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要聞|教宗造訪加拿大,原住民索還文物・推薦兩張墨西哥老影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原獨讀報】繼續為大家讀報,同時不忘記向秋天倒數:距離秋分還有60天。

  • 教宗訪加,原住民要求歸還文物
  • 歷史上的荼毒:琉球改採日本年號
  • 影像:帶刺家園與燃燒信念(兩張墨西哥老影像)
Source: Maher El Aridi/Unsplash

Source: Maher El Aridi/Unsplash

教宗訪加,原住民要求歸還文物

去年加拿大各地天主教寄宿學校舊址被發現埋葬學童的多人塚,自此梵蒂岡和教宗本人的態度備受矚目。繼加拿大原住民訪問梵蒂岡之後,教宗方濟各於今年 7 月回訪,在 7 日 24 日抵達加拿大,之後會造訪各地發現多人塚的寄宿學校,也會主持宗座彌撒,最後在 7 月 29 日結束行程離開加拿大。

不過先前造訪過梵蒂岡的原住民表示,他們在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看到屬於他們的文物,他們質疑其中一些物件的取得方式和過程,認為梵蒂岡應當將物件歸還原住民社群才是。

梵蒂岡方面表示,該博物館所收藏的加拿大原住民物件,如羽毛頭飾、海象牙雕刻、面具、毛皮刺繡等,是 1925 年贈給教宗庇護十一世的禮物,是當年盛大的梵蒂岡展覽展出品。

但原住民質疑「禮物」說。例如下圖這艘罕見的獨木舟,原住民認為是 1885-1951 加拿大政府禁止誇富宴會(Potlatch)期間被天主教傳教士據為己有,現在理當歸還。

raw-image
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內的其他加拿大原住民物件
raw-image
代表西加拿大因紐特人向梵蒂岡請求反還獨木舟的原住民
Source: CBC

Source: CBC


歷史上的荼毒:琉球改採日本年號

①⑧⑦⑤|⓪⑦|②④

1875 年 7 月 24 日,琉球王國終止朝貢大清帝國,改採日本年號。在這之前的 1872 年,日本已將琉球國改稱琉球藩,納入日本領土。

琉球人所使用的琉球語並非單一語言,可以大別為南北兩群,其下又分子群,各語言間並不互通,彼此互為獨立語言。長久以來,政治因素讓琉球群島各語言被認定為日本語「方言」,琉球地區有多少人能使用當地語言,至今沒有可靠的官方統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共有六種琉球語言為瀕危語言,其中北奄美大島語、沖繩語、國頭語、宮古語屬於「危險」等級,八重山語和與那國語屬於「重大危險」等級,和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瀕危程度相近。

Source: Culttural Survival

Source: Culttural Survival


影像:帶刺家園與燃燒信念

以下是兩張墨西哥攝影師 Graciela Iturbide 的早期黑白作品,呈現攝影師眼中的墨西哥家園,剛好作為我們今天讀報的註腳。

仙人掌|攝於 1979 年。高大的仙人掌和棲息的鷹鷲,沙漠風貌既嚴苛又迷人。對每個人來說,家園總不免同時帶有這兩種性格。
raw-image
電線竿與鳥|攝於 1990 年。高大的電線竿乍看像是極具壓迫感的十字架,向人投下道德判斷。所有帶來平靜和希望的信仰與信念,確實也都有這武斷甚至失控的一面。
Source: CNN

Source: CN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去年年底教宗方濟各宣布以「捐贈」名義,返還梵蒂岡博物館典藏的3件帕德嫩神廟石雕碎片給希臘,目前已經在本週二(7日)簽署協議,預計會在本月24日正式將這三件文物送回希臘...
Thumbnail
去年年底教宗方濟各宣布以「捐贈」名義,返還梵蒂岡博物館典藏的3件帕德嫩神廟石雕碎片給希臘,目前已經在本週二(7日)簽署協議,預計會在本月24日正式將這三件文物送回希臘...
Thumbnail
儘管有了極具象徵意義的「國際原住民日」,亞洲原住民依舊得為土地、文化、權利不斷奮戰。上週國際原住民日當天,孟加拉原住民著傳統服裝走上街頭,唱歌跳舞擊鼓,並張開橫幅標語,控訴他們每天遭受的歧視。
Thumbnail
儘管有了極具象徵意義的「國際原住民日」,亞洲原住民依舊得為土地、文化、權利不斷奮戰。上週國際原住民日當天,孟加拉原住民著傳統服裝走上街頭,唱歌跳舞擊鼓,並張開橫幅標語,控訴他們每天遭受的歧視。
Thumbnail
先前造訪過梵蒂岡的原住民表示,他們在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看到屬於他們的文物,他們質疑其中一些物件的取得方式和過程,認為梵蒂岡應當歸還文物才是。
Thumbnail
先前造訪過梵蒂岡的原住民表示,他們在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看到屬於他們的文物,他們質疑其中一些物件的取得方式和過程,認為梵蒂岡應當歸還文物才是。
Thumbnail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的報導,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指出,如果亞馬遜雨林的砍伐速率維持不變,到 2030 年,雨林面積的 27% 將會光禿無樹。
Thumbnail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的報導,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指出,如果亞馬遜雨林的砍伐速率維持不變,到 2030 年,雨林面積的 27% 將會光禿無樹。
Thumbnail
今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得主是加拿大攝影師布拉肯,得獎作品是加拿大甘露市寄宿學校的墓地。灰雲堆積的天空下,透過雲層破口而來的陽光照亮昔日學童埋骨之處,十字架上的衣服提醒觀者曾經的血肉之軀。山丘彼端的彩虹訴說一個既近又遠的故事。
Thumbnail
今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得主是加拿大攝影師布拉肯,得獎作品是加拿大甘露市寄宿學校的墓地。灰雲堆積的天空下,透過雲層破口而來的陽光照亮昔日學童埋骨之處,十字架上的衣服提醒觀者曾經的血肉之軀。山丘彼端的彩虹訴說一個既近又遠的故事。
Thumbnail
寄宿學校不是加拿大原住民和梵蒂岡之間唯一的問題。本月初加拿大媒體報導,梵蒂岡博物館收藏有加拿大西北地方伊努特人的獨木舟等文物,現在伊努特人要求教廷歸還這些物件。
Thumbnail
寄宿學校不是加拿大原住民和梵蒂岡之間唯一的問題。本月初加拿大媒體報導,梵蒂岡博物館收藏有加拿大西北地方伊努特人的獨木舟等文物,現在伊努特人要求教廷歸還這些物件。
Thumbnail
魁北克的普瓦松主教說,當今的天主教會是個去中心化的組織,但「第一民族透過他們的文化濾鏡來看,將教宗視為某種首領」,因此認為部落的領袖必須要和教會的領袖碰面。這個觀察奇怪之處在於,教宗是天主教會的領袖並無疑義,與原住民的文化濾鏡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魁北克的普瓦松主教說,當今的天主教會是個去中心化的組織,但「第一民族透過他們的文化濾鏡來看,將教宗視為某種首領」,因此認為部落的領袖必須要和教會的領袖碰面。這個觀察奇怪之處在於,教宗是天主教會的領袖並無疑義,與原住民的文化濾鏡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