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朱自清

2022/06/15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1-2-4朱自清


一、生 平
1.兄長早夭,備受寵愛
在朱自清出生前,兩位胞兄早夭,所以他雖排行老三,實際上卻是長孫,祖父朱則余當時擔任江蘇省 海州的承審官,主理民刑案件,算是個大人物,朱自清這唯一的孫少爺便備受寵愛。朱自清四歲時,父親朱鴻鈞到揚州府屬的邵伯鎮做鹽稅的官,生活富裕。朱自清後來在〈我是揚州人〉一文曾記述:「在邵伯住了差不多兩年,是住在萬壽宮裡。萬壽宮的院子很大,很靜,門口就是運河。河坎很高,我常向河裡扔瓦片玩兒。邵伯有個鐵牛灣,那兒有一條鐵牛鎮壓著,父親的當差常抱我去看它、騎它、撫摸它。」
依江、浙一帶的習俗,為了瞞騙閻羅王,讓小孩能順利成長,避免夭折,朱自清幼時被當成女孩子般照顧,甚至穿耳洞,佩戴金質的耳環,因而養成較柔弱的個性,這樣的個性也影響他日後的創作風格。
2.嚴父督導,奠下根基
朱自清五歲時,由父親朱鴻鈞啟蒙教學。朱鴻鈞對兒子寄予厚望,卻不信任新式教育,特地把朱自清送到中過舉的老師那兒讀書,並常在晚餐後逐篇細讀兒子的文章。若老師對文章有好評,就高興的點頭稱是,欣然飲酒,並賞給朱自清花生米或豆腐乾;若文章寫得不理想,朱自清不但得挨罵,有時文章還被丟進火爐裡燒掉。朱自清因為年紀尚小,多半忍不住哭出來,但這也替他的寫作能力奠下良好的基礎。
3.年幼相親,十三歲訂婚
因為朱自清是長子長孫,不到十一歲,家人便談起娶媳的事。頭一回是曾祖母娘家人所安排,但後來女方生癆(ㄌㄠˊ)病(一種傳染病)死了。第二次是母親託了裁縫師作媒。相親那天,母親讓朱自清穿上棗紅綢袍,黑綢馬褂,戴上紅帽結兒的黑緞瓜皮小帽。女方的人打量他,問他念什麼書,說他人中長,不是短壽的樣子,又看他走路的神態,確定雙腳沒有毛病。等人家看中後,再由母親派親信的老媽子去看女方,結果反而看上二小姐。女方似乎生氣,不答應,事情就此作罷。第三次是母親在牌桌上聽見一個做小官的家裡有個女兒,對方也答應,但聽說小姑娘是抱來的,母親不滿意,親事就罷了。後來,父親生傷寒病,請了許多醫生來看,恰巧聽說武醫生家有位小姐,於是便與武鍾謙女士訂下婚約。(改寫自朱自清〈擇偶記〉)
P61-3
4.生活艱困,因病逝世
朱自清讀大學時,即奉父母之命與武鍾謙結婚。在學期間,兩名兒女出生,因家計負擔沉重,生活拮据,畢業後便疲於教書工作。妻子武鍾謙於三十一歲時即病逝,遺三子三女(小兒朱六兒只一歲就夭折),朱自清寫了一篇〈給亡婦〉悼念妻子。兩年後,經友人介紹,朱自清結識了小他七歲的陳竹隱,她能曲善畫,因敬佩朱自清的學問和為人,不嫌他家計負擔重,孩子又多,毅然和他結婚。
朱自清一生都過得十分艱苦,尤其是在抗戰末期,但是他每次出門,特別是去上課的時候,總是穿得整整齊齊。雖然是舊衣服,卻因為他穿得愛惜,平時刷得勤,破了的地方就馬上仔細縫補,所以表面上看起來還過得去。然而回到住處就不同了,換上更破更舊的衣服,鈕扣都掉光了,又不想在那上面花費太多時間,就連綴些破布條繫著。布條不只是大小長短不一,還是多種顏色,一位訪客也許多看了兩眼,他只是用手拍一拍整一整,反而輕鬆的說:「很好的,五彩繽紛呢!」
朱自清一生為胃疾所苦,但因生活不寬裕,未能好好治療,最後因胃潰瘍穿孔,手術後引起腎臟炎併發症而逝世。入殮時,夫人竟找不出一件沒有縫補過的衣服,連住院的費用也是借來的。
二、趣聞軼事
1.大女兒眼中可親可愛的爸爸
「四、五歲時,我對爸爸的印象是:爸爸最愛書。一次因逃軍閥戰亂的難,母親帶著我們坐船往鄉下逃。除了我們孩子們外,尚有一大箱爸爸的書。記得事後母親說:『你爸爸愛書,一定要帶著一塊走,可不能給丟了。』」
「家中經濟並不寬裕,但爸爸仍是送我和哥哥去學校念書,用掉很多爸爸辛苦掙來的錢。到抗戰軍興,爸爸在後方雖苦,但工作努力不懈,天天要走老遠的路,由鄉下去學校上課。給我寫信、送我上學(學校在鄉下)的一直都是爸爸。後來我結婚了,住在上海,爸爸仍忙裡抽閒給我寫信,對我各方面予以指導,給我人生的目標。我心中的爸爸,是嚴格、開明、公正、正義的合成,是唯理是從的人。我們也許會說爸爸是時代中的一個不平凡的人,但我說爸爸是一個努力、善良、克己寬人的平凡的人!」
2.學生記憶中的老師肖像
⑴魏金枝:「他那時是矮矮胖胖的身體,方方正正的臉,配上一件青布大褂,一個平頂頭,完全像個鄉下土佬。打的揚州官話,聽來不甚好懂,但從上講臺起,便總不斷的講到下課為止。好像他在未上課之前,早已將一大堆話,背誦過多少次。又生怕把一分一秒的時間荒廢,所以總是結結巴巴的講。然而由於他的略微口吃,那些預備了的話,便不免在喉嚨裡擠住。於是他更加著急,每每弄得滿頭大汗。」
⑵朱維之:「他一到溫州,溫中(包括中學部和師範部)各年級學生都爭著要求他教課,他只得盡可能多擔任些鐘點,奔波於兩部之間。但他不因課多而敷衍,每每拭汗上講臺,發下許多講義,認真講解。……他天天坐在書房裡改卷、寫講義,還要細心批改同學們在課外所寫大量而不成熟的文藝作品。」
⑶陳天倫:「民國十二年,我在溫州中學初二讀書,朱先生來教國文,矮矮的,胖胖的,濃眉平額,白皙的四方臉。經常提一個黑色皮包,裝滿了書。不遲到,不早退。管教嚴,分數緊,課外另有作業,不能誤期,不能敷衍。」
P61-4
三、文學之路
1.詩人起家
朱自清曾自言:「我寫過詩,寫過小說,寫過散文。二十五歲以前,喜歡寫詩。」他的創作大約分成三個時期:民國十四年以前以詩為主,以後是散文,抗戰勝利後主要是雜文,其中以散文成就最大。
朱自清在二十歲左右,已寫了相當數量的詩。民國十一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隔年發表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首抒情長詩〈毀滅〉,對當時的詩壇產生很大的影響。朱自清曾說:「我的興趣本在詩,現在是偏向宋詩。我是個做散文的人,所以也偏愛散文化的詩。」這話既說出了他跟詩的淵源,也說明了他創作詩的特點。
2.現代散文大家
朱自清的散文創作形式多元,有抒情、敘事、遊記、特寫、隨筆等,擅長捕捉有限的素材,去蕪存菁,賦予耐人尋味的意境。使用極樸素的文字,雖寥寥數言卻含蘊不盡,形成獨特的文學風格。他的文風樸實自然,從不用激烈的言詞,也沒有衝動的語調,帶給讀者的感動,就如同一根針灸師手中的細針,在你不經意間,猛一下針尖就穿越了你敏感的皮膚,進入了你的肌肉,其療效慢慢的蔓延到你的神經、精神,可謂「沁人心脾」。
3.創作主張
朱自清認為對客觀事物仔細的觀察、深入的體會十分重要。一個作家可以「不注重一千一萬」,而要「注意一毫一釐」,因為「這一毫一釐便是那一千一萬的具體而微—只要將這一毫一釐看得透澈,正和照相的放大一樣,其餘也可想見了」。他曾評論:「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畫,敘事、抒情、寫景,固然是畫;就是說理,也還是畫。」可見他重視形象的描摹,強調意境的營造,郁達夫說朱自清的散文是「貯滿著一種詩意」。
P61-5
4.作品題材
朱自清的作品題材可分為兩大類:
⑴個人家庭生活與人倫之情。例如:〈背影〉書寫與父親的回憶,〈兒女〉中呈現對子女的擔憂,〈冬天〉則是描寫與親友相處的溫暖。
⑵借景抒情的詠懷之作。例如:〈荷塘月色〉寫夏夜獨步荷塘邊觀月的所見所感,〈綠〉描寫梅雨潭令人印象深刻的綠色風景,〈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細膩刻畫繁華的河岸夜景。
5.兒子眼中的朱自清散文
「父親在文學上成就最高的當然還是散文。他的散文如〈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溫州的蹤跡〉、〈背影〉、〈荷塘月色〉等,從二○年代起,就成為我國早期散文的代表作。有的曾被時人評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上述幾篇文章,都曾經多次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特別是〈背影〉,雖只有一千五百字,卻歷久傳誦,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在廣大中學生的心目中,『朱自清』三個字已經和〈背影〉成為不可分的一體。」
「父親的散文所以長期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至今還使許多讀者受到感動和產生共鳴,最根本的,是由於它們具有一種誠樸和懇摯的文風,或者說,富有一種『至情』。正如楊振聲先生所說,他的散文『風華是從樸素出來,幽默是從忠厚出來,腴厚是從平淡出來。他的散文,確實給我們開出一條平坦大道』。」
「早在一九二三年,在〈文藝的真實性〉這篇文章裡,父親就強調文藝必須寫實,必須立誠。他說:『我們所要求的文藝,是作者真實的話』;我們所要求的作家,要有『求誠之心』。他堅決反對『模擬』和『撒謊』,因為『模擬只有低等的真實性,而撒謊全然沒有真實性』。我們只要看看〈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中,他怎樣公開老實的解剖自己面對歌妓時的張皇;看看〈執政府大屠殺記〉中,他怎樣公開承認自己『由怕而歸於木木然,實在是很可恥的』;再看看〈背影〉中,他怎樣公開譴責自己的『聰明過分』,就不難知道,他是在怎樣認真實踐著這個主張了。他的散文所以使人感到極其優美,正是這種不矯飾、不撒謊的誠樸真摯的美,也是對客觀事物描寫的真實自然的美,和經過認真提煉的群眾口語的謹嚴質樸的美!」
四、作品欣賞
●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①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②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③到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④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⑤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牠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節選自《朱自清全集》)
【注釋】①蓊蓊鬱鬱:草木茂盛的樣子。蓊,音ㄨㄥˇ。②踱:音ㄉㄨㄛˋ,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常用來表示處在悠閒的狀態中。③彌望:一望無際。④裊娜:音ㄋㄧㄠˇ ㄋㄨㄛˊ,柔美纖細的樣子。⑤梵婀玲:英文violin的音譯,指小提琴。
補充資料:
一、〈背影〉寫作緣由
朱自清的〈背影〉,不是寫在親情的照拂與家人的和樂中,而是寫成於漂泊的異鄉,近似無家可歸的狀況下:
1.民國六年之後,父親不曾再有過好的工作,家庭經濟情況一直不好。而且由於姨娘的挑撥,婆媳相處不睦,朱自清處在母親、夫人的夾纏間,精神極為痛苦。
2.民國九年朱自清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每月寄一半薪資回家,可是父母親並不滿意,貧窮使家人失和。
3.民國十年,朱自清任江蘇省立第八中學的教務主任,父親聽了姨娘的話,向學校交涉代領薪水,朱自清不得已辭職「出走」,從此父子很少往來。
4.民國十一年,朱自清接夫人和孩子到杭州組織小家庭。從此除了每月寄錢回家外,連書信也很少了。
5.民國十三年,因為姨娘的跋扈,母親在家裡住不下去,朱自清把母親和妹妹接出來一起住。這時候除了仍舊寄錢外,和揚州老家幾乎斷絕了關係。
6.民國十四年北上清華教書後,朱自清心裡所惦記著的,只有母親、夫人、孩子,以及在浙江 上虞 白馬湖的這個家了。
7.民國十四年,父親有一信寄到北京,表示很不放心自己的長孫,向朱自清提起:「我沒有耽誤你,你也不要耽誤他才好。」
8.民國十六年一月,朱自清接了夫人和長女、次子去北京,長子和次女由母親帶回揚州老家。
朱自清到北方後,生活是安定了,可是精神上卻更加痛苦。儘管由於姨娘的緣故,父親的做法過分了些,但總不能這樣一直僵持下去。民國十四年朱自清收到父親的來信,這讓他想起父子親情。最後朱自清決定自己認錯,請父親原諒,既不向老人爭曲直,也不期待有回音,只是盡其在我的發信出去。就是這樣的一分感情,使糾結的心緒慢慢得到了平靜,對父親產生了強烈的懷念,而寫下了這一篇〈背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安咕醬
安咕醬
謝謝朋友一起的樂活、慢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