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在山之國

2022/08/31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閒憶夏日時光
對大部分歐洲人而言,最理想的夏天應是一個戶外生活的季節,補維他命D的關鍵時刻。父母希望孩子能在盛夏陽光下,長高長壯; 長居室內的辦公族和學生族能擱下功課表和工作紀錄,到藍天白雲下舒展身心。
在過去氣候未大幅度失調前,夏季一到,歐洲人愛往南邊跑,到太陽烈海水暖的地方過理想的暑假。 近年來,因疫情因爆熱,人們雖仍想往南方海邊跑,但未必所有人都能撐得過南方的炙熱及火警連連的威脅。天一熱,有水的地方全是人,許多年齡稍長者,寧願躲在家避暑,等九月後過學校度假潮和熱浪潮退後,再出門往南去。
但,也有不少日內瓦的人喜歡在這「空城」時期留在原地; 這是日內瓦最美好的季節,何須去南方和成千上萬人搶(沙)灘? 留在城裡,白天上班,晚上涼快時就地享受露天度假情趣。觀光旺季有滿城的娛樂,湖邊的沙灘、音樂會、露天電影、煙火、摩天輪、遊樂場,草坪運動健身課、水上運動或雞尾酒遊船,應有盡有,而且大多數的節目免費提供。這時不好好的就地享受挺可惜的。
也有許多人覺得出國門與在地生活環境做切割才算放假; 不少來自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移工也只能趁這長假舉家回國探親。 家裡有放長假的學童除了讓他們上幾個星期的運動音樂童子軍課外,其他時間也得安排一次遠遊才算過暑假。這裡不時興暑期進修補習,因為沒大學聯考制度,因為放假,就是要休閒; 即使沒法出遠門,留在家悠遊度日,多曬曬太陽打滾跑跳玩耍或睡長午覺,有益身心,醫生常說夏天是小孩長高長大的最好時機。
暑假來,避暑去
七月中日內瓦又來一波熱浪,據預測未來歐洲各處還會有幾波熱浪持續來盤旋。日內瓦的36.7度C倫敦飆到的40.2度,紀錄一直在創新高;天候失調已成全球性的趨勢,我也沒什麼好抱怨更不須再大驚小怪,全世界不是只有歐洲遭殃。日內瓦除了爆熱外,畢竟沒未釀成大型水患或火災,跟別地區比,已算幸運,不足為奇。
今年因環保能源經濟疫情的危機四伏,機票餐飲汽油價格不斷上漲影響許多人的假期走向。夏日炎炎,市區異常的燜熱,人們因不適應這種持續高溫缺雨的氣候,熱到沒力氣下廚也沒胃口吃飯,更沒勁出門;園裡花草樹被烈陽旱燒的乾枯發黃;水源寶貴,又不敢任意澆水。這是一個對年紀大和公寓住戶以及室外勞工特別難熬的夏。
在熱浪來襲前夕,我們夫妻檔決定遠躲到Grisons州恩加丁 Engadin山區的Sils-Maria/錫爾斯-瑪麗亞鎮。邊度假,邊避暑。對我這種盼愛暑夏的人而言,為避暑而逃到山上去,算是頭一遭。
在這個海拔一千八百公尺以上廣大的恩加丁山區裡,山林很多湖很大,遊客相對看來稀少;最高溫僅達二十三四度。錫爾斯這一帶是一個有名的度假區。艷而不毒的陽光普照,清新的空氣;山風吹得遍野百花搖曳也捲起湖上波波浪花,招引來無數滑浪風帆,風筝衝浪和泛舟戲水愛好者。
除了因氣溫考量外,選擇長途耗油開車來此並非偶然,我們慕名而來。從日內瓦幾乎橫跨整個瑞士往上繞過蘇黎世再往東南方向經過 九彎十八拐的上坡山口線路才到達目的地。
錫爾斯小鎮乾淨樸實童話般美麗的房屋,除了幾間商店及車站旁的雜貨禮品店,安祥的街道和著寧靜山水,偶然傳來遊客的嘻笑聲和馬蹄聲感覺似幻似真的世外桃源。這裡的山水似乎給旅人傳來一個心念 : 請安靜下來,慢下來,凝聽大地的生息。尼采為了避暑遊山玩水調養身心而來,他愛倘佯在山裡湖邊,走路冥想記事,這裡是他心靈的依歸,他的國, 他的巢*。
尼采紀念館
德國真有那麼熱到需到瑞士山上來避暑嗎?但想像尼采當時的衣著: 高帽,領結,三件式西裝,披肩,鞋襪,層層包裹; 也許那時的士紳裝扮更適合住在清涼的風和新鮮的冷空氣裡才能感覺很舒爽不悶熱吧! 這與今日歐洲人已跟進的亞洲南方人涼快不拘,居家外出不分的穿像)--T 恤+短褲+夾腳拖,不可同日而語。
此地樸實且安好,遠離塵囂。在這青綠的山谷中,有廣闊的草原,蜿蜒的山道,蔚藍的湖,水源滾滾的瀑布,野花海,肥肥的羊壯碩的牛群散佈山野間。一片安寧理想的田園風光,進入眼簾讓人心曠神怡。一切看來那麼自然樸實同時又那們整齊有序: 自然與人為和諧共處的結晶。在這正值糧食短缺,乾旱缺水,世界局勢緊繃,疫情變種連連不斷的時刻,看見如此富庶情景,感覺像處於世外, 身在桃花源。
看著空曠的林間和湖畔老老少少一身休閒服運動鞋,健走杖,背包,腳踏車裝備。這裡沒有林立的路邊攤或飲料亭;步道上常見到長椅供人歇息賞景野餐,雖是野地但很乾淨很安全。人們自帶點心和本地的礦泉水找個自己喜歡的地點就地享用。
一天的時間: 白天在山林裡活動,落日前喝喝雞尾酒或去聽音樂會,夜晚一頓豐盛的晚餐。安靜的城,白天沒有名品街可逛,晚上沒有夜店。黑暗森林間,人們熱絡地在屋裡看書打牌聊天品酒,休養生息,早睡早起; 這才叫做休假--休養生息的假。
https://waldhaus-sils.ch/fr/
極負盛名的 Waldhaus(森林屋) 是無數戲迷與知名人士所嚮往的住宿處。 這座聳立於錫爾斯山林間,形如城堡的建築物是美好年代在阿爾卑斯山地區興建的豪華飯店之一,以礦泉療養著稱。來此養生養身及慕名而來的名人不計其數。 這與我上個月寫到的Montreux Palace有很相似的對照點。
理查史特勞斯不止住過Montreux Palace, 也來住過這座山林之堡。 此鎮的風景明信片上除常出現的這座Waldhaus外,還有尼采在此避暑的住屋(即現今尼采紀念館所在)。但除此外,最重要的景點仍是此地的風景。
整個山區到處可遇到步行的騎單車的或散步溜噠的人,傍晚草坪上見有定期的音樂表演,路過的人會就地坐下或躺著,邊休息邊聽音樂。這種輕鬆不做作的大眾音樂演奏配上樹梢裡傳出的鳥語是多麼美妙動人的結合。傍晚有湖上音樂表演,走了一天的爬山健行,能在落日時分依湖而坐傾聽音樂,又是另一種夢幻意境。這麼大的田野,人多也裝不滿地,只有在晚餐時間才驚覺有這麼多人來此山中。
每逢假期走出日常,總能在舊大陸中發現新世界。當我走在Val Fex山谷,不須名人指引就能感覺到其自然的給人的療化作用。是這裡的花草森林與風靜靜地給人心靈的引導。你自然想安靜坐下,傾聽人聲以外的呼喚;隨風起舞的花草粉蝶,潺潺流水,鳥語,松樹香,馬蹄聲伴你而行。我多想用攝影照相來捕捉眼前這一刻的美景,但鏡頭畢竟無法忠實顯現眼睛所見的真顏色! 唯有心靈的感受最真實,若寫出來又覺描述不夠確切,只好粗俗的說一句: 來此一遊吧,眼見為憑,盡在不言中!
七月中的這回神奇的一星期之旅,讓我又再深一層體驗到老瑞士,「正宗」瑞士的風情與野生假期的樂趣。為何有這麼多人初來至此之後,很容易成為常客,比如尼采,以及隨他腳步而來的無數訪客­? (有點類似盧梭及隨他腳步而來到沃州湖畔的訪客!­) 我們在此度過了這神奇的山中假期後,也開始計畫秋季時再來;在地人說,這裡的秋天更美。

旅行衍生出的聯想
小康之國
錫爾斯區有一些小細節讓我端倪到這裏的一種小康平民社會的富裕安定感 : 山林的步道,騎車道與馬車道的維修標示和乾淨的原厚木長椅,雖在四下無人的林間也覺安全。路邊小噴泉供大眾享用寶貴的天然礦泉水。鎮上簡樸堅實又具童話色彩的民屋,雖都已有年代但保養得很好,街道乾淨屋前無雜物堆積。但一切看起來又很自然,不像刻意修飾的狄斯奈樂園夢幻城鎮。這種不浮誇但質美型好的城鎮景觀,其背後透露了那些瑞士特有的風格?
原鄉的風味
去錫爾斯之前,我們先路經Kanton Schwyz舒維茲州(創建瑞士聯邦的三個州之一) 的Einsiedeln區參觀朝聖勝地: 艾因西德倫修道院。這是瑞士發跡的核心地帶也是德語區,一個乾淨純樸卻細緻美麗的地方。滿街盡聽見德語,極少有法語或英語圖示。未踏出國門,卻有身在異地的感覺。只能用原始方法溝通: 比手畫腳, 指指點點,看圖釋意,單字應對。滿城的人, 包括我們幾乎都運動休閒穿搭: 夾腳拖和Birkenstock 德式護腳拖鞋,短褲,背包或斜掛包;近日戴大遮陽帽的人愈來愈多,甚至還可看到撐洋傘的洋人~~!
炎炎夏午公園樹蔭下幾條紅色長椅坐滿了人,家庭式朋友式的群聚,圍著音樂舞台,高腳桌和烤肉爐,談天說笑,輕鬆自在,人手一瓶啤酒或冷飲⋯感覺全城都在休假。街上的露天咖啡餐廳也坐著休閒人,路旁有街頭藝人演唱,路人走走停停聽聽,邊吃邊喝邊聊。以前放假總愛往遠方著名地區跑,加上變調的兩年疫情,算來已久未踏入德語區,久違了這類道地的夏日景緻,此時感覺特別親切且懷念。
堅若磐石的山之國
阿爾卑斯山脈橫跨瑞士,從西部的日內瓦湖一直延伸到瑞士東部延伸至奧地利,佔其領土面積的 61%,另有汝拉山脈及兩大山脈中間的高原地組合。四十八座海拔高於四千公尺的山峰是歐洲之冠。 雄山,冰川, 河谷,湖泊最能代表瑞士的形象及其堅若磐石的國家表徵。 ( * https://www.myswitzerland.com/zh-hant/destinations/nature/mountains/)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f/Map_Languages_CH.png/800px-Map_Languages_CH.png
一個國有四種國語以及不少移民帶進來的異國語,並不表示每個瑞士人都能講四種語言。語言代表文化,這是個多元文化共容共存的國家。但同一國人,並非得同文同種或必須有相同的文化和觀點;一個國家形成的堅持是建立在共同攜手捍衛守護主權的承諾上。語言的分歧不會比沒有基本建國共識來的嚴重。
日內瓦州屬於法語區與佔大多數的德語區的根性不同。瑞士文化的印記是近法者法蘭西,近德者德意志。 有些州是雙語的,甚至還有三語Grisons。教育制度因州而異,通常學生的語言課須包括兩個母語及英語。所以互相努力一下,還是能有基本的溝通。
https://www.foodlovers.ch/fr/chere-suisse-joyeux-anniversaire
八月一日是瑞士的國慶日,對於這個中立聯邦國人民而言,國慶日=放假日。除了需捍衛本土外,瑞士沒有急切的生存危機感,沒有想侵略他國野心或擴張版圖的念頭,更沒閒功夫去攪局國際局勢。也許,瑞士乍看來無大國之風,無大志,無立場,只知做人道救援;但一個國家選擇安分守己,和平與共,不欺不騙,不惹事生非,踏實生活不是一個進步國家該有的基本要素嗎?
因此國慶的重頭戲不是閱兵大典展現最高端摧毀性的武器,而是各州各區各自在廣場舉行的娛樂節目: 煙火秀和提燈籠遊行,掛掛國旗,聽聽阿爾卑斯長號及約德爾調演唱或看揮舞國旗表演來回顧一下瑞士的本源。然後一起享用國慶餐:烤得香噴噴的瑞士國民香腸,配上麵包沾上芥末,人間同樂的美味。在夜光下圍繞著篝火堆隨歌起舞,為這個國家的存在乾一杯!
Made in Switzerland
觀察到這種保守的民風國情,我突發奇想的把一些瑞士發明與現象做了連結邏輯。 我似乎可想像瑞士發明的原創動機: 製造便利民生的生活小幫手。從最基本的家用食品與器物來看:
在廚房有: 鋁箔紙、保鮮膜、削皮刀,刨絲器、 壓蒜器;Maggi高湯底、Cenovis 含高度維他命 B的酵母鹹醬膏,Parfait 肝醬膏、雀巢嬰兒奶粉和Nescafé即溶咖啡、Birchermuesli什錦麥片餐、牛奶巧克力、阿華田、Thomy芥末調味醬膏和美乃滋醬膏、還有80年代中才加入的Nespresso 等等。
耐用實用容易用且攜帶方便不過時是這些發明物的特質。今日來到恩加丁野地,我想許多登山露營者的身上或背包裡都可能這些東西。背包上和球鞋的魔鬼氈velcro ,褲裙上的拉鍊, 隨身攜帶的酒精消毒搓手凝膠,尤其在環保意識鮮明的今日,用摔不壞用不壞的Sigg鋁壺取水、多功能瑞士刀可用來切香腸,塗麵包,吃麵喝湯、迷你牙膏形調味醬容易攜帶保存期長又不浪費。
方便食品的初衷: 現今注重原味營養的人對速食方便湯很反感,但回溯到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的歐洲,那是一個處於長期戰亂窮兵黷武的時代。給長途跋涉的阿兵哥保暖提神的即溶咖啡、提供無餘力準備三餐的婦女勞工或無地方可自己煮食的外宿工人營養又飽肚的沖泡蔬菜濃湯、改善新生兒低存活率的配方奶粉、能補給營養的阿華田及改善胃腸消化問題的什錦麥片等等。這些在當時都是多麼寶貴的救急食品。
@thomy_switzerland
包裝的藝術:方糖狀的即溶高湯、袋裝的蔬菜濃湯、粉狀沖泡的熱飲、Thomy擠牙膏式調味醬。這些都是以長久保鮮,外出攜帶方便,使用簡易為原則。
反過來,看這類男紳士的三件套西裝,高帽,假髮,白髮粉,高跟鞋;女士的束腰,假臀墊加胸罩,魚骨裙撐,羽毛帽,斗蓬等為皇室貴族及有地位者所設計的為美而自縛的時尚就不像是瑞士人的發明。但這也不表示瑞士人不追隨這種時尚。
瑞士德語區較明顯呈現出整齊有序,有效率不拖泥帶水,不耍花俏或故作高調的務實風格,導引我對照出以上這些瑞士發明產品類似的特質。但無憑無據,這只是我個人的隨意發揮。
美好卻無常
短短一次美妙奇異的旅行不但發現新大陸還開了眼界。一時心喜講得天花亂墜。當我們回到現實36度的日內瓦時,還把心留在錫爾斯的山野浪漫處。探看一下我們離開後那裡的氣溫,竟已降到18度,且颳風又多雨;遠觀或許很詩意,但若身在奇境可能很掃興。想起朋友曾敘述的錫爾斯旅遊夢魘: 一到露營區,狂風暴雨,氣溫急降,帳篷搭不起來,冷到顫抖像落湯雞倉皇躲到寄宿舍過夜。越野騎單車計畫因滿地泥濘而泡湯….
所以去對時候才能盡情體驗,但多少人有這麼多閒錢閒時間去賭試呢? 假期有限,得事先安排預定,所以最保險的選擇就是找個氣候穩熱,陽光穩照的南方了。 我們這次是先看天氣預測才臨時動念,加上Waldhaus正提供住宿與美食特別配套特價活動,所以當下決定出發,算是圓滿落幕。有這麼一次寶貴的經驗與收穫值得一記!
參考資料:
57會員
44內容數
Léman /蕾夢,通稱為Lake Leman; Lake Geneva/萊芒湖;日內瓦湖, 是瑞士最大湖,也是我生活的場景。久居此地,隨筆記下了不少本地人生活寫照和歷史人文軼事,想藉由此平台與讀者分享切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