我也能參與其中。 以肚皮舞為基礎,加入爵士及魔術演出,給予觀眾不同的視覺、聽覺饗宴。 演出結束的感動,透過文字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視訊內,真誠的笑容,聲音頓挫有致,答覆條理分明,時不搭配手勢,她是演員、老師,更是領導者,她是「唯,劇場」團長暨藝術總監──張庭溦。 2023年,「唯,劇場」籌辦《轉身轉生¬_菜市場藝術節》,與台中在地劇團合作,一同於新民街、第四市場進行演出,引發熱烈迴響。然而,這是一個即將被拆的市場。
Thumbnail
我想一般人面對京劇都是具距離感的,我當然也是。對京劇可說一無所知,只是在每日通勤的路上,瞥見路燈旗上幾個大字「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而被吸引,完全不認識演員,不理解形式、樂曲、唱腔、念白等,唯一懂得只剩紅樓夢,卻仍是被這樣的劇場吸引,期待被陌生的傳統藝術充填的新穎感受。
Thumbnail
💞2024臺灣戲曲藝術節主題:非常愛,是非常◆愛還是非◆常愛呢? 🌿「沒有亙古不變的愛,報答恩情也是一種愛」 聊齋啊聊齋~☝️且說:妖比人更有情,人可惡呢?還是妖可憎? 來賓介紹👏👏👏 -- 演員:吳代真 aka. 人美心也美的女主角 -- 執行製作:鄭漪珮
Thumbnail
早年的紹興戲舞臺,女性演員與女性觀眾之間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繫,也為彼此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文化空間,讓她們在這裡分享情感、交流心情,形成一個互相支持的社群。演員們以這種表演形式,回應了當時女性的心靈需求,成為當年戲曲舞臺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Thumbnail
2024農曆龍年即將到來,文化部以及臺南市政府已經為大家規劃好「龍耀臺南」一系列藝文活動,包括開幕大戲和精彩的演出。民眾可在活動中欣賞到獨特的戲曲歌仔戲表演,體驗豐富的民俗文化,並參與線上頻道訂閱及支持的善行。該活動將提供眾多優質節目給觀眾,並呼籲大家踴躍參與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