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看報竟骨折、癱瘓!對抗癌症骨轉移,肺癌專家圖文解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一個平凡的早晨,六十多歲的王先生坐在餐桌吃早餐、看報紙。挪動姿勢的時候,突然感到背部劇痛,雙腳麻木無感、動彈不得。
在急診室見到這樣的狀況,通常會懷疑是脊椎發生問題壓迫脊椎神經所造成的。
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馮博皓醫師指出,經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的脊椎有壓迫性骨折,且脊椎神經被嚴重壓迫,進而造成下肢癱瘓。
更麻煩的是,在胸部X光中也發現了腫瘤,因此判斷是肺癌轉移到脊椎骨,導致病理性骨折。當癌症轉移到骨頭,及稱為「癌症骨轉移」。
出現癌症骨轉移時,患者通常會感到痠痛不適,然而很多人會誤以為只是退化或工作勞累,便不以為意,容易錯過治療的時機。馮博皓醫師說,及早接受治療,可以控制癌症骨轉移,減少骨骼併發症的風險,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哪些癌症出現骨轉移的風險較高?
癌細胞是一群生長快速、不受控制的細胞,隨著疾病進展,部分癌細胞可能會侵入血管、淋巴管,然後隨著血液在體內流動。當癌細胞抵達骨骼、肺臟、肝臟、腦部等處時,可能落地生根,開始分裂生長。
「胸腔科比較常遇到的肺癌患者中,大概3至4成會合併骨轉移。其中有不少病人是在剛發現肺癌時,便已經有骨轉移。目前於確診肺癌時,大多會進一步安排骨骼掃描,評估是否有骨骼轉移。後續在治療過程中,會定期追蹤患者狀況,若出現背痛、痠痛等警訊,將會視狀況進行骨骼掃描。」馮博皓醫師說
癌症骨轉移有什麼症狀?
骨轉移的症狀與轉移的部位有關,馮博皓醫師解釋,最讓人擔心的應該是轉移到所謂的中軸骨,也就是需要承受重量的骨頭,例如脊椎、骨盆、大腿骨等處。除了會造成疼痛之外,還可能出現病理性骨折,倘若脊椎崩塌掉,可能壓迫到脊髓神經,嚴重會造成下肢癱瘓、失禁,假使發生在頸椎,還可能讓患者手腳都無力,非常嚴重。
病理性骨折會讓患者疼痛難耐,生活品質大打折扣,而且還會導致行動不便、失能,對患者、家屬產生極大的影響與心理負擔。
癌症轉移到骨頭後,會刺激蝕骨細胞過度活化,加速骨質吸收作用,一方面會破壞骨骼的結構,一方面將骨骼中的鈣離子釋放進入血液中,而導致「高血鈣」。
「並非每位癌症骨轉移的病人都會產生高血鈣」馮博皓醫師解釋,「但是如果癌症骨轉移合併高血鈣,通常表示狀況比較嚴重,算是一個不好的因子。」
高血鈣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漸漸可能會出現口渴、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馮博皓醫師說,輕微的症狀如腸胃不適、便秘,還算好處理,嚴重的話可能造成急性腎衰竭、心律不整,恐危及性命。
積極治療骨轉移,減少骨骼併發症
癌症骨轉移的治療,首先要針對癌症進行全身性治療,包括標靶治療、化學治療等,馮博皓醫師說明,如果已發生骨轉移症狀,例如疼痛、壓迫性骨折、神經壓迫等,就要針對局部加強治療,可以使用放射線治療或手術切除。
另外,癌症骨轉移也可透過藥物治療,馮博皓醫師說,由於癌症骨轉移會刺激蝕骨細胞過度活化,進而導致一連串骨骼併發症,所以可以使用單株抗體藥物、雙磷酸鹽藥物來抑制蝕骨細胞之活性,以延緩、降低骨骼併發症的發生。
「脊椎壓迫性骨折,常常讓患者失去行動能力,須長期臥床,如果又是家裡的經濟支柱,會讓病患、家人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馮博皓醫師說,「我們的努力目標就是盡量避免骨骼併發症的發生,只要判斷有骨轉移的病人,就建議開始使用對抗骨轉移藥物,以維持生活品質、治療品質,並延後骨頭併發症的出現。」
貼心小提醒
接受癌症骨轉移的治療時,記得要攝取充足鈣質與維生素D,讓造骨細胞有原料能夠形成新骨質。馮博皓醫師提醒,規律運動對身心都有幫助,患者可以和醫師討論,根據病況設計合適的運動處方,也要小心安全、避免跌倒。
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要積極治療癌症骨轉移,才能降低骨骼併發症的風險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8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大便不太好解,食慾胃口減低、肚子有點不舒服而就醫,原本以為只是便秘,但在大腸鏡及切片檢查之後卻意外發現是大腸癌。為了擬定治療計畫,醫師替他安排了影像檢查。
「您好,我是麻醉科醫師,明天的剖腹產會由我負責麻醉。」醫師來到產科病房進行術前訪視,這是李小姐的第二胎。 「醫師,」李小姐顯得有點緊張,「我上一次剖腹產還算順利,但是實在好冷喔。」
卵巢癌是種不容易察覺的癌症,超過五成的患者在發現時已是中後期卵巢癌,只要身體狀況許可,都建議要接受手術治療,盡量把腫瘤清除,同時要搭配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全身性治療。 透過個人化精準醫療,卵巢癌的治療成效已有顯著的進步,可以搭配基因檢測,了解本身基因突變狀態,後續配合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療法,延長存活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個慢性病,除了配合醫師作積極的藥物治療,降低復發或新病灶的產生,日常也應管理飲食及適當運動,學會與疾病共處才能穩定控制病情,改善生活品質!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已經進入到注重器官保護的時代,包括腸泌素GLP-1和排糖藥等,已證明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減少器官損傷以及糖尿病患的死亡率。請糖友務必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並且善用這些藥物來穩定血糖,保護身體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心跳過慢會導致中風、甚至猝死風險增加。當我們把人體想像成一台車子,那心臟就是車子的引擎,身體活動時,心臟必須負責驅動血液循環,提供足夠的血流給各個器官;當心跳變慢時,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流給全身使用,就可能會出現虛弱、無力、呼吸困難等症狀。
50多歲的王先生因為大便不太好解,食慾胃口減低、肚子有點不舒服而就醫,原本以為只是便秘,但在大腸鏡及切片檢查之後卻意外發現是大腸癌。為了擬定治療計畫,醫師替他安排了影像檢查。
「您好,我是麻醉科醫師,明天的剖腹產會由我負責麻醉。」醫師來到產科病房進行術前訪視,這是李小姐的第二胎。 「醫師,」李小姐顯得有點緊張,「我上一次剖腹產還算順利,但是實在好冷喔。」
卵巢癌是種不容易察覺的癌症,超過五成的患者在發現時已是中後期卵巢癌,只要身體狀況許可,都建議要接受手術治療,盡量把腫瘤清除,同時要搭配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全身性治療。 透過個人化精準醫療,卵巢癌的治療成效已有顯著的進步,可以搭配基因檢測,了解本身基因突變狀態,後續配合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療法,延長存活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個慢性病,除了配合醫師作積極的藥物治療,降低復發或新病灶的產生,日常也應管理飲食及適當運動,學會與疾病共處才能穩定控制病情,改善生活品質!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已經進入到注重器官保護的時代,包括腸泌素GLP-1和排糖藥等,已證明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減少器官損傷以及糖尿病患的死亡率。請糖友務必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並且善用這些藥物來穩定血糖,保護身體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心跳過慢會導致中風、甚至猝死風險增加。當我們把人體想像成一台車子,那心臟就是車子的引擎,身體活動時,心臟必須負責驅動血液循環,提供足夠的血流給各個器官;當心跳變慢時,無法提供足夠的血流給全身使用,就可能會出現虛弱、無力、呼吸困難等症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點擊收聽👈 主題內容 哪裏痛就是骨轉移?怎麼痛才是呢? 乳癌治療中的骨鬆風險,該如何預防與檢測? 乳癌手術後要如何預防骨轉移? 該做哪些檢查偵測骨轉移? 骨轉移的治療與昂、治療中的注意事項 🔸來賓:周旭桓醫師 林口/台北長庚乳房外科主治醫師 現任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約 40% 的人口。它在 30 到 50 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在老年人中也經常發生,這是由於脊柱退行性疾病所致。通常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骨盆脊柱下部的一般性磨損所引起的。輕微者在腰部、大腿、小腿或腳掌出現拉扯或麻痺的感覺,嚴重者可以導致半身不遂,下肢肌肉癱瘓。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我在2018年肺癌開刀完後,看到一則書摘,提到「憂傷肺」,我馬上明白,是的,之前我長期處在煩憂、痛苦的狀態中,任憑那些惡劣的情緒侵蝕我的身心,我不知道會那麼嚴重,會得癌症。想到之後如果復發的話,是會死人的。   之前生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病,雖然說我有改變,但是顯然是不夠的,所以來一個更大的癌症,這
Thumbnail
前陣子看我爸走路怪怪的,感覺哪裡受傷姿勢不是很順。 問了我爸還說沒有沒有,追問下才說走路左膝蓋會不舒服、會嘎嘎作響,動久了隱隱作痛,嚴重還會從大腿外側抽痛到小腿,導致上下樓梯困難,蹲下站起時需扶著東西才有辦法起身。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2024年2月19日 年輕乳癌FB社團前輩推薦的書「動結癌症」,好看!
Thumbnail
【補骨先養腎? 】中醫師教你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在西方醫學中被理解為骨量和密度減少,骨結構微小改變和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在老年婦女中較為常見,是由於身體或骨骼自身的生理衰退所引起的骨骼病變。然而,在中醫學中並沒有專門稱之為「骨質疏鬆」的病名.
Thumbnail
正骨復位推薦? 整骨針對多種痛症,包括急性、亞急性及慢性痛 😊   港人常見痛症有頭痛、腰背痛、關節痛、肌肉痛和神經痛,痛症持續3個月或以上,則屬於長期痛症(或稱慢性痛症),我們常常面臨各種疼痛問題,包括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痛。這些疼痛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今天,我們要介紹一種被廣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點擊收聽👈 主題內容 哪裏痛就是骨轉移?怎麼痛才是呢? 乳癌治療中的骨鬆風險,該如何預防與檢測? 乳癌手術後要如何預防骨轉移? 該做哪些檢查偵測骨轉移? 骨轉移的治療與昂、治療中的注意事項 🔸來賓:周旭桓醫師 林口/台北長庚乳房外科主治醫師 現任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約 40% 的人口。它在 30 到 50 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在老年人中也經常發生,這是由於脊柱退行性疾病所致。通常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骨盆脊柱下部的一般性磨損所引起的。輕微者在腰部、大腿、小腿或腳掌出現拉扯或麻痺的感覺,嚴重者可以導致半身不遂,下肢肌肉癱瘓。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我在2018年肺癌開刀完後,看到一則書摘,提到「憂傷肺」,我馬上明白,是的,之前我長期處在煩憂、痛苦的狀態中,任憑那些惡劣的情緒侵蝕我的身心,我不知道會那麼嚴重,會得癌症。想到之後如果復發的話,是會死人的。   之前生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病,雖然說我有改變,但是顯然是不夠的,所以來一個更大的癌症,這
Thumbnail
前陣子看我爸走路怪怪的,感覺哪裡受傷姿勢不是很順。 問了我爸還說沒有沒有,追問下才說走路左膝蓋會不舒服、會嘎嘎作響,動久了隱隱作痛,嚴重還會從大腿外側抽痛到小腿,導致上下樓梯困難,蹲下站起時需扶著東西才有辦法起身。
Thumbnail
斜角肌是我們頸部連結胸腔的重要肌肉,我們正常的呼吸模式會使用肚子與胸腔出力來將空氣吸進體內,但成年人不知為何,慢慢忘記原本的呼吸模式,可能是生活緊張,也可能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會使用脖子的肌肉呼吸,常常就使我們脖子的斜角肌變得過度疲勞。 據作者描述,在他的理療課程中的學員,有一半的人斜角肌有潛
Thumbnail
2024年2月19日 年輕乳癌FB社團前輩推薦的書「動結癌症」,好看!
Thumbnail
【補骨先養腎? 】中醫師教你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在西方醫學中被理解為骨量和密度減少,骨結構微小改變和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在老年婦女中較為常見,是由於身體或骨骼自身的生理衰退所引起的骨骼病變。然而,在中醫學中並沒有專門稱之為「骨質疏鬆」的病名.
Thumbnail
正骨復位推薦? 整骨針對多種痛症,包括急性、亞急性及慢性痛 😊   港人常見痛症有頭痛、腰背痛、關節痛、肌肉痛和神經痛,痛症持續3個月或以上,則屬於長期痛症(或稱慢性痛症),我們常常面臨各種疼痛問題,包括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痛。這些疼痛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今天,我們要介紹一種被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