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企業綠電倡議行動 讓用電大戶條款成低碳經濟助力

2022/05/14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翻轉傳統高碳排的商業模型、邁向低碳永續經濟,或許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但絕非不可能任務。2021年台灣用電大戶條款開始生效,本系列文章希望從「生產」與「消費」的兩端光譜出發,帶領大家看見「綠經濟、愛地球」的倡議路徑及淨零行動解方。
圖片來源
「生產」與「消費」構成了你我生活日常、人與環境的互動,也帶動全球經濟的蓬勃發展。然而,高度消耗資源與排碳的資本主義市場模式,已被視為破壞生態、甚至造成地球過度負載的關鍵成因。因此本文希望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2項「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出發,思考如何在商業行動中減少浪費與碳足跡,共同為守護地球家園負起責任。
SDG12「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除了代表政府部門該落實永續治理框架(包含:自然資源、化學物質及廢棄物管理,推動永續公共採購、旅遊,以及減少化石燃料補貼等)外,更應跨越市場體系的供需兩端,幫助生產及消費者採取更好的選擇。

負責任的生產:從使用綠電開始

2021年1月1日,不只開啟新年新氣象,也是台灣用電大戶被賦予「使用綠電」責任的起點。
依據經濟部公告「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要求契約容量5000瓩以上的企業用戶,必須在5年內建置或購買500瓩(即契約容量10%)的再生能源。
用電大戶綠電責任的履行方式則有四種作法:包括:自行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設置儲能設備,以及繳納代金。
事實上,使用再生能源電力不只是企業社會責任,更是一場風起雲湧的全球綠色浪潮。
國際上驅動企業擁抱綠色電力的動能可大致分為「綠能」及「減碳」:包含RE100、EP100、EV100、Climate Action 100、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與NetZero等相關倡議,共同目標為期許透過使用綠電或節能減碳以實踐對地球更好的商業模式。

一、RE100:百分百綠電製造的領航者

企業如何放眼全球商機、同時守護地球?使用綠色電力被視為關鍵戰略。國際企業綠電倡議以RE100最具影響力,包含Google、Apple、Facebook及微軟等業界巨擘都是重要成員。
RE100於2014年成立,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所發起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加入企業必須公開承諾於2050年前達成百分百使用綠電的期程及規劃(RE100台灣官網)。
全球RE100企業會員(2020年) 。圖片來源:RE100網站
迄今全球已有超過260家企業加入這場百分百綠電革命,行業領域跨越服務業、金融、製造業、食品/飲料、零售、服飾、美妝保健及製藥 等。台灣有大江生醫、科毅研發、歐萊德、葡萄王、台積電、菁華工業等六家企業加入這場國際倡議與世界品牌大廠並駕齊驅。
根據RE100最新發佈的2020再生能源市場報告年報「Growing renewable power: companies seizing leadership opportunities」,彙整出企業想要使用百分百綠電的前三大主要動機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以及滿足客戶期待。其他包括:管控長期風險、改善空氣品質、利害關係人要求等也都是促使企業採用綠電的原因。
企業想要使用百分百綠電的主要動機。圖片來源:2020再生能源市場報告年報
有了明確動機與目標,RE100企業取得綠電的主要方式包括:首先,購買「非捆綁式能源證書(Unbundled EAC purchase,簡稱EAC,亦即購買綠電憑證)(50%)為最大宗,其次是透過「供應商合約」(Contract with suppliers,藉由公用事業提供的綠電)(35.5%),以及「再生能源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簡稱PPA)(31%)。
從使用綠電的企業倡議出發,RE100不僅鼓勵「環保」與「商機」兼顧的永續經濟模式,也讓企業透過營運範疇發揮影響力,在全球能源轉型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二、EP100:用更少的能源做更多事

除了鼓勵使用100%綠電的RE100,國際上還有主打能源生產力提升的EP100(Energy Productivity,簡稱EP)。這是由英國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節約能源聯盟(The Alliance to Save Energy)於2016年共同提出,其目標為邀集企業更有效率地使用能源、提升生產力,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並加速邁向潔淨經濟。
成為EP100的企業成員,可選擇以下三種途徑之一作為承諾目標:
  1. 能源生產力加倍:25年內將每單位能源的經濟產出增加一倍;
  2. 實施能源管理系統:10年內企業所有的自有設施皆需採用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nMS)並承諾設立能源生產力目標。
  3. 淨零碳建築:2030年前企業所擁有、使用或開發的建物達到淨零碳排放。
2020 EP100的企業成員分佈。圖片來源:EP100(2020年報)
截至目前,EP100計劃已匯集了100多家致力於開展智慧能源的大型公司,總營收超過5000億美元,業務遍及全球130多個市場。其中包括:H&M、Johnson Control等,台灣則有大江生醫、科毅研發加入行列。
企業加入EP100的主要動機有:(1)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節省財務成本(3)加速朝淨零碳轉型。其他原因還包括商譽效益、客戶要求等。由此可發現,EP100的核心宗旨「用更少的能源做更多事」(doing more with less energy),不僅幫助企業在提升能源效率過程中降低營運成本與氣候風險,同時亦可也回應全球暖化、為地球創造改變。

三、EV100:交通運輸載具電動化

EV100是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於2017年提出的倡議,主要目標為倡議交通載具電動化,並藉由電動化基礎建設,進而降低傳統燃油排碳的交通方式。國際上已加入的企業包括:聯合利華、宜家家居(IKEA)。目前台灣企業則有台達電子參與其中。
加入EV100倡議的企業成員需簽署1至4項全球承諾,並在2030年達成:
  1. 企業自有或租賃車隊的電動化
  2. 計程車/租車/共乘服務合約的電動化
  3. 興建電動基礎建設,鼓勵員工使用
  4. 興建電動基礎建設,鼓勵客戶使用
加入EV100的動機除了環境因素也有商業考量,其中包含: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空氣污染,成為轉型成電動車的領導者、節省成本及增加商譽等等。
以台灣第一家加入EV100的台達電子為例,其承諾於2030年前在主要營運據點廣設電動車充電設施,提供員工及客戶電動車使用誘因,協助推動低碳交通轉型對抗氣候變遷。此倡議也回應了台達積極投入電動車及智慧能源整合市場的商業佈局策略。

四、Climate Action 100+:從責任投資驅動企業減碳

從投資機構的角度出發,Climate Action 100 + 由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IGCC)、全球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GIC)及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等單位共同發起,自2017年起為期5年的倡議活動,將全球100家最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和61家相關公司納入計劃,協助排碳大戶企業改善對氣候變遷風險的管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加強氣候變遷相關的財務資訊揭露。目前,國內企業包含台塑化、中鋼與鴻海均納入其中(延伸閱讀:足以買下37個蘋果公司的投資同盟:不減碳,企業將拿不到他們一毛錢)。
迄今納入CA100+的167家企業已占據全球工業排放超過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在這場全球重大的企業氣候行動倡議中,機構投資人也將扮演十分關鍵的議合角色。透過機構投資人與排碳大戶的議合與溝通,不僅幫助企業更了解氣候風險,以及機構投資人為何重視氣候變遷議題。
此外,投資機構也可向企業傳達明確訊息:唯有實施碳治理、揭露氣候風險,才有機會取得更多永續投資資金。

五、SBT(科學基礎減量目標):企業減碳的科學方法必修課

為達成全球減碳目標,2017年碳揭露專案(CDP)、聯合國全球盟約(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共同創立「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s ,SBT)」倡議,藉由科學方法及權重計算方式,協助企業計算在全球碳預算的情境下,特定產業及公司合理的排放(減碳)額度,並設定具體減碳目標。
2020年全球已有超過一千家企業參與科學基礎減量目標組織的倡議。台灣目前共有8家企業加入(分別為台達電子、光寶科技、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富邦金控、元大金控、台灣水泥以及飛宏科技)。
企業加入SBT的科學減碳運動原因包括:提升盈利能力、提高投資者信心、刺激創新與競爭力、增強品牌聲譽,向消費者展示公司的具體永續承諾等。由此可知,承諾減碳的企業倡議行動背後,同時也將與商業模式的運籌帷幄密不可分。

六、B Corp:「重新定義企業成功」的全球運動

2007年美國B型企業實驗室發起「重新定義企業成功」的全球運動,將企業競爭目標從「『成為』世界最好的企業」,轉向成為「『對』世界最好的企業」。B型企業協會透過國際認證,串連起超過3,700家公司參與行列(台灣亦有超過20多家),在商業活動中實踐環境與社會使命,並藉此建立更具包容性和永續的經濟體系。
2019年聯合國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 25)於西班牙馬德里舉辦時,全球有超過800家B型企業公開承諾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Net Zero),這比巴黎協定設定的2050年目標提前20年。面對氣候緊急狀態,B型企業透過發起淨零碳計畫(B Corp Climate Collective)成為加速企業減碳的積極領導者。

七、NetZero:企業凈零碳倡議正夯

除了B型企業,近年還有另一股企業減碳大聯盟正在崛起。2020年,微軟、Nike、星巴克、賓士汽車和其他5家來自各國其他領域的企業領袖聯手成立「Transform to Net Zero」,號召全球企業於2050年前共同實現淨零碳排放之目標。
「Transform to Net Zero」企業。圖片來源/MAERSK網站
這場刻不容緩的零碳運動倡議,如同發起者之一「企業社會責任協會」(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BSR) 總裁暨執行長Aron Cramer所言:「我們正處於關鍵十年,如果我們要避免氣候變遷的嚴峻影響,就必須儘快奔向零碳經濟」。

八、RE10x10:台灣中小企業綠電倡議

為了加速台灣企業使用綠電、積極減碳,綠色和平也在2020年發起《RE10x10 氣候宣言》,邀集國內中小企業共同承諾 2025年至少使用10%的綠色電力。目前已有14家企業簽署意向書,包含咖啡店、紡織業、共享機車、藥妝品牌等,其中更有5家設定100%使用綠電之目標。
《RE10x10 氣候宣言》可謂台灣中小企業參與氣候與綠電行動的重要開端。相較於政府要求用電大戶承擔綠電責任的義務,雖然已涵括全台電力超過50%,但國內仍有97%企業為中小企業,其綠電行動的影響力將更能深入大眾市場與日常消費。
綠色和平RE 10x10氣候宣言邀請14家中小企業共同承諾自主使用綠電。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綠色製造,是通往永續商機的通行證

當企業使用綠電成為全球趨勢潮流,再生能源的供給與電業制度完善也顯得至關重要。以台灣為例,2017年電業法修正後正式開啟綠電自由交易與憑證市場,企業取得綠電的方式也因此更為多元(延伸閱讀:拿下第一張綠能售電執照 陽光伏特家要讓人人都可參與綠電經濟)。
以國內第一家綠能售電業陽光伏特家(亦為台灣規模最大公民電廠平台)為例,其透過:協助企業設置電廠、轉供綠色電力、贊助綠能公益、購買公益綠電憑證(國內首例社福公益憑證案例)等多樣化綠電服務,支持更多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綠能行動。
最後,透過檢視這場方興未艾的企業綠色浪潮,本文不僅看見經濟發展與環境行動如何兼容並蓄、相互運生,你我也將藉此了解響應綠電或減碳行動不只是企業雄心壯志的展現,更是取得全球永續商機、提高企業韌性與競爭力的通行證。
即如RE100主席Sam Kimmins 所言
並不是使用再生能源就會變得優秀,而是不同領域的優秀公司都做了相同的選擇─採用再生能源。
企業若想在未來永續發展及低碳經濟當中脫穎而出,使用綠能將是決勝的重要關鍵!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Phoebe(陳惠萍)
Phoebe(陳惠萍)
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 創會理事長/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 從人文領域進入綠色產業的社會志業家。相信在全球氣候變遷及能源轉型的道路上,沒有人是局外人。自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畢業後,便投身創業並持續倡議公民電廠、綠能公益之理念。期許自己成為改變的力量,並捲動更多企業與民眾同行,一起用綠能讓世界更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