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要聞|領有七千具遺骸的博物館・21 幀原住民影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夏至過後,【原獨讀報】繼續為大家播報上週要聞,享受艷陽的同時,也不忘記向秋天倒數:距離秋分還有88天。

  • 教宗方濟各 7 月展開加拿大「療傷、和解、希望之旅」
  • 亞馬遜雨林至 2030 年的消失比例預估
  • 哈佛大學皮柏迪博物館保有近七千具原住民遺體
  • 歷史上的夏至:太平洋戰爭,盟軍拿下沖繩島(不自殺的沖繩原住民)
  • 影像:最具異國情調・世界各地原住民擺拍作品 21 幀
Sonya Romanovska/Unsplash

Sonya Romanovska/Unsplash

梵蒂岡:教宗 7 月下旬造訪加拿大

首先是一則來自梵蒂岡的消息。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將於下個月造訪加拿大,預定日期是 7 月 25 日。這將是去年寄宿學校多人塚事件曝光後,教宗首度踏上加拿大土地。教宗近來因膝傷必須坐輪椅,不過這應該不會影響他造訪加拿大。梵蒂岡稱此為「療傷、和解、希望之旅」。加拿大廣播公司報導,教宗將與寄宿學校倖存者一同造訪學校舊址。

CBC: Pope visiting former Alberta residential school site...


世界自然基金會預估亞馬遜雨林消失比例

接下來關心亞馬遜雨林現況。

亞馬遜雨林是許多原住民族的家鄉,但合法非法的開發活動正急速侵蝕森林家園。最近美國《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的報導,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數據指出,如果亞馬遜雨林的砍伐速率維持不變,到 2030 年,雨林面積的 27% 將會光禿無樹。雨林面積銳減首先衝擊雨林原住民族,包括與至今與外界並無往來的部族,當然最終也影響整個生態體系。

TIME: The Amazon Rain Forest is nearly gone...
The Conversation: The Amazon rainforest is disappearing quickly...

Kiyoshi/Unsplash

Kiyoshi/Unsplash


哈佛大學皮柏迪博物館領有近七千具原住民遺體

最後是一則關於原住民遺骸的消息。

美國哈佛大學一份不慎外流的報告草稿顯示,該校皮柏迪考古與民族學博物館(Peabody Museum)還收藏有近七千具原住民遺體,和 20 具被擄為奴者的遺體。不過校方宣稱報告草稿是「過時版本」,校方正在處理這些遺體,完成工作後將發布最終報告,內容包括 DNA 分析、哈佛大學人類遺骸收集、展示及道德管理政策,以及與原住民協商返還遺體的各項原則性建議。

The Art Newspaper: Leaked report reveals Harvard holds remains...

▼ 哈佛皮柏迪考古與民族學博物館(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
Joy of Museums Virtual Tours

Joy of Museums Virtual Tours


歷史上的夏至:太平洋戰爭,盟軍拿下沖繩島

①⑨④⑤|⓪⑥|②①

1945 年 6 月 21 日,長達 82 天血戰之後,盟軍在沖繩島取得勝利,結束這場太平洋戰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軍死亡或受俘人數超過十萬,盟軍也有八萬左右傷亡。此外還有數萬平民死傷。有些軍事史學家認為,盟軍在沖繩島戰役蒙受難以承受的損失,可能迫使美國於數週後決定對日本動用原子彈,以可以避免進攻日本本土必將遭遇的頑強抵抗。

沖繩的平民是當地的沖繩原住民,有些是在戰爭開始前才應召入伍,可能不像一般日軍抱有絕不投降的信念,戰敗時並未遵令自殺,也是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投降人數最高的一場戰役。

▼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沖縄美ら海水族館
Erik/Unsplash

Erik/Unsplash


影像:最具異國情調・世界各地原住民擺拍作品 21 幀

英國攝影師 Jimmy Nelson 遊歷世界各地「偏遠地區」,拍攝各地原住民影像,於 2018 年出版他第二部關於原住民的攝影作品《Homage to Humanity》,被形容為呈現「最具異國情調部落」的影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 deMilked 網站看到其中 21 幀照片(下圖為其中之一)。當前很流行這類影像作品——失真的光影和色彩,造作的人體與面部表情,和作為賣點的「異國情調」。

Jimmy Nelson/deMilked

Jimmy Nelson/deMilk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愛丁堡大學最近歸還了臺灣4位原住民勇士的遺骨,讓不少民眾透過新聞報導對人類遺骸的返還議題有了初步的接觸...
Thumbnail
愛丁堡大學最近歸還了臺灣4位原住民勇士的遺骨,讓不少民眾透過新聞報導對人類遺骸的返還議題有了初步的接觸...
Thumbnail
自從五月花號載著歐洲移民登陸美洲後,和原住民之間的摩擦就沒有停止過,等到美國統一後,更是派軍隊金䟍惡將原住民印第安驅逐到荒也和沙漠地區,並畫割土地為保留區,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隨著歷史的變遷,美國現有 574 個保留區,過著半獨立的生活,政治上不收聯邦管制,由各保留區選出代表。
Thumbnail
自從五月花號載著歐洲移民登陸美洲後,和原住民之間的摩擦就沒有停止過,等到美國統一後,更是派軍隊金䟍惡將原住民印第安驅逐到荒也和沙漠地區,並畫割土地為保留區,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隨著歷史的變遷,美國現有 574 個保留區,過著半獨立的生活,政治上不收聯邦管制,由各保留區選出代表。
Thumbnail
義大利東北部的艾米利-羅馬那大區這幾日因為豪雨,造成當地嚴重淹水,也引發致命洪災,嚴重影響當地文化遺產及博物館...
Thumbnail
義大利東北部的艾米利-羅馬那大區這幾日因為豪雨,造成當地嚴重淹水,也引發致命洪災,嚴重影響當地文化遺產及博物館...
Thumbnail
先前造訪過梵蒂岡的原住民表示,他們在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看到屬於他們的文物,他們質疑其中一些物件的取得方式和過程,認為梵蒂岡應當歸還文物才是。
Thumbnail
先前造訪過梵蒂岡的原住民表示,他們在梵蒂岡民族學博物館看到屬於他們的文物,他們質疑其中一些物件的取得方式和過程,認為梵蒂岡應當歸還文物才是。
Thumbnail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的報導,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指出,如果亞馬遜雨林的砍伐速率維持不變,到 2030 年,雨林面積的 27% 將會光禿無樹。
Thumbnail
最近美國《時代雜誌》有一篇關於亞馬遜雨林消失速度的報導,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指出,如果亞馬遜雨林的砍伐速率維持不變,到 2030 年,雨林面積的 27% 將會光禿無樹。
Thumbnail
今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得主是加拿大攝影師布拉肯,得獎作品是加拿大甘露市寄宿學校的墓地。灰雲堆積的天空下,透過雲層破口而來的陽光照亮昔日學童埋骨之處,十字架上的衣服提醒觀者曾經的血肉之軀。山丘彼端的彩虹訴說一個既近又遠的故事。
Thumbnail
今年世界新聞攝影獎得主是加拿大攝影師布拉肯,得獎作品是加拿大甘露市寄宿學校的墓地。灰雲堆積的天空下,透過雲層破口而來的陽光照亮昔日學童埋骨之處,十字架上的衣服提醒觀者曾經的血肉之軀。山丘彼端的彩虹訴說一個既近又遠的故事。
Thumbnail
寄宿學校不是加拿大原住民和梵蒂岡之間唯一的問題。本月初加拿大媒體報導,梵蒂岡博物館收藏有加拿大西北地方伊努特人的獨木舟等文物,現在伊努特人要求教廷歸還這些物件。
Thumbnail
寄宿學校不是加拿大原住民和梵蒂岡之間唯一的問題。本月初加拿大媒體報導,梵蒂岡博物館收藏有加拿大西北地方伊努特人的獨木舟等文物,現在伊努特人要求教廷歸還這些物件。
Thumbnail
魁北克的普瓦松主教說,當今的天主教會是個去中心化的組織,但「第一民族透過他們的文化濾鏡來看,將教宗視為某種首領」,因此認為部落的領袖必須要和教會的領袖碰面。這個觀察奇怪之處在於,教宗是天主教會的領袖並無疑義,與原住民的文化濾鏡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魁北克的普瓦松主教說,當今的天主教會是個去中心化的組織,但「第一民族透過他們的文化濾鏡來看,將教宗視為某種首領」,因此認為部落的領袖必須要和教會的領袖碰面。這個觀察奇怪之處在於,教宗是天主教會的領袖並無疑義,與原住民的文化濾鏡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事件始於5月28日,一所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上,被揭露葬有215具原住民孩童遺骸,引發加國輿論譁然。一來這些孩童的生前經歷,見證了加拿大強制同化原住民的黑暗過往,二來這些最小隻有三歲的遺骸,全都是未被登記在案的死亡黑數,足見所謂「寄宿學校」的不見天日。 然而回顧加拿大的言行,其似乎關心他國的人
Thumbnail
事件始於5月28日,一所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上,被揭露葬有215具原住民孩童遺骸,引發加國輿論譁然。一來這些孩童的生前經歷,見證了加拿大強制同化原住民的黑暗過往,二來這些最小隻有三歲的遺骸,全都是未被登記在案的死亡黑數,足見所謂「寄宿學校」的不見天日。 然而回顧加拿大的言行,其似乎關心他國的人
Thumbnail
一名定居加拿大的匈牙利人投書報端寫道,即使是今天,西伯利亞還有許多原住民家庭被迫將孩子送往數百公里外的寄宿學校。孩子們在學校裡每週只有兩小時的母語課,其他所有一切課程和活動都使用俄語。扼殺年輕的語言使用者,是扼殺文化的最快途徑,這樣的悲劇正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上演。
Thumbnail
一名定居加拿大的匈牙利人投書報端寫道,即使是今天,西伯利亞還有許多原住民家庭被迫將孩子送往數百公里外的寄宿學校。孩子們在學校裡每週只有兩小時的母語課,其他所有一切課程和活動都使用俄語。扼殺年輕的語言使用者,是扼殺文化的最快途徑,這樣的悲劇正在俄羅斯聯邦境內上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