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還是炒股? 熊市讓你分清楚! 00878 0056 高息存股控看過來

2022/07/2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存股強調只進不出,但面臨風險,還是要衡量自身承受能力去調整
ETF屬性差異越來越大,存之前務必了解你的投資目標
上次談到台股歷次的熊市區間,哪一個最像這次的修正,前幾次的修正像是2020、1995和1990年比較偏向天災人禍,而1997、2001和2008年比較偏向經濟危機,如果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衰退發生導致市場續跌,原因可能在於半導體供過於求和全球央行貨幣政策的失誤,加上過度升息打擊通膨和緊縮資產負債表,亞洲方面則可能因為日幣過度貶值造成金融風暴,那這次熊市的情況可能會類似2000年的網路泡沫破裂。更可怕的是,這次的下跌並不像是2008年有個很明確的事件發生,像是雷曼兄弟破產,而是更有可能像是2000年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使的賣壓慢慢浮現,呈現最可怕又最折磨人的緩跌走勢。
台股歷次熊市
我們來回顧一下2000年的市場走勢,看看過往的熊市是怎麼進行,2000年的網路泡沫高點在當年2月的10394,從2000年4月份開始下跌,其實那個月也才跌了11%,跟今年的6月跌幅差不多,接下來2000年5月份台股還小漲了約2%,但接下來台股連續下跌了7個月,主跌段是在連續緩跌3個月後才開始,就是當年的9月份,而當年9-10月2個月共計下跌了將近30%,之後11和12月同樣持續下跌,2000年全年度只有2個月收漲,隔年1月份雖然台股大漲了25%,看似空頭已經結束,當時投資人應該是信心大增,不過,最大反彈通常是發生在熊市,事後也證明2001年初強勢反彈只是曇花一現,台股還是持續震盪緩跌了8個月,達到這波空頭的最低點3411,從最高到最低點花了18個月,下跌幅度達到67%。
2000-2002年的下跌和整理,從最高到最低共計18個月,但共計31個月後才走出底部
隨後又連續4個月反彈上漲,空頭結束了嗎? 很令人失望的並沒有,隨後還是繼續震盪下跌了8個月,一直到2002年的10月份下跌才稍微有了趨緩,但這期間的最低點也達到3846點,從2000年4月起跌開始算,共計有31個月的煎熬,台股才走出可怕的空頭。
如果以技術面支撐來看,台灣加權指數在2002年10月過後起漲,指數在2004年2月終於突破10年線6500點左右的位置,但是台股並非一帆風順,之後還是在10年線附近震盪了2年半的時間才正式越過10年線。整體來說,觸底後,台股低檔整理了約2年半的時間。
當時在10年線以下整理相當久
泡沫總是在破掉後才會知道是泡沫,當時行情主要由美國科技公司帶起,許多公司根本還沒獲利,沒有本益比只有本夢比,號稱新經濟,本益比不適用,台灣當時主要領漲的則是NB、記憶體和半導體類股等,下跌幅度超過50%是稀鬆平常。如果大家有經歷過那時候的情況應該有切身之痛,像是筆電大廠華碩從700多元跌到剩60,跌幅有9成,即便是現在的護國神山台積電也從高點160多元跌到40元,跌幅也達到75%。
接下來我們來對照一下這一次的下跌,真正的空頭關卡在10年線,可以說是基本面的底部支撐,目前大概是在11000點左右位置,2000年和2008年這種大空頭市場台灣股市都跌破了10年線的位置,而且不會只碰到10年線就反彈。2002年的最低點3411是在10年線以下約2500點,而2008年最低點3955在10年線以下也是大約在2500點的位置,相對照之下,如果這次因美國經濟衰退引起的熊市持續,除了首波的PE修正下跌之外,第2波因為衰退修正的EPS將會帶來第2次的下跌,台股跌破10年線後的恐慌性下跌有可能介於9000-11000點的位置。現在所有的上漲就會都只是逃命波了。你的存股Hold的住嗎?
在來我們看看利率和存股的關係,因為目前最受歡迎的存股投資策略風行,最大的原因在於低利率,最近頻頻用存股存ETF領高息作為主打的理財商品。對象主要是小資和新進入股市的族群,搭配ETF的熱潮,在舉例股神巴菲特多推崇ETF投資,讓許多人不明究裡看到高配息和ETF就買入。但是,你買的ETF是股神巴菲特講的ETF嗎?
關於巴菲特推薦ETF帶起的風潮,我們一定要看2018年最有名的對賭事件,巴菲特和避險基金經理人對賭,賭避險基金經理人選擇基金的績效10年後會低於S&P500 ETF的績效。結果當然是巴菲特選的S&P500 ETF 績效大勝。所以股神巴菲特當初強調的被動投資其實是買進跟隨大盤的ETF,並不是那些高息、主題和看似聰明的多因子ETF,大盤ETF最大的缺點當然是多頭時績效不會是最好,空頭時表現一般,但最大優點就是勝過大部分主動式基金的績效,成本也低。
S&P500 ETF完勝避險基金主動操作
那面對可能的跌勢,我們該怎麼存股呢? 其實存股領息很偏向固定收益的思維(就是定存),資本成長的特性偏弱,而且存股過程因為平均分攤成本的關係,並不用太擔心停損的問題,所以熊市更加是攤平成本的好時機,慢慢定期定額總是有一天會賺回來。不過都是這樣嗎?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不同資金情況的存股。
情境一:假設這些年你存股有成,每個月可以投入存股約15,000元,累積了市值100萬的股票或ETF,開心領息5%,但這波熊市卻大幅虧損40%,而且市場持續低檔震盪沒有任何反彈的跡象,你除了需要把拿到的現金股息投回去外,你還需要投入27個月的資金才能領到你原來的股息水準(此為概略試算)。或是等市場反彈回升67%。
情境二:假設你剛開始存股沒多久,每個月可以投入存股約5,000元,累積了市值10萬元的股票或ETF,同樣領息5%,同樣在這波熊市大虧40%,而且市場持續低檔震盪沒有反彈的跡象,你除了需要把拿到的股息投回去,你還需要投入8個月的資金(此為概略試算)才能領到你原來的股息水準。或是等反彈回升67%。
分析了兩個情境,你覺得漲67%比較可能發生還是你持續投入比較可能發生,而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你會出清持股,失望的認為投資失敗…. 尤其是第一個情況,而且如果你有買到產業主題型的ETF應該會很有感,因為半導體類股今年就跌了將近30%。而且萬一產業的熱潮一過,要期待他漲回來真的需要很長的時間。
所以如果你已經在市場累積大筆資金的ETF或股票,這次的下跌不管有沒有持續,都應該審視一下風險,下跌時的虧損,以你的收支情況是否能夠輕鬆的面對?
至於剛開始定期定額存股的小型投資人,則是要恭喜你可能遇到10年難得一見的空頭市場,如果你遇到崩跌之後可以持續投入而不是賣股關掉看盤app放棄,持續投入後,相信撐過這次空頭無論是領息還是資本利得都會十分可觀。
最後我將所有原型台股ETF分為幾個類別供給大家參考,目前原型台股ETF共計33檔,扣除規模過小和成交量過低的ETF,我將剩下的27檔約略分類。
首先是大盤市值型,增值長期存股首選,績效一般,但是穩健可靠。接下來為產業型,除了金融類股擁有高配息可以當作存股的核心之外,建議都是以價差交易為主軸。因為台灣產業換來換去還是以電子為主軸。波動性很大
市值型ETF為長期存股首選
產業型除金融外,仍以價差交易為主
還有主題型,要學會掌握市場消息和主題熱度,把握價差交易的時間點,像今年初半導體紅到發紫的時候,其實在資本支出過熱下已經有點跡象要進入下行循環(當然這是馬後炮)。
主題型變化大,適合價差交易
最熱門的是高息型,這是大家的最愛,存股就是要領高息,但是誠心建議初上班的小資長期存股首選還是市值型,才能比較快累積你的第一桶金。這樣領息才有意義。
那需要固定領息的退休族是不是需要高股息呢? 其實私心認為更好的選擇是高評等債券,試想如果美債殖利率達到3-4%時,退休人士該選波動如此劇烈的台股嗎? 近期發行台積電美元公司債的票息已經約4.5%了。存股領息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情況。
最後一種我稱為自作聰明型的多因子ETF,個人認為這種ETF先觀望即可,回測做得那麼漂亮,連飆股都選的到的ETF,投資人可以看看該發行商主動型台股基金有沒有那麼厲害,因為如果這個選股多因子那麼神,哪有可能拿來便宜賣給你?(ETF費率約只有主動式基金四分之一) 基本上就只是拿來做回測績效好看而已。並不具有投資代表性。
多因子ETF建議先觀望
所以回到熊市存ETF的主題,存ETF請存最簡單的市值大盤型ETF,簡單說就是跟大盤表現差不多的ETF,沒有太多花俏的選股機制,越貼近大盤的ETF,代表你的投資可以越貼近台灣整體的經濟成長,你才真的是用時間在換取資本的成長。如果你存的是主題式的ETF,請多加考慮產業的景氣循環和變化性,簡單說,如果今天最熱門的關鍵字由”元宇宙、5G通訊、半導體和電動車”換成了”個人電腦、達康(.COM)公司、WiMAX和3D電視”,你會買嗎? 可能大家想說這些是甚麼東西? 但這幾個主題都曾經紅極一時,如果你當初存的是這些ETF,你想想當遇到2000年的熊市時你能堅持多久呢?
Pink Bubble
Pink Bubble
生活在女生宿舍中的男子~ 畢業離開校園後一直在金融圈打滾,銀行、證券、保險和投資都曾涉獵,甚至年幼無知時還短暫加入外匯詐騙,擁有法人股票、債券、外匯和基金投資經驗與證照。投資與詐騙一線之隔,希望能盡已之力,讓讀者看清真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