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在幹嘛?歡迎參考〈追蹤股票名單、寫作方向和專欄架構〉一文;美股投資新手必讀:〈寫給美股新手的投資階梯〉。
- 所有付費訂閱讀者,都可申請加入專屬的TG群組。除了我之外,群裡面也有很多高手不時分享和討論投資想法,集思廣益。申請辦法詳見這篇。
- 一、另設有公開的Telegram群組(加入後須留意訊息並回答驗證問題),供大家隨便聊投資用;二、加入Discord群組接收科技成長股新聞資訊;三、追蹤美股投資十日談或臉書粉專獲得最新文章通知。
- 使用本表格前,請先參閱〈科技成長股如何估值?從過去一年的經驗,談談估值的幾個層次〉一文。
估值壓縮
2022Q1財報季之後,幾乎所有軟體股的估值都繼續往下壓縮。理由的話,無非是前面講的那堆宏觀經濟狀況,包括後疫情解封、緊張勞動市場、供應鏈斷裂與重組、烏俄戰爭、中國疫情清零措施、油價糧價持續高企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美國面臨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膨問題。
持續過高的通膨對經濟的衝擊可以十分嚴重,會直接影響到民間消費,令企業成長出現問題,進而收縮開支、裁員。對軟體股來說,一旦企業決定縮減對科技轉型的投資,成長動能就會明顯放緩下來,其估值就要隨著經濟情況惡化不斷往下修。
展現在宏觀經濟數據部分,即隨著通膨預期升溫,美國國債殖利率不斷上揚,股票估值不斷下壓。過去幾個月以來,軟體股估值持續收縮,基本上都在反映「通膨」的問題。
當然,如果實際看不同軟體股的財報表現,面對高通膨威脅,不同軟體股受經濟狀況影響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上面的「軟體股行情表」,按照估值從高到低的排列,我覺得已十分客觀地反映了目前市場對於風險的評價,這個評價我覺得也相當合理。
早在去年,我個人的投資組合便幾乎把B2C的公司賣得差不多,把錢轉移到B2B的公司,便是覺得B2B公司的業務更能夠抗經濟波動。今年,從最近出來的財報表現,可以更細緻地看到,即使在B2B公司當中,還是有些公司的業務與經濟波動的關係更密切,有些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