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房子:韓國篇》翻拍自西班牙熱門 Netflix影集《紙房子》,目前共6集,故事講述了在南北韓合併之際,自稱「教授」的男人集結一群人才決定去搶造幣廠,幹一番世紀大搶案。
作為原版的忠實粉絲,我一開始就不認為《韓國篇》有辦法超越,因為原版實在太有特色,改編根本是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這篇文章,我將會把《韓國篇》當成是一部全新的韓劇,來看看撇除和原版比較的部分,這部劇還出現了哪些問題。
劇情的比重分配失衡
《韓國篇》的第一集花了較長時間在廠長、談判專家和大使館女兒等角色的鋪陳上,而故事主角——搶匪們,卻只有一小段簡短又尷尬的介紹,接著便開始了搶劫行動,讓沒看過原版的觀眾感到混亂,甚至無法認得搶匪的名字長相。
除此之外,由於《韓國篇》的世界觀較為龐大,一集內塞入的訊息量太多,同時又沒有把控好節奏,一集看下來不僅沒有記憶點,還會覺得劇情拖沓無聊,大幅降低了緊張感。
尷尬又多餘的旁白
東京的旁白從開頭出場就十分不自然。東京像在背書一樣快速講出了整個故事的背景和大綱,就連講述自己的悲慘遭遇時也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
這其實跟「旁白」這個設定有關。在原版中,東京之所以有旁白是因為故事是從東京的視角開始的,所以旁白是圍繞在東京對事情的感受,而非事情本身。其他角色的出場也大多是由東京的描述和回憶來帶出,呈現出了東京旁白的必要性。
回來看韓國篇的旁白,僅僅只是將每個角色的背景快速帶過,失去了原本以東京來作為旁白的主要目的:「以描述自身經歷的口吻帶出故事」,因此顯得多餘又尷尬。
演技不夠到位
作為一部影集,《韓國篇》的主演演技其實不差,但部份主角和配角確實有些不到位,且由於原版全員演技都很強,使得《韓國篇》的演技問題備受爭議。
其中就算沒看過原版也能明顯感覺演技不足的主角是丹佛和里約,丹佛的衝動、頭腦簡單被韓版演員演成蠢,里約的表現也差強人意,沒有其他角色來的有特色。
由於《韓國篇》省略了對角色背景的鋪陳,因此演技就更為重要,稍微不好就可能讓觀眾無法感受到角色情緒,讓角色變得平面。
ep1觀後心得
從第一集可以看出《韓國篇》是風格相當拘謹的一部影集,和原版打破道德框架的瘋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看完第一集紙房子後,除了沒有點開第二集的慾望,也覺得許多橋段無法跳脫韓劇的老梗,所以就算這不是一個翻拍作品,也不會特地花時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