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就是一個技術的名稱,必須承載某種應用才會有價值。就像網際網路、無線電、和紙張,價值來自於其上流通的資訊內容和應用。
NFT從迷戀貓的出現引起第一波注目和發展後,經歷了2021年藝術品收藏、頭像式的(炫耀型)NFT,再到2022年俱樂部和通行證式的NFT,敘事不斷在朝「具備實際應用」的發展方向前進。台灣NFT收藏者最在乎的「賦能」就是一種「收藏者/消費者在尋找NFT實際應用的價值」的體現。
昂貴又高大上的藝術品類型NFT未來一定仍會存在,同樣的,落地到日常生活各個層面的技術應用一定也會蓬勃發展。
所以這篇想跟大家分享幾個我在不同地方讀到聽到看到的案例以及未來可能應用方向,當然還加上許多我自己的腦補。
品牌行銷
Beeple、村上隆、Adidas、Nike、LV、Gucci、NBA…等等大藝術家和國際一線品牌紛紛進入區塊鏈,要嘛接收加密貨幣支付、要嘛收購產業新創、經營NFT專案…,當然這一塊還不是它們的主要獲利來源,但絕對是行銷宣傳和品牌定位的重要一環。隨著NFT技術的應用層面持續擴大,這些勇於嘗試的品牌和藝術家一定也會走在最前線,然後帶來大量消費者,進而吸引更多品牌加入。
可惜台灣企業目前最常見的做法還是發行功能類似「會員卡」的NFT項目,常常讓人覺得是「為了NFT而NFT」,其實如果以Web2的方式(官網會員、社群媒體)就能做得更快更好的話,真的沒有必要用Web3的方式執行。
進化
從過去「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方式,轉換到Web3時代「品牌與共同持有者/共同創作者」,品牌可以用全新的互動方式與顧客建立關係,創造更高的顧客價值和更長久的忠誠度。
隨著虛擬與現實的界線逐漸模糊,實體商品搭配虛擬賦能(反之亦然)是逐漸明顯的趨勢,販售實體商品的當然也能透過NFT進軍虛擬世界。
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就透過把經典的品牌意象:可口可樂小冰庫、LOGO夾克、1948年發行過的卡牌、甚至可樂開罐倒到杯子裡和冰塊混合發出嘶嘶的「聲音」,都變成了NFT販售,部分品項也進軍
Decentraland元宇宙,讓持有者在裡面使用。
COACH
過去身為品牌能夠提供給消費者的就是產品或服務,「體驗」只是作為品牌定位的附加操作,無法單獨販售。現在有了NFT,「品牌體驗」是有機會獨立於產品之外獲得的。
Coach在去年(2021)聖誕節期間推出了8款動物造型,共80個獨一無二的NFT,需要關注官方Twitter來取得獲得的方法。獎勵是每一位持有者都可以親自實際感受訂製個人Rouge包的服務,這種模式讓NFT本身成為可交易的標的,讓「體驗」變得有價。
活動門票
ASMeiR 是天后歌手張惠妹所推出的第一款結合線上 ASMR 互動體驗結果以及網頁程式即時生成的 NFT 作品。只要有去阿妹演場會的人就可以在官網免費鑄造,加上使用的區塊鏈為手續費低廉的Tezos鏈,因此對購買演唱會門票的粉絲來說等於是一次極低門檻的進入NFT世界的機會。
天后張惠妹演唱會門票免費兌換的ASMeiR NFT
這個NFT的鑄造流程設計成「演唱會實際參與者」才能夠兌換(需要同時擁有實體門票上的序號以及演唱會當天現場公佈的神秘數字),雖然不是作為門票本身,但是也開啟NFT作為門票本身的想像:
防止黃牛
鑑於鏈上數據的公開透明,當各種活動的門票都以NFT形式在市場上流通時,任何不尋常的門票囤積和交易都能立刻被偵測到,價格波動也都一目瞭然,方便比價再加上隨時透過鏈上交易就可以立刻取得門票,未來要出現在演唱會門口高價兜售的黃牛應該很困難了。更進一步的方式就是在該門票的智能合約上限制交易金額也能防止黃牛抬價兜售(不過非常熱門的活動可能會演變成「加密錢包帳號交易」就是了。)
收藏價值
如果某場活動具有指標性意義,例如2007年賈伯斯展示第一支iPhone的發表會(如果當時有NFT門票的話),可以想像活動後這個門票的價值會翻多少翻嗎?
另外門票本身的設計(藝術家、名人操刀)、持有後的長期賦能、投資預期心理等等,也會增加其收藏價值。
二次收益
延伸上述兩項,對於活動方來說「二次收益」可以分兩種層面:活動前的門票銷售和活動後的收藏價值。兩者都可以透過NFT特有的版稅機制*,為活動方帶來二次收益。
*版稅機制:NFT的銷售機制允許項目方在後續的交易中持續抽取一定比例的銷售金額作為版稅收入。例如小明在「大排檔NFT」官網花 1ETH Mint了NFT,之後用2ETH賣給小華,這2ETH銷售金額中的某比例將由「大排檔NFT」項目方拿走,小明實際得不到2ETH。而未來小華再繼續出售也一樣需付版稅。版稅比例是由項目方在智能合約中自訂,目前行情通常在5%~30%不等。
門票銷售時的定價或許是固定的,但在二級市場的流通則可以開放讓市場機制自由運作。例如可能因為突然公佈的一位大咖來賓讓該場演唱會門票價格飆升,因此第一波購買者就會考慮出售以獲取利潤,一但成交則演唱會主辦方就可以再抽取一筆版稅收入,讓一張門票在開演前就能創造多次收入。
另外如同在「收藏價值」段落提到的,門票本身如果有某種收藏價值,就會持續在二級市場被交易,而項目方當然也會有持續的版稅收入。
集點功能
人類是愛蒐集的動物,如果又有立即好處的話,人們更是容易趨之若鶩。例如「集滿三場門票直接空投第四場」。過去實體門票很難實現這樣的空投,使用NFT則可以輕易達成,也可以再次強化過去門票的收藏價值和交易頻次。
群眾募資
過去群眾募資平台對早期支持者能夠提供的優惠通常就是「比較便宜」、「特殊商品組合」,一但集資結束,商品出貨,彼此即成為銀貨兩訖的交易關係。
其實購買賦能型NFT就是參與一個Web3形式的群眾募資,購買的是未來才會交付的商品或服務,甚至只是願景。如果把NFT社群常見的「OG」的概念帶進群眾募資商品,給予早期支持者後續更特殊的身份、長期的品牌賦能,例如新品發表會名額、耗材優惠權、收益分潤權...等等。這裡特別強調「名額」和「權」,是因為基本上只要持有OG NFT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權利,即使持有者已不是當初那位早期持有者。也因此會造就該NFT的二級交易市場,而持續交易的版稅收入也提供了品牌持續經營產品線的動力(和制約力)。
教育用途
例如將整個義務教育的學習歷程上鏈。小一新生進入學校後就得到一個「學習帳號」,上過的課程可以得到一個參與證明(POAP),通過考試就獲得一個NFT憑證。每次事件結束後資料自動儲存上到區塊鏈,讓跨縣市、跨校際、甚至跨國界的資料查詢、統計整合都更加容易。
例如七年級老師可以輕易的查詢一位轉學生在小二時曾經在前一個學校修過什麼課程(透過NFT或POAP)。大學申請入學的審核人員也可以更輕易的識別申請者的學習歷程,而且保證無法偽造。教育部或任何對教育現狀感興趣的人都能快速取得鏈上資訊,統計成各種圖表和數據。
同樣的機制也可以應用到就業市場、學術研究領域等等。
以上是我根據過去的經驗或看到的消息,或臨時起意的發想,當然NFT還會有很多很多可能的應用,歡迎大家留言分享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