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每天的愛心LINE(已讀安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Day (37) 2022 6/28
人的惰性很難克服, 有一、兩天沒給你們寫些東西,發現自己就有點懶了, 腦子也有些鈍了。 惰性,在物理學中叫做「慣性 inertia」, 其意思是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 會永遠保持其原有的運動狀態, 亦即我們常說的「動者恆動,靜者恆靜」。 反過來說, 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 是受到外力作用的影響所產生的效應。 外力施加於該物體, 須供給能量, 使物體的能量增加, 這是自然界所不願意的, 所以不管是在自然界或是人世間, 總是會趨向保持其最低能量的狀態, 這就是慣性或惰性。 當然我們要克服自己的惰性, 必須付出努力, 消耗能量, 但其代價是自己有所收益, 可以增進技能, 甚至達到近德修業的目標。 英語中說「There's no free lunch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近日把荀子的「天論篇」仔細地研讀幾遍, 也抄寫了幾回, 發現荀子的思想很具有科學觀, 我想以後我將摘錄一些短句和你們共享。
不知和你們說過沒有, 阿嬤的老家其實是在新竹關西鎮。 有一年,阿嬤跟我說, 你們的二舅公, 說要去「尋根」, 他說, 大概是阿嬤的曾祖那一輩人從「鹹菜甕」翻山到宜蘭做生意, 但適逢土匪作亂, 不敢回鄉, 只能在宜蘭落戶生根, 阿嬤要我查一查「鹹菜甕」在什麼地方, 我查了查, 原本鹹菜甕是現今關西鎮的古名, 但後來,我二舅病逝, 此尋根之旅也就不了了之了。 阿嬤的渡台祖先是自泉州或漳州, 我也不太確定, 在閩南語中, 泉、漳二字發言很相近, 當年我沒用心聽, 所以到底她的先祖是泉州人或漳州人, 我真的不太確定, 為此我問了叔叔和大姑姑,他們也「莫知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5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純青Ka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Day (36) 2022 6/23 阿嬤織毛衣時, 用四根毛線針, 採立體編織法, 織出來的毛衣沒有多餘的接縫, 她一面織, 一面在我們身上比大小、長短,還會織出漂亮的圖案和花朵,很神奇。
Day (35) 2022 6/22 兒子回覆LINE : 我還記得青埔時在廚房做包子水餃時的情況 , 還記得會用剩下的面粉做老鼠的麵包。 哇! 兒子還記得小時候的事情, 有點感動。
Day (34) 2022 6/21 「妙禪法師不師法禪妙」 妙禪就是那個被人稱為seafood(師父)的神棍。 既自詡為法師, 就應該潛心向佛,深究禪法之妙, 但是此人卻廣收信眾, 以佛法之名行斂財之實, 我有感於此歪風橫行, 甚至已蔓延至政治圈,遂作上句以抒懷。 「竹風蘭雨畫雨蘭風竹」
Day (33) 2022 6/18 荀子說「天道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數字不也如此嗎? 不管你喜不喜歡,它總是客觀地存在。 至於你要賦與它什麼樣的聯想, 那是你自身的事, 當然 ,我們應該往正面去思考,切勿自取煩惱。
(Day 31) 2022 6/16 今天起得晚些,就寫得少些了。
Day (36) 2022 6/23 阿嬤織毛衣時, 用四根毛線針, 採立體編織法, 織出來的毛衣沒有多餘的接縫, 她一面織, 一面在我們身上比大小、長短,還會織出漂亮的圖案和花朵,很神奇。
Day (35) 2022 6/22 兒子回覆LINE : 我還記得青埔時在廚房做包子水餃時的情況 , 還記得會用剩下的面粉做老鼠的麵包。 哇! 兒子還記得小時候的事情, 有點感動。
Day (34) 2022 6/21 「妙禪法師不師法禪妙」 妙禪就是那個被人稱為seafood(師父)的神棍。 既自詡為法師, 就應該潛心向佛,深究禪法之妙, 但是此人卻廣收信眾, 以佛法之名行斂財之實, 我有感於此歪風橫行, 甚至已蔓延至政治圈,遂作上句以抒懷。 「竹風蘭雨畫雨蘭風竹」
Day (33) 2022 6/18 荀子說「天道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數字不也如此嗎? 不管你喜不喜歡,它總是客觀地存在。 至於你要賦與它什麼樣的聯想, 那是你自身的事, 當然 ,我們應該往正面去思考,切勿自取煩惱。
(Day 31) 2022 6/16 今天起得晚些,就寫得少些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提到我們家的『黃金葛大哥』,是因為它的種植容器是古陶盆,也算古董。 既然提到他,就不能不提夫家的代表植物—也是六十歲的『九重葛』! 在我爹扦插黃金葛的同時,我老衙的阿公,也從他們的老家,把這盆九重葛帶到台北! 老衙的家族,原本在雲林的虎尾、崙貝務農和燒磚,生活不
Thumbnail
世間萬物皆無常,智者要我們要學習對無常習以為常。生命有限、財物有時,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來來去去,我們要讓境隨心轉,沉穩的心就不會時而恍惚、時而不知所措。 從小生長在貢寮海邊的阿丁,退伍後就到台北市工作,二十多年從來沒有想要回鄉,因為貢寮屬偏鄉,要在家鄉找工作不容易。然而,父親往生了,家中剩
Thumbnail
美玉甚至不知道哪個是春生的背影,也沒多問,一門心思全在大學聯考上。
Thumbnail
周媽去當義工,原本要放生周爸 讓他自己去吃我吃膩了的鵝肉麵 後來,還是孝親一下,帶他去秀泰 原本要去吃涮涮鍋,老少咸宜的童鍋 後來我選擇改去很久沒進去的春水堂 兩個人今天都吃御品牛肉麵,不錯吃 周爸的習慣是要點一盤菜,他自選了地瓜葉 紅心芭樂檸檬綠茶,多要一個杯子,分著喝 晚餐,是自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舅公的相聚。同時也談及了對於傳承和自然共生的深刻理解。探訪親人以及對親情思念的內容,堅持人們更多的時間轉移到握手間的暖意,表達作者對於親人的回憶與感情。筆者認為旅行對於自己而言,不只是去看看不同生活方式,體驗不一樣的人文風景,而是去找尋自己。
Thumbnail
#命玄文章 #真人真事 #清明特供品 #道喵秋人—成天討摸摸⋯煩! 《差點忘記po了!》 前情提要: 璐妮家族兩年內,2人變植物人、6條人命。 經媽祖提點知曉是祖墳有問題,我們一路披荊斬棘來到了在荒山野嶺的舊墳,也見到了始作俑者——大奶奶。 一番激鬥之下,眼見大奶奶打算採取同歸於
Thumbnail
"苦螺仔疼尾" ​ 阿公是東石漁民出身,他出生於民國前二年,雖說阿公上一代的歷史,只能從家族目前最高齡的姑姑(現已81歲)談起,只知阿公兩歲就喪父,出生在嘉義縣沿海的東石鄉下,早時漁民是以竹筏出海捕魚、挖螺為生,與潮汐漲退共生息的方式謀生。姑姑說她在三十歲時,認識一位長她二十多歲的高中老師,阿公
我父親是南部人,因工作的緣故,我出生於台北,之後因阿嬤年紀大了,父親請調回到南部。南部高雄是我的家鄉,我們起初是住在一個叫做甲仙鄉的地方生活,大姑媽小姑媽也都在附近居住,兒時有許多記憶都是在兩位姑姑家。其實真正的老家並不再這裡,只因老家在偏遠的山區,沒有太多工作的選擇,所以下山後第一個算是有開發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提到我們家的『黃金葛大哥』,是因為它的種植容器是古陶盆,也算古董。 既然提到他,就不能不提夫家的代表植物—也是六十歲的『九重葛』! 在我爹扦插黃金葛的同時,我老衙的阿公,也從他們的老家,把這盆九重葛帶到台北! 老衙的家族,原本在雲林的虎尾、崙貝務農和燒磚,生活不
Thumbnail
世間萬物皆無常,智者要我們要學習對無常習以為常。生命有限、財物有時,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是來來去去,我們要讓境隨心轉,沉穩的心就不會時而恍惚、時而不知所措。 從小生長在貢寮海邊的阿丁,退伍後就到台北市工作,二十多年從來沒有想要回鄉,因為貢寮屬偏鄉,要在家鄉找工作不容易。然而,父親往生了,家中剩
Thumbnail
美玉甚至不知道哪個是春生的背影,也沒多問,一門心思全在大學聯考上。
Thumbnail
周媽去當義工,原本要放生周爸 讓他自己去吃我吃膩了的鵝肉麵 後來,還是孝親一下,帶他去秀泰 原本要去吃涮涮鍋,老少咸宜的童鍋 後來我選擇改去很久沒進去的春水堂 兩個人今天都吃御品牛肉麵,不錯吃 周爸的習慣是要點一盤菜,他自選了地瓜葉 紅心芭樂檸檬綠茶,多要一個杯子,分著喝 晚餐,是自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舅公的相聚。同時也談及了對於傳承和自然共生的深刻理解。探訪親人以及對親情思念的內容,堅持人們更多的時間轉移到握手間的暖意,表達作者對於親人的回憶與感情。筆者認為旅行對於自己而言,不只是去看看不同生活方式,體驗不一樣的人文風景,而是去找尋自己。
Thumbnail
#命玄文章 #真人真事 #清明特供品 #道喵秋人—成天討摸摸⋯煩! 《差點忘記po了!》 前情提要: 璐妮家族兩年內,2人變植物人、6條人命。 經媽祖提點知曉是祖墳有問題,我們一路披荊斬棘來到了在荒山野嶺的舊墳,也見到了始作俑者——大奶奶。 一番激鬥之下,眼見大奶奶打算採取同歸於
Thumbnail
"苦螺仔疼尾" ​ 阿公是東石漁民出身,他出生於民國前二年,雖說阿公上一代的歷史,只能從家族目前最高齡的姑姑(現已81歲)談起,只知阿公兩歲就喪父,出生在嘉義縣沿海的東石鄉下,早時漁民是以竹筏出海捕魚、挖螺為生,與潮汐漲退共生息的方式謀生。姑姑說她在三十歲時,認識一位長她二十多歲的高中老師,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