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念形塑了你的世界,「相信」是助力也是阻力。 #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咒 #有雷 #有毒 #膽小慎入

/
今天來聊聊上線旋即創紀錄成為台灣首部擠進Netflix全球榜非英語區前10名的電影《咒》。

電影舉著取材自2005年高雄一家六口真實邪教事件的旗幟,其實內容劇情沒有太多重疊,頂多是借用了讓這家人舉止異常的「集體性妄想症」概念。
劇情以六年前跟六年後兩個時間軸,反覆交錯呈現。
六年前:女主「若男」、男友「阿東」與男友弟「阿原」為了youtube頻道取材,前往男友深山老家陳氏宗族,想要挖掘號稱「絕不能進入的地道」的秘密,卻發現陳氏宗族多年來一直在供奉不知名的神明,行事神秘詭譎甚至有獻祭陳氏幼女的行為。當晚若男因懷孕身體不適僅有男友及男友弟深入地道探索,幸運逃過一劫,但陳氏宗族卻幾近滅村,看過當晚V8紀錄影片的警察也離奇上吊自殺,加上女主的父母意外身亡的打擊,嚴重影響若男的身心健康,以致於女兒「朵朵」一出生就失去其監護權。
六年後:長期接受治療有所好轉的若男,為重新取得撫養女兒的監護權,重新開始了拍攝,紀錄和女兒生活的點滴,與此同時六年前的陰影似乎再度籠罩若男母女,這次盯上的對象是女兒朵朵......

/
Netflix的全球熱門電影,豆瓣上卻被負評灌爆說「晦氣」?

在看這部電影前已經被友人大大警告說,這部片很奇怪,她看完後渾身不對勁叫我別看! 但好奇心作祟,我還是看了(所以說好奇心殺死一隻貓😂)。
坦白說單就《咒》的電影畫面,其實不到超級恐怖,整部片很少使用「突發驚嚇 (Jump scare)」的手法,也不是美式血腥暴力恐怖片類型,甚至沒有出現「鬼」!
但導演(#柯孟融)巧妙的選用了「神」為題材,利用亞洲文化裡深植對宗教的敬畏,而這個敬畏裡除了尊「敬」也包含畏「懼」,如果又把其中的畏懼無限地放大呢?
導演曾說過「覺得邪惡的神明比邪惡的鬼更可怕,鬼我們可能還敢靠近,但未知的邪神會因為敬畏而不敢靠近或瞭解太多」。
這也可以說明為甚麼這部片在Netflix東北亞及東南亞國家幾乎都是霸榜第一名,因為我們對這樣的文化暗示鏈結度非常高。

整部電影高明的地方正是這個不斷建立連結暗示的手法,讓看完電影的我們下意識會把電影情節套入自身生活成為內建文化DNA。好比即使沒看過當年風靡全球的日本恐怖電影「貞子」,也會下意識地連結貞子跟長髮白衣從電視爬出來的形象,又或者在古井旁會有點害怕裡面有什麼會爬出來有相同的概念。

從電影一開頭,若男清淡的聲音問到:「你相信祝福嗎?」提出我們只要相信意識可以帶來好的結果,便可以改變世界,這就是祝福的原理。然後畫風驟轉到旋轉的摩天輪跟前進中的車廂畫面讓我們練習與應證,當觀眾接受這個說法的同時,等於也允許後續劇情暗示在自身上發揮作用,有點類似催眠引導。接著透過V8鏡頭第一人稱視角與觀眾互動並反覆提到六年前觸犯禁忌跟這麼做是為了女兒朵朵這兩件事,一步步引導我們聚焦邪神「大黑佛母」是唯一的惡,而女主只是個想要救女兒的可憐母親,需要觀眾的集氣祝福,直到故事的最後揭露這一切都是騙局,所謂的集氣祝福其實是分享詛咒,那種不寒而慄的背叛感直接敲擊你內心最深處的恐懼,也難怪大陸網友會大呼晦氣。
有點像收到幸運信打開卻發現是「如果不在多少時間內把信散播出去就會得到壞運出事」的詛咒信,一邊錯愕一邊卻又害怕詛咒會成真的感覺。

/
反覆的意象植入,運用「心錨」手法推疊觀眾的恐懼心理

「心錨」是一種心理機制的條件反射。好比聞到咖啡氣味有人會產生放鬆心理,有人覺得噁心,有人聯想到上班或辦公室。
這種特定意象或物品連結心理狀況的現象是可以被設定跟建立的,在整部電影裡我們可以發現導演深諳此道並善於利用,我們可以看到的定錨點:

-關於名字-
電影裡面反覆出現「說出名字」就會被控制的概念,所以阿東說出名字後就自撞身亡、若男教朵朵說出本名陳樂瞳就開始怪事頻傳、扶養爸爸啟明在撞頭前也不停大喊自己的名字...等。
名字的觀念其實各方文化裡都有,像西方驅魔師需要問出邪靈的名字才有辦法進行封印;小時候常聽長輩說晚上出門在外不要亂叫別人名字,容易帶不乾淨的東西回來;
日本【陰陽師】書中也提出「世界上最短的咒是"名"」的說法,也解釋因為事物的命名常隱含個人內在意識的投射或者文化共通觀念,當被賦予了某中歸類與評價就會形成一種束縛,也就是咒。

-強烈又辨識度高的咒語、手勢跟咒字圖樣-
「火佛修一,心薩嘸哞」這八字箴言配上怪異的手勢跟那個不停在你耳邊低喃的吟誦聲,應該是大家看完電影後想忘也忘不掉的烙印,尤其導演在電影後段突然將電影畫面換成純色背景,一次只在畫面中心播咒語的一個字、強迫注意力聚焦,最後給觀眾一個全白屏,透過視覺暫留原理,讓觀者依然在白屏上看的到咒(應該不少人已經開始相信詛咒跟感覺不舒服),這手法也很有催眠暗示意味。

看完我後我完全理解為什麼友人深感不適還叫我別看!
站在作品的角度,我真心認為導演為台灣恐怖電影史開創了新的一章,不管是劇情細節、手法還是音樂跟拍攝節奏都很不錯,可以看得出是十分用心的創作。
但如果要問我推不推薦,我可能無法爽快說出推薦這兩個字,即使我是在有心理建設的前提下觀看,還是覺得窒息,更不用說是看電影共情能力很高、很容易入戲的人,應該會蠻不舒服的。
只能說這部電影「值得挑戰但切勿沉迷」
-
-
#杜千說 #電影 #你相信祝福嗎 #netflix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杜千說的沙龍
3會員
22內容數
杜千說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09
記得當時《我們與惡的距離》帶起了一股風潮,近年來台劇有越來越多類似的題材,讓我們在看劇的同時也提供了另一個面向的思考,反思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下,我們所接收到的這些訊息究竟是被引導出來的結果,而所謂的公平正義可能只是我們自以為的正義?
Thumbnail
2023/09/09
記得當時《我們與惡的距離》帶起了一股風潮,近年來台劇有越來越多類似的題材,讓我們在看劇的同時也提供了另一個面向的思考,反思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下,我們所接收到的這些訊息究竟是被引導出來的結果,而所謂的公平正義可能只是我們自以為的正義?
Thumbnail
2023/09/09
從沒想過我會有走進電影院看真人版芭比電影的一天,更別說同期熱映的還是我很喜歡的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原子彈傳記電影「奧本海默」。 而我選擇了......芭比?
Thumbnail
2023/09/09
從沒想過我會有走進電影院看真人版芭比電影的一天,更別說同期熱映的還是我很喜歡的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原子彈傳記電影「奧本海默」。 而我選擇了......芭比?
Thumbnail
2023/09/09
在這個自媒體發達的時代,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紅。很顯然,成功的定義在這個時代有了不一樣的註解,網紅背後帶來的利益與價值、以及社群上光鮮亮麗的美好,成了新世代的目標與嚮往。 然而,網紅因關注而生,也可能因輿論而亡,究竟是誰能夠在這樣極度喧囂、殘忍而華麗的生存法則中得到最大的勝利呢?
Thumbnail
2023/09/09
在這個自媒體發達的時代,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紅。很顯然,成功的定義在這個時代有了不一樣的註解,網紅背後帶來的利益與價值、以及社群上光鮮亮麗的美好,成了新世代的目標與嚮往。 然而,網紅因關注而生,也可能因輿論而亡,究竟是誰能夠在這樣極度喧囂、殘忍而華麗的生存法則中得到最大的勝利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咒 #有雷 #有毒 #膽小慎入 / 今天來聊聊上線旋即創紀錄成為台灣首部擠進Netflix全球榜非英語區前10名的電影《咒》。 電影舉著取材自2005年高雄一家六口真實邪教事件的旗幟,其實內容劇情沒有太多重疊,頂多是借用了讓這家人舉止異常的「集體性妄想症」概念。 劇情以六年前跟六年後兩個時間軸
Thumbnail
#咒 #有雷 #有毒 #膽小慎入 / 今天來聊聊上線旋即創紀錄成為台灣首部擠進Netflix全球榜非英語區前10名的電影《咒》。 電影舉著取材自2005年高雄一家六口真實邪教事件的旗幟,其實內容劇情沒有太多重疊,頂多是借用了讓這家人舉止異常的「集體性妄想症」概念。 劇情以六年前跟六年後兩個時間軸
Thumbnail
電影描述單親媽媽李若男(由蔡亘晏飾演),六年前因為精神疾病而失去女兒的監護權,在這段期間想把女兒接回來的她,努力的讓自己的狀況好轉,加上精神科醫生及志工的協助下,總算讓若男如願的和女兒展開新生活。怎料,六年前那段不能提及的過去,卻也在此時悄悄回來...
Thumbnail
電影描述單親媽媽李若男(由蔡亘晏飾演),六年前因為精神疾病而失去女兒的監護權,在這段期間想把女兒接回來的她,努力的讓自己的狀況好轉,加上精神科醫生及志工的協助下,總算讓若男如願的和女兒展開新生活。怎料,六年前那段不能提及的過去,卻也在此時悄悄回來...
Thumbnail
故事主軸 主角年輕的時候,曾經和朋友跑去山裡說是要破除某種迷信的真相,結果目的沒達到反被詛咒,連帶未出世的孩子也被注定要獻身。後來,孩子出生了,她卻因為各式各樣的因緣業力,導致錯過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好不容易接到自己的身邊,孩子卻因為自己過去年輕犯的錯誤被詛咒。於是,她盡一切自己可能做到的努力。
Thumbnail
故事主軸 主角年輕的時候,曾經和朋友跑去山裡說是要破除某種迷信的真相,結果目的沒達到反被詛咒,連帶未出世的孩子也被注定要獻身。後來,孩子出生了,她卻因為各式各樣的因緣業力,導致錯過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好不容易接到自己的身邊,孩子卻因為自己過去年輕犯的錯誤被詛咒。於是,她盡一切自己可能做到的努力。
Thumbnail
《咒》的劇情編排時序交錯並且有很多細節,你看到了嗎? 本篇詳述完整劇情、順時敘述。分為三段:六年前→六年間→六年後的現在。 回顧完劇情再來看看下篇的16大QA解惑吧!
Thumbnail
《咒》的劇情編排時序交錯並且有很多細節,你看到了嗎? 本篇詳述完整劇情、順時敘述。分為三段:六年前→六年間→六年後的現在。 回顧完劇情再來看看下篇的16大QA解惑吧!
Thumbnail
短評推薦:(無雷)給還沒看的朋友可以參考,首輪or二輪or線上 映後心得:(微雷)肚臍君的各種murmur... 屬性:#恐怖 #災厄 #不詳 #詛咒 #邪教 #懸疑 #幽閉 #噁心 #妖異 【短評推薦】 推薦觀影:9.5⭐(推薦大銀幕觀影,要不給我關燈專心看😈) 整體評價:8.0⭐
Thumbnail
短評推薦:(無雷)給還沒看的朋友可以參考,首輪or二輪or線上 映後心得:(微雷)肚臍君的各種murmur... 屬性:#恐怖 #災厄 #不詳 #詛咒 #邪教 #懸疑 #幽閉 #噁心 #妖異 【短評推薦】 推薦觀影:9.5⭐(推薦大銀幕觀影,要不給我關燈專心看😈) 整體評價:8.0⭐
Thumbnail
《咒》的文本內涵考據了恐怖片經典《七夜怪談》、《厄夜叢林》,提取其關鍵嚇人元素加以轉化為臺灣本土版本。美術部分參照1964年《怪談》,打造出臺灣影史絕無僅有的邪教村落,這都揭示出導演對經典的致敬與尊重。整體而言,從類型、劇情、級別、預算配比到洗腦咒語與手勢,看得出《咒》是層層緊密思慮下的創作產物。
Thumbnail
《咒》的文本內涵考據了恐怖片經典《七夜怪談》、《厄夜叢林》,提取其關鍵嚇人元素加以轉化為臺灣本土版本。美術部分參照1964年《怪談》,打造出臺灣影史絕無僅有的邪教村落,這都揭示出導演對經典的致敬與尊重。整體而言,從類型、劇情、級別、預算配比到洗腦咒語與手勢,看得出《咒》是層層緊密思慮下的創作產物。
Thumbnail
《咒》離台灣影史最恐怖電影當然是還差的遠,不特別去拿舊片出來比,光是拿《哭悲》出來比就知道了,不過《咒》重點其實也不在於恐怖不恐怖的問題,不然我們就不能理解何以一個偽紀錄片被處理的像劇情片,因為重點並不在於恐怖而在於感人,惡意被親情包裹才是重點。
Thumbnail
《咒》離台灣影史最恐怖電影當然是還差的遠,不特別去拿舊片出來比,光是拿《哭悲》出來比就知道了,不過《咒》重點其實也不在於恐怖不恐怖的問題,不然我們就不能理解何以一個偽紀錄片被處理的像劇情片,因為重點並不在於恐怖而在於感人,惡意被親情包裹才是重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