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禮上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生活總是黑暗中蘊藏亮光。Photo: Pixabay

生活總是黑暗中蘊藏亮光。Photo: Pixabay


電影《父後七日》把台灣喪葬習俗以黑色喜劇的方式包裝,沉重的議題中充斥著家人關係與台灣喪葬禮俗的矛盾與趣味,而我們也似乎不小心把阿婆的喪禮辦得戲劇化十足。也許吧!生活即電影、電影即生活。

說起來,我和阿婆的關係並不親密,身為傳統客家大家族裡的第二孫女,我總有個自知之明,不會是受寵的那位,凡事罩子放亮點。我不像大姊是家族裡第一位「孫」輩的孩子般受寵,也不像小堂妹是阿婆口中千萬掛念的孫女,因此對於阿婆,腦海裡只有跟著她的屁股去雞窩裡撿雞蛋的記憶,雖然從媽媽口中得知,因為弟弟的出生我曾經跟阿婆生活一陣子,但對於這位老長輩,就是有種距離感。

乘載著生活叨唸的紙蓮花

抵達老家的時間是早上九點多,但阿婆家的庭院已坐了多位來弔唁的鄰居、親友。鄉下的魅力就是在此,不管婚喪喜慶、夫妻吵架、小孩考上大學,消息總是不逕而走,大家也不忌諱好壞,都會靠近送上恭賀或是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地方。

雖然爸爸叔叔感情並不融洽,但「守夜」仍被視為傳統應盡的禮俗。為了彌補阿婆過世當晚沒能趕到老家的遺憾,老弟第二晚自告奮勇輪值守夜,第四晚則是我和大姊、老弟一起守夜。當晚,修佛的姑姑一邊摺著蓮花,一邊分享摺蓮花時最好是靜心祝禱經文,藉此迴向往生者,祈願她前往西方之路一路順遂。

但對於過世的阿婆也許有點不敬 ,守夜當晚竟是我們三姊弟盡興聊天的一晚。都已步入中年的我們 ,各自有了家庭與事業 ,聚在一起時仍總是繞著家裡的小孩打轉 ,這次倒是天南地北地都補聊了回來 :從工作到家庭、從阿婆家的親子關係到未來期望的喪禮模式......,話題不斷。隔天,我心裡想著陪伴阿婆前往極樂世界路上的蓮花,是否有幾朵就這麼乘載著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禮俗、生計間的平衡

告別式的前一天,也是喪禮中行程最滿的一天,從早上八點到傍晚五點,排列著密密麻麻誦經禱念的行程規劃,最後一個步驟是將要準備給阿婆的紙紮與金紙都一同藉著火焰燒給在步上西方之路的阿婆。為避免孤魂野鬼的搶奪,按照禮俗,家人須手牽著手將所有的供品團團圍住,不能留有空隙。焚燒供品的場地位於小叔叔的農地上,雖然事先已經整出一塊土地作為使用,但烈焰仍逼得人不停往外擴,有的只能勉強維持手尖碰著手尖,有的已踏在未整土過的田地上。

小叔叔一邊叨念著大家要手牽到手,一邊又不捨地大喊:「大嫂,妳踩到我種的玉米苗了!」「你們小心點,那邊有我種的西瓜!」,媽媽也跟著喊:「小心那邊,那裡有番茄苗!」伴著天空落下的毛毛細雨,這情景倒覺得有點滑稽,傳統禮俗與生計間,有它獨有的平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艸頭方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透過育兒路上的親身經歷,記錄新手媽媽的教育觀察、好物分享,期許在養成為老媽的路上,留下自己人生路的足跡及後續可回望的育兒省思。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詐團圓》上映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去電影院。《詐團圓》是一部多語言融合,很溫馨也很催淚的電影,非常適合過年團圓的日子闔家觀賞。這篇文章就來聊一下當中最容易辨識的客家元素—客語和印象深刻的片段。
Thumbnail
《詐團圓》上映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去電影院。《詐團圓》是一部多語言融合,很溫馨也很催淚的電影,非常適合過年團圓的日子闔家觀賞。這篇文章就來聊一下當中最容易辨識的客家元素—客語和印象深刻的片段。
Thumbnail
熟悉的客廳已經佈置成靈堂 迎向老媽阿姨哭得寸斷肝腸 多年不見表弟們竟如此蒼老 妻說看看你我不也滿臉風霜
Thumbnail
熟悉的客廳已經佈置成靈堂 迎向老媽阿姨哭得寸斷肝腸 多年不見表弟們竟如此蒼老 妻說看看你我不也滿臉風霜
Thumbnail
第五章 虛偽的喪禮   阿媽來台北住了十二年,我並沒有陪她那麼多年,因為後來我跟老媽吵架,她就叫我趕出去,我也就搬出去住,偶爾回家看阿媽也不會待太久,想帶她出門又行動不方動。 俗話說得真好:「生前一顆花生,都贏過死後大拜特拜的。」
Thumbnail
第五章 虛偽的喪禮   阿媽來台北住了十二年,我並沒有陪她那麼多年,因為後來我跟老媽吵架,她就叫我趕出去,我也就搬出去住,偶爾回家看阿媽也不會待太久,想帶她出門又行動不方動。 俗話說得真好:「生前一顆花生,都贏過死後大拜特拜的。」
Thumbnail
電影《父後七日》把台灣喪葬習俗以黑色喜劇的方式包裝,沉重的議題中充斥著家人關係與台灣喪葬禮俗的矛盾與趣味,而我們也似乎不小心把阿婆的喪禮辦得戲劇化十足。也許吧!生活即電影、電影即生活。
Thumbnail
電影《父後七日》把台灣喪葬習俗以黑色喜劇的方式包裝,沉重的議題中充斥著家人關係與台灣喪葬禮俗的矛盾與趣味,而我們也似乎不小心把阿婆的喪禮辦得戲劇化十足。也許吧!生活即電影、電影即生活。
Thumbnail
當然在奶奶還活著的以前,掛紙並沒有那麼麻煩,還要兩邊跑。早在公墓還沒被拆掉準備改建成私人美術館時,小時候的我都是和家人一起去公墓祭拜阿公、阿太、還有阿太的爸媽、還有另一個更遠的祖先,總之在我印象中,總共會拜到三座墳墓。 有時候,活著比死著還要痛苦,因為活著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當然在奶奶還活著的以前,掛紙並沒有那麼麻煩,還要兩邊跑。早在公墓還沒被拆掉準備改建成私人美術館時,小時候的我都是和家人一起去公墓祭拜阿公、阿太、還有阿太的爸媽、還有另一個更遠的祖先,總之在我印象中,總共會拜到三座墳墓。 有時候,活著比死著還要痛苦,因為活著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凌晨無風,已經習慣鄉下作息的我們凌晨五點半就醒了。 媽媽雖不願意,最後還是聽長輩的話,在支出破表的情況下還是花錢請人煮飯湯,但也得到一個難得輕鬆的早晨。我們倆散步到海邊,看看搭好的式場棚子,又去看庫錢燒的情況。疊成圓樓的五億庫錢在高溫下已燒成灰白,餘燼尚存,熱度依在。
Thumbnail
凌晨無風,已經習慣鄉下作息的我們凌晨五點半就醒了。 媽媽雖不願意,最後還是聽長輩的話,在支出破表的情況下還是花錢請人煮飯湯,但也得到一個難得輕鬆的早晨。我們倆散步到海邊,看看搭好的式場棚子,又去看庫錢燒的情況。疊成圓樓的五億庫錢在高溫下已燒成灰白,餘燼尚存,熱度依在。
Thumbnail
過了幾天平靜日子,都是為了迎接以下兩天重頭戲:藥懺和告別式。經過討論,決定藥懺和三七(查某仔七-以女兒為主祭的儀式)一起做。
Thumbnail
過了幾天平靜日子,都是為了迎接以下兩天重頭戲:藥懺和告別式。經過討論,決定藥懺和三七(查某仔七-以女兒為主祭的儀式)一起做。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願意相信和不願意相信的事情,這和理性無關。 阿公是個對信仰很理性的人,他的觀念其實很現代:守習俗是為了留下傳統,然而遵守仍有變通之道。每日早晚例行燒香拜公媽,阿嬤總是虔誠地對著公媽交代要保佑家中平安、出外子孫順利;阿公則是會把阿嬤插的香拔起來拜完再插回去的那種人。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願意相信和不願意相信的事情,這和理性無關。 阿公是個對信仰很理性的人,他的觀念其實很現代:守習俗是為了留下傳統,然而遵守仍有變通之道。每日早晚例行燒香拜公媽,阿嬤總是虔誠地對著公媽交代要保佑家中平安、出外子孫順利;阿公則是會把阿嬤插的香拔起來拜完再插回去的那種人。
Thumbnail
鄉下的家在巷內馬路旁,以前阿嬤阿公會坐在外面的椅子看人,喊著路過的人來坐。現在路邊搭了張桌子摺蓮花,路過的親戚五十過來捻香坐下說話,每個人說著他認識的那位老人家,我的阿嬤。大家說的內容拼拼湊湊,大抵和我記憶中相同,結語都是說阿嬤去得快,走得安詳,願喪家安寧。
Thumbnail
鄉下的家在巷內馬路旁,以前阿嬤阿公會坐在外面的椅子看人,喊著路過的人來坐。現在路邊搭了張桌子摺蓮花,路過的親戚五十過來捻香坐下說話,每個人說著他認識的那位老人家,我的阿嬤。大家說的內容拼拼湊湊,大抵和我記憶中相同,結語都是說阿嬤去得快,走得安詳,願喪家安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