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德不配位,可乎?

靜思筆記|德不配位,可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一直在思維「德不配位」的問題。德不配位的「德」與「位」的表層意義容易理解。「德」可理解成「品行」、「道德」或「資望」。「位」可理解成「職位」、「權位」,當然也涵蓋「職分」。這樣的理解,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大錯。

從「德不配位」,使我聯想到「彼得原理」。衆所皆知,管理學家勞倫斯. 彼得曾在1969年出版一本同名的書《彼得原理》。提到在組織或者企業等級制度當中,人們會因為某些特質或技能,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位置。最後這個人會變成障礙,影響到這個組織或企業的發展。

而所謂「德不配位」在某種意義上,似乎和「彼得原理」近似。假使「彼得原理」陳述的現象普遍存在,照理當今社會各階層,各組織、各單位都可能充斥著大量冗員,但事實上企業和組織機構都有考核、汰除制度,現實上不可能真的冗員充斥。

但是在某些現實情境中,我們不難在社會各領域看到很多「德不配位」的現象。很多已經不適任的人,却仍佔有高階職位,擁有相當權力,完全無法請他從他目前佔有的位子退下來。政府公務部門尤其如此。還有就是沾上「師」這個字的某些行業,德不配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説一個教師,因為職業倦怠,或者江郎才盡,已無法長進,却很難把他攆走。所以大學裡流傳一個笑話:「請神容易送神難」。新聘一個教授的過程變得非常繁複,因為考量的因素非常之多。如果客觀條件都符合,一旦聘為專任教師就有法律的保障,除非他犯錯,犯了大錯,或者違法,要不然真的很不容易攆走一個在職的教授。雖然各大學都有在職務中定期再評鑑的制度,但成效如何,圈內人心中都有數。

同理類推,律師不能為委託人申寃,牧師竟然遠離神,會計師造假帳,醫師未能盡全力救治病患,從職務上評斷,算疏忽職守,但是如果給他們一個道德上的評判,都是「德不配位」。還有最麻煩的狀況,就是身為最高權柄,却犯下最大的錯誤;更不幸的是還有強大的法令在保障其權位,這個時候,德不配位的問題,就更難處理。

「德不配位」與「彼得原理」畢竟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彼得原理陳述的是管理學的現象,但德不配位却是一種「道德評判」。彼得原理提及的現象是有解方的,訂定細密的工作合約,職務考評夠嚴謹,在客觀上是可以有效消除冗員;然而德不配位,卻全無有效的客觀方法去改變。

期待當事人覺醒嗎?那非常不切實際;仰賴輿論力量批判嗎?以台灣媒體普遍偏頗的環境,也力量有限。加上台灣社會特別重視情理,極度缺乏守法觀念。除非台灣的民智大開,社會大衆普遍覺醒,整體社會都講求卓越,又有強大的道德制約力量,如其不然,德不配位的現象還會不斷出現,衹能密切關注,無法樂觀期待。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7.6K會員
839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歲不過是時光的刻痕,真正決定一個人光采的,是他面對歲月的姿態。當人生走到成熟之境,我們不必畏懼改變。相反地,若能以智慧與溫柔華麗轉身,便能成為人群中一盞安然的燈火,為世界添上一抹溫暖的光。
當前國際關係動盪不安,中共對台灣持續加大統戰策略,結合資訊戰與認知作戰之手段,試圖影響國內輿論與民心向背。 其中,內容農場大肆製作不實影片,經由社群媒體迅速擴散,夾帶虛假訊息與情緒操弄,企圖動搖我國自由民主體制,擾亂社會秩序,已構成難以忽視之國安挑戰。
自從美中関稅大戰開啟之後,陸續看到不少中共小粉紅在世界各地宣示國威或鬧事的視頻,使人對於中國人性格之兩極化表現,印象深刻。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早年就曾在其名著《吾國與吾民》中,以敏銳的觀察與深刻的筆觸,對中國人性格作出入木三分的剖析。他以文化批評家的視角,揭示了中華民族性格中既矛盾又統一的特質。
年歲不過是時光的刻痕,真正決定一個人光采的,是他面對歲月的姿態。當人生走到成熟之境,我們不必畏懼改變。相反地,若能以智慧與溫柔華麗轉身,便能成為人群中一盞安然的燈火,為世界添上一抹溫暖的光。
當前國際關係動盪不安,中共對台灣持續加大統戰策略,結合資訊戰與認知作戰之手段,試圖影響國內輿論與民心向背。 其中,內容農場大肆製作不實影片,經由社群媒體迅速擴散,夾帶虛假訊息與情緒操弄,企圖動搖我國自由民主體制,擾亂社會秩序,已構成難以忽視之國安挑戰。
自從美中関稅大戰開啟之後,陸續看到不少中共小粉紅在世界各地宣示國威或鬧事的視頻,使人對於中國人性格之兩極化表現,印象深刻。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早年就曾在其名著《吾國與吾民》中,以敏銳的觀察與深刻的筆觸,對中國人性格作出入木三分的剖析。他以文化批評家的視角,揭示了中華民族性格中既矛盾又統一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