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親愛的童伴 Petite Maman》 最單純的美好時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看完《親愛的童伴》,就像讀完莫里斯桑達克的繪本、或看完吉卜力的動畫,這裡沒有野獸、卻一樣有片充滿故事的森林,片長僅72分鐘(在今日動輒超過兩小時的片長中更顯可貴),清新趣味又惆悵傷感,就像回不去的童年,讓人流連忘返。

說來慚愧,前些日子才補上《燃燒女子的畫像》,看完實在相見恨晚。布列塔尼島上女畫家與富家小姐的曖昧滋長,在導演Céline Sciamma鏡頭下敘事雖然節制、情感卻更濃烈,兩位女主角的一顰一笑、眼波流轉都充滿愛意,加上攝影師Claire Mathon為大量的海濱遠景與面部特寫都抹上油畫般的色澤,共同譜出本世紀最美的愛情故事。

撰寫《燃燒女子的畫像》同時,《親愛的童伴》的靈感也在Céline Sciamma腦中生成,並於疫情期間完成劇本。不容於世的同性戀情與有口難言的母女關係看似迥異,但畫家得以臨摹小姐的神韻、女兒終於擁抱母親的童年,階級或年齡的隔閡都在Céline Sciamma的溫火慢燉下被巧妙抹去。她的故事總有種真誠的詩意,角色不需多,因為光是兩個人從「我」變成「我們」就有說不盡的小劇場,微妙的身體語言與情感變化溫柔堅定,出其不意地邀請觀眾走進故事中。

/

簡單來說,《親愛的童伴》是由女孩、母親、外婆三點一線串起的。開場的一鏡到底,始終維持在150公分的視角,跟隨女孩奈莉走進一間間病房、充滿儀式感地向疼愛她的長輩們道別—但觀眾很快發現,這些再見的終點是更大的遺憾—她沒來得及跟外婆說再見,只能留下外婆的手杖,跟母親瑪莉詠一起靜靜思念。這次她與攝影師Claire Mathon再次合作,鏡頭定格在瑪莉詠的背影、逐漸拉近,彷彿參透身為兒女的憂傷。

但《親愛的童伴》可不是悲傷的作品,相反地,它溫柔又可愛,這一切都歸功於兩位小童星的生動的演出—奈莉由Joséphine Sanz飾演,與她同個模子刻出來的雙胞胎Gabrielle Sanz則飾演她的母親—你沒看錯,這是個類時空穿越的童話,奈莉在外婆故居尋找母親小時候蓋的木屋,意外巧遇當年僅8歲的瑪莉詠;但電影無意解釋科學邏輯,選擇讓奈莉接受這段無猜友情。⠀

/

瑪莉詠:「妳來自未來嗎?」
奈莉:「不,我來自妳身後的那條小路」

最近在看《二十五,二十一》,考慮放棄夢想的女兒,在讀完母親的少女日記後,才了解身為擊劍名宿的她也曾歷經無數的自我質疑。伴隨衝突而來的親子和解永遠是故事的好題材,《親愛的童伴》母女雖然和樂(奈莉吃東西好像小松鼠,從後座遞零食給媽媽吃真的太可愛),但8歲本該就是充滿好奇的年紀,奈莉對母親自然有十萬個為什麼:媽媽不願提起的童年是什麼模樣、蓋的那座木屋在哪?如果可以再見外婆一面,除了好好說再見,還想一起做些什麼呢?

因此,當8歲的女兒遇見8歲的母親,全知的奈莉反而成了引導瑪莉詠體會何謂陪伴的「小媽媽」,一高一矮的母女身影、變成同手同腳的等高玩伴。除了《天生一對》般童趣的扮家家酒,也有早熟到讓人心疼的片段:小瑪莉詠得知母親在她31歲時才離世,竟露出瞪大眼的表情,驚喜總是出入醫院的母親還能陪伴她這麼長時間,對病情的悲觀一掃而空。所謂「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奈莉的出現的確是瑪莉詠最大的禮物,無論何時皆然。

/

2016年,瑞典電影學院曾在坎城影展提出「5050 x 2020」的連署,主張在2020年之前,電影產業能達成男女均等的酬勞與工作機會,而Céline Sciamma正是發起人之一。她將這種不帶偏見的出發點帶進作品,少有電影如此深入孩子的世界,因為大人都忘了自己也曾是需要被理解的孩子,每個媽媽同時也是女兒,背負著一些私密的孤獨、與必須堅強的責任。很推薦《親愛的童伴》,因為這個世界太複雜,而這樣單純而凝練的故事,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 同場加映:《#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2019),《#龍貓》(となりのトトロ, 1998),《#你好李煥英》(​​Hi, Mom, 201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級影評
7會員
18內容數
電影即生活,生活不設限 Life is about courage and going into the unknown. #鮮看再說 #影評 #劇評
R級影評的其他內容
2025/03/25
《人選之人 – 造浪者》有個橋段,是公正黨發言人翁文方(謝盈萱 飾)得知黨工張亞靜(王淨 飾)遭受威脅散播私密照,翁文方提醒張亞靜接受專訪時務必聚焦在事實,不要流露過多情感,以免給輿論解讀空間,因為群眾要的是「完美受害者」。
2025/03/25
《人選之人 – 造浪者》有個橋段,是公正黨發言人翁文方(謝盈萱 飾)得知黨工張亞靜(王淨 飾)遭受威脅散播私密照,翁文方提醒張亞靜接受專訪時務必聚焦在事實,不要流露過多情感,以免給輿論解讀空間,因為群眾要的是「完美受害者」。
2025/03/25
當好萊塢近年的超級英雄電影一次次讓人失望,是《Moving 異能》讓我重拾感動,異能對戰看來炫目,但故事始終著眼於底下的肉身與人性。在那之後,我便成了編劇姜草的粉絲,也對漫畫家姜草融合奇幻、兼容溫情的作品印象深刻。
2025/03/25
當好萊塢近年的超級英雄電影一次次讓人失望,是《Moving 異能》讓我重拾感動,異能對戰看來炫目,但故事始終著眼於底下的肉身與人性。在那之後,我便成了編劇姜草的粉絲,也對漫畫家姜草融合奇幻、兼容溫情的作品印象深刻。
2025/03/24
前陣子讀了是枝裕和的訪談集,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他的家庭故事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沒有血緣的家人,這些人因為相似的羈絆或共同的利益,被迫生活在一起,但也因為他們不熟悉彼此的來歷,反而能更在對方面前展現自己不堪的一面,比如《小偷家族》。
2025/03/24
前陣子讀了是枝裕和的訪談集,發現一件有趣的事:他的家庭故事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沒有血緣的家人,這些人因為相似的羈絆或共同的利益,被迫生活在一起,但也因為他們不熟悉彼此的來歷,反而能更在對方面前展現自己不堪的一面,比如《小偷家族》。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瑪莉詠:「妳來自未來嗎?」 奈莉:「不,我來自妳身後的那條小路」
Thumbnail
瑪莉詠:「妳來自未來嗎?」 奈莉:「不,我來自妳身後的那條小路」
Thumbnail
  《燃燒女子的畫像》是導演瑟琳·席安瑪於2019上映於法國的電影,兩位女主角由諾耶米·梅蘭特及阿黛兒·艾奈爾飾演,此片獲得了酷兒金棕櫚獎及第72屆坎城影展的最佳劇本獎。
Thumbnail
  《燃燒女子的畫像》是導演瑟琳·席安瑪於2019上映於法國的電影,兩位女主角由諾耶米·梅蘭特及阿黛兒·艾奈爾飾演,此片獲得了酷兒金棕櫚獎及第72屆坎城影展的最佳劇本獎。
Thumbnail
《燃燒女子的畫像》裡面的女子讀書、喜好音樂,生在啟蒙時代。一個繼承父業,以畫為生,卻免不了仍必須以父親的名字發佈作品的窘境;另一個貴族二小姐,在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革命尚未有端倪的時刻,奉身為伯爵夫人的母親之命,代替死去的姐姐遠嫁米蘭。
Thumbnail
《燃燒女子的畫像》裡面的女子讀書、喜好音樂,生在啟蒙時代。一個繼承父業,以畫為生,卻免不了仍必須以父親的名字發佈作品的窘境;另一個貴族二小姐,在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革命尚未有端倪的時刻,奉身為伯爵夫人的母親之命,代替死去的姐姐遠嫁米蘭。
Thumbnail
一個人一輩子可能都會有些刻骨銘心的什麼。對我來講,《燃燒女子的畫像》是一部真正懂我的電影。 前面說這麼多廢話是為了當作防雷線。沒看過本電影不要進來。下面要開始了,妳可以選擇離開,如果不想被爆雷。進來了就一起燃燒吧! 年齡限制:法國普級,德國12+,台灣15+
Thumbnail
一個人一輩子可能都會有些刻骨銘心的什麼。對我來講,《燃燒女子的畫像》是一部真正懂我的電影。 前面說這麼多廢話是為了當作防雷線。沒看過本電影不要進來。下面要開始了,妳可以選擇離開,如果不想被爆雷。進來了就一起燃燒吧! 年齡限制:法國普級,德國12+,台灣15+
Thumbnail
Little women沒有很明確的主要故事,只是單純講述四位女孩如何發展各自的人生,鏡頭離這幾位人物非常近,觀眾彷彿與她們活在同個屋簷下,能直接感受她們的喜怒哀樂。 電影並非直線敘述,而是透過七年前後的交互剪接來交代劇情,讓故事多了幾分思考的空間,你會好奇這個人物是如何蛻變.....
Thumbnail
Little women沒有很明確的主要故事,只是單純講述四位女孩如何發展各自的人生,鏡頭離這幾位人物非常近,觀眾彷彿與她們活在同個屋簷下,能直接感受她們的喜怒哀樂。 電影並非直線敘述,而是透過七年前後的交互剪接來交代劇情,讓故事多了幾分思考的空間,你會好奇這個人物是如何蛻變.....
Thumbnail
「當妳動搖時,妳就出現那個手勢;當妳窘迫時,妳就抿嘴;當妳氣憤時,妳就張大眼。」 「如果妳一直看我,那我看的是誰呢?」 2019最撩神片!
Thumbnail
「當妳動搖時,妳就出現那個手勢;當妳窘迫時,妳就抿嘴;當妳氣憤時,妳就張大眼。」 「如果妳一直看我,那我看的是誰呢?」 2019最撩神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