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的經緯:女力共生x合作創幸福 -「玩布的姐妹-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玩布工作坊」紀錄片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傳統女性最熟悉的「布」,可以成為女性自覺的觸媒,可以成為培力女性的工具,可以成為女性追求經濟獨立的夥伴,在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跨幅20多年的關於「布」的執行方案中,我們看到女性角色在台灣社會的轉變,亦一窺了台灣婦女運動的流變樣貌。
經過戒嚴長時間國民黨政府對社會運動的壓制,九十年代社會運動炸開了鍋,婦女團體亦如雨後春筍般相繼成立,其中於1994年成立,以基層/社區女人為服務對象,以推動女性覺醒、成長並進行培力的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無異是當中美麗的風景之一,而我個人認為,台北新知協會於90年代所推動的「玩布工坊」計畫是當時婦女團體組織賦權社區婦女相當具指標性的方案。
作者參與於女書店舉辦的「布的經緯:女力共生x合作創幸福」講座
「玩布工坊」不是單純的「布藝教室」教授織布技巧,吳瑪俐老師結合「布藝」與「女性」發展出一系列女性成長課程,透過「認識自我」、「說自己的故事」、「解放身體及心理的欲望」等課程內容,女人得以探索自身處境以及啟動心靈夢想,繼而藉由布作品呈現自我的故事與未來想望,其中團體進行方式,除了呼應台北婦女新知創立的「女人幫助女人」宗旨,更展現婦女運動中「姐妹情誼」(sisterhood)核心精神。
我認為此處「布」有三種意涵。
1.象徵女性群體
古今中外大部份的文化中,紡織與女性連結,儒家文化亦然。華語「織女」、「女紅」等辭彙點出了傳統文化的刻版角色,唐詩中「慈母手中線」描寫的母親形象亦深刻人心、千年流傳,將女性牢牢的禁錮在「家庭」、「無薪」(或「低薪」)之中。
90年代不似現在,性平意識才在啟蒙階段,新知協會藉由日常生活、對父權「威脅性低」的「布」,將女人慢慢移出家庭、移入社會及社群中,布的意涵改變了,從私領域跨入公領域,布所象徵的女性也改變了,從被貶抑的家務存在逐漸轉進有價值的社會存在。
2.象徵女人身體
吳瑪俐老師說「布是女人的第一層皮膚」,課程中請學員閱讀《群子下的劇場》、帶貼身衣物並分享私密心情、其中一個展覽(好似)以身體為主題、「參觀」色情商店……,玩布工坊讓女人們分享傳統文化中的「禁忌」,進而無羞喜悅的觀看、欣賞、接納自己的身體,最終接納並享受自己女人的身份。
3.鑲嵌婦女運動的流變
台北新知協會自1995年進駐大稻埕承攬台北市永樂婦女成長中心,開始與「布」建立緊密連結,從1999年千人踩街、轟動一時的「布藝嘉年華」,到一系列的「玩布工坊」課程及展覽,到現在的以布製品為主的「新知工坊」社會企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布」在協會中不同的「角色扮演」」,也可一窺台北新知協會的組織業務的演變,更可以從中巧然的觀察出台灣婦女運動的發展軌跡。
90年代台灣婦女運動雖已走過拓荒、萌芽階段,來到百花齊放的「多元期」(顧燕翎、范雲),但誠如世界女權運動的發展,取得政治權力的女性在社會及家庭生活的不平等地位並未獲得根本性的改變,仍屬於附屬角色,台灣彼時雖女性在婦女政治或公共事務領域逐漸挺進,但整體社會氛圍女性仍受限於傳統「相夫教子」角色,協助「女性自覺」成為當時婦女團體重點的工作之一。新知協會運用貼近女性生命的「布」,包裹「家務分工」形象,「引誘」女人緩步走出家庭,不僅可以讓傳統女性放下心防,也可減少家中男性或公婆的抵抗,再帶入女性意識覺醒的成長課程,呈現溫柔的婦女運動。
隨著性別意識抬頭,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職場,兩性工作平等法(後更名為「性別平等工作法」)2002年立法通過,女性勞動參與率持續提高並於2013年突破50%,女性逐漸擺脫單純被以家務價值評價,能在勞動市場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個階段,婦女權益推動的重點加入女性經濟權,婦女團體關注消弭女性進入職場障礙,破除職場玻璃天花板,促進女性獲得穩定合理的薪資收入,政治經濟領域相繼提出鼓勵女性就/創業方案。
2017年新知協會推出社會型培力單位「幸福衣工坊」,後於2018年轉型為「新知工坊」,與企業合作以訂單代替捐款,組織、培力中高齡婦女就業技能,協助二度就業。不只台北新知,許多婦女團體也開始在濟弱及倡議服務外,加入協助婦女就業及創業的內容,如彭如婉如基金會除倡導女性人身安全及社區照顧服務系統,更以家事服務為主,組織/培力女性進入(或重返)職場,獲得經濟收入、取得社會價值。

結語

傳統女性最熟悉的「布」,可以成為女性自覺的觸媒,可以成為培力女性的工具,可以成為女性追求經濟獨立的夥伴,在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跨幅20多年的關於「布」的執行方案中,我們看到女性角色在台灣社會的轉變,亦一窺了台灣婦女運動的流變樣貌。
作者參與於女書店舉辦的「布的經緯:女力共生x合作創幸福」講座

「玩布的姐妹-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玩布工作坊」紀錄片
*補充:「玩布的姐妹-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玩布工作坊」紀錄片由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出品,吳瑪俐老師策劃,簡偉斯導演拍攝,內容主要紀錄90年末協會「玩布工坊」課程。
avatar-img
4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女性媒體平台「女人迷」於2024年發表的「台灣女性趨勢大調查報告」中指出,女性在職場中最期待的友善制度分別為「彈性工作模式」、「升遷與加薪的公平機會」、「在職進修的機會」以及「社會與家庭的照顧支持系統」。正巧,高雄岡山本洲產業園區裡有一間食品公司全數回應了這些心聲。
Thumbnail
二十世紀初的台灣,跟隨著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腳步,捲入了工業時代的巨輪裡,出現了女性上班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參加蘆葦女力所舉辦的創作工作坊的過程,從創作自畫像麻布包到最後的心得感想。透過手工創作的過程,作者重新認識到創作的純粹樂趣,並從創作當中表達出對自我的探索和理解。
Thumbnail
【女神幫幫忙—祈子育兒工藝展】 母親節即將到來! 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特別舉辦「女神幫幫忙—祈子育兒工藝展」,網羅民間進行相關習俗儀式時所使用的織繡、版印、紙紮,還有象徵七娘媽神尊的紙糊七娘媽亭等,是認識臺灣傳統民俗文化好機會。
Thumbnail
​布料是現代人生活必需品,但隨著成衣業發達,現在很少人買布縫衣,都是買大量便宜成衣。所以傳統布莊逐漸式微,但是不代表傳統布莊沒有市場利基存在。從台灣各地還是有不少傳統布莊、這篇來介紹見證台曾經是成衣王國歷史年代的一個地方;那就是新北市三重區碧華街。 新北市三重區碧華街相關資訊:: ​地址: 新
Thumbnail
女性投入職場,接著爭取到投票權,象徵平等婦女節出現;說的好像,在進工廠打卡以前,女性都沒在工作一樣。維京時代的女性,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之主,婚後尤其,根本沒空出去漂亮,反而男人幫彼此會比誰瞎趴。不過,維京女性在穿搭上仍然很有 sense,講究都在細節裡。
Thumbnail
『在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特質中,我們意識到一個相當普遍存在卻又被長久忽略的事實,亦即「頭家娘」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非常顯著;不只是參與率高,甚至大多數也都在實質的經濟活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許多業主都指出,他們的太太就像工廠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幾乎無人可以替代她們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婦女節旨在紀念百年前婦女們為反抗男性霸凌與歧視所作出的抗爭和犧牲。當今女權運動被扭曲到以情慾解放為首要的方向,例如各大媒體常見到描述女體新聞標題,用詞包括如事業線、胸器、車頭燈、UU奶、馬甲線、屁股蛋等,極盡吸睛煽情之能事。本文從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及媒體宣傳等角度檢視「女性解放」陷入的情色誤區。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女性媒體平台「女人迷」於2024年發表的「台灣女性趨勢大調查報告」中指出,女性在職場中最期待的友善制度分別為「彈性工作模式」、「升遷與加薪的公平機會」、「在職進修的機會」以及「社會與家庭的照顧支持系統」。正巧,高雄岡山本洲產業園區裡有一間食品公司全數回應了這些心聲。
Thumbnail
二十世紀初的台灣,跟隨著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腳步,捲入了工業時代的巨輪裡,出現了女性上班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參加蘆葦女力所舉辦的創作工作坊的過程,從創作自畫像麻布包到最後的心得感想。透過手工創作的過程,作者重新認識到創作的純粹樂趣,並從創作當中表達出對自我的探索和理解。
Thumbnail
【女神幫幫忙—祈子育兒工藝展】 母親節即將到來! 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特別舉辦「女神幫幫忙—祈子育兒工藝展」,網羅民間進行相關習俗儀式時所使用的織繡、版印、紙紮,還有象徵七娘媽神尊的紙糊七娘媽亭等,是認識臺灣傳統民俗文化好機會。
Thumbnail
​布料是現代人生活必需品,但隨著成衣業發達,現在很少人買布縫衣,都是買大量便宜成衣。所以傳統布莊逐漸式微,但是不代表傳統布莊沒有市場利基存在。從台灣各地還是有不少傳統布莊、這篇來介紹見證台曾經是成衣王國歷史年代的一個地方;那就是新北市三重區碧華街。 新北市三重區碧華街相關資訊:: ​地址: 新
Thumbnail
女性投入職場,接著爭取到投票權,象徵平等婦女節出現;說的好像,在進工廠打卡以前,女性都沒在工作一樣。維京時代的女性,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之主,婚後尤其,根本沒空出去漂亮,反而男人幫彼此會比誰瞎趴。不過,維京女性在穿搭上仍然很有 sense,講究都在細節裡。
Thumbnail
『在研究台灣中小企業的運作特質中,我們意識到一個相當普遍存在卻又被長久忽略的事實,亦即「頭家娘」參與經濟活動的程度非常顯著;不只是參與率高,甚至大多數也都在實質的經濟活動中,擔任舉足輕重的角色。 許多業主都指出,他們的太太就像工廠中「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幾乎無人可以替代她們在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婦女節旨在紀念百年前婦女們為反抗男性霸凌與歧視所作出的抗爭和犧牲。當今女權運動被扭曲到以情慾解放為首要的方向,例如各大媒體常見到描述女體新聞標題,用詞包括如事業線、胸器、車頭燈、UU奶、馬甲線、屁股蛋等,極盡吸睛煽情之能事。本文從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及媒體宣傳等角度檢視「女性解放」陷入的情色誤區。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