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確診家人如何自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旦家裡出現確診者之後,同住的家人在照顧確診者之餘,如何未確診家人不被傳染,是首要的考量。

我家的狀況是知道先生確診的當下,先生先居隔在主臥套房中,他有獨立的衛浴空間。我改睡兒子的房間,他因服大專生暑期兵役,週間不在家,將確診者和健康的家人的生活空間完全分開,這是最佳狀態,萬一我家出現第二個確診者,可能找不到第二間套房當區隔空間了,我家的狀況是同住的家人最後都陸續確診,因此也就毋需區隔了。

我的好朋友的案例則是確診者和非確診者,分開住在同一棟樓的不同樓層,但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也都全部確診,畢竟生活有密切接觸的一家人,忽然要完全區隔開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目前為止,聽到完美隔絕傳染的成功案例,大都是分居二地的方式,減少接觸仍是有效防範病毒感染的不二法門。

大多數的家庭都是需要共居一處,甚至得共用衛浴的家庭,應該也是可能存在的,那真的做好十足的準備,勤消毒和在家戴口罩是一定要的,我聽到的最嚴謹的案例,是要求連睡覺時都戴著口罩,但睡醒時口罩還在不在,就另當別論了。

這段時間我買了一大包免洗筷,用過即丟,準備一人一個固定的碗、杯子、水壺,碗盤都洗好就立即高溫烘烤殺菌,拿取食物時,嚴格執行公筷母匙,用餐時間儘量不交談,不過這一點真的不容易做到,生病期間更需要彼此的關心與支持,所以只有做到將位置離得遠一點,還是維持必要的言語交流。

家庭垃圾和資源回收都要包二層,打包處理過程,戴著手扒雞手套操作,最後再噴酒精消毒,才放在門口,拜託未確診的兒子拿到地下室丟棄。

要轉交給兒子物品,也都要再三消毒,提醒借住在同學家的他每天晚上都快篩,確保沒有因為常要回家拿健保卡和替我們領藥,而接觸到病毒,好友的收留已是最大的協助了,不能害他們染疫。

病毒是隱形的,而人們在複雜又繁瑣的清消動作中,難免會輕忽或鬆懈,經由這次的染疫,再度證實了自己防疫措施的不足之處,也是收獲一樁。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起分享電影戲劇、小說創作與生活大小事的絮語
52會員
989內容數
這是我為接下來的連載小說計劃所新創的專題,小手上路,不熟練之處請多包涵,題材均來自周遭人事物,再加上想像與自由發揮而成,寫作的時候我是作者,完成之後,讀者才是作者,可以邊看邊恣意想像,化文字為想像畫面,讓人物靈動有生命,讓我們共同完成這部作品。
2022/09/04
早在二年前在先生的提議下,全家都保了富邦的防疫險,今年期滿後選擇再度續約,過程順利,在新聞事件吵得沸沸揚揚之際,並沒有發生被拒保的類似事件,只是沒想到在8月10日之後,先是先生喉嚨痛,快篩出現確診的二條線,接著家人也陸陸續續確診。
Thumbnail
2022/09/04
早在二年前在先生的提議下,全家都保了富邦的防疫險,今年期滿後選擇再度續約,過程順利,在新聞事件吵得沸沸揚揚之際,並沒有發生被拒保的類似事件,只是沒想到在8月10日之後,先是先生喉嚨痛,快篩出現確診的二條線,接著家人也陸陸續續確診。
Thumbnail
2022/08/25
確診的家人隔離期滿後快篩,全部都是陰性,但除了症狀最輕的小女兒,完全沒有後遺症,其他三人都有些許後遺症,這就是所謂的長新冠嗎? 先生和大女兒還持續在吃中藥治咳嗽,台語有句俗語:「醫生怕治嗽」,為了怕西藥傷胃,又看了中醫治咳嗽。
Thumbnail
2022/08/25
確診的家人隔離期滿後快篩,全部都是陰性,但除了症狀最輕的小女兒,完全沒有後遺症,其他三人都有些許後遺症,這就是所謂的長新冠嗎? 先生和大女兒還持續在吃中藥治咳嗽,台語有句俗語:「醫生怕治嗽」,為了怕西藥傷胃,又看了中醫治咳嗽。
Thumbnail
2022/08/19
先生是家中第一個確診者,當下第一個念頭是打電話給熟悉的耳鼻喉科診所,依規定透過視訊看診方式就醫,再請沒確診的家人代為領藥。 耳鼻喉科診所看完診,除了給予症狀舒緩藥物,還會負責通報確診記錄,隔天就可收到確診簡訊,再隔些時間就會收到電子居隔書,開始為期七天的居家隔離日子。
Thumbnail
2022/08/19
先生是家中第一個確診者,當下第一個念頭是打電話給熟悉的耳鼻喉科診所,依規定透過視訊看診方式就醫,再請沒確診的家人代為領藥。 耳鼻喉科診所看完診,除了給予症狀舒緩藥物,還會負責通報確診記錄,隔天就可收到確診簡訊,再隔些時間就會收到電子居隔書,開始為期七天的居家隔離日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上禮拜開始,從我兒子開始,一家四口依序確診⋯⋯對,依序,所以四個人被關的時間都不一樣,解隔離的時間也不一樣。 孩子先確診,我們夫妻倆急著全家消毒採購,果然,接著換大人中標,沒辦法,我們家沒辦法完全落實一人一室,浴廁就是問題了。 總之全家確診反倒好處理就是了,而我自己也在明天要去上班,沒事就好,至少沒
Thumbnail
上禮拜開始,從我兒子開始,一家四口依序確診⋯⋯對,依序,所以四個人被關的時間都不一樣,解隔離的時間也不一樣。 孩子先確診,我們夫妻倆急著全家消毒採購,果然,接著換大人中標,沒辦法,我們家沒辦法完全落實一人一室,浴廁就是問題了。 總之全家確診反倒好處理就是了,而我自己也在明天要去上班,沒事就好,至少沒
Thumbnail
一旦家裡出現確診者之後,同住的家人在照顧確診者之餘,如何未確診家人不被傳染,是首要的考量。 我的好朋友的案例則是確診者和非確診者,分開住在同一棟樓的不同樓層,但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也都全部確診,畢竟生活有密切接觸的一家人,忽然要完全區隔開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一旦家裡出現確診者之後,同住的家人在照顧確診者之餘,如何未確診家人不被傳染,是首要的考量。 我的好朋友的案例則是確診者和非確診者,分開住在同一棟樓的不同樓層,但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也都全部確診,畢竟生活有密切接觸的一家人,忽然要完全區隔開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先寫一下我對這事情最大的困惑是: 隔離的日期要從哪天開始算? 我知道發生的那一天是第0天,第2天才是第一天,有幾種開始日,隔離要從哪天開始算呢?(當時只有同住家人要隔離,5/17已改為同住家人也不用了,只要符合條件就0+7天) ■我是同住家人,和染疫者的最後接觸日(有的話) 是染疫者:
Thumbnail
先寫一下我對這事情最大的困惑是: 隔離的日期要從哪天開始算? 我知道發生的那一天是第0天,第2天才是第一天,有幾種開始日,隔離要從哪天開始算呢?(當時只有同住家人要隔離,5/17已改為同住家人也不用了,只要符合條件就0+7天) ■我是同住家人,和染疫者的最後接觸日(有的話) 是染疫者:
Thumbnail
病毒是真實的存在任何一個角落中,一個不經意的碰觸都可能讓自己有意無意間被感染。除了生理上要面對的衝擊外,心理的調適以及如何帶給身邊確診者支持,都同樣是這個時刻更需要被發揮的精神。
Thumbnail
病毒是真實的存在任何一個角落中,一個不經意的碰觸都可能讓自己有意無意間被感染。除了生理上要面對的衝擊外,心理的調適以及如何帶給身邊確診者支持,都同樣是這個時刻更需要被發揮的精神。
Thumbnail
沒想到一個月前,Covid-19也正式來到我家,先生「陽性」確診,我卻是「陰性」。根據南韓疾病管理廳的居家隔離指南,我們一起度過了為期一周的隔離生活(其實我算是半隔離,因為能有限度的外出)。在這7天裡徹底展開家戶防疫大作戰,同室隔離卻沒被感染的居家防疫經驗談。
Thumbnail
沒想到一個月前,Covid-19也正式來到我家,先生「陽性」確診,我卻是「陰性」。根據南韓疾病管理廳的居家隔離指南,我們一起度過了為期一周的隔離生活(其實我算是半隔離,因為能有限度的外出)。在這7天裡徹底展開家戶防疫大作戰,同室隔離卻沒被感染的居家防疫經驗談。
Thumbnail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Thumbnail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