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要聞|主教道歉,科學家定年北美人類遷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倒數:距離冬至還有85天。

今年稍早加拿大各地的寄宿學校遺址發現大量學童遺骸,震驚了全世界,而當年營運這些學校的羅馬天主教會卻遲遲沒有表態,直到入秋時分的主教團會議。加拿大主教團的秋季會議始於 9 月 20 日,為期四天,在會議的最後一日(24 日)做成一份正式道歉聲明,承認過去寄宿學校發生「嚴重虐待事件」,對此表示「深切的懊悔」,並「明確致歉」。

加拿大共分成 65 個主教區,而上週五的這份道歉聲明獲得所有主教的支持。

雖然加拿大主教團做出史上第一份對原住民族的正式道歉,但加拿大的原住民族代表還是會按照既定行程,在今年 12 月前往梵蒂岡會晤現任教宗方濟各,確切的會面時間是 12 月 17-20 日。關於這個行程,魁北克的普瓦松主教(Raymond Poisson)有個有趣(但奇怪)的觀察。他說當今的天主教會是個去中心化的組織,但「第一民族透過他們的文化濾鏡來看,將教宗視為某種首領(chief)」,因此認為部落的領袖必須要和教會的領袖碰面。這個觀察奇怪之處在於,教宗是天主教會的領袖並無疑義,與原住民的文化濾鏡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上週北美大陸另有一則重要新聞,是發表在《科學》的論文。科學家們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國家公園(White Sands National Park)發現大量人類足跡。有些腳印留在種子層內,而就古老種子進行碳十四定年的結果顯示,這些腳印的時間約在距今兩萬三千年到兩萬一千年之間,這讓「人類究竟何時遷徙到美洲」懸而未決的問題有了進展,比之前的推測還要早了一萬年。

這當然是個引人注意的新聞,在大西洋兩岸被廣為報導,但這個故事也有另一個少人注意的面相,正如美國《高地新聞》月刊的報導所指出:

任何閱讀主流報導的人都不會注意到,其實這是一個關於原住民的故事,而不僅僅是大寫的科學做出發現的勝利故事。

原文所稱「大寫的科學」(capital-s Science)在原住民的世界並沒有好名聲,因為科學研究為名而迫害原住民的事例繁多,科學並不是中立客觀清潔無辜的東西,光是「科學真理是絕對真理」這一點,就讓很多原住民聯想到「上帝是唯一真理」,很難不興起惡感。而新墨西哥州的這個案例又再次提醒我們:人類抵達北美的故事未見得只能由科學角度來訴說。


▍參考資料

梵蒂岡新聞|加拿大主教團正式為寄宿學校向原住民族道歉

科學|人類在上次冰河高峰期抵達北美的證據

高地新聞|白沙國家公園的發現跟原住民族一直以來所主張的一致

紐約時報|腳印發現將人類抵達北美時間往前推進一萬年


▍讀報公告

今年入秋以後,【原獨讀報】開始在「Alian 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我們的麥克風」為大家讀報。預計 10 月 1 日早上 8:00 首播,之後也會上架廣播連結,歡迎大家早起聽讀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自從五月花號載著歐洲移民登陸美洲後,和原住民之間的摩擦就沒有停止過,等到美國統一後,更是派軍隊金䟍惡將原住民印第安驅逐到荒也和沙漠地區,並畫割土地為保留區,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隨著歷史的變遷,美國現有 574 個保留區,過著半獨立的生活,政治上不收聯邦管制,由各保留區選出代表。
Thumbnail
自從五月花號載著歐洲移民登陸美洲後,和原住民之間的摩擦就沒有停止過,等到美國統一後,更是派軍隊金䟍惡將原住民印第安驅逐到荒也和沙漠地區,並畫割土地為保留區,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隨著歷史的變遷,美國現有 574 個保留區,過著半獨立的生活,政治上不收聯邦管制,由各保留區選出代表。
Thumbnail
納丹歐貝說,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獲得聲譽、職業發展和財務機會而偽冒原住民身分,這是不誠實、不道德的行為,只有性格極其惡劣的人才獲選擇維繫這種謊言。
Thumbnail
納丹歐貝說,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獲得聲譽、職業發展和財務機會而偽冒原住民身分,這是不誠實、不道德的行為,只有性格極其惡劣的人才獲選擇維繫這種謊言。
Thumbnail
先前造訪過梵蒂岡的原住民表示,他們在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看到屬於他們的文物,他們質疑其中一些物件的取得方式和過程,認為梵蒂岡應當歸還文物才是。
Thumbnail
先前造訪過梵蒂岡的原住民表示,他們在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看到屬於他們的文物,他們質疑其中一些物件的取得方式和過程,認為梵蒂岡應當歸還文物才是。
Thumbnail
大洪水審判過後,挪亞一家八口人類重新在地上生活,生養眾多,遍佈全地,而後分開居住於不同之地方,形成不同的邦國及部族;而大洪水後約 100 年時間,當第 15 代祖法勒出生時(B.C. 2249年),原本相連之盤古大陸開始發生大陸漂移及分隔,分離的「地」讓當時全地的「人」遍佈地極...。
Thumbnail
大洪水審判過後,挪亞一家八口人類重新在地上生活,生養眾多,遍佈全地,而後分開居住於不同之地方,形成不同的邦國及部族;而大洪水後約 100 年時間,當第 15 代祖法勒出生時(B.C. 2249年),原本相連之盤古大陸開始發生大陸漂移及分隔,分離的「地」讓當時全地的「人」遍佈地極...。
Thumbnail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的報導,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指出,如果亞馬遜雨林的砍伐速率維持不變,到 2030 年,雨林面積的 27% 將會光禿無樹。
Thumbnail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的報導,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指出,如果亞馬遜雨林的砍伐速率維持不變,到 2030 年,雨林面積的 27% 將會光禿無樹。
Thumbnail
今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得主是加拿大攝影師布拉肯,得獎作品是加拿大甘露市寄宿學校的墓地。灰雲堆積的天空下,透過雲層破口而來的陽光照亮昔日學童埋骨之處,十字架上的衣服提醒觀者曾經的血肉之軀。山丘彼端的彩虹訴說一個既近又遠的故事。
Thumbnail
今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得主是加拿大攝影師布拉肯,得獎作品是加拿大甘露市寄宿學校的墓地。灰雲堆積的天空下,透過雲層破口而來的陽光照亮昔日學童埋骨之處,十字架上的衣服提醒觀者曾經的血肉之軀。山丘彼端的彩虹訴說一個既近又遠的故事。
Thumbnail
寄宿學校不是加拿大原住民和梵蒂岡之間唯一的問題。本月初加拿大媒體報導,梵蒂岡博物館收藏有加拿大西北地方伊努特人的獨木舟等文物,現在伊努特人要求教廷歸還這些物件。
Thumbnail
寄宿學校不是加拿大原住民和梵蒂岡之間唯一的問題。本月初加拿大媒體報導,梵蒂岡博物館收藏有加拿大西北地方伊努特人的獨木舟等文物,現在伊努特人要求教廷歸還這些物件。
Thumbnail
魁北克的普瓦松主教說,當今的天主教會是個去中心化的組織,但「第一民族透過他們的文化濾鏡來看,將教宗視為某種首領」,因此認為部落的領袖必須要和教會的領袖碰面。這個觀察奇怪之處在於,教宗是天主教會的領袖並無疑義,與原住民的文化濾鏡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魁北克的普瓦松主教說,當今的天主教會是個去中心化的組織,但「第一民族透過他們的文化濾鏡來看,將教宗視為某種首領」,因此認為部落的領袖必須要和教會的領袖碰面。這個觀察奇怪之處在於,教宗是天主教會的領袖並無疑義,與原住民的文化濾鏡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事件始於5月28日,一所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上,被揭露葬有215具原住民孩童遺骸,引發加國輿論譁然。一來這些孩童的生前經歷,見證了加拿大強制同化原住民的黑暗過往,二來這些最小隻有三歲的遺骸,全都是未被登記在案的死亡黑數,足見所謂「寄宿學校」的不見天日。 然而回顧加拿大的言行,其似乎關心他國的人
Thumbnail
事件始於5月28日,一所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上,被揭露葬有215具原住民孩童遺骸,引發加國輿論譁然。一來這些孩童的生前經歷,見證了加拿大強制同化原住民的黑暗過往,二來這些最小隻有三歲的遺骸,全都是未被登記在案的死亡黑數,足見所謂「寄宿學校」的不見天日。 然而回顧加拿大的言行,其似乎關心他國的人
Thumbnail
一名定居加拿大的匈牙利人投書報端寫道,即使是今天,西伯利亞還有許多原住民家庭被迫將孩子送往數百公里外的寄宿學校。孩子們在學校裡每週只有兩小時的母語課,其他所有一切課程和活動都使用俄語。扼殺年輕的語言使用者,是扼殺文化的最快途徑,這樣的悲劇正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上演。
Thumbnail
一名定居加拿大的匈牙利人投書報端寫道,即使是今天,西伯利亞還有許多原住民家庭被迫將孩子送往數百公里外的寄宿學校。孩子們在學校裡每週只有兩小時的母語課,其他所有一切課程和活動都使用俄語。扼殺年輕的語言使用者,是扼殺文化的最快途徑,這樣的悲劇正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上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