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末世的祈禱文: 鄒永珊《萬福瑪利亞》

給末世的祈禱文: 鄒永珊《萬福瑪利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鄒永珊《萬福瑪利亞》集結六個短篇故事,交織城市裡不同的機遇,眾多巧合譜為命運之曲,當音樂終了,我們只能在餘音中,勉力回想曾經的蛛絲馬跡。《萬福瑪利亞》一句聖詠,不僅是社會狹縫的祈禱,也見證萬事推擠的苦難裡,渴望有更高的那一位,臨光而降

raw-image


每篇小說由一句禱詞命題,小說間的人物與場景亦彼此串聯。〈在你的照撫下我們安然熟睡〉一篇,以《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若唯一切眾生常相恭敬愛念著。當於合掌手。」祝禱,開篇的謀殺案,其敘事角度分別從瑪莉與外交領事館展開,「死亡」的意象揪緊每個人的神經,在精神上的壓迫,更甚於「誰」的死亡。

而此六篇小說構成的社會群像,卻是無可見日的深淵之底。人們在無所遁逃的困境裡,無從渴望救贖,只能掠奪比自身弱勢者的愛。而這樣的愛,並無濟於事,只能讓緩解麻木的痛苦,讓傷害更無所謂一點,更輕易一點,彷彿不在乎這些傷,就真正能雲淡風輕,進入眾神祝福的冥想。

當社會底層的罪與惡揭示於眾,神聖與俗穢共景,讀者的視角在禱念之間,裊裊如香,逸入天聽。這些短篇正如奇士勞斯基所言:「虛構的故事擁有更多的藝術自由,可以更真實地描繪每天發生的事。」一如〈藍白紅三部曲〉裡交錯的人生織線,也在《萬福瑪麗亞》裡編織為小人物的命運,是而共同領悟:我們都沒有更好的未來,我們只能是自己。

〈將我前途照亮〉的李克明是每一個「我」的化身,在島國浮沉如一盞傾滅的燈,渴望奔向世界,成為繁星之冠。經歷波折之後,卻在異地重燃故鄉的梵唱。那些誠心祈禱的願,像一支迷途的路燈,在無人的便利商店旁,兀自孤獨閃爍,明滅之際,有誰的心底又唱起:萬福瑪麗亞……

avatar-img
蔡牧希的沙龍
70會員
535內容數
將日子寫成詩,感慨寫成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蔡牧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多和田葉子的《雪的練習生》以第一人稱的動物敘事,在北極熊的視角裡編年冷戰時期的家族史。 雖名為北極熊的生命軌跡,但祖母熊、托斯卡與努特分別扮演不同的世代/時代角色,橫跨冷戰到後冷戰時代,成為世界各角落的生命縮影。 多和田葉子以熊冷眼旁觀,避開身而為「人」的爭議,更深刻探索身份、政
「謹記我的話 有一天我忘了他們 我將虛心向你探問」 ─《畫冊》一九七五 羅智成自言《詩緒》是遲來的詩學筆記,更像是給這個世代的文學備忘錄。全書以筆記形式註記創作的靈光與辯證,讓人想起孔門弟子撰寫《禮記》的孤詣之心。 然而何謂詩呢? 「詩是一種極為害羞的文學形式,如果遇不到對
平野啓一郎的《日蝕》寫於一九九0初期,彼時社會處於戰後的虛無主義,而加上阪神淡路大地震,百廢待舉,萬事無望。對一個大學畢業的新鮮人如平野啟一郎而言,正是大展身手的時刻,卻看不見未來的光,存在主義的叩問於是不絕於耳。 小說中的「太陽」的意象被賦予新的詮釋,超越物象的理解,成為生命燃燒的本質存
多和田葉子的《雪的練習生》以第一人稱的動物敘事,在北極熊的視角裡編年冷戰時期的家族史。 雖名為北極熊的生命軌跡,但祖母熊、托斯卡與努特分別扮演不同的世代/時代角色,橫跨冷戰到後冷戰時代,成為世界各角落的生命縮影。 多和田葉子以熊冷眼旁觀,避開身而為「人」的爭議,更深刻探索身份、政
「謹記我的話 有一天我忘了他們 我將虛心向你探問」 ─《畫冊》一九七五 羅智成自言《詩緒》是遲來的詩學筆記,更像是給這個世代的文學備忘錄。全書以筆記形式註記創作的靈光與辯證,讓人想起孔門弟子撰寫《禮記》的孤詣之心。 然而何謂詩呢? 「詩是一種極為害羞的文學形式,如果遇不到對
平野啓一郎的《日蝕》寫於一九九0初期,彼時社會處於戰後的虛無主義,而加上阪神淡路大地震,百廢待舉,萬事無望。對一個大學畢業的新鮮人如平野啟一郎而言,正是大展身手的時刻,卻看不見未來的光,存在主義的叩問於是不絕於耳。 小說中的「太陽」的意象被賦予新的詮釋,超越物象的理解,成為生命燃燒的本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