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克里斯·凱爾(布萊德利·庫柏 飾演)從小跟著父親用步槍狩獵,謹記父親教導他們要成為鋤強扶弱的「牧羊犬」。在他當上牛仔後,因緣際會下決定從軍,選擇進入海豹部隊受訓。凱爾在酒吧認識了泰雅(席艾娜·米勒 飾演),兩人相愛並結婚生子,在此期間凱爾持續出勤任務,甚至被稱作「傳奇」。儘管在軍中的他功名無數、戰績累累,但因長年不在家,與妻兒之間形同陌生人。守護家國與陪伴家人是凱爾面臨的選擇題,然而,當他一回到沒了兵戎相見與槍林彈雨的生活,仍舊難以擺脫戰場的緊張狀態。
本片之佳績
- 影史上最賣座的戰爭電影
- 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奪下6項提名,包含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主角獎。最終榮獲最佳音效剪輯獎
「男孩」對凱爾的影響
電影開場是凱爾以臥倒的姿勢觀察目標,目標鎖定在一對母子,母親懷裡疑似藏著什麼東西,果不其然,她將懷中的手榴彈交給孩子,而當孩子正打算丟出那顆手榴彈,凱爾此時也在好幾公尺外準備著,在即將扣下板機的那一瞬,畫面跳躍到小時候凱爾跟著父親學打獵的時間線。也正是這段開場讓我對此部電影產生濃厚的興趣。
而我們在之後的片段也看到了後續,凱爾果真扣下板機,結束了那男孩的生命。也許在電影開頭時,凱爾嚴肅的表情會讓我們認定他的冷血性格,但當我們進入他的童年後,才意識到不是如此,還看到他的正直與正義感。他並不如表面來得決絕鎮定,即便在聽了同僚的讚譽後,仍緩不過來當下的五味雜陳,而那還只是他第一次出任務。
來到執行第四次任務,他又再一次碰上相似的情境,凱爾從遠處狙殺了準備發射火箭筒的男人,可一旁的不過五、六歲的幼童竟奔至屍體前,作勢要拿起那未發射的火箭筒。沈重的火箭筒對比男童矮小瘦弱的身軀,顯得如此荒謬而殘酷。而這次凱爾要瞄準的,就是這個與他兒子年齡相仿的男孩。凱爾知道,這一槍,能拯救很多弟兄的命,但這一槍,也能馬上結束這男童幼小的性命。那一刻凱爾只能自行判斷是否開槍,他嘴裡拼命念叨著讓男孩放下火箭筒,就好像認為聲音可以傳過去似的,而就在男孩準備要發射,凱爾也準備要扣下他訴說著千萬個不的一槍時,男孩竟真的丟下火箭筒跑了,凱爾鬆了口大氣。與其說是凱爾救了男孩,不如說是男孩拯救了凱爾。而後來凱爾約10秒鐘的面部特寫鏡頭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可說是本片最精華片段。
沙塵中的模糊與焦點
在執行最後一次任務時,凱爾驚人的狙殺敵軍的狙擊手,替好友報仇,但此舉卻也暴露出他們的位置,即刻被叛亂份子包圍,後來在沙塵暴的掩護下才得以順利逃出,從沙塵暴那段模糊鏡頭裡,我們好似看到凱爾被敵人射中腳部,原先差點趕不上救援車,凱爾貌似是丟去了什麼,才終於抓住了同伴的手,這時鏡頭將我們帶到留於車尾的東西,才知道,原來那被遺留在戰場上的,即為凱爾的狙擊槍。也意味著他的戰爭生涯已然結束。
回歸家園
可即便凱爾人身在家園,心卻始終留在沙場,作為狙擊手須隨時警戒的本能無意識深入到生活中,坐著發呆時腦袋裡裝滿了戰爭的慘叫與槍擊聲、派對上看見狗撲倒孩子急忙上前制伏,甚至身處在再平靜不過的環境下量出來的血壓值都高到嚇人。由此可見,他並沒有完全回歸至正常生活。
後來凱爾藉由幫助退休的老兵,同時也有助於自己與戰場脫離,本以為這就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但令人惋愕的事隨之而來。這天,凱爾與平常一樣幫助退休軍人,但卻在與那位退休軍人出門後,從此天人永隔。
認識克里斯·凱爾
克里斯·凱爾曾派駐於伊拉克10年,此期間宣稱射殺255名敵軍,官方紀錄為160名,最遠狙擊射程達1,920公尺,為美軍史上確認狙擊人數記錄最高者,超越越戰時期狙擊手阿岱伯特·渥頓創下的紀錄,被認為是美國軍事史上最致命的狙擊手,於2013年遭謀殺身亡,享年38歲。
其實直至最終片尾的字幕出現,我才知道原來是人物傳記電影,因此凱爾的結局令我感到相當震驚錯愕。
相當推薦尚未欣賞過《美國狙擊手》的朋友們可以列入待看名單,透過電影不但能認識克里斯·凱爾這位傳奇人物,還了解到軍人在離開戰場後對他們的影響為何,就像《福爾摩斯》裡的華生,在軍中是位軍醫,但戰場上的刺激紮根在腦海,即便是退休了那創傷也難以完全去除。
戰爭也是時下正在進行式的議題,沒有不散的宴席,卻有不散的戰亂,即便身處和平的大環境下,在地球的某端還進行著未了的戰爭,死傷的慘況更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現如今我們擁戴的英雄,對敵方來說又何嘗不是惡人呢?就像主角凱爾一生都在追求成為父親期望的「牧羊犬」,拯救「羊群」免於受到「狼」的傷害,對美軍立場來說他確實做到了,但反之,對敵方而言,他也能是那傷害羊群的「狼」,戰爭就是這麼殘忍且又矛盾之事。願世界和平之日終將來到。
年份:2015年 美國電影
推薦指數: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