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金馬《別讓我走 Never Let Me Go》捐贈者與受捐者,其實誰也沒活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Mark Romanek

UK, USA | 2011 | Drama, Romance, Sci-Fi | 103min

既然有肉豬肉牛肉雞肉羊,是不是也可以有專門培育出來的肉人? 一個正大光明名為 “國家捐贈者計畫” 其實說白就是「國家器官養殖計劃」。

不知幸還是不幸? 全國分屬「國家捐贈者計畫」的許多教養院從小到大都受到完美的照顧,衣食無憂之際還醫療教育等費用全免;

但這些小孩即必須在器官完美成熟前被集中管理,直到接到「捐贈通知單」。而整部電影即來自海爾森教養院的一個女孩Kathy的眼光, 看著院內從小跟她一同長大的青梅竹馬Tommy和閨中密友Ruth…看著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對這樣不堪的「命運安排」的時候,往往爭先恐後地顯露出人性中醜惡的那一面: 猜忌、忌妒、掠奪、謊言、軟弱…。

我先要說的是,「國家捐贈者計畫(National Donor Program)」還真是個他媽的了不起四平八穩方頭大耳出得了廳堂上得了檯面的好名字啊!!! 難怪叫做政府,政府取的名目名稱,我一聽到10個有8個會激起我想捐錢、想熱血的衝動!

但仔細想想,誰無父母誰無子女,有本事你怎麼不拿你自己小孩來當捐贈者? 又或者,你真以為你是上帝,憑甚麼決定誰當人? 誰當肉人(器官)? 又憑甚麼決定這些肉人要捐到死為止而沒有停損點? 電影中政府代表的一臉大無畏的正義凜然「我們不奢求世界能支持且諒解超越未來的思想」,這真是讓我不禁吃吃笑了出來。

片尾在Kathy的兩個童年好友相繼於多次捐贈後去世後,終於接到她第一張「捐贈通知單」,她說了兩句話,挺發人深省的。

「誰也不知道,捐贈者的人生跟受贈者的人生是不是真的有很大的不同?」

「唯一相同的是,無論是捐贈者還是受贈者,誰都活不夠。(don’t have enough time)」


[摘錄自金馬手2010多倫多影展 2010倫敦影展開幕片
海爾森學校的孩子總受到最好的照顧,但田園詩般的生活卻暗藏詭密,原來這批孩子的人生,只是為他人儲值, 器官就是他們存在的價值。年華正盛,愛才要開始,死亡卻已經敲響門扉……由石黑一雄同名小說改編,一窺基因複製改造,議人性與道德衝突,詩意影像鋪展出最 絕望的愛。綺拉奈特莉、凱莉莫莉根和《蜘蛛人4》男主角領銜主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屋頂讀書聽音樂看電影的沙龍
2會員
29內容數
黑黑的放映廳裡,亮亮的螢幕,只剩下自己跟自己的呼吸。 像一座孤島,歡快的。
2022/06/17
歐爾·克利斯汀·梅森 Ole Christian Madsen 丹麥 | 劇情片 | 94min 我想她要說的是, 「我不是故意的」。 看似放蕩的紅杏出牆, 其實只是極度需要陪伴; 非要肉體不可嗎? 你不覺得肌膚碰觸肌膚有溫度的擁抱, 是“陪伴”最寂靜也最完美的詮釋?
Thumbnail
2022/06/17
歐爾·克利斯汀·梅森 Ole Christian Madsen 丹麥 | 劇情片 | 94min 我想她要說的是, 「我不是故意的」。 看似放蕩的紅杏出牆, 其實只是極度需要陪伴; 非要肉體不可嗎? 你不覺得肌膚碰觸肌膚有溫度的擁抱, 是“陪伴”最寂靜也最完美的詮釋?
Thumbnail
2022/06/17
若綺卡・歐貝羅伊 Ruchika OBEROI 2015│印度India│劇情片Fiction│Color│DCP│111min 2015 威尼斯影展最佳新銳導演獎 多數的印度電影都很歡樂 但鮮少有提及印度女性在這樣極度高度高壓、壓抑的傳統社會裡,是被擠壓成怎麼一個模樣(就像綁小腳一樣)
Thumbnail
2022/06/17
若綺卡・歐貝羅伊 Ruchika OBEROI 2015│印度India│劇情片Fiction│Color│DCP│111min 2015 威尼斯影展最佳新銳導演獎 多數的印度電影都很歡樂 但鮮少有提及印度女性在這樣極度高度高壓、壓抑的傳統社會裡,是被擠壓成怎麼一個模樣(就像綁小腳一樣)
Thumbnail
2022/06/17
莫莉.蘇亞 Mouly SURYA 印尼、美國Indonesia, USA│劇情片Fiction│Color│HDCam│106min ◎2013荷蘭鹿特丹影展亞洲影評人獎 這是一部描述殘障人士(有聾有啞有瞎)的愛情故事。 人們常說,愛情是盲目的。 明眼人的世界花花綠綠,但其實甚麼都看不清。
Thumbnail
2022/06/17
莫莉.蘇亞 Mouly SURYA 印尼、美國Indonesia, USA│劇情片Fiction│Color│HDCam│106min ◎2013荷蘭鹿特丹影展亞洲影評人獎 這是一部描述殘障人士(有聾有啞有瞎)的愛情故事。 人們常說,愛情是盲目的。 明眼人的世界花花綠綠,但其實甚麼都看不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聽說有一台器官捐贈,不過要等二判,等通過後,有可能明天進來手術室。」從leader學姊口中聽說。 從學姊口中得知:「聽說病人很年輕,是小腦自發性出血,人是清醒的到急診,照了電腦斷層發現是小腦出血,卻突然意識改變後緊急插管,無瞳孔反射,現在在加護病房。」
Thumbnail
「聽說有一台器官捐贈,不過要等二判,等通過後,有可能明天進來手術室。」從leader學姊口中聽說。 從學姊口中得知:「聽說病人很年輕,是小腦自發性出血,人是清醒的到急診,照了電腦斷層發現是小腦出血,卻突然意識改變後緊急插管,無瞳孔反射,現在在加護病房。」
Thumbnail
「明還日月、暗還虛空、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楞嚴經、八還義。
Thumbnail
「明還日月、暗還虛空、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楞嚴經、八還義。
Thumbnail
我是一名肉人,也就是一名可食用的人類。
Thumbnail
我是一名肉人,也就是一名可食用的人類。
Thumbnail
🔹簡介🔹 1970年代,感謝生物科技的進步,不孕症的父母能透過注射精子的醫療行為,進行人工受孕。 但也感謝生物科技的進步,2008年開始《23 and me》推出了使用人體唾液個人基因組檢測,普羅大眾在家也能進行DNA鑑定,讓不孕症醫生-唐納克萊恩的噁心、恐怖、邪教行為能夠被揭穿…
Thumbnail
🔹簡介🔹 1970年代,感謝生物科技的進步,不孕症的父母能透過注射精子的醫療行為,進行人工受孕。 但也感謝生物科技的進步,2008年開始《23 and me》推出了使用人體唾液個人基因組檢測,普羅大眾在家也能進行DNA鑑定,讓不孕症醫生-唐納克萊恩的噁心、恐怖、邪教行為能夠被揭穿…
Thumbnail
廖麗鳳在榮總工作三十年了,從一般外科轉到外科加護病房,再成為器官協調師,為器捐奔走的日子一眨眼竟也過了二十年。坐在器捐小組辦公室的褐色沙發上,廖麗鳳談起器捐的第一件事,不是身為協調師的辛苦、不是與病人間的情誼、也不是移植成功時,滿溢在胸口的成就感,而是她的夥伴。
Thumbnail
廖麗鳳在榮總工作三十年了,從一般外科轉到外科加護病房,再成為器官協調師,為器捐奔走的日子一眨眼竟也過了二十年。坐在器捐小組辦公室的褐色沙發上,廖麗鳳談起器捐的第一件事,不是身為協調師的辛苦、不是與病人間的情誼、也不是移植成功時,滿溢在胸口的成就感,而是她的夥伴。
Thumbnail
「或許那只是某種趨勢的興盛和衰滅,但是對我們來說,卻是我們的生命。」——《別讓我走》   全球肺炎肆虐,二〇二〇迄今,普世經歷著疫病的一年。許多幾近束手無策的生命,伴隨呼籲、眼淚與嘆息,等待著在哪個奇蹟的時機點獲得拯救與療癒。是這樣的一件事,我們或可假定,因為「治療」與「痊癒」借助外在力量的介入,
Thumbnail
「或許那只是某種趨勢的興盛和衰滅,但是對我們來說,卻是我們的生命。」——《別讓我走》   全球肺炎肆虐,二〇二〇迄今,普世經歷著疫病的一年。許多幾近束手無策的生命,伴隨呼籲、眼淚與嘆息,等待著在哪個奇蹟的時機點獲得拯救與療癒。是這樣的一件事,我們或可假定,因為「治療」與「痊癒」借助外在力量的介入,
Thumbnail
因為對器官捐贈這個題材有興趣 所以就想看看 器捐的議題其實還算處理得不錯 真的有更認識一點吧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整齣戲沒有到特別吸引人# 還有一些剪接很亂 沒有特別有感的男女主感情線# 而且就職人劇來說有點太多了! 也沒有很甜蜜 感覺只是為了鋪陳最後女主也有親人過世... 你一定要記住,生死對我們來說
Thumbnail
因為對器官捐贈這個題材有興趣 所以就想看看 器捐的議題其實還算處理得不錯 真的有更認識一點吧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整齣戲沒有到特別吸引人# 還有一些剪接很亂 沒有特別有感的男女主感情線# 而且就職人劇來說有點太多了! 也沒有很甜蜜 感覺只是為了鋪陳最後女主也有親人過世... 你一定要記住,生死對我們來說
Thumbnail
幾十年來,在許多待人處事,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信念:施比受更有福 #人生不是留下的多少
Thumbnail
幾十年來,在許多待人處事,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信念:施比受更有福 #人生不是留下的多少
Thumbnail
這是渣誌的全新系列,是由來自醫界的高額訂戶贊助推出。在本系列中,我將跳脫傳統醫療倫理的架構安排,探討激進議題或新聞事件中的醫療倫理概念與原則:醫學可能有標準答案,但倫理學沒有,只有到目前為止看來最佳的解決方案或判斷標準。
Thumbnail
這是渣誌的全新系列,是由來自醫界的高額訂戶贊助推出。在本系列中,我將跳脫傳統醫療倫理的架構安排,探討激進議題或新聞事件中的醫療倫理概念與原則:醫學可能有標準答案,但倫理學沒有,只有到目前為止看來最佳的解決方案或判斷標準。
Thumbnail
當生命走向了盡頭,可曾想過有什麼方法可以遺愛人間,讓生命得以延續精彩?不論是重病的孩子們,還是有著美好青春的學生們,甚至是慈祥的爺爺奶奶們,他們都渴望能精彩的活下去,器官捐贈或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了。
Thumbnail
當生命走向了盡頭,可曾想過有什麼方法可以遺愛人間,讓生命得以延續精彩?不論是重病的孩子們,還是有著美好青春的學生們,甚至是慈祥的爺爺奶奶們,他們都渴望能精彩的活下去,器官捐贈或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