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羅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走,我們去賞雪。」
踏入一條山徑是為了遠眺另一方山頭的靄靄白雪,憑藉著這股浪漫情懷,風塵僕僕從臺北開了大半個山路至思源啞口,並在車中過上一夜,就只為一探這條充滿異國風情的山徑—羅馬縱走。
羅馬縱走名稱取自羅葉尾山與馬武佐野郡山開頭二字而來,山徑位處於宜蘭與台中的交界處,登山口由宜蘭縣大同鄉交界處的思源埡口(廢棄派出所)出發,出口處則位於台中市和平區的馬鰣橋附近,全長約11公里,參考網路上多數的行程記錄,平均一趟行程大約八小時左右可以完成,腳程稍快的健行者,應可以在六個半小時內走完全程。
羅葉尾與武佐野群都是日治時期所取山名,分別讀為「らはお」與「ぶさのぐん」,馬武佐野群與馬武佐野郡應是從武佐野群轉訛而來,武佐野群山位於台中和平,屬於Sqoyaw群泰雅人傳統領域,山名由來與含意目前無從考究;羅業尾山是從泰雅語「Rahaw」音譯而來。「Rahaw」有陷阱、樹木枝椏或森林之意,因此可以推測羅葉尾山命名可能是出自從前此間山區多有獵人所設陷阱之故,抑或是一整片蓊鬱森林之涵義。
出發那日,宜蘭迎來好久不見的陽光,然即便大地鋪上了金黃色的晨光,清晨的低溫仍讓人忍不住瑟瑟發抖,我們將車停在廢棄派出所的草地,好整以暇地整理裝備、慵懶地全身暖身伸展筋骨,好不容易抖落了一身的瞌睡蟲,與其他不相識的旅人一起,起步出發。
羅葉尾山登山口→(4K)→羅葉尾山 (高度 2717M)
一起步,就要涉溪。
羅業尾溪(Rahao)發源於雪山山脈的羅葉尾山東側,為大甲溪最上游的支流之一,也是是泰雅族南山部落的傳統領域。自2009年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首度至羅葉尾溪放流櫻花鉤吻鮭魚苗,目前已經是除七家灣溪之外,櫻花鉤吻鮭復育最成功的溪流。
小心翼翼地以登山杖探水深,手腳並用地行過冰冷的溪流後,抵達了山徑的登山口。羅業尾山一帶過去有森林火災的紀錄,因此,我們所行走的山徑,其實是林務局的森林護管員在森林中開闢的防火巷,藉由事先預測火勢會經過的地方,而在森林中鏟出一條帶狀空地,以防如果森林發生火災時,不至於蔓延到另一側。
一起步,就是一路無止境的陡上,短短的四公里,總共要爬升七百多公尺;心肺與大腿還在暖身與適應,也就不強家太多的壓力在自己身上,大口的深呼吸,以一種舒服的配速慢慢走;走累了就停下腳步喝口水,回頭望一望,飽覽在晨霧中反射,如水墨一般的,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等群山稜線。從登山口出發過後約2個半小時,我們抵達了羅馬縱走的最高點—羅業尾山三角點(2,717M)。
羅葉尾山(1.4K,70分鐘) →2410峰→ (1.6K,70分鐘)羅馬神木
抵達羅葉尾山三角點時已經有多組人馬於此歇息。或許是因為天清氣爽萬里無雲,也或許是愛山人天生性情熱情好客,即便大夥兒素未謀面,我們依然爽朗的互相打招呼,交換著彼此山上山下的資訊,三角點頓時之間笑語盈盈熱鬧非凡。
休息好一陣後,我們繼續前行,目標是1.4公里外的2410峰。
在稜線上行走不久後,山徑便開始向下切,路徑原始但不陡,然我們需要在密布的箭竹林叢中穿梭,不一會兒,身上便滿是葉梢灑下的露珠,身體濕淋淋的,又照不到光,一陣寒意從身體竄出,手臂上起了雞皮疙瘩,不自覺地,加速了腳下的步伐,沿路地貌由灌木叢轉景成森林,腳下所踩已不再是落葉而是柔軟的松針,並不時伴有苔癬滿布的偌大樹根;陽光灑落,在清冷的空氣分子中折射,身體軀幹因感受到環境的熱度而微微發熱著。眼前的森林是平緩的坡地,我們恣意地漫遊著,驚喜著山徑上偶然發現的武陵農場石柱界碑,以及在深山中佇立了百年以上的巨木姿態;然後,我們在林中穿梭尋覓,卻在不經意之間,撞見了著名的羅馬神木。羅馬神木位於海拔2,360公尺,其扁平開展的碩大樹幹在森林中是不容忽視的存在;站在其下抬頭仰望,更為其望不見樹冠的巨大,而感到敬畏。有時會忍不住抱樹的我,面對羅馬神木,沒有想要擁抱的衝動;在其面前選一塊舒適地坐下,靜默地感受祂的歲月靜好。
羅馬神木→(0.9K,40分鐘)→馬武佐野郡山→(2.3K,100分鐘)→馬鰣橋
我們被羅馬神木迷得神魂顛倒,繞著祂走了好幾圈,加上腹地平緩,一不注意,我們竟迷失於森林之中;趕緊打開離線地圖定位自己的方向,在密林中仔細尋覓終於看見了布條,才放下心中的不安邁開大步往前,約莫前行一公里左右,即在一林中空地的大樹上看見標示牌,才知道已經抵達馬武佐野郡山。
馬武佐野郡山海拔高度2379公尺,沒有展望,然再往前走不久即會走出森林,抵達一片一望無際的草原,而鋪著白雪的南湖山頂、北一段、中央尖等層層疊疊的山脈稜線佇立於視線的盡頭。
絕佳的展望、舒適的溫度與柔軟的草原,所有的元素構成了絕佳休憩地點,至此,我們將背包放下、脫去登山鞋,找一塊舒適的空地坐下,悠閒享受著午餐,搭配著看不膩的藍天白雲山景,佐以微微吹拂的春風,人忙碌了一生所求,不就是這些悠悠自適的片刻時光。
順著防火巷再往前探,即可抵達視野無敵的馬武佐野郡山基點峰。雪山主峰、北峰、北稜角、雪山圈谷那一大片的巨大山體覆蓋了柔軟的厚重白雪,在陽光的照射下,純潔而閃閃發亮;而其山腳下的武陵農場,則被山櫻花、粉紅佳人等十幾種盛開的櫻花粉色妝點,如夢似幻。
馬武佐野郡山→(2.3K,100分鐘)→馬鰣橋
欣賞完風景後沿著腰繞的小徑接著就是兩公里多的下山路段,即便疾行,三兩佇立於草原的枯白樹幹仍是無法忽視的風景。友人想請兩年前於雪山出差時,曾撞見一輛又一輛的消防車,下山後搜尋新聞才知道,這裡原是防火巷,民國六零年代,政府於此推動造林,然在民國91年、105年與109年分別發生森林大火,而因針葉林富含油脂,一旦著火就難以撲滅的緣故,每次火災火勢一發都不可收拾。野火過境,生態歸零,自然環境失去修復能力,這裡的地景也由森林轉變為草原。
馬武佐野郡山山徑和羅葉尾山山徑相較,更顯得荒涼而陡峭,在短短的2公里距離內一路陡下600公尺,而且沿途淨是芒草,鬆動礫石與砂土,不時還有絆腳的樹根,無疑考驗著健行者的行進技巧與大腿肌耐力,行到後來,我們半走半跑,試圖減少煞車以減緩對於膝蓋的負擔。
最終,我們抵達了有勝溪邊,好心的山友於溪水較淺處架了一條橫跨溪流的繩索,午後的陽光並不灼熱但卻耀眼,讓人有點難以判斷溪流的深淺與溪床上石頭的確切位置。「Piano、Piano」,在義大利語中是慢慢來的意思;而在羅馬縱走的絕美山徑中,終點的馬鰣橋前,行人沒有需要加速的理由,我們慢慢地過溪,感受溪水於腳邊流過的速度,以及雨鞋隔絕不住的冰涼暢快。
攀上馬路防護欄桿於繁忙的馬路旁行走一小段後就會抵達終點馬鰣橋。在告別之前,我們隨意坐在溪旁,閉眼傾聽潺潺流水,抬頭享受溫暖陽光,在閃閃發光的溪邊,閃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70內容數
Kia Ora !! 這是兩個喜愛自然、山林、健行的大齡新婚夫妻在紐西蘭的蜜月自助遊。53天的旅程中,我們深度遊歷了南北島,走了許多一日健行步道、三條多日縱走山徑、也透過腳踏車、獨木舟、帆船等遊程深度走進紐西蘭的自然美景,以及獨特的毛利文化。文字影像是紀錄也是分享,關於「Aotearoa」,我們在長白雲之鄉的生活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宛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叭嗹港環峰出金龍湖」行程,是難得的21公里郊區大縱走B級路線,健行路線沿著汐止五指山脈東南兩條支稜山徑延伸環繞,串連近15個以上的大小山頭,行走在稜線上,參與者不僅可以從山羌的視角眺望環繞四周層層疊疊的翠綠山巒;也可以切換成老鷹的視角,俯視被山巒包圍的叭嗹港庄,以及萬家燈火的金龍湖。
郭熊在他的書中寫道,布農獵人對於地形地貌有一種詩意的判讀,那是長期沈浸在森林裡的五感直覺;即便我再心嚮往之,充其量也只是漫遊於其上的匆匆過客。然而這一次的旅程,則是讓我抽離於自我的思緒、腳下的觸感,笨拙地用頭腦與雙眼去解讀這座山的形貌,以及它與其他稜線的連結。
(聽說有連續高密箭竹林的)#閂山東北稜 行程概述 D0:台北→台中C0。 D1:730林道11.7K→退回上稜處→連續密箭竹→茶岩山稜線→茶岩山→閂山茶岩山岔→閂山登山口→公園營地C1。 D2:C1→金明真路岔→單攻閂山→23.2K閂山登山口→17.5K耳無溪岔→11.7K柵欄。
坂元裕二的四重奏,是迷妹心目中的神劇:劇情的發展帶有一種非現實的魔幻感,但是人物的刻劃與對白台詞,卻又是一針見血地戳中每一個三十世代,人生還未到達頂端就已經在下坡道路上的我們。 迷妹深陷於此劇魅力,特別前往輕井澤,以漫步的方式,拜訪聯合教會、諏訪神社與小公園,細細品味輕井澤與四重奏的獨特韻味。
閒暇片刻的熊野古道紀行來到了第二日。這天,我們的目標是從小口走到熊野本宮大社。雖然長度與大雲取越差不多,但是小雲取越路段多為緩坡,多半的時間走在樹木參天的森林之中,是不分年齡,十分舒服的一段健行路線。在行走的時候,往往是腦袋放空著,全然享受著日本三月下旬的陽光與乾爽的空氣,那是一種幸福的生活況味。
日本紀伊半島傳說中是日本的神明居所,也是日本歷史的開端。熊野古道在古代是一條修行的道路,旅人在參拜本宮大社、那智大社、速玉大社後靈魂獲得淨化而重生。今日,熊野古道已是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上萬絡繹不絕的人潮朝聖。 熊野古道紀行,是我給自己的閒暇時刻。
「叭嗹港環峰出金龍湖」行程,是難得的21公里郊區大縱走B級路線,健行路線沿著汐止五指山脈東南兩條支稜山徑延伸環繞,串連近15個以上的大小山頭,行走在稜線上,參與者不僅可以從山羌的視角眺望環繞四周層層疊疊的翠綠山巒;也可以切換成老鷹的視角,俯視被山巒包圍的叭嗹港庄,以及萬家燈火的金龍湖。
郭熊在他的書中寫道,布農獵人對於地形地貌有一種詩意的判讀,那是長期沈浸在森林裡的五感直覺;即便我再心嚮往之,充其量也只是漫遊於其上的匆匆過客。然而這一次的旅程,則是讓我抽離於自我的思緒、腳下的觸感,笨拙地用頭腦與雙眼去解讀這座山的形貌,以及它與其他稜線的連結。
(聽說有連續高密箭竹林的)#閂山東北稜 行程概述 D0:台北→台中C0。 D1:730林道11.7K→退回上稜處→連續密箭竹→茶岩山稜線→茶岩山→閂山茶岩山岔→閂山登山口→公園營地C1。 D2:C1→金明真路岔→單攻閂山→23.2K閂山登山口→17.5K耳無溪岔→11.7K柵欄。
坂元裕二的四重奏,是迷妹心目中的神劇:劇情的發展帶有一種非現實的魔幻感,但是人物的刻劃與對白台詞,卻又是一針見血地戳中每一個三十世代,人生還未到達頂端就已經在下坡道路上的我們。 迷妹深陷於此劇魅力,特別前往輕井澤,以漫步的方式,拜訪聯合教會、諏訪神社與小公園,細細品味輕井澤與四重奏的獨特韻味。
閒暇片刻的熊野古道紀行來到了第二日。這天,我們的目標是從小口走到熊野本宮大社。雖然長度與大雲取越差不多,但是小雲取越路段多為緩坡,多半的時間走在樹木參天的森林之中,是不分年齡,十分舒服的一段健行路線。在行走的時候,往往是腦袋放空著,全然享受著日本三月下旬的陽光與乾爽的空氣,那是一種幸福的生活況味。
日本紀伊半島傳說中是日本的神明居所,也是日本歷史的開端。熊野古道在古代是一條修行的道路,旅人在參拜本宮大社、那智大社、速玉大社後靈魂獲得淨化而重生。今日,熊野古道已是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上萬絡繹不絕的人潮朝聖。 熊野古道紀行,是我給自己的閒暇時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想更了解詳細的羅馬縱走登山的實際經驗,歡迎點擊到一杯三十閱讀完整的羅馬縱走文章。 羅馬縱走交通攻略 如果你計劃走羅馬縱走,無論從哪個登山口開始,都需要先抵達宜蘭縣大同鄉的思源埡口舊派出所。這是前往羅葉尾山或馬鰣橋的關鍵點。由於停車方便和路線安排,我們建議從思源埡口舊派出所的羅葉尾山登山口開始
Thumbnail
跑馬古道是淡蘭古道支線其中一條,在入口處可以看到一座雕像,展示早期人民使用木馬搬運木材的情景。從入口往前走約20公尺處,可以看到旁邊山壁放著一些善心人士自製的登山杖,為了讓民眾爬山盡興也同時保護並減少對膝蓋的傷害,分享給需要的民眾使用。
Thumbnail
巒安堂-台灣早期伐木林業場的信仰中心。位在人倫林道37km處的人倫工作站,曾為巒大山的林業中心,是當時林務局所設的最高伐木工作站,同時也有著當時唯一的牡丹種植園,隨著紅檜、扁柏等珍貴木材砍伐殆盡而於民國72年沒落。 從巒安堂上西巒大山,徜徉在濃厚的人文氛圍之中,感受時間暫停的早年林業遺跡。
Thumbnail
這是散步的好去處,跟朋友約好在這裡碰面,羅東林場的貯木池是過去太平山林場集運木材的最終站,如今已轉型為生態文化園區,是宜蘭知名的觀光景點。 貯木池由人工挖掘而成,面積約為1.5公頃,池中原本存放著大量從太平山上伐下的原木,如今已清空,僅留下一片碧綠的水池。貯木池周圍環繞著木棧道,遊客可以沿著木棧道
Thumbnail
螺山自然步道位於北竿,全長700公尺,沿途可欣賞山海美景,更可眺望機場及飛機起降,步道中途還有涼亭可休息,但需注意中途有些需要攀繩的地方,提醒遊客注意安全。建議在白天前往,停留時間約90分鐘,交通方式為搭乘北竿山線至「後澳」下車,徒步約10分鐘即抵步道口。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我一頭鑽進疏疏又密密的箭竹林中, 再穿越或高又或低的倒木上下。 由太平山往加羅湖的路上,由西往東。 我們將橫越中央山脈。   箭竹海中,沒有風景,真的是無所謂, 中級山試煉才正要開始, 擔開箭竹後,仍是箭竹。 我才將心,專注的走在步道上
Thumbnail
波津加山海拔 1772 公尺,爬升高度 1070 公尺,來回全長約7.2公里。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朋友們的一次登山之旅,透過文章可以感受到在山中的一系列人文與環境敘述,並傳達作者對大自然的愛與敬畏。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過年之前的週四清晨,寒流剛剛肆虐完北台灣,到處都有追雪人。我從台北搭上早上7:20的客運, 8:00到達羅東轉運站,剛好看到太平山專車從我眼前離開。 車行途中過了雪隧之後,美美的宜蘭風景—宜蘭厝農舍的倒影映在水田裡,這就是正宗的宜蘭風情啊!進入羅東之後沿路見到不少木材行,連路邊都有木材堆放。羅東,
Thumbnail
想更了解詳細的羅馬縱走登山的實際經驗,歡迎點擊到一杯三十閱讀完整的羅馬縱走文章。 羅馬縱走交通攻略 如果你計劃走羅馬縱走,無論從哪個登山口開始,都需要先抵達宜蘭縣大同鄉的思源埡口舊派出所。這是前往羅葉尾山或馬鰣橋的關鍵點。由於停車方便和路線安排,我們建議從思源埡口舊派出所的羅葉尾山登山口開始
Thumbnail
跑馬古道是淡蘭古道支線其中一條,在入口處可以看到一座雕像,展示早期人民使用木馬搬運木材的情景。從入口往前走約20公尺處,可以看到旁邊山壁放著一些善心人士自製的登山杖,為了讓民眾爬山盡興也同時保護並減少對膝蓋的傷害,分享給需要的民眾使用。
Thumbnail
巒安堂-台灣早期伐木林業場的信仰中心。位在人倫林道37km處的人倫工作站,曾為巒大山的林業中心,是當時林務局所設的最高伐木工作站,同時也有著當時唯一的牡丹種植園,隨著紅檜、扁柏等珍貴木材砍伐殆盡而於民國72年沒落。 從巒安堂上西巒大山,徜徉在濃厚的人文氛圍之中,感受時間暫停的早年林業遺跡。
Thumbnail
這是散步的好去處,跟朋友約好在這裡碰面,羅東林場的貯木池是過去太平山林場集運木材的最終站,如今已轉型為生態文化園區,是宜蘭知名的觀光景點。 貯木池由人工挖掘而成,面積約為1.5公頃,池中原本存放著大量從太平山上伐下的原木,如今已清空,僅留下一片碧綠的水池。貯木池周圍環繞著木棧道,遊客可以沿著木棧道
Thumbnail
螺山自然步道位於北竿,全長700公尺,沿途可欣賞山海美景,更可眺望機場及飛機起降,步道中途還有涼亭可休息,但需注意中途有些需要攀繩的地方,提醒遊客注意安全。建議在白天前往,停留時間約90分鐘,交通方式為搭乘北竿山線至「後澳」下車,徒步約10分鐘即抵步道口。
03/28/2015 太加縱走—縱走   我一頭鑽進疏疏又密密的箭竹林中, 再穿越或高又或低的倒木上下。 由太平山往加羅湖的路上,由西往東。 我們將橫越中央山脈。   箭竹海中,沒有風景,真的是無所謂, 中級山試煉才正要開始, 擔開箭竹後,仍是箭竹。 我才將心,專注的走在步道上
Thumbnail
波津加山海拔 1772 公尺,爬升高度 1070 公尺,來回全長約7.2公里。文章描述了作者與朋友們的一次登山之旅,透過文章可以感受到在山中的一系列人文與環境敘述,並傳達作者對大自然的愛與敬畏。
Thumbnail
聯絡羅東和太平山山腳的土場之間的羅東森林鐵道早在1979年便配合太平山林場結束伐採作業而宣告停駛。隨著宜蘭的觀光發展,對這條鐵路的復駛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文由探訪蘭陽溪河床,尋找正在保存下來的土木構造物:隧道開始。文章中詳細描述了路線的踏查,隧道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歷史背景。
Thumbnail
過年之前的週四清晨,寒流剛剛肆虐完北台灣,到處都有追雪人。我從台北搭上早上7:20的客運, 8:00到達羅東轉運站,剛好看到太平山專車從我眼前離開。 車行途中過了雪隧之後,美美的宜蘭風景—宜蘭厝農舍的倒影映在水田裡,這就是正宗的宜蘭風情啊!進入羅東之後沿路見到不少木材行,連路邊都有木材堆放。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