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的投資型保單有配息嗎?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請訂閱Youtube頻道: Life & Money理財與人生)

據報導壽險業者估計今年前八月,整體壽險業的投資型保單初年保費收入(FYP)含帳列負債項下已逼近4,000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逾九成,壽險業者推出的保單今年平均每月撥回(俗稱配息)的年化報酬率都可以維持在5%,比絕大多數金融股的股息殖利率表現還好。市售熱銷投資型保單,八成以上都採取類全委機制,壽險公司把投資帳戶交給合作的投信公司操盤,對保戶來講具有專家代操免煩惱的好處,壽險公司則有不必砸大錢建置電腦系統的優點。

投資型保單熱銷讓壽險公司有面子又有裡子,不但可以增加的市占率,投資風險保戶自負,且配息率及本金不保證,不會增加壽險公司利差損壓力,台灣投資人對月月有錢領的配息模式相當嚮往,因此基金、ETF或投資型保單,許多都有定期配息的機制;目前市面上的投資型保單大約95%都有配息。

配息到底好不好? 你真的有需要買配息保單嗎? 還是你只要買不配息的保單就好?在投資型保單投資績效好時,你買配息保單對你造成的負面效果,就是你的報酬率會減少,因為可以產生複利效果的本金減少了。如果手中的投資型保單績效不好、它根本是虧損的,配息都來自於你的本金,這時淨值會往下掉,以後就算市場出現反彈,報酬率還是上不來,因為本金縮水被提領出去了,要彌補這虧損,還要有相當的正報酬才可以。

其實你可以下載精財網這樣的App,就能看到各家公司的類全委商品資訊,如果你看到你買的投資型保單的含息淨值低於10元,代表它的投資績效是負的,就算能定期領回配息,結算下來你的投資型保單其實是賠錢的。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計算做比較,假設你用100萬投資基金,它的年化報酬10%與-3%。你每年從中提領6%出來(配息) ,跟不提領帳戶價值會有什麼不同? 如果年化報酬10% ,20年後配息6%的帳戶價值392萬,不配息的是672萬,不配息的是前者的1.7倍。如果是30年後不配息的是1,745萬,配息的是625萬,不配息的是後者的2.79倍。如果是報酬率為負的狀況,配息一直從本金拿出來配息,配息會愈配愈少,本金會慢慢接近為零。

配息與不配息帳戶價值的變化:

raw-image
raw-image


你真的需要配息嗎? 要先問你投資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為了領配息還是要資產增值最大化? 投資是複利的觀念,投資的報酬計算是:

本利和=本金x(1+報酬率)^年數(年數的次方)

例如你有10萬元的本金,購買年報酬率10%的股票,投資時間為10年,採年複利計算,即可得出10年後的本利和金額為259,374元。

100,000元×(1+10%)^10=259,374元(1+10%=1.1, 1.1的10次方=2.59374)

它的算法是:

第一年: 100,000元×(1+10%)=110,000元

第二年: 110,000元×(1+10%)=121,000元

第三年121,000元×(1+10%)=133,100元

…………

但是如果每年從中拿出6%

第一年: 100,000元×(1+10%)=110,000元

拿出6%=6,600元

第二年: 103,400元×(1+10%)=113,740元

拿出6%=6,824元

第三年106,916元×(1+10%)=117,608元

拿出6%=7056元

第三年底金額為:110,551

…………

133,100元-110,551元-(6,600元+6,824元+7,056元)=2,069元,不配息的投資比拿回6%配息的多了2,069元,時間拉長這個差距就會愈大。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計算,你每年從投資中提領一部分錢出來,就會造成整體投資報酬降低。投資牽涉到的是本金、報酬率及投資期間多久,如果報酬率及投資期間都一樣,當然本金愈大,能夠滾出來的本利合就會愈多。但是你如果每年從投資帳戶領一筆錢出來做配息,當然你帳戶價值的金額會減少,帳戶價值減少當然你投資報酬當然會降低,因為你可以利滾利的金額減少了。

就像以下圖形,你每年從帳戶價值領一部分出來當配息,基金淨值降低,然後投資產生收益,淨值再度增加。它永遠在這種降低—回補—降低—回補的循環裡面,它的報酬率當然比不上不配息的基金。同樣的基金有配息的,報酬率一定比沒配息的基金要少,如果基金某些年度沒賺錢,它必須從本金拿出來配息,那這種落後的狀況會更加明顯。

raw-image

現在類全委配息保單熱銷,很多人大概都是衝著它有配息這點買的,事實上類全委保單也有不配息的。我們從精財網上找到一些保單的資料,發現有配息的保單蠻多是淨值低於10元的,表示它的整體報酬可能是負的。如果用配息與不配息的保單做比較,可以看到有配息的其實你不一定有賺得比不配息的保單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提供幾點讓你做參考:

1. 你配息的用途是做什麼? 你有需要拿配息嗎?

如果你已經退休了,類全委保單每月配息,提供你退休生活費來源那無可厚非,你只要關心這保單是否投資是正常的,投資績效是否可以支撐它每月的配息,還是根本是虧損的,一直拿你的本金在配息。但是假如你離退休年齡還早,也沒特定用途要用到每月配息,拿到配息後可能就花掉了,那豈不是就失去了你做投資的本意? 因為把投資帳戶的錢領出一部分,你未來的整體投資資產一定是會降低的。何況類全委品就是投資型商品,不保本、投資績效不保證,配息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沒人可以保證你配息可以一直領下去。

2. 不要把類全委保單配息當退休收入唯一來源

類全委保單費用相對的高,每年費用可能高達5%~6%,如果還要額外提供4%~6%的配息確實是不容易,建議你不要把類全委保單配息當退休收入唯一來源。例如以上面舉例的第二張保單,它從2012年到現在的資產撥回率,最高時曾經有到10%,但是在2018年11月到2020年11月這二年的時間,其資產撥回率降到5.3%左右(見下圖)。如果你把保單配息當成是退休收入唯一來源,那你可能沒法忍受退休收入減少50%、30%的狀況。所以退休收入來源你可以好好做規劃,但是不要100%依賴類全委保單配息,因為配息並不是有保證的。\

raw-image

3. 資產配置分散風險

現在有部分金融從業人員在銷售投資型保單時,大概會有二個方向,為了符合客戶的期望而且比較好銷售,他們會這麼做: a. 賣非類全委的保單,選擇一個看來配息蠻高的基金做標的 b. 賣配息的類全委的保單,他們都把配息當成最主要的訴求,不過這種能夠有高配息的保單一般是外幣,例如南非幣、澳幣的保單。另外為了提高配息,其中的標的可能是高收益債券,這樣的作法可能會有以下的問題:

(1). 配息是主要訴求,而且連結了其他財務的需求

例如從業人員會跟客戶說,配息的錢可以拿來繳貸款、付其他開銷等,甚至買投資型保單的錢是辦房屋貸款或是增貸來的。因為房貸利率低,而配息保單可能年配7%、8%甚至更高。如果是一個財務健全的人,他的財務資源較充裕,即使投資型保單配息不理想,他還是有其他收入來支應。但是如果是財務卡的很緊的人,一旦投資型保單配息降低,他在現金流的安排上就會出現問題。如果你要購買投資型保單,你就要衡量自己的狀況,不要把投資型保單當成財務槓桿的工具。因為報酬跟配息都不是有保證,而且是固定不變的。把投資型保單純粹當成一項投資,不要有什麼樣的槓桿操作,你的財務相對會少些風險。

(2)從業人員為求高配息可能只為你配置單一標的

以外幣計價的保單,它除了投資的風險外,它還多了一樣是匯兌風險。除非是你原來就持有外幣,而且用它來購買投資型保單。否則一般你要用台幣換外幣去購買,贖回時再用外幣換回台幣,所以你的投資有多加了一個匯率的風險。如果從業人員為了讓保單有高配息,他可能就會為你配置單一標的。這些標的不外乎高收益債,另外以外幣計價因為有些外幣存款利率較高。但是你必須要注意的是,類全委投資型保單投信業者多數並不公布其操作的基金、債券是那些標的,因此你無從判斷其投資的風險如何。建議你二個方向去留意自己的保單:

a. 如果你買的是可以自選投資標的的保單,建議你可以用資產配置的方式,挑選不同市場、區域、類型等標的來構成你的投資組合,不要全部選看似高配息的基金,這樣能夠分散風險,投資會相對穩健。

b. 如果你買的是類全委保單,你可以下載”精財網”的App,其中有類全委保單的績效等數據。如果你買的保單淨值一直是低於10元,或是它每年的配息率都高於年化平均報酬率,代表它可能就是績效不好,一直在用本金在配息,對這種保單你可能需要做適當的處理、

投資型保單本質就是一項投資,在金管會的投資型保險資訊揭露應遵循事項,就明白規定保險業者應揭露如下的資訊:

九、保險商品說明書之投資風險警語揭露,應依下列規定辦理:

1. 本商品所連結之一切投資標的,其發行或管理機構以往之投資績效不保證未來之投資收益,除保險契約另有約定外,本公司不負投資盈虧之責,要保人投保前應詳閱本說明書。

投資型保單本來就要自負盈虧,本金、配息都不保證,如果你把它當固定配息的商品就誤會大了。如果你有能力自己做投資,或是透過財務顧問等專業人士的協助做投資,你買基金、ETF等做投資,每年從中領取一部份金額出來,不但費用成本更低、報酬可能更好,一樣可以達到配息的效果。

明智理財網 https://ifacfp.com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請訂閱Youtube頻道 理財與人生

 https://www.youtube.com/c/TaylorLiao/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aylor Liao的沙龍
22會員
57內容數
疫情帶來全球的災情,金融業也面臨轉型壓力,網銀蠶食傳統銀行大餅,數位經濟興起,金融從業人員只能走老路,只會銷售商品,無法去了解客戶更多需求? 如此一來可能終究會碰到職涯發展的瓶頸,怎麼做讓自己持續持盈保泰?本專題提供相關的探討。
Taylor L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20
有時碰到一些金融從業人員,跟他們提起財務規劃,他們會説:老師 您講的財務規劃我們都已經在做了,我就請問他們是怎麼做的:請問你有收費嗎?答:沒有,我都免費服務客戶。  如果你剛接觸財務規劃這領域, 你不一定要立即做收費諮詢。不過財務規劃跟一般的銷售是不一樣的, 有些公司在推廣財務規劃,不過他們的目的
Thumbnail
2023/09/20
有時碰到一些金融從業人員,跟他們提起財務規劃,他們會説:老師 您講的財務規劃我們都已經在做了,我就請問他們是怎麼做的:請問你有收費嗎?答:沒有,我都免費服務客戶。  如果你剛接觸財務規劃這領域, 你不一定要立即做收費諮詢。不過財務規劃跟一般的銷售是不一樣的, 有些公司在推廣財務規劃,不過他們的目的
Thumbnail
2023/09/10
有人寫信來問,什麼叫提供解決方案,它真的跟銷售不會有衝突? 首先要說的是:你不一定要跟我一樣跟客戶收諮詢顧問費,但是你可以財務規劃的方式,來運用在你的銷售流程中,這一定能夠讓你可以跟客戶建力信任感,也會增加你的銷售業績。因為這二個不會有衝突。以往業績導向的方式做銷售時,你可能背話術、盡量強調產品優點
Thumbnail
2023/09/10
有人寫信來問,什麼叫提供解決方案,它真的跟銷售不會有衝突? 首先要說的是:你不一定要跟我一樣跟客戶收諮詢顧問費,但是你可以財務規劃的方式,來運用在你的銷售流程中,這一定能夠讓你可以跟客戶建力信任感,也會增加你的銷售業績。因為這二個不會有衝突。以往業績導向的方式做銷售時,你可能背話術、盡量強調產品優點
Thumbnail
2023/09/04
不知道你工作做久了,會不會覺得有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不是來自於公司待遇不佳,或是薪水太低等,而是來自於工作上無法施展的無奈。  工作上常覺得有種無力感? 例如説公司、單位一直要求業績,給的訓練都是過於簡化的資訊、話術等,只為了快速成交交;而你是希望跟客戶建立一種長期信任的關係,你比較喜歡依照客戶
Thumbnail
2023/09/04
不知道你工作做久了,會不會覺得有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不是來自於公司待遇不佳,或是薪水太低等,而是來自於工作上無法施展的無奈。  工作上常覺得有種無力感? 例如説公司、單位一直要求業績,給的訓練都是過於簡化的資訊、話術等,只為了快速成交交;而你是希望跟客戶建立一種長期信任的關係,你比較喜歡依照客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首先你該知道的事是: 1. 它是投資型保單,要自負投資盈虧的風險 2. 它的配息並不是保證一定不變的 3. 保本的特性可能會讓你的保單失效 4. 所謂的保本是身故才有保本 (請訂閱Youtube頻道: Life & Money理財與人生) 明智理財網 https://ifacfp.com
Thumbnail
首先你該知道的事是: 1. 它是投資型保單,要自負投資盈虧的風險 2. 它的配息並不是保證一定不變的 3. 保本的特性可能會讓你的保單失效 4. 所謂的保本是身故才有保本 (請訂閱Youtube頻道: Life & Money理財與人生) 明智理財網 https://ifacfp.com
Thumbnail
投資型保單熱銷讓壽險公司有面子又有裡子,不但可以增加的市占率,投資風險保戶自負,且配息率及本金不保證,不會增加壽險公司利差損壓力,台灣投資人對月月有錢領的配息模式相當嚮往,因此基金、ETF或投資型保單,許多都有定期配息的機制;目前市面上的投資型保單大約95%都有配息。 配息與不配息帳戶價值的變化:
Thumbnail
投資型保單熱銷讓壽險公司有面子又有裡子,不但可以增加的市占率,投資風險保戶自負,且配息率及本金不保證,不會增加壽險公司利差損壓力,台灣投資人對月月有錢領的配息模式相當嚮往,因此基金、ETF或投資型保單,許多都有定期配息的機制;目前市面上的投資型保單大約95%都有配息。 配息與不配息帳戶價值的變化:
Thumbnail
還記得Zoe剛出社會時,家母一直問我要不要買儲蓄險(可能我看起來很不會存錢?)那時的我先前已經稍微看過dcard、youtube上不少人說過儲蓄險的缺點,所以就一直迴避她的問題。但你真的知道儲蓄險是什麼嗎?大家推薦和不推薦儲蓄險的原因是什麼?趕快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還記得Zoe剛出社會時,家母一直問我要不要買儲蓄險(可能我看起來很不會存錢?)那時的我先前已經稍微看過dcard、youtube上不少人說過儲蓄險的缺點,所以就一直迴避她的問題。但你真的知道儲蓄險是什麼嗎?大家推薦和不推薦儲蓄險的原因是什麼?趕快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認為台灣銷售很好的儲蓄險,內涵的保障成分太少,儲蓄險已經變成一種投資商品而非保險商品,於是要求保險公司調高壽險保額與保價金比例,以杜絕保險公司利用高利來吸金。 由於壽險額度需要調高,等於保戶所繳的保費裡要負擔更多的壽險成本,目前的投資環境又處於普遍低利率,因此保險公司無法支付保戶
Thumbnail
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認為台灣銷售很好的儲蓄險,內涵的保障成分太少,儲蓄險已經變成一種投資商品而非保險商品,於是要求保險公司調高壽險保額與保價金比例,以杜絕保險公司利用高利來吸金。 由於壽險額度需要調高,等於保戶所繳的保費裡要負擔更多的壽險成本,目前的投資環境又處於普遍低利率,因此保險公司無法支付保戶
Thumbnail
不少朋友都明白,透過儲蓄保單可以穩健地為自己及家人達成中長期的規劃以及理財目標,製造被動收入,達到財務富足,有選擇自由的人生。但是,由於一般儲蓄保單的資金需要存放於保險公司約5至10年時間,從而到達每年收取被動收入到終身的收成期,或一筆過提取以賺取收益。這段時間是少數人猶豫不決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不少朋友都明白,透過儲蓄保單可以穩健地為自己及家人達成中長期的規劃以及理財目標,製造被動收入,達到財務富足,有選擇自由的人生。但是,由於一般儲蓄保單的資金需要存放於保險公司約5至10年時間,從而到達每年收取被動收入到終身的收成期,或一筆過提取以賺取收益。這段時間是少數人猶豫不決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近期金融市場將投資和壽險保障做個結合,推出了「身故保本」的投資工具,假設一開始投資50萬元,未來若不幸身故,當投資帳戶價值高於50萬元,就領回投資帳戶價值;反之,當投資帳戶價值低於50萬元,依舊能領回當初50萬元的本金。
Thumbnail
近期金融市場將投資和壽險保障做個結合,推出了「身故保本」的投資工具,假設一開始投資50萬元,未來若不幸身故,當投資帳戶價值高於50萬元,就領回投資帳戶價值;反之,當投資帳戶價值低於50萬元,依舊能領回當初50萬元的本金。
Thumbnail
即便是股利發放率超高的定存股,都無法保證每年會發放多少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給股東們,標榜可月月配息『類全委投資型保單』,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Thumbnail
即便是股利發放率超高的定存股,都無法保證每年會發放多少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給股東們,標榜可月月配息『類全委投資型保單』,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