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黑暗中蘊藏亮光。Photo: Pixabay
電影《父後七日》把台灣喪葬習俗以黑色喜劇的方式包裝,沉重的議題中充斥著家人關係與台灣喪葬禮俗的矛盾與趣味,而我們也似乎不小心把阿婆的喪禮辦得戲劇化十足。也許吧!生活即電影、電影即生活。
說起來,我和阿婆的關係並不親密,身為傳統客家大家族裡的第二孫女,我總有個自知之明,不會是受寵的那位,凡事罩子放亮點。我不像大姊是家族裡第一位「孫」輩的孩子般受寵,也不像小堂妹是阿婆口中千萬掛念的孫女,因此對於阿婆,腦海裡只有跟著她的屁股去雞窩裡撿雞蛋的記憶,雖然從媽媽口中得知,因為弟弟的出生我曾經跟阿婆生活一陣子,但對於這位老長輩,就是有種距離感。
乘載著生活叨唸的紙蓮花
抵達老家的時間是早上九點多,但阿婆家的庭院已坐了多位來弔唁的鄰居、親友。鄉下的魅力就是在此,不管婚喪喜慶、夫妻吵架、小孩考上大學,消息總是不逕而走,大家也不忌諱好壞,都會靠近送上恭賀或是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地方。
雖然爸爸叔叔感情並不融洽,但「守夜」仍被視為傳統應盡的禮俗。為了彌補阿婆過世當晚沒能趕到老家的遺憾,老弟第二晚自告奮勇輪值守夜,第四晚則是我和大姊、老弟一起守夜。當晚,修佛的姑姑一邊摺著蓮花,一邊分享摺蓮花時最好是靜心祝禱經文,藉此迴向往生者,祈願她前往西方之路一路順遂。
但對於過世的阿婆也許有點不敬 ,守夜當晚竟是我們三姊弟盡興聊天的一晚。都已步入中年的我們 ,各自有了家庭與事業 ,聚在一起時仍總是繞著家裡的小孩打轉 ,這次倒是天南地北地都補聊了回來 :從工作到家庭、從阿婆家的親子關係到未來期望的喪禮模式......,話題不斷。隔天,我心裡想著陪伴阿婆前往極樂世界路上的蓮花,是否有幾朵就這麼乘載著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禮俗、生計間的平衡
告別式的前一天,也是喪禮中行程最滿的一天,從早上八點到傍晚五點,排列著密密麻麻誦經禱念的行程規劃,最後一個步驟是將要準備給阿婆的紙紮與金紙都一同藉著火焰燒給在步上西方之路的阿婆。為避免孤魂野鬼的搶奪,按照禮俗,家人須手牽著手將所有的供品團團圍住,不能留有空隙。焚燒供品的場地位於小叔叔的農地上,雖然事先已經整出一塊土地作為使用,但烈焰仍逼得人不停往外擴,有的只能勉強維持手尖碰著手尖,有的已踏在未整土過的田地上。
小叔叔一邊叨念著大家要手牽到手,一邊又不捨地大喊:「大嫂,妳踩到我種的玉米苗了!」「你們小心點,那邊有我種的西瓜!」,媽媽也跟著喊:「小心那邊,那裡有番茄苗!」伴著天空落下的毛毛細雨,這情景倒覺得有點滑稽,傳統禮俗與生計間,有它獨有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