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看】解讀恐怖電影《咒》| #台灣史上最恐怖電影 | 其實沒有這麼恐怖啦~ | 恐怖感的生產 | #沒有惡意的恐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沒趕上《咒》(Incantation)院線,看到Netflix電影上架,立馬即刻便正坐觀賞。在電影的一開始,透過紀錄片、自拍、咒術、祝福等元素,大致上已經可以猜到整部片的結構,是柯孟融導演精心設計的參與式陷阱。

全片觀畢,我覺得,影片整體製作細膩,鏡頭運作與場面調度節奏感很好。故事題材尚好,恐怖感操作也可。但,總覺得缺乏了某種恐怖片的核心。

抽絲剝繭,我們就來解讀與理解一下《咒》到底是好看還是不好看。

(來源:Netflix)

(來源:Netflix)

.

▓ #恐怖片的攝影手段

.

看過柯孟融導演幾個不錯短片,像是《鬼印》、《大雨》,可以發現他對於電影內容的傳播設計(或許就叫做「創意」)。後來也看過長片《打噴嚏》,越見執導功力。

他的恐怖片《咒》,無論是在美術、聲音、視覺效果等技術方面,製片品質十分優良。《咒》全片交替使用手持攝影機、運動攝影機、監視器、手機來構成,敘事線上切換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視角也不做作扭捏。

善用各種攝影的特質、切換,來表達劇情、情況與情緒,例如監視器的長時間真實側拍,或是,手機相機的臨時短暫捕捉,或是,運用自拍的紀錄目的,完成主角口白的敘事。

若從電影製作的角度來看,的確,《咒》跳脫了從前台灣鬼片的公式,展開新的形式。不過,某個程度上,我們可以在《咒》裡看到許多知名恐怖電影的要素。例如《鬼影實錄》的攝影畫面,《錄到鬼》中的手持攝影,《七夜怪談》的怨念傳遞,《厲陰宅》的家屋鬧鬼,《娑婆訶》的邪教團體,《大法師》的附身橋段,《降頭》的養蠱與反噬。不及備載。

.

▓ #恐怖電影大雜燴

.

柯孟融混合了美國、日本、韓國、泰國、台灣的恐怖片敘事手法與象徵元素,加上他本身對說故事所在意的創意手法,對訊息傳遞、劇情翻轉、恐怖沉浸的要求,打造成《咒》一恐怖電影的膾炙人口。

可是我卻覺得,這些恐怖片組合,讓電影淺顯易懂,讓觀眾可以迅速腦補,快速地傳達「恐怖感」。但諸多設計反而在許多地方削弱、淺薄了恐怖的深度,簡化了恐怖的文化邏輯。

例如,家屋的恐怖鬧鬼情節,其實沒有深究「為何鬧鬼」,一般來說,空間性鬧鬼通常會指涉地方小歷史,但這裡卻僅淪為靈動現象的「展示」。由於《咒》中所有的恐怖分支都起於佛母,反而稀釋了其中的文化邏輯。

在電影技術基礎上,《咒》真的達到了一個與從前台灣鬼片區異的境界,但實質上,在恐怖電影創作面向上,我則稍作保守評論。

.

▓ #恐怖的層次

.

好吧,如果太多的恐怖片手法、元素、象徵,令本片同時好看,也不好看。那我們就深入到這些恐怖的元素、象徵中,對其分類與理解,以實際認識《咒》的恐怖深淺程度。

我們將本片中的恐怖,分成「不確定命運的恐怖」、「文化系統對立的恐怖」、「文化系統失序的恐怖」。以下簡單討論。

.

▓ #不確定命運的恐怖

.

「不確定命運的恐怖」,大致上訴說一種對「失控」的恐懼,如電影中的死亡、事故、禍害,充滿不確定性的威脅,同時也呼應了「火佛修一,心薩嘸哞」。導演在一個蠻高的層次上,去點出這個「禍福相倚,死生有名」的「不確定性」,這種失控的恐懼,隨時對人生埋伏。

.

▓ #文化系統的對立恐怖

.

上面非常高的、本體論式的恐怖命題,卻沒有很好地連結到文化系統的恐怖中。「邪教」應該為《咒》的主要核心,據說取材高雄的真實事件。邪教、咒術、鄉野、兒童,基本上可以歸納為系統性對立的恐怖。

例如「正典」與「邪教」、「城市」與「鄉野」、「成人」與「兒童」,這種文化系統上的對立,無法理解的行為,例如邪教團體的難吃餐點,使得故事中的主角與觀眾,突然感受到內在的、潛藏的衝突、侵犯、掙奪、剝削。

.

▓ #文化系統的失序恐怖

.

最簡單的層次,也是最大量使用在電影中的元素,就是汙穢、昆蟲、刀子、傷口、密集的孔洞等「失序的恐怖」。這些事物在象徵秩序中,被安排到錯誤的位置,例如危險的刀子脫離保護隔離的地方,被放在安全的環境中,就會產生恐怖的感受;又或是身體上出現密集孔洞,表示了身體界線的模糊,內外系統混淆毀壞。

大部分的恐怖片,包含《咒》,主要都是運用這樣的系統性失序,來創造恐怖氛圍。

.

▓ #沒有惡意的恐怖

.

盤點完《咒》的恐怖,可以理解觀眾與導演之間,透過大量恐怖元素的適當安排與傳遞,恐怖氛圍佈滿整部電影。但是,可以從三個層次的分析發現,較為本能、基礎的恐怖感受,並未得到更高層次恐怖的意義支援。

或者說,《咒》裡的恐怖幾乎沒有因果關係,沒有邏輯,甚至是沒有惡意。這樣使得邪惡失去更深層的、無意識的詮釋,讓恐怖停留在最表面的地方。

原本看到《咒》的電影名稱與簡介,以為電影會企圖探討,詛咒與祝福的雙面性,並且討論「惡意」、「褻瀆」、「怨恨」等詆毀人際關係的動機,結果沒有側重於此。

當然啦,我還是認為,《咒》在台灣恐怖片裡有一個完整性的新高度,敘事非常流暢,導演也很有想法。期待第二集與導演其他的相關系列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輕煙飄過-avatar-img
2022/07/15
好精闢的分析,雖然當時受邀去看首映後,覺得一點也不恐怖 ,也對導演與編劇,透過女主角重複式的念咒,開得無聊至極的玩笑,覺得小小的憤怒 XD
偽學術-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7/16
就覺得微創新、技術很好,但好像就是少了什麼。
avatar-img
偽學術的沙龍
2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咒 #有雷 #有毒 #膽小慎入 / 今天來聊聊上線旋即創紀錄成為台灣首部擠進Netflix全球榜非英語區前10名的電影《咒》。 電影舉著取材自2005年高雄一家六口真實邪教事件的旗幟,其實內容劇情沒有太多重疊,頂多是借用了讓這家人舉止異常的「集體性妄想症」概念。 劇情以六年前跟六年後兩個時間軸
Thumbnail
#咒 #有雷 #有毒 #膽小慎入 / 今天來聊聊上線旋即創紀錄成為台灣首部擠進Netflix全球榜非英語區前10名的電影《咒》。 電影舉著取材自2005年高雄一家六口真實邪教事件的旗幟,其實內容劇情沒有太多重疊,頂多是借用了讓這家人舉止異常的「集體性妄想症」概念。 劇情以六年前跟六年後兩個時間軸
Thumbnail
故事主軸 主角年輕的時候,曾經和朋友跑去山裡說是要破除某種迷信的真相,結果目的沒達到反被詛咒,連帶未出世的孩子也被注定要獻身。後來,孩子出生了,她卻因為各式各樣的因緣業力,導致錯過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好不容易接到自己的身邊,孩子卻因為自己過去年輕犯的錯誤被詛咒。於是,她盡一切自己可能做到的努力。
Thumbnail
故事主軸 主角年輕的時候,曾經和朋友跑去山裡說是要破除某種迷信的真相,結果目的沒達到反被詛咒,連帶未出世的孩子也被注定要獻身。後來,孩子出生了,她卻因為各式各樣的因緣業力,導致錯過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好不容易接到自己的身邊,孩子卻因為自己過去年輕犯的錯誤被詛咒。於是,她盡一切自己可能做到的努力。
Thumbnail
沒趕上《咒》(Incantation)院線,看到Netflix電影上架,立馬即刻便正坐觀賞。在電影的一開始,透過紀錄片、自拍、咒術、祝福等元素,大致上已經可以猜到整部片的結構,是柯孟融導演精心設計的參與式陷阱。抽絲剝繭,我們就來解讀與理解一下《咒》到底是好看還是不好看。
Thumbnail
沒趕上《咒》(Incantation)院線,看到Netflix電影上架,立馬即刻便正坐觀賞。在電影的一開始,透過紀錄片、自拍、咒術、祝福等元素,大致上已經可以猜到整部片的結構,是柯孟融導演精心設計的參與式陷阱。抽絲剝繭,我們就來解讀與理解一下《咒》到底是好看還是不好看。
Thumbnail
短評推薦:(無雷)給還沒看的朋友可以參考,首輪or二輪or線上 映後心得:(微雷)肚臍君的各種murmur... 屬性:#恐怖 #災厄 #不詳 #詛咒 #邪教 #懸疑 #幽閉 #噁心 #妖異 【短評推薦】 推薦觀影:9.5⭐(推薦大銀幕觀影,要不給我關燈專心看😈) 整體評價:8.0⭐
Thumbnail
短評推薦:(無雷)給還沒看的朋友可以參考,首輪or二輪or線上 映後心得:(微雷)肚臍君的各種murmur... 屬性:#恐怖 #災厄 #不詳 #詛咒 #邪教 #懸疑 #幽閉 #噁心 #妖異 【短評推薦】 推薦觀影:9.5⭐(推薦大銀幕觀影,要不給我關燈專心看😈) 整體評價:8.0⭐
Thumbnail
恐怖片不是有鬼就恐怖,而是整體所製造出來的詭譎感,讓人真正地不寒而慄。
Thumbnail
恐怖片不是有鬼就恐怖,而是整體所製造出來的詭譎感,讓人真正地不寒而慄。
Thumbnail
《咒》的文本內涵考據了恐怖片經典《七夜怪談》、《厄夜叢林》,提取其關鍵嚇人元素加以轉化為臺灣本土版本。美術部分參照1964年《怪談》,打造出臺灣影史絕無僅有的邪教村落,這都揭示出導演對經典的致敬與尊重。整體而言,從類型、劇情、級別、預算配比到洗腦咒語與手勢,看得出《咒》是層層緊密思慮下的創作產物。
Thumbnail
《咒》的文本內涵考據了恐怖片經典《七夜怪談》、《厄夜叢林》,提取其關鍵嚇人元素加以轉化為臺灣本土版本。美術部分參照1964年《怪談》,打造出臺灣影史絕無僅有的邪教村落,這都揭示出導演對經典的致敬與尊重。整體而言,從類型、劇情、級別、預算配比到洗腦咒語與手勢,看得出《咒》是層層緊密思慮下的創作產物。
Thumbnail
這部電影駭人的點不在於鬼、不在於劇情、而是在於整個搞不清楚到底是在交代劇情、還是在對觀眾施以催眠的敘事手法。 如果導演沒有學習過催眠術,就能把這部片拍成這樣,那我會覺得相當驚艷。因為這種敘事手法確實打造出了恐怖片的新天花板。 但,要是導演是學習過催眠術的.....那....筆者會覺得有點害怕了.
Thumbnail
這部電影駭人的點不在於鬼、不在於劇情、而是在於整個搞不清楚到底是在交代劇情、還是在對觀眾施以催眠的敘事手法。 如果導演沒有學習過催眠術,就能把這部片拍成這樣,那我會覺得相當驚艷。因為這種敘事手法確實打造出了恐怖片的新天花板。 但,要是導演是學習過催眠術的.....那....筆者會覺得有點害怕了.
Thumbnail
柯孟融導演費時五年籌拍的電影《咒》終於在台灣正式上映。電影企圖問鼎台灣影史最恐怖的電影,這讓平時不太常看恐怖片的我十分期待。心想,究竟能有多恐怖?而《咒》果然沒有令人失望。在片長近兩小時的觀影過程裡,大部分時間,我幾乎是用雙手遮住眼睛,以透過指縫的方式,才能將整部電影看完,可見《咒》的恐怖程度!​
Thumbnail
柯孟融導演費時五年籌拍的電影《咒》終於在台灣正式上映。電影企圖問鼎台灣影史最恐怖的電影,這讓平時不太常看恐怖片的我十分期待。心想,究竟能有多恐怖?而《咒》果然沒有令人失望。在片長近兩小時的觀影過程裡,大部分時間,我幾乎是用雙手遮住眼睛,以透過指縫的方式,才能將整部電影看完,可見《咒》的恐怖程度!​
Thumbnail
但持續嘗試恐怖電影的台灣導演還是大有人在,2022年以偽紀錄片風格呈現的台灣恐怖片《咒》,以一位單親媽媽和她女兒的恐怖遭遇為主軸去追逐怪異事件的原委,在單親媽媽若男周遭人因為各種光怪陸離的慘事失去性命,和女兒怪異的行為和話語,一切的源頭都跟六年前那山中禁地有關。
Thumbnail
但持續嘗試恐怖電影的台灣導演還是大有人在,2022年以偽紀錄片風格呈現的台灣恐怖片《咒》,以一位單親媽媽和她女兒的恐怖遭遇為主軸去追逐怪異事件的原委,在單親媽媽若男周遭人因為各種光怪陸離的慘事失去性命,和女兒怪異的行為和話語,一切的源頭都跟六年前那山中禁地有關。
Thumbnail
導演柯孟融以時空交錯雙線論述對比交錯的敘述手法,融合「暗夜勇闖生人勿近禁地直播」、「詭譎膜拜儀式與玄奇符咒」、「廟宇人鬼鬥法」、「精神異常」等恐怖片元素,嫻熟巧妙運用聞聲不見影、聲東擊西如夢似幻還真交錯的虛實場景、妝髮、燈光、音效、攝影運鏡、配樂、道具等多重驚悚橋段,加上演員群冷不防驚聲尖叫的演出,
Thumbnail
導演柯孟融以時空交錯雙線論述對比交錯的敘述手法,融合「暗夜勇闖生人勿近禁地直播」、「詭譎膜拜儀式與玄奇符咒」、「廟宇人鬼鬥法」、「精神異常」等恐怖片元素,嫻熟巧妙運用聞聲不見影、聲東擊西如夢似幻還真交錯的虛實場景、妝髮、燈光、音效、攝影運鏡、配樂、道具等多重驚悚橋段,加上演員群冷不防驚聲尖叫的演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