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有多大? 比爾蓋茲將捐出所有財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千億有多大?我們只知道很多,但是其實沒辦法真正感受到這個數量到底是多大,因為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所說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我們習慣用自身可及之物來當作衡量萬事萬物的基準,但是若巨大或微小到超過我們生活經驗的數字,我們就會茫然無法察覺真實意涵。
最近媒體報導,曾名列全世界首富多年的比爾蓋茲宣佈,他將捐出全部資產,致力提升全球公衛教育性別平等為主的公益行動,目前他的資產有一千多億美金,前些年他已捐出數百億美金了。
千億有多大?我們只知道很多,但是其實沒辦法真正感受到這個數量到底是多大,因為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所說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我們習慣用自身可及之物來當作衡量萬事萬物的基準,但是若巨大或微小到超過我們生活經驗的數字,我們就會茫然無法察覺真實意涵。
「用數字說出好故事」這本書,就提醒我們要把抽象的數字具體化,用日常生活的經驗來做比較。
比如說,以現在的世界首富,亞馬遜公司創辦人貝佐斯身價一千九百多億美金來做比喻,來了解究竟有錢人多有錢,因為一般人彷彿知道一千多億好像很多,但倒底是多麼多?
「假如我們日常爬的樓梯,每一階梯都代表你在銀行裡有十萬美金的的存款,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人及美國過半數的人連第一階梯都踏不上去,因為他們總資產根本不到十萬美金。如果你能爬到第四階,代表你超過了近八成的美國人,能走上十階,也就是銀行存有百萬美金。表示你贏過百分之九十的美國人。」
爬完十階之後,請換上最舒適的走路鞋或慢跑鞋,因為你需要爬近三小時才能達到億萬富翁的身價。如果你一天花九個小時一直在爬樓梯,每爬一個階梯代表你又多了十萬美金,那麼你必須花二個月時間爬樓梯,才能站上跟貝佐斯同樣的高度。
億其實是蠻大的,代表幾百個幾百萬,比如六億是二百個三百萬,我們知道三百萬有多大,因為是要存好一陣子才能存到的,但是億就不太有概念,百億、千億那就更不用說了,假如是美金,還要乘上匯率。
我們都知道全世界的貧富差距,但是如果把有錢人的錢化為我們可理解的尺度,我們才會嚇到,有錢人真的是非常有錢,但是全世界的政府有努力解決這不公平的社會嗎?而不是只靠像比爾蓋茲這樣的有錢人大發慈悲心吧?

與AB寶談全球化

……簡單的結論是,因為現在全世界絕大部分的問題,比如貧富不均不公不義,以及自然環境的破壞,都來自於沒有適當管制的經濟全球化。雖然許多人接受企管大師梭羅曾說「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全球化都不可能停止,你若選擇不加入全球化,即等於選擇貧窮,全球化是個屬於勇者和強者的時代。」但是還是有許多人懷抱著悲天憫人的心情,覺得全球化使得為世界上愈來愈多的人餓死以及帶來生態環境無法挽回的傷害,而選擇反對全球化。」
A寶說:「到底什麼是全球化?」
我思考著如何用比較簡單的話來說:「若廣義來講,人類古老的祖先離開了非洲草原,往世界各地移動時,就開始了全球化,不過,比較明確且對世界帶來較大影響的全球化,大約來自三、四百年前,歐洲大探險時代,歐洲列強靠著船堅砲利,劫掠物品,然後到處殖民;不過一直到了現代的全球化,才真正改變了全世界每一個人的生活,影響了自然界裡的大部分物種,大概開始於一九八0年代,美國雷根總統以及英國的首相柴契爾夫人,解除政府對企業的管制,將國營事業私有化,扶植大企業,然後到了九0年代,透過各種政治談判,推動所謂自由化,也就是希望打破各國家的關稅障礙,當然剛好也得力於通訊科技的發展,電腦資訊科技的進步以及全球運輸體系的建立,到了二十世紀末,已經可以說達到全球化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貨物,人員與資金的流通沒有障礙的世界。」
A寶說:「這不好嗎?」
我點點頭: 「全球化最原始的理想是期望大眾的資金能夠經由股市募集,以大資本強化企業推動及運用知識與科技的創新能力,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造就更低廉品質更好的產品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準,以及分享經營的利潤。理想很好,但是若加上自由化,關稅壁壘的喪失,必然形成全球化的競爭,初期或許是百家爭鳴,市場一片蓬勃,但是很快的,企業會以大吞小的方式,形成壟斷性的產業,喪失了生物〈或產業〉的多樣性。而且由於低價的競爭也會帶來資源浪費,一方面是地球上有限的資源是否能夠承受得了競爭所帶來的消耗,另一方面由於競爭及科技,形成產能過剩,供過於求,並且因為過度競爭,企業利潤消失基層員工遭殃,形成貧富不均,廣大民眾反而更苦。再加上大企業是由眾多投資者持股,只在乎企業賺不賺錢,只關心短期股價的漲跌,因此不太可能顧到社會正義,或地區性的永續發展。甚至我們會發覺,在市場經濟全球化之下,幾乎已經沒有可以自給自足的地區,全世界各地區之間已經沒有緩衝區,在自由競爭市場機制之下,已喪失了多樣性。我們知道,在自然界中,單一化是最不穩定的。」
AB寶靜靜著想著我說的話。
我繼續舉她們比較熟悉的,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例子:「在市場全球化之前,也就是說在地方經濟的時代裏,自然資源和當地使用者之間的回饋,感受十分直接,因此可以一直維持著動態平衡。但是一但市場已超越當地,擴展到全國,乃至於全世界,形成大企業以全球觀點來控制生產與銷售時,維持一個小區域地方的生態平衡回饋機制就喪失掉了。有數不盡的例子,幾乎所有國家的許多在地產業如地方性伐木工人和漁民都是全球化的受害者。比如跨國伐木業者會在全世界找最便宜的生產地,在選定砍伐地點時,短期內當然會創造當地大量的就業人口,較好的收入,可是一旦把當地全部的樹木砍光之後,跨國企業就轉移到下一個國家,下一個便宜的產地,原先當地的伐木工人當然就失業了,而且這一失業就是永久失業並且造成生存上的困難,因為當地的生態系與自然資源完全被「消耗殆盡」了,這就是成語裏講的「竭澤而漁」,地區的老百姓與產業就被當作「柴薪」燃料般使用,以支撐資本主義全球化形成的市場低價競爭。」
A寶開始擔心了:「那怎麼辦?」
我仔細地說明:「全球化的趨勢也是一條不歸路,不可能再走回以前所謂「部落文化」般的關稅壁壘。或許我們可以重新思考,那些東西適合全球化,那些最好能夠保護地方的完整性。比如說,自由經濟的全球化勢必要接受一些管制與規範,不能以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來壟斷市場。因為若沒有規範,經濟力量一定會愈來愈集中在少數大企業手中,使他們儼然成為「私人政府」,對真正的政府有很大的影響力。那麼原本為平衡政府獨斷力量而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反過來和政府聯手,形成了新的獨裁力量,和真正的民主真諦背道而馳,儘管它打的名號是自由開放與民主。」
我再次強調:「我們有必要區分全球化的幾個不同面向,比如技術科技的,通訊資訊的,生態環境的,經濟的,工作組織的,文化的,公民社會的……等等面向。因此,問題不在於探討全球化的對與錯,而是在於「到底應該把什麼事全球化?」或者反過來講:「什麼領域的全球化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比如說,對於環境保護的協定或條約,保障人權與弱勢族群的法律,是必須使其全球化,或者以網際網路及行動通訊為象徵的「資訊革命」,其長處是知識和資訊不會被少數人獨佔,這種「開放性」與「雙向性」,可以成為支撐民主人權的基礎。因此,面對全球化,我們要以「全球治理」、「全球規範」的角度來著眼。比如經濟全球化若沒有以長期的永續角度還有公平正義的在地觀點來加以思考的話,經濟的力量,會形成新帝國主義,正如同專家分析的,目前經濟全球化的三大特徵是:「經濟的新殖民主義,非永續性的經濟發展與國際性的經濟中央集權。」
最後我樂觀的說:「雖然有人悲觀的說:「全球化是本世紀末人類行為的一個無法回頭的趨勢。」從某個觀點來說,沒錯,正如同人類發現了「火」,就不會再回去過沒有「火」的生活一樣,科技及通訊進步所帶來現代生活的改變,這樣的全球化當然是不可能走回頭路,但是對於「經濟全球化」的改變,我是樂觀的,因為經濟全球化是以法律規範等人為方式產生的,當然可以同樣用人為治理的方式瀰補其不足!」
結束這場談話,我看A寶用不同的態度重新看著她前面的資料,我一邊想著,改變目前經濟全球化真正阻礙的力量或許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是我們自已內心的貪婪,為了物質享受捨不得改變生活方式;是我們的懶惰,只想抄捷徑搶短線,找最容易的路走;是我們偏狹的心,無法彎下腰傾聽大地的心,傾聽別人的心,不願更寬容更柔軟地看待所有不同的意見。
我從書架找出了佛洛姆在「人類新希望」這本書的一段話給AB寶參考,也是給我自己的警惕:「我們不是變得更強就是更弱,不是更聰明就是更愚蠢,不是更勇敢就是更懦弱。每一秒鐘都是做決定的時刻……每一個愛的行為,認知的行為和同情的行為,都是一種復活。每一個懶惰,貪婪和自私的行為,都是死亡。每一刻生存的時間都將復活與死亡置於我們面前,要我們選擇,而我們每一刻都給了答案。這個答案並不在於我們說的和想的是什麼,而在於我們怎麼生活,怎麼行為,怎麼行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河合隼雄認為神話、儀式與聖地是宗教的三元素。 描述世界起源的創世神話,表達的是宇宙、人類與文化的開端,說明我們為何,又是如何出現在這個世界,我們從哪裡來,大家往哪裡去,透過故事進行自我確認或自我定義的行為。而且神話故事裡為各種現象命名,也藉此確認自己在這世界上的定位與地位。
今年初農曆新年假期全家到阿傑家玩,也拿回幾本阿傑從宜真紀錄了三十年的日記中,挑出幾小段做成的精裝小冊子。 雖然她在荒野裡呈現的是她浪漫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她又是位傑出的企業顧問,所以工作與習慣是很嚴謹的,留下了三十本記得密密麻麻的行事曆記事本,阿傑在她生前獲得允許下,也很用心地整理這些資料。
最近看了楊慎絢醫師寫的書――遠足,副標題是社會區醫學與職場實踐。 所謂社區醫學是2003年9月起,台灣的醫學課程中新增加的科目,要求第一年的住院醫師訓練,除了內外科之外,社區醫學也是必修的科目,這是在體制中嘗試建構一個全人的整體醫療照顧,並且強調人與社區的互動。
其實當初在取名的時候,我雖然覺得取一個順口好稱呼而且不會有諧音的字句很重要,但是一方面也覺得莎士比亞說得也對――玫瑰就算不叫玫瑰,她還是一樣芬芳。後來我才知道,名字很重要,而且荒野這個名字真的是太好了。 當時陳俊霖(穿山甲、又名村長)就曾經說,荒野取名荒野,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今天看到有伙伴在line群組上詢問,荒野的標誌是誰設計的,為什麼挑台灣萍蓬草? 群組中幾個老伙伴試著回憶與討論,但似乎都沒有人能確定,看到大家的對話,我才想起來,似乎我沒有就會花的設計寫過文章,難怪連最資深的伙伴也不清楚。
除了軍公教之外,還有一個行業,在世界各國也都同樣被管制的,那就是醫生的數量,管制的方法是由限制醫學院相關科系招生人數來管制。 幾年前,台灣就曾因「波蘭醫生」而引起社會議論,如今立法院又將大開後門無視台灣長期以來的管制,難怪會引起台灣眾多年輕醫師的憂心和抗議。 以下及圖片是收到的訊息...
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河合隼雄認為神話、儀式與聖地是宗教的三元素。 描述世界起源的創世神話,表達的是宇宙、人類與文化的開端,說明我們為何,又是如何出現在這個世界,我們從哪裡來,大家往哪裡去,透過故事進行自我確認或自我定義的行為。而且神話故事裡為各種現象命名,也藉此確認自己在這世界上的定位與地位。
今年初農曆新年假期全家到阿傑家玩,也拿回幾本阿傑從宜真紀錄了三十年的日記中,挑出幾小段做成的精裝小冊子。 雖然她在荒野裡呈現的是她浪漫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她又是位傑出的企業顧問,所以工作與習慣是很嚴謹的,留下了三十本記得密密麻麻的行事曆記事本,阿傑在她生前獲得允許下,也很用心地整理這些資料。
最近看了楊慎絢醫師寫的書――遠足,副標題是社會區醫學與職場實踐。 所謂社區醫學是2003年9月起,台灣的醫學課程中新增加的科目,要求第一年的住院醫師訓練,除了內外科之外,社區醫學也是必修的科目,這是在體制中嘗試建構一個全人的整體醫療照顧,並且強調人與社區的互動。
其實當初在取名的時候,我雖然覺得取一個順口好稱呼而且不會有諧音的字句很重要,但是一方面也覺得莎士比亞說得也對――玫瑰就算不叫玫瑰,她還是一樣芬芳。後來我才知道,名字很重要,而且荒野這個名字真的是太好了。 當時陳俊霖(穿山甲、又名村長)就曾經說,荒野取名荒野,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今天看到有伙伴在line群組上詢問,荒野的標誌是誰設計的,為什麼挑台灣萍蓬草? 群組中幾個老伙伴試著回憶與討論,但似乎都沒有人能確定,看到大家的對話,我才想起來,似乎我沒有就會花的設計寫過文章,難怪連最資深的伙伴也不清楚。
除了軍公教之外,還有一個行業,在世界各國也都同樣被管制的,那就是醫生的數量,管制的方法是由限制醫學院相關科系招生人數來管制。 幾年前,台灣就曾因「波蘭醫生」而引起社會議論,如今立法院又將大開後門無視台灣長期以來的管制,難怪會引起台灣眾多年輕醫師的憂心和抗議。 以下及圖片是收到的訊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但到底全球的財富總量有多少、聚焦在哪、世上有多少富豪,世界的M型化年年進階,到底M到哪去,身為世界一份子的自己,或許一輩子也無法擁有,但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也是一種富饒趣味的學習。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有兩個數字我們得先記得,分別是510億和0,前者是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噸數,後者是我們必須達到的目標。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說明牛頓是物理學家,對人類文明演進有重要影響。然而,牛頓晚年竟然是破產。投資南海泡沫,牛頓失去了大量財富。這段經歷告訴我們,投資不僅是數學與科學,更像是心理學跟哲學,甚至蘊含著藝術的成分。
Thumbnail
2024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再次揭示了世界財富的動向與經濟趨勢。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一份名單的簡單展示,更是一次深入洞察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及對未來機遇的一次絕佳預測。 端倪可察-2024年福布斯富豪榜趨勢 首先,從富豪總數和財富總量來看,全球富豪的數量達到了2781人,總財富達到了驚人的14.
Thumbnail
據報導,貝佐斯擠下馬斯克 ,重登世界首富寶座(See:中央社,2024-03-05,貝佐斯擠下馬斯克 重登世界首富寶座)。貝佐斯主張,我們要對抗熵增。我們永遠要保持在「第一天(Day One)」!:亞馬遜要成為「什麼都賣的商店」!最終,我們的選擇,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要為自己創建一個精彩的故事!
Thumbnail
在2020年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樂施會發布的報告驚人地揭示了全球最富有的2,153名富豪所擁有的財富,竟然超過了世界最貧窮46億人的總和。如何結合古代智慧與當代策略,尋求可能的解決之道?本文探討了老子的智慧、納瓦爾的致富哲學,提出了對個人層面的實踐建議。
Thumbnail
世界不變的原則就是世界永遠在改變 渺小的人類企圖控制一切 我們都知道不可能 但在投資的時候 有時就覺得自己其實好像能掌握全貌 因為一時的股票上漲,就覺得自己是巴菲特再世 然後就在幾個月後,輸個精光 錢財怎麼來,錢財就怎麼去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但到底全球的財富總量有多少、聚焦在哪、世上有多少富豪,世界的M型化年年進階,到底M到哪去,身為世界一份子的自己,或許一輩子也無法擁有,但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也是一種富饒趣味的學習。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有兩個數字我們得先記得,分別是510億和0,前者是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噸數,後者是我們必須達到的目標。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說明牛頓是物理學家,對人類文明演進有重要影響。然而,牛頓晚年竟然是破產。投資南海泡沫,牛頓失去了大量財富。這段經歷告訴我們,投資不僅是數學與科學,更像是心理學跟哲學,甚至蘊含著藝術的成分。
Thumbnail
2024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再次揭示了世界財富的動向與經濟趨勢。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一份名單的簡單展示,更是一次深入洞察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及對未來機遇的一次絕佳預測。 端倪可察-2024年福布斯富豪榜趨勢 首先,從富豪總數和財富總量來看,全球富豪的數量達到了2781人,總財富達到了驚人的14.
Thumbnail
據報導,貝佐斯擠下馬斯克 ,重登世界首富寶座(See:中央社,2024-03-05,貝佐斯擠下馬斯克 重登世界首富寶座)。貝佐斯主張,我們要對抗熵增。我們永遠要保持在「第一天(Day One)」!:亞馬遜要成為「什麼都賣的商店」!最終,我們的選擇,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要為自己創建一個精彩的故事!
Thumbnail
在2020年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樂施會發布的報告驚人地揭示了全球最富有的2,153名富豪所擁有的財富,竟然超過了世界最貧窮46億人的總和。如何結合古代智慧與當代策略,尋求可能的解決之道?本文探討了老子的智慧、納瓦爾的致富哲學,提出了對個人層面的實踐建議。
Thumbnail
世界不變的原則就是世界永遠在改變 渺小的人類企圖控制一切 我們都知道不可能 但在投資的時候 有時就覺得自己其實好像能掌握全貌 因為一時的股票上漲,就覺得自己是巴菲特再世 然後就在幾個月後,輸個精光 錢財怎麼來,錢財就怎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