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職涯選擇的焦慮

如何面對職涯選擇的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和朋友聊起她當了媽媽後的工作選擇,雖然心裡有了決定,卻又隱隱覺得不安,這會不會是對的選擇?以後會不會後悔?完全能體會這種心情,想起自己當年為了家庭的考量,離開喜歡的工作,從北部回到了南部,更暫時離開職場當了一段間的全職媽媽,當時也覺得焦慮、懷疑自己,明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要放下眼前的職涯展機會,確壓抑不住心中的不甘與不安,當時沒能好好梳理的心情,多年後才有了領悟。

陪友人用《夢想實踐卡》梳理了生涯價值的排序,看見自己重視的價值並沒有變,只是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了不同的排序。把職涯拉長來看,有些現在沒能實現的價值,仍然有機會在下一個階段實現,即使可能是以不同的型式去實踐。

然後我們也用《能力亮點卡》做了盤點,如果選擇了新工作A,在這份工作上可以發揮哪些能力?其中有哪些能力,是未來可以移轉到自己現在捨不得放下的B工作去運用的?看見自己即使需要繞路,但路上仍然會有所累積之後,對於自己的選擇,多了一份信心與肯定。

用牌卡把內心的想法具像化,好好的梳理、看見讓自己卡住的核心原因,然後再設定可以讓自己往階段性目標前進的行動的過程,安頓了心中的焦慮與不安。朋友最後有了很棒的看見:「我的選擇不是為了誰而屈就或調整,而是相信自己也能做得好,這都是我的決定。」

我在做職涯諮詢時,會陪來訪者這樣梳理問題:
1. 先接納自己焦慮的情緒。
2. 理性分析每個選擇的優缺點,看見「失」也看見「得」。
3. 盤點內在與外在資源,有時候是自己因為擔心把「失」放大了。
4. 思考有沒有可能這個選擇不是非A即B,而是先A再B,或可能兩者整合 。
5. 好好梳理、傾聽內在的聲音,釐清自己心中的在乎、看見自己可以承擔的。
6. 在做出選擇之後,相信自己的選擇,不再去擔心這個選擇是對還是錯,而是透過行動讓它變成對的選擇。

自己在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曾面臨過不同的職涯選擇,每一次也都思量再三,覺得左右為難。後來的我看見,其實選擇「放下」也是一種勇氣,而且「放下」並不等於「放棄」,你仍然可以換個方式去實踐自己在乎的生涯價值,不必困在是否做了正確選擇的焦慮裡。即使面對的情境沒能改變,但只要能把聚光燈移到不同的位置,就會有不同的看見!


avatar-img
Tiffany Sun的沙龍
5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iffany S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天晚上收到學生捎來的訊息:「能和您聊工作發生的事情嗎?覺得情緒很糟糕~」那是上課總坐在第一排,也很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 我們通了電話,聽她娓娓道來實習時遇到的困境,因為在職場上遇到種種挫折,讓她很想退出實習...
曾經看過一個資料,全台灣共有3萬多個「淑芬」,是5、6年級生最受歡迎的女性姓名,直到進入7年級生的世代,才被「雅婷」取代。 曾經有一段時間,要跟別人介紹名字時,我總是會說:「淑是淑芬的淑,芬是淑芬的芬,排行第一的菜市場名」這樣的語言似乎種自我暗示:我是個平凡沒有特色的人...
感受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因為課業壓力而變的消極,身為職涯發展引導師的媽媽,試著引導孩子對於未來有一些思考,協助在教育場景裡缺乏成就感,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辛苦的讀書,感到空虛與迷茫的孩子,能展開探索,找到為何而戰的動力,為自己添加燃料...
有一天晚上收到學生捎來的訊息:「能和您聊工作發生的事情嗎?覺得情緒很糟糕~」那是上課總坐在第一排,也很認真完成作業的學生。 我們通了電話,聽她娓娓道來實習時遇到的困境,因為在職場上遇到種種挫折,讓她很想退出實習...
曾經看過一個資料,全台灣共有3萬多個「淑芬」,是5、6年級生最受歡迎的女性姓名,直到進入7年級生的世代,才被「雅婷」取代。 曾經有一段時間,要跟別人介紹名字時,我總是會說:「淑是淑芬的淑,芬是淑芬的芬,排行第一的菜市場名」這樣的語言似乎種自我暗示:我是個平凡沒有特色的人...
感受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因為課業壓力而變的消極,身為職涯發展引導師的媽媽,試著引導孩子對於未來有一些思考,協助在教育場景裡缺乏成就感,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辛苦的讀書,感到空虛與迷茫的孩子,能展開探索,找到為何而戰的動力,為自己添加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