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雲
含有「張雅雲」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新農村反思
2024/04/29
以稻貫之,遊佐町的循環農業走讀
遊佐町農友以稻豐為基礎,一步步打造循環農業及能源自給,從提攜稻米到推進養豬事業,並以品牌推廣酒造業。過程中發生多個大事小情,展現著在地生活俱樂部生協與遊佐町農友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成長。
#
稻米
#
飼料
#
日本
6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4/04/22
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的「森の巢箱」
旅行會結束,但記憶會時而浮現。會想起一個聚落居民,願意這般為自己的家鄉付出,讓封塵20年的記憶笑語重新在校舍裡響起;用全村合作的力量,開一間大家都喜歡的店,或者該說是大家都喜愛的空間。人們在「森の巢箱」這空間得到心靈休憩,然後等待下一回的相遇、或再出發。
#
青芽兒63期
#
2014年出刊
#
張雅雲
4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3/12/23
農地女俠洪箱寫給台灣的真情書
10月9日洪箱大姊修完這世的功課,和先生張木村及昔日並肩作戰的老朋友陳信雄會長、吳櫻男一起在天上重聚。這些灣寶土地保衛戰的前輩都遠行了,彷彿也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但他們的言行典範提醒著我們,要為台灣的農業和土地持續奮鬥。
#
青芽兒no10
#
2024年出刊
#
張雅雲
4
1
陽台觀察者
喜歡
向洪箱大姊致意的系列文章,謝謝張雅雲為文,青芽兒分享。讓土地的價值被更多人看見。讓不同工作崗位的人思考個人可以為台灣農業做什麼。
新農村反思
2023/11/25
撞見,一攤菜市場美術館?!
藝術家唐唐發設計了一場有趣的生活美實驗,試著傳達「生活於藝術之中,生活中有藝術」的思維。他的朋友:凌瑋隆為他的市場擺攤計畫,下了一個簡潔有力的註解:「發哥的『擺攤』直接在菜市場裡開啟作品與民眾的對話,不僅是繪畫/裝置,更是一場在藝術空間外,親民的行為演出。」
#
市場
#
藝術家
#
唐唐發
34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3/06/27
好農壯遊,日本小麥見學
和喜願小麥農友到日本埼玉看小麥,試著描摹那五天的當下感動,記憶好似車窗上一幕幕急馳而過的麥田光影。表訂的行程有其順序,記憶的流,則有其彈性和選擇浮現。在行程中因為擔任庶物二課角色,有時無法全程參與聽講;僅就自己現場依稀的聽聞和筆記,拼貼一張農場到餐桌的小麥農食風景。
#
青芽兒73期
#
青芽兒74期
#
2016年出刊
4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3/06/25
一塊「非基改豆腐」的微革命,主婦聯盟的生活實踐
一塊簡單的豆腐,其栽種、製造、生產的背後,是與食品安全、糧食主權、環境風險及小農經濟等息息相關。也希望藉著主婦聯盟從豆腐展開的生活實踐,能引發更多朋友對於基改議題的關注和行動。
#
青芽兒58期
#
2013年出刊
#
張雅雲
1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3/05/12
食物身體記憶,在料理中長出力量
生命中的遇見,是偶然,也是巧合。2017年在蘭陽平原和社區婦女一起練習「梳理自我,從日常生活中發覺生活敘事與力量」;用在地好味道,豐厚彼此生命記憶。2018年「松德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熱心促成,有機會照見都會區弱勢婦女的處境;用工作坊的型式,和大家一起探索自家的飲食記憶,並打造屬於自家的安心餐桌。
#
婦女
#
身體
#
食物
3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3/01/21
土雞料理的對話練習曲
這個鼠年我們卻是熱切談雞。有除夕夜,剁雞的人體實驗,還有初二姊姊回娘家的烤雞餐,加上2019年辦了不少土雞相關活動;赫然發現一年之間,不知不覺進行了一場有趣的土雞對話和生活演練。原來認識一項農產,熟悉一種食材,到做出一道料理,這過程需要時間蘊釀,才會有料理的手感和食物真滋味。
#
土雞
#
料理
#
部落
4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2/10/31
是筍,還是米?茭白筍的拼圖之旅
淡水、三芝地區因地形關係,一些山區水田不種稻之後,仍維持自家種菜或栽種茭白筍,因為有愛種菜的舅舅表哥聯盟;而且算來茭白筍也是家中秋季的常用蔬菜。茭白筍的滋味清甜、簡單,一直以來,家中的料理法均是切片清炒、蒸煮沾醬,或是帶殼烤後再灑些胡椒鹽更有提味的效果。
#
青芽兒97期
#
2021年出刊
#
張雅雲
6
留言
新農村反思
2022/05/14
找一條對三農均好的永續道路
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一本定期發行的雜誌承載著新知識、看的方法和當下社會的需求。屬於那個年代的雜誌,反映著社會,也映照著時人的心。雜誌或許不見得是長久發行,但卻留下幽微的影響和改變的引子。
#
青芽兒100期
#
2021年出刊
#
張雅雲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