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法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有個故事告訴我們未審先判有兩種
有推究犯罪者的心跡而予以原諒的判法,也有追究似乎沒有犯罪的人的心跡而加以聲討的判法。故事如下:
《春秋》有推究犯罪者的心跡而予以原諒的判法,也有追究似乎沒有犯罪的人的心跡而加以聲討的判法。
青縣有個人因犯大罪被判死刑,當時的縣令喜歡孌童,犯罪者的兒子當時十四五歲,長得很秀美,他乘縣令前往省城在途中住宿的機會,假借訴訟而獻身,死刑犯因此而被釋放。這少年實際上是做出賣男色的孌童,但人們不因此而賤視他,因為他的動機是救人。
村裡有個少婦和丈夫淫樂無節制,丈夫因此得癆病死了(房中過累死)。婆婆發現她性情淫蕩,常常監視著她,一起睡覺吃飯,一起出入,五六年中幾乎形影不離。
少婦竟壓抑鬱鬱而死。她其實是位節婦,但人們並不認為她是節婦,這是因為追究她的本心。….
這少婦的本心究竟如何不知道,而身體則沒有玷污。
《詩經·大車》中的“因害怕你主意未定而沒有私奔,因害怕你主意未定而不敢私奔”,就是說,如果當官的人能因畏懼而不為非作歹,就算是還遵守國家的法令制度;普通民眾能因畏懼而不做壞事,也還算是遵守禮法。
君子應該寬恕待人,像這位少婦死後,我們對她身後的評論,還是應該肯定她是個節婦。
聯想
麥迪遜之橋最後一幕,女主角的掙扎一直想衝出車門跟著攝影師取流浪,不想再過無聊安定的生活,全電影院的心大概都被吊著吧,終究沒走。是失望還是讓人舒了一口氣?!她是勇敢追求自由的婦人?或是禁不起誘惑的淫蕩婦女?
生活旁邊有我們熟悉的喜歡的親友被指控做了啥壞事,我們一定傾向於相信他有不得已的苦衷或者,一定有誤會,因為他不是這樣的人;但對本來就不同顏色的不同邊的人,也就是一直戴有色眼鏡看的世界,不用太多證據,一定是阿共的陰謀..
學思
【原心之法】與【誅心之法】或許是以前人的自由心證,與證據、行為無關,但卻關乎價值與喜好。若都忽略行為與證據,法律就都是人情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怡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奇怪的數學家》 師生在以名利主導的主流社會都是弱勢,老師說學好數學人的特質,不是聰明的,他們第一個會知難而退。第二種是很努力的,光努力不思考也容易退場。只有具備勇氣的人,這種勇氣是對自己說:「這的確不容易演算,沒關係,明天再來!」
2022/07/23寅時大暑節氣 古人觀察大暑的物候爲:一候腐草爲螢(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至大暑時卵化而出,古人誤以爲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二候土潤溽暑(天氣 悶熱,土地潮濕);三候大雨時行(常出現大雷雨),大雨減弱暑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在運動過後要適當飲用溫開水,補充體液。​ ​
朋友從小一場病,從此落下小兒麻痺,身上要穿重甲防止脊椎變形,出入靠輪椅。 那天他貼了幾段文:殘障者的生活,就是不斷挫敗,跌倒了,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殘障者的生存價值,就是鼓勵四肢健全的人,「妳的人生,沒有他們悲慘,沒有理由放棄自己」 ,得到社會的認可,想忘掉殘障的印記」
《莊子 養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隨无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无近名,為惡无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網路上,說這是談坐姿,要正坐保持督脈暢通,以養生而言不能說錯,但莊先生的思想脈絡,關心,大概不會管到坐姿、站姿。
孫子兵法:「上下同欲者勝」 恐怖片最緊張是知道炸彈要爆,也知在哪安裝,卻看著主角一步步接近;陳可辛的「奪冠」又名「中國女排」劇情灑狗血式的沸騰感人,雖明知道要灑狗血,眼淚仍不聽話會飆出!網路上褒貶都有蛋個人仍覺得是好故事!一個有關變革的故事!
朋友貼了一段木心的文字​ • —— 木心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引發我的聯想,請出各個經典的顧問們對話一番​ ​• 在聖經中《創世記二章七節》「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塑造人,將生命之氣吹在他鼻孔裏,人就成了活的魂。」這裏的「將生命之氣吹在他鼻孔裏」,就是神賜給人的一口氣。 ​
《奇怪的數學家》 師生在以名利主導的主流社會都是弱勢,老師說學好數學人的特質,不是聰明的,他們第一個會知難而退。第二種是很努力的,光努力不思考也容易退場。只有具備勇氣的人,這種勇氣是對自己說:「這的確不容易演算,沒關係,明天再來!」
2022/07/23寅時大暑節氣 古人觀察大暑的物候爲:一候腐草爲螢(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至大暑時卵化而出,古人誤以爲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二候土潤溽暑(天氣 悶熱,土地潮濕);三候大雨時行(常出現大雷雨),大雨減弱暑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在運動過後要適當飲用溫開水,補充體液。​ ​
朋友從小一場病,從此落下小兒麻痺,身上要穿重甲防止脊椎變形,出入靠輪椅。 那天他貼了幾段文:殘障者的生活,就是不斷挫敗,跌倒了,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殘障者的生存價值,就是鼓勵四肢健全的人,「妳的人生,沒有他們悲慘,沒有理由放棄自己」 ,得到社會的認可,想忘掉殘障的印記」
《莊子 養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隨无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无近名,為惡无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網路上,說這是談坐姿,要正坐保持督脈暢通,以養生而言不能說錯,但莊先生的思想脈絡,關心,大概不會管到坐姿、站姿。
孫子兵法:「上下同欲者勝」 恐怖片最緊張是知道炸彈要爆,也知在哪安裝,卻看著主角一步步接近;陳可辛的「奪冠」又名「中國女排」劇情灑狗血式的沸騰感人,雖明知道要灑狗血,眼淚仍不聽話會飆出!網路上褒貶都有蛋個人仍覺得是好故事!一個有關變革的故事!
朋友貼了一段木心的文字​ • —— 木心 《哥倫比亞的倒影》​ ​ 引發我的聯想,請出各個經典的顧問們對話一番​ ​• 在聖經中《創世記二章七節》「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塑造人,將生命之氣吹在他鼻孔裏,人就成了活的魂。」這裏的「將生命之氣吹在他鼻孔裏」,就是神賜給人的一口氣。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翻開白布,你最愛的人躺在床上。 一開始你並不認得她。因為你最愛的人應該做著飯,和女兒一起等著你回家。而不是像現在,渾身冰冷地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裡。 但這就是你最愛的人。看起來只是睡著了,但你知道她永遠也醒不來。
Thumbnail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刑這樣的議題是覺得殺人要償命那一派的,沒道理殺人後不果用甚麼形式還可以好好活著。讀完這本書後會讓這樣的理念有所動搖,深思到底"處死"是否真的有意義。 作者胡慕情利用林于如弒親一案講述"罪惡從來就是人與環境交織影響而成的現實,若僅以死或永久隔絕作為手段,對社會
悟真看到了這樣的故事:愛眼前的人究竟有多難?聽到了不能愛的聲音。對於愛情的解讀,慈悲是一種奢侈。對於夢想的解讀,內需非特有定律。愛天下以愛眾生為根本。不以自身有無做比較,你難道看不到我的苦衷難處,世界對女人的不公平不是從我這裡開始,也不是從我這裡終結。 小太陽看到這樣的故事:天下與美人之爭,你還是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胡慕情 三個章節安排流暢,胡慕情的文筆非常好,有令人能信服的報導查證,也有袒露內心的心路歷程。這不是要講道理的談論死刑與人權,而是嘗試描繪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的」的調查筆記,真誠動人,非常值得一看。
Thumbnail
無獨有偶,我多年前讀過吉村達也的《初戀》和這本《初戀》都是關於謀殺案的小說,不過後者重點描寫的並非愛情,而是親情。 故事講述女大學生聖山環菜主播面試完後,特意到父親任教的藝術學校,拿著事先準備的菜刀刺殺了父親。當警方逮捕她時,她只拋下一句:「你們自己去查出我的殺人動機。亅
Thumbnail
《恩仇鎮魂曲》是中山七里的御子柴禮司系列第三本。這系列的書都可以獨立看,主角當然一樣,某些人物也有關連,但就算沒看過前作也可以跟得上進度。 御子柴禮司在十四歲時殺害過一個女童並將她分屍,更將屍塊棄置於不同地方,因此有「屍體郵差」這個綽號。因為他殺人時尚未成年,故只被判入少年院,並在那裏遇到猶如父親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翻開白布,你最愛的人躺在床上。 一開始你並不認得她。因為你最愛的人應該做著飯,和女兒一起等著你回家。而不是像現在,渾身冰冷地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裡。 但這就是你最愛的人。看起來只是睡著了,但你知道她永遠也醒不來。
Thumbnail
前陣子看完這本不完美的正義,作者是一位長期為了死刑、量刑過重、少年犯,特別是那些貧窮、黑人、婦女、孩童等弱勢提供法律支持的辯護律師。 這本書內容提到了許多有關美國司法體制的狀況,作者的工作內容,主要在為死刑犯辯護,對於作者來說看待的角度不是:「犯人該不該為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而附上死亡的代價?」,而是
Thumbnail
林于如案,在臺灣社會對死刑存廢充滿爭議的此刻,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身上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Thumbnail
作者:胡慕情 一直以來我對於死刑這樣的議題是覺得殺人要償命那一派的,沒道理殺人後不果用甚麼形式還可以好好活著。讀完這本書後會讓這樣的理念有所動搖,深思到底"處死"是否真的有意義。 作者胡慕情利用林于如弒親一案講述"罪惡從來就是人與環境交織影響而成的現實,若僅以死或永久隔絕作為手段,對社會
悟真看到了這樣的故事:愛眼前的人究竟有多難?聽到了不能愛的聲音。對於愛情的解讀,慈悲是一種奢侈。對於夢想的解讀,內需非特有定律。愛天下以愛眾生為根本。不以自身有無做比較,你難道看不到我的苦衷難處,世界對女人的不公平不是從我這裡開始,也不是從我這裡終結。 小太陽看到這樣的故事:天下與美人之爭,你還是
Thumbnail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胡慕情 三個章節安排流暢,胡慕情的文筆非常好,有令人能信服的報導查證,也有袒露內心的心路歷程。這不是要講道理的談論死刑與人權,而是嘗試描繪出「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的」的調查筆記,真誠動人,非常值得一看。
Thumbnail
無獨有偶,我多年前讀過吉村達也的《初戀》和這本《初戀》都是關於謀殺案的小說,不過後者重點描寫的並非愛情,而是親情。 故事講述女大學生聖山環菜主播面試完後,特意到父親任教的藝術學校,拿著事先準備的菜刀刺殺了父親。當警方逮捕她時,她只拋下一句:「你們自己去查出我的殺人動機。亅
Thumbnail
《恩仇鎮魂曲》是中山七里的御子柴禮司系列第三本。這系列的書都可以獨立看,主角當然一樣,某些人物也有關連,但就算沒看過前作也可以跟得上進度。 御子柴禮司在十四歲時殺害過一個女童並將她分屍,更將屍塊棄置於不同地方,因此有「屍體郵差」這個綽號。因為他殺人時尚未成年,故只被判入少年院,並在那裏遇到猶如父親
Thumbnail
繼續看《恩仇鎮魂曲》。 護老院謀殺案中,殺人動機、機會、行兇手法、兇器、證人俱備,而且兇手自白,甚至要求得到應得的懲罰,這次御子柴律師最大的敵人不是檢察官、不是法官或陪審團,而是他所辯護的被告。其實這系列之前兩本,都出現不肯吐露真相的被告或證人,而主角得找出被隱藏的真相,這一次被告更不停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