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確診隔離記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有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的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了。不過隨著 Omicron成為主流,確診這件事在我們身邊就早不是新聞了,朋友確診,球隊隊友確診,同學確診,早就習以為常,也很清楚,總有一天輪到我們。

3月26日星期六,依照慣例,雪梨又是雨下不停,原本安排好的親子棒球對抗賽取消,全家都能睡晚一點,我則是早早起床做菜,為晚上的趴踢做準備,接近中午,女兒賴床叫不起來,說她不舒服,一量體溫,37.7,馬上快篩,兩條線確診。先吃退燒藥讓她多休息,然後通報 NSW Health,聯絡朋友取消晚上的趴踢,當然,全家都得測一遍,還好都陰性,但是根據規定,我們都得隔離到下週六不能出門,因為本來要開趴,我們買了一堆食材,冰箱滿滿的不用擔心,有經驗的朋友很好心地幫我們買了維他命送來。我們讓女兒待在自己的房間不能出門,三餐送到房門,盥洗用主臥的浴室,家裡其他三人用另一間浴室,開始了隔離生活。

女兒隔天就退燒,也沒有其他症狀,很快就生龍活虎了,整天坐在床上看 iPad,愉快的很。澳洲政府的規定是,住在同一個家戶的算是 close contact,都要隔離七天。確診者七天後自動解隔離,無須篩檢。close contact要在第六日篩檢陰性,隔天才能解隔離。

星期一晚上,兒子說他有點不舒服,但是沒症狀。隔天中午,量體溫 37.5,馬上篩檢,陰性,因為上吐下瀉,想說可能是流感吧!因為最近也有超級感冒在流行。到了晚上,越燒越高,超過 38度,星期三早上帶去醫院急診,醫生一看馬上驗,確診,又做了相關檢測,血壓,血氧等等,還好正常,開了藥回家休息。這下子兒子得到下星期三才能解隔離,還好學校都考完試了。

兩個小孩都隔離,我們家只有兩套衛浴怎麼辦?既然女兒已經生龍活虎了,我們就讓兒子自己用一套,其他人都用主臥的衛浴。當晚,我覺得喉嚨癢癢,想說是心理作用吧!早睡早有眠。

隔天,我真覺得不對勁,量體溫,37度,微微發燒,快篩,還是陰性,我先吃起感冒藥來預防一下。星期五,症狀很明顯了,開始咳嗽流鼻水,再篩一次,確診。我乖乖地上傳資料,不過因為我星期四就症狀明顯,所以我把確診日填星期四,這表示我下星期四就能解除隔離。

全家三個人確診,要怎麼隔離?因為女兒跟老婆都沒事了,變成我去睡女兒房間,女兒跟老婆睡主臥,然後我跟兒子共用浴室。

女兒星期六解隔離,老婆也陰性所以跟著出關,兒子乖乖聽醫生的話,吃了三天乾糧,腸胃不適也解除了。我因為症狀明顯,特地買了治 flu + dry cough的藥,想說快點消除症狀,吃了兩天,是有效,但是副作用超強,我整天昏炫,星期一,我不敢再吃藥了,直接跟公司請一天假睡覺。星期二,早起工作了一下,還是昏,又請假一天。

星期三,兒子回學校上學了,我還是昏昏沉沉,想說是第六天了,測看看,兩條線,直接請假再睡一天。星期四,我狀況好多了,開始上班工作,想說應該可以出門了吧!保險起見,再測,還是兩條線,我乖乖地待在家裡。

星期五,距離因為 close contact被隔離已經是第十三天了,我再測一次,終於陰性。我出門去洗衣店拿放了好久的衣物,中午跟老婆出門吃中餐。慶祝重獲自由。

從 close contact到確診,我變成全家關最久的,果然,年紀最大還是有差。我也聽過另一種說法,如果先前呼吸器官有過毛病,就算後來痊癒了,COVID確診會來翻舊帳。我自己的感受是,這次 COVID症狀並沒有比以前得過的流感來得強,不過因為兩年多沒生病,這一回感受特別嚴重。

這就是我的 COVID隔離記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z Formosa的沙龍
15會員
37內容數
我在澳洲工作超過十年,一直都只是個普通上班族,藉此分享上班相關經驗,例如休假與工作權益
Oz Formos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4
我的黃金十年落在 90年代,當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響起時,腦海裡的回憶列車就失速前進了。當年我也有買「First Love」CD,因為我看了「魔女的條件」,在翻找 CD時,意外找到「愛情白皮書」原聲帶「True Love」,但是 ...
Thumbnail
2023/01/04
我的黃金十年落在 90年代,當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響起時,腦海裡的回憶列車就失速前進了。當年我也有買「First Love」CD,因為我看了「魔女的條件」,在翻找 CD時,意外找到「愛情白皮書」原聲帶「True Love」,但是 ...
Thumbnail
2022/04/16
2022年 4月15日,台灣的單日確診數第一次突破千人大關,之後會怎麼發展?是否如指揮中心說的單日破萬,總數破百萬都將到來。四個月前的 2021年12月15日,澳洲疫情最嚴重,以雪梨為首府的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 簡稱NSW),也是疫情穩定後第一次確診數破千
Thumbnail
2022/04/16
2022年 4月15日,台灣的單日確診數第一次突破千人大關,之後會怎麼發展?是否如指揮中心說的單日破萬,總數破百萬都將到來。四個月前的 2021年12月15日,澳洲疫情最嚴重,以雪梨為首府的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 簡稱NSW),也是疫情穩定後第一次確診數破千
Thumbnail
2022/02/09
台灣最近處於缺蛋的狀況,希望這產銷失衡的窘境能盡快解決。我在新聞上看到政府有意從澳洲進口雞蛋來填補不足,回想這幾年來對澳洲雞蛋的認識,也有經歷過短缺的現象,寫下來做個記錄。
Thumbnail
2022/02/09
台灣最近處於缺蛋的狀況,希望這產銷失衡的窘境能盡快解決。我在新聞上看到政府有意從澳洲進口雞蛋來填補不足,回想這幾年來對澳洲雞蛋的認識,也有經歷過短缺的現象,寫下來做個記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自從前幾個月開始在家當起全職考生之後,真的比較少每天出門了。也很久沒有來方格子這邊分享心情了,然而,我這個防疫魔人,該做的該消毒的我都有做到,甚至做得比一般人來要誇張吧?(自己覺得正常,但有些人可能覺得大可不必~)就不知道是不是Omicron的傳播率實在太高啦!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同住家人傳染到了…就順
Thumbnail
自從前幾個月開始在家當起全職考生之後,真的比較少每天出門了。也很久沒有來方格子這邊分享心情了,然而,我這個防疫魔人,該做的該消毒的我都有做到,甚至做得比一般人來要誇張吧?(自己覺得正常,但有些人可能覺得大可不必~)就不知道是不是Omicron的傳播率實在太高啦!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同住家人傳染到了…就順
Thumbnail
月初信誓旦旦要持續寫作跟準備Podcast,結果一染疫全部都停擺了... 說在前頭,建議大家仍然要謹慎防疫,能不要得到最好,不要覺得大多數人都是輕症、甚至沒有什麼症狀就輕忽,很難保證自己不是那個轉中重症的人。
Thumbnail
月初信誓旦旦要持續寫作跟準備Podcast,結果一染疫全部都停擺了... 說在前頭,建議大家仍然要謹慎防疫,能不要得到最好,不要覺得大多數人都是輕症、甚至沒有什麼症狀就輕忽,很難保證自己不是那個轉中重症的人。
Thumbnail
先寫一下我對這事情最大的困惑是: 隔離的日期要從哪天開始算? 我知道發生的那一天是第0天,第2天才是第一天,有幾種開始日,隔離要從哪天開始算呢?(當時只有同住家人要隔離,5/17已改為同住家人也不用了,只要符合條件就0+7天) ■我是同住家人,和染疫者的最後接觸日(有的話) 是染疫者:
Thumbnail
先寫一下我對這事情最大的困惑是: 隔離的日期要從哪天開始算? 我知道發生的那一天是第0天,第2天才是第一天,有幾種開始日,隔離要從哪天開始算呢?(當時只有同住家人要隔離,5/17已改為同住家人也不用了,只要符合條件就0+7天) ■我是同住家人,和染疫者的最後接觸日(有的話) 是染疫者:
Thumbnail
自己一直以來是屬於所謂「共存派」,但因為家人中還是有些身體狀況可能在得了新冠肺炎的狀況下會有比較嚴重反應的高危險族群,所以自己還是非常警慎小心,不希望影響到家人! 終於,在這波大爆發的前期,五月初,我也中獎了!
Thumbnail
自己一直以來是屬於所謂「共存派」,但因為家人中還是有些身體狀況可能在得了新冠肺炎的狀況下會有比較嚴重反應的高危險族群,所以自己還是非常警慎小心,不希望影響到家人! 終於,在這波大爆發的前期,五月初,我也中獎了!
Thumbnail
從零到上萬的距離,並不會很遠 千千萬萬的數字,有一個我 從海外回到台灣,只能說感恩 世界越快,心則漫
Thumbnail
從零到上萬的距離,並不會很遠 千千萬萬的數字,有一個我 從海外回到台灣,只能說感恩 世界越快,心則漫
Thumbnail
總之,慘痛的一週過去了。 雖然小孩還有些許症狀,類似腦霧、莫名的腿部肌肉疼痛。 剩下的也只能留待解隔離之後想辦法恢復了。 分幾點簡單說說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總之,慘痛的一週過去了。 雖然小孩還有些許症狀,類似腦霧、莫名的腿部肌肉疼痛。 剩下的也只能留待解隔離之後想辦法恢復了。 分幾點簡單說說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我是家裡第一個感冒的,看病看了一個多禮拜還剩咳嗽未痊癒,同在一個屋簷下,大女兒很快也喉嚨痛,還好,看了醫生有改善,比我還快收尾痊癒。就在小女兒驕傲自己不受影響的隔天4/28,喉嚨開始痛,應證了老人家一誇嘴就中獎的說法。
Thumbnail
我是家裡第一個感冒的,看病看了一個多禮拜還剩咳嗽未痊癒,同在一個屋簷下,大女兒很快也喉嚨痛,還好,看了醫生有改善,比我還快收尾痊癒。就在小女兒驕傲自己不受影響的隔天4/28,喉嚨開始痛,應證了老人家一誇嘴就中獎的說法。
Thumbnail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Thumbnail
之前澳洲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網路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身邊沒有人確診,表示你沒有朋友。嗯,我朋友還不少。打從兩年前疫情爆發以來,我們家都小心防疫,疫苗也很早就打完,包括 booster,這兩年來幾乎沒生病過,我指的是要吃藥那種,偶爾有身體不適,都是睡一覺就沒事,不過 Omicron還是找上我們家了
Thumbnail
上周用快速抗原測試,發現自己確診COVID。2月中接種第三劑BIONTECH(BNT)疫苗,一個月內感染COVID,現在的我等於吃了全餐,算是打了四劑,感覺有點厲害?
Thumbnail
上周用快速抗原測試,發現自己確診COVID。2月中接種第三劑BIONTECH(BNT)疫苗,一個月內感染COVID,現在的我等於吃了全餐,算是打了四劑,感覺有點厲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