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球卓越建設文化資產類銀獎-布農族佳心舊部落地景再現計畫】

2022/07/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重返部落 復興家園
文化傳承 發揚永續
佳心舊部落石板家屋
計畫邀集Istasipal家族後裔及族人重返祖居地
透過耆老訪談、現地資源盤點
重建石板家屋及附屬家屋
設置植物解說步徑、文化體驗竹工寮
建構布農山林文化的解說及教育傳承基地
地點位於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步道
耳聞景色優美已久
終於有機會一窺廬山真面目
山風一號吊橋
出發當日毛毛細雨
讓人有點小小擔心
上午7時從花蓮市區出發
車程約3小時抵達卓溪鄉

眾人齊聚瓦拉米步道登山口
布農族作家沙力浪Salizan擔任導覽員
並於登山口擺設鹹豬肉、
小米酒及檳榔等供品
祈唸祝禱詞 敬告祖靈入山儀式
瓦拉米步道登山口
布農族作家沙力浪Salizan敬告祖靈入山儀式
此行路線
瓦拉米步道登山口→山風駐在所遺址
→山風一號橋→山風二號橋
→佳心駐在所 →佳心舊社布農族石板屋

全程4.9公里 單趟步行約2.5小時
爬升高度392公尺
自登山口步行約500公尺
抵達<山風駐在所遺址>
係為西元1920年由日本警察設立
目前僅存留半圓形的大理石平台
山風駐在所遺址
前行約500公尺
墨綠色的鋼索吊橋橫亙於溪谷深壑
漂亮的弧線搭配四周山林岩層
令人聯想到全世界最長的吊橋
加拿大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卡皮拉諾吊橋
二者相比 <山風一號橋>絲毫不遜色
目前開放行走的一號橋建於2020年
原始吊橋受長年風雨侵襲
損壞變形已拆除
留下一側橋墩延伸作為觀景平台
加拿大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卡皮拉諾吊橋
山風一號橋橫亙溪谷深壑
鋼索吊橋堅固,行走平穩。
山風一號橋於2020年新建完成
原始吊橋留下一側橋墩延伸作為觀景平台
雲霧繚繞於群山間
回程雲霧瀰漫,彷彿通往仙境。
繼續前行約700公尺
<山風二號吊橋>出現眼前
橋體保留原始的古樸風格
長度較短 景色小巧精緻
石砌橋名柱
山風二號橋景色優美
步行於吊橋,一旁的山風瀑布帶來些許清涼。
山風瀑布流瀉而下
自山風二號橋
前往佳心駐在所、石板屋
路徑開始變得越來越窄
越來越崎嶇蜿蜒
瓦拉米步道以生態多樣性聞名
擁有「蕨類故鄉」、「台灣黑熊的故鄉」美名
園區保留原始闊葉林相
林下蕨類密集生長

蕨類計有165種
成為布農族人的食材與藥材
野生動植物種類眾多
包含臺灣黑熊、山羌及野豬等
周邊的青剛櫟木常發現黑熊的爪痕
前往佳心駐在所的步道狹窄
步行約3公里
眼前出現綿延的木棧階梯
拾階而上即為佳心警察駐在所舊址
佳心駐在所腹地平坦
規劃涼亭一座供休憩
可遠眺拉庫拉庫溪谷景觀
一旁設有洗手台與簡易廁所
細雨迷濛增添步道飄渺虛幻的氛圍
遠眺拉庫拉庫溪谷
1930年代日本政府為求方便統治
強制布農族人遷移下山 家園荒頹
歷經近八十年的時間
對家園的歷史記憶出現斷層
佚失搭建石板屋的知識與技藝
重建之路越顯困難重重

佳心舊家屋結構施作技術指導林宏益老師
非部落原民子弟卻對原民文化有濃厚興趣
運用專業知識及技術
帶領族人共同再造石屋
得到大家的認同及敬重
年逾花甲的林宏益老師
當日也隨行擔任導覽員
看著老師眉飛色舞
解說在地動植物生態及石板屋技法
充分感受到老師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竹工寮位於石屋旁,工班級族人休憩場所。
佳心石板屋
建造一座家屋的材料總計約22噸
20名族人工班土法煉鋼
徒步從山腳背運到舊社佳心
距離約4.5公里 歷經1個月完成搬運
眾志成城 費時一年
終於在2018年12月竣工
石板刻有所有參與者的名字
代表榮譽及感恩
屋頂石板縫隙嚴密,滴水不漏。
為重現布農族山林場域
附屬家屋架構材採用現地「櫸木」
木構架搭接處則使用藤料纏綁
附屬家屋架構材採用現地「櫸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kemico
kemico
用一顆心、一雙眼睛和一雙手,成為一位傳遞幸福美好的信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