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入到深入,合作路上所見所聞所學

2023/06/2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文/陳秀枝
青芽兒的讀者想必都聽聞「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豐功偉業;對於為何又搞出一個同名叫「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團體,可能不甚理解。要賣有機、健康食品,以企業形式經營即可;為何自找麻煩,把經營漸入佳境的「綠主張」公司,變更為政府不重視、國人不清楚、沒有正知印象的「合作社」。適逢聯合國定2012年為『國際合作社年』,合作社的價值才重新被看見,其口號是「促進合作社企業,建設更美好世界」。
有幸被阿偉主編邀我寫參與合作社的故事。我試著以說故事的方式,與各位分享「我與我們的合作社」的小故事。
▲2004年總社落成囉!
1990年暑假的國中同窗會,好友的一句話︰「身為女人,沒有參加『婦女新知』、也要參加『主婦聯盟』。不要結婚、生子後,只在家洗衣、煮飯做家務,不知外頭發生甚麼事!」因而與「主婦聯盟」結緣。每月看著會訊吸收新知。當時心中只是佩服著北部的這群主婦,能為著自處的環境「
開口與行動」;羨慕能結合有共同的理想與夢想而付出的人生。心裡想著:這樣的生活才有生命,這樣的生命才有價值。藉著會訊,我成為基金會的函授生。她豐富了我的生命視野,引我學習與走入關心公共事務的啟蒙老師。
2003年6月,邀請當時合作社的第一屆理事主席陳來紅,到嘉義演講「身土同愛–談生命探索與合作思考」,介紹主婦聯盟合作社。前夜她住進我家,臨睡前從行囊掏出一本《英國合作運動史》當見面禮物。而我把它當功課,努力的讀了兩回,才稍稍清楚合作社運動是怎麼一回事?
第一個成功的合作社「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由一群貧窮的紡織工人集結消費力與微薄資本,「做自己商店的主人」。為了從資本家壟斷所有的經濟市場中尋找出路,主事者的格局與社員的團結是成功的要件。合作社運動的精神,除了愛,還是愛;「愛自己、愛別人」。這時才恍然為何在小學時代「員生消費合作社」都貼著紅紅大大的八個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讀後讓我對主婦聯盟想推合作社運動的這群婆婆媽媽,更加肅然起敬。
2001合作社成立大會––第一屆理監事。
也讀了「從廚房看天下」作者賴青松記錄他在日本“生活俱樂部”的學習見聞。書中寫著1991年「世界消費者組織聯盟」在香港召開大會,主婦聯盟消費品質委員會的代表在此與生活俱樂部相遇。“日本俱樂部代表發言:「我們『生活俱樂部』是一個合作社組織,二十年來我們源自『共同購買』的實踐,開發生活所需的消費材,與生產者訂契約生產。由於我們對環保、人性化的認同,在開發消費材的過程及與生產者的溝通上力求符合理念。今天我們不但自主地管理生活,還可以影響到地方選舉,並推出政治代理人到議會中。我們的新課題是,如何建構一個符合人性的,可永續發展,並面對高齡化的社會。我想強調的是,源自我們的實踐,『合作社』確是可以發揮草根力量。」”
這段話,撼動了來自台灣這群女性,對合作組織心生憧憬。原來在未來得及了解合作思想的全貌,光日本“生活俱樂部”的一蓆話,就夠讓她們心理起了衝動,想創造讓實行民主的台灣人民,有學習民主的舞台,學習透過選舉授權、透過會議解決眾人之事,當然這應是眾多理由之一。
2003年底以受益者的心情,正式申請成為主婦聯盟合作社社員;享受著前人歡喜耕耘的成果(當時的想像)。成為社員後,期許自己也能如英國合作運動的先驅,盡社員的本份,積極參與合作社事務。2004年初自願當了「班長」,也熱心對週遭親友介紹我們的合作社。藉著月刊的資訊,知曉合作社的產品得來不易,取貨時互相研究如何烹調。此時對於組織發展仍無法深入與關注,於是參選2005年第二屆社員代表;開始學習對組織的探索與自我定位。期望自己在這場由主婦發起,「生活消費」的合作社運動中不缺席,不讓生命有錯過的遺憾。
▲合作社以社員的結集力量作為農友的後盾。

411

當上社員代表,被賦予的任務是參加年度的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理、監事、聽取社務報告、審年度預算與決算。實際參與社代大會的會議後方知:許多代表感覺好像很認真議事,依著會議法規變更議程;又有點像立法院的質詢,理、監事各自為職責、交互辯證。某些社代的發言充滿指責、不信任與不尊重,議場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會議為了等過半數出席而延遲。開了一半,又不足人數而散會。所以創下一年開4次大會,11月才通過預、決算的記錄。
這與我認知合作社本質:「愛、信任與互助合作」的意象相去甚遠。心想:不相信人性是可誠實與信任的人,是不該參加合作社的。就像不相信有耶穌的人,就不該成為基督徒一樣。本以為走在我前面的每位社員代表,都如我一樣讀過或聽過「英國合作運動史」受感動,才會積極志願服務成為代表的。這時我才知道我算是稀有動物。此幕場景讓我震撼,深感自己一直置身度外,享受她人用血淚、青春耕耘的成果而不自知。
▲會議參與討論文化是合作社的民主實踐。
2006年3月31日,我們合作社辦了「合作社的民主管理–落實地區營運學習工作坊」請來日本生活俱樂部的河野榮次會長來做經驗分享,他一再的問大家:「組織合作社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是否不停的與社員就合作社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做確認?為什麼要做組織營運?回頭來看,跨國集團有很大的商業資本可以進行商業行為,那麼,一個小小的合作社,要用什麼來對抗跨國集團呢?請問,合作社的資金是誰來出的呢?不就是社員嗎?由誰來營運呢?是由職員來營運嗎?基本上是由社員來營運的!由誰來利用它呢?要把它賣到別的團體去嗎?當然是由社員來使用對不對?所以合作社在這個社會存在最基本的價值,就是一定要貫徹由社員出資、社員營運、社員利用這件事。」
當他說著日本經驗,反觀我們的組織,交織著感動與憂心。有些理事受不了無厘頭的指責與批判,相繼請辭。有些表示真不好玩,乾脆結束算了。當時我雖然不知能為「她」做甚麼?但是我真的很想為「她」做甚麼!真擔心我還沒參與到,「她」就真的沒了。2006年5月第二屆理事補選。在社代會認識的朋友說:「妳比較怕『她』倒,妳自己去參選。」,唯一的政見就是:「協助推動民主管理,落實地區營運」。
▲2008年第三屆社代大會中的理事候選人政見發表。

從理事到理事主席

回想7月第一次見習理事會議,那真是一恐怖的經驗,從早上十點會議到下午六點,還沒討論完所有的提案,對於提案的內容陌生,會議過程驚濤駭浪,懷疑自己誤闖叢林。當時只是努力的聽講,希望自己能進入狀況。回到家已是深夜,到隔天仍是頭昏。接下來的理事會議仍然非常磨人:大題小作~暫停主辦2007亞細亞姐妹會合作論壇,讓日、韓姐妹會傻眼(註),小題大作~干擾行政與人事、是非顛倒~常用:民主就是建立在不信任上,「我合理懷疑…」;開會如上戰場、真是疲勞轟炸。有一合作社顧問說我們:「社代當理事、理事當經理、每次會議吵吵鬧鬧、組織卻越來越大。」,因此謝麗芬主席常頭痛、有人胃痛、我則是心痛。讓我能堅持留下來的理由,是合作社須要更多樂觀、正向的力量;該離開的,是不信合作社思想之價值信念的人。參加合作社教育講座,日、韓姐妹會來台的學習機會,韓國女性民友會生協的拜訪經驗,再讀「英國合作運動史」、「從廚房看天下」,反覆閱讀與解說「合作社的本質與原則」,這些都是我能量的來源。
由於推動地區營運,得與工作人員及社員接觸,知我們的工作人員與社員對合作社本質的認知與我的想像落差極大。社員顧客化、站所商店化。多數社員在意的只是產品的品質與價格,它是怎樣的被產出?合作社為誰而存在?為何而存在?甚至它將因何而衰敗滅亡?到底誰該付責任?它的經營準則是什麼?社員並不清楚與在意。
▲2004年亞細亞姊妹會。
由於看清了實相,我確認合作社運動才剛是起步。「綠主張公司」打下品牌與信譽的基礎,讓我們有了經濟力,贏在起跑點。若不深入合作社價值的探討與原則的實踐,將無法延續合作社先驅者的夢想。
2007年開始對欲入社者要求參加「入社說明會」。許多新社員表示,如沒聽過入社說明,她真的以為我們是一家產品要求比較嚴謹的有機商店而已,不了解消費合作社,也不知自己與合作社的關係。接下來的「解說員培訓」,這兩件重要事務的推動,創造了我上台經驗,從坐著說到站著講。從10分鐘到兩小時。這種免學費的練習機會,真是感謝前人創造了合作社舞台。
2008年合作社第三屆社員代表與理事會的改選。我幸運的再當選理事,選後有些理事建議我選主席。當時回她說:為什麼是我?怎樣輪也不是我啊!結果是「現階段妳比較適合」,也因此我意外當上了主婦聯盟合作社第三屆的理事主席。
從我入社到當主席只有4年半的資歷,一路跳躍式參與的軌跡,可想像主婦聯盟的包容性、冒險性與開創性。講到這裡用掉了許多篇幅,繼續寫下去可能會變成專刊,盼下期再來分享主席任內,我在合作社的所見所聞所學+所做。▋
▲2010年亞細亞姊妹會由韓國女性民友會主辦。
*註:亞細亞姐妹會:1999年韓國女性民友會、日本生活俱樂部生協,與台灣主婦聯盟(以主婦聯盟基金會為代表)締結成姊妹會,展開一種國際的合作社之間的交流。三個誕生在不同國家及社會背景下的女性團體,輪流舉辦年會;除了例行的國際研討會,也會安排參觀產地及促進交流之活動。近幾年研討會的主題是就合作社的七大原則,檢視三個組織的實踐經驗。此外「反對基因改造食品」,也是三國持續關注的議題。年會舉辦時,三國均會分享更新各自的行動和成果。(張雅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5會員
121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