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難題:從奧巴馬到特朗普,為何撤軍阿富汗如此艱難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01年9月11日,「九一一」事件摧毀了紐約世貿中心,也改變了美國與世界的歷史走向,時任總統小布殊(George W. Bush,又譯作小布什、小布希)於同年發兵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迅速垮台,美國也開始了在中東二十年的反恐戰爭。(本篇為系列文章之二)
然而在此之後,美國的阿富汗政策陷入糾結。首先,塔利班雖在失去政權後一度沉寂,卻於2007年捲土重來,並利用阿富汗政府統治羸弱的事實,於農村與山地展開軍事鬥爭,更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動員下,吸引到各路聖戰組織支持,規模日漸壯大。
其次,美國與阿富汗政府的摩擦漸起,前者自認已在阿富汗挹注不少資源,但始終未見當地經濟顯著成長,且阿富汗政府貪腐成風,卻在圍堵塔利班上毫無建樹。如此現象在美國內部引發了輿論質疑:美軍在阿富汗的功能,是否就是不斷戰鬥犧牲,從塔利班手中搶回失土,再被治理失敗的阿富汗政府輸掉?
在此情況下,「增兵或撤軍」成了小布殊之後歷任美國總統的阿富汗難題。當拜登(Joe Biden)政府於2021年全面撤軍時,因錯估塔利班的復起速度,上演了阿富汗已變天,美軍卻仍在撤離的魔幻場面,飽受各方批評。但回顧過往,不論奧巴馬(Barack Obama,又譯作歐巴馬)或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作川普),兩人在面對阿富汗難題時,皆曾陷入進與退的兩難,從而一再延遲撤軍時機。
故與其說拜登搞砸了一切,不如說是小布殊打開了潘多拉之盒,奧巴馬與特朗普努力掙扎止損,最終由拜登徹底收尾。在塔利班二度執政的一周年回望過去,往事的脈絡更加清晰。

奧巴馬:努力在同黨與軍方間求取平衡

首先,奧巴馬的阿富汗決策,更多是對軍方與同黨立場的平衡回應。面對各方期待糾錯,奧巴馬政府自2009年1月23日起召開數次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經歷了正反雙方的激烈博弈,最終於2009年11月23日宣佈增兵3.3萬,同時公布撤軍時間表,要求美軍自2011年7月起逐步撤離阿富汗。
細究當時的決策團隊立場,代表軍方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Michael Mullen)、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烏斯(David Petraeus)皆是強硬的「增兵派」,兩人要求奧巴馬必須立即增兵3萬人,以應對塔利班的春季攻勢,否則阿富汗大選恐無法順利進行。
同樣支持增兵的,還有國防部部長蓋茨(Robert Gates,又譯作蓋茲)與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又譯作希拉蕊),但兩人的目標與軍方略有不同。蓋茨雖同意增兵,但認為僅需增兵5,000人至7,000人,無須將人數拉高至3萬;希拉里則認為美國不能放棄在阿富汗的反恐事業,軍事投入雖無法確保勝利,但若美國政府連增兵都不願意,則阿富汗這盤棋必輸無疑。
然而,奧巴馬團隊中也存在反對增兵的勢力,那便是副總統拜登與白宮辦公廳主任伊曼紐爾(Rahm Emanuel)。拜登受自己從政之初的越戰經歷影響,擔憂阿富汗將成「中亞的越南」,使美國深陷泥淖,故其向奧巴馬建言:美國不可能擊敗塔利班,若基地組織(Al-Qaeda,又譯作阿爾蓋達或蓋達組織)已不成氣候,美國便無需駐軍阿富汗,軍方的增兵要求毫無勝算,小布殊時期念茲在茲的「國家建設」也沒有必要,因為阿富汗基礎設施貧弱,國家治理能力也十分低落,美國強推「國家建設」只會失敗;而伊曼紐爾則從協助奧巴馬連任的視角出發,其觀察當時的美國民調,發現共和黨選民中支持增兵者高達70%,民主黨選民則僅有49%,故表示反對增兵。
而回到總統個人立場,奧巴馬與前任小布殊的差異在於,小布殊因對阿富汗事務不甚了解,故相對依賴決策「導師群」的建議;奧巴馬則因對阿富汗事務有一定了解,故已形成一定程度的個人立場。在奧巴馬看來,美國有必要持續在阿富汗進行「國家建設」,但軍事投入的目標不應該是擊敗塔利班,而是遏制恐怖主義,故其一開始並未支持軍方的增兵提案。
然在2009年9月21日,《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刊出了對時任駐阿富汗美軍聯軍總司令麥克里斯特爾(Stanley A. McChrystal)的專訪,麥克里斯特爾不僅透露了奧巴馬政府對增兵的不置可否,更公開表示「不增兵就等着敗退」。此乃軍方故意為之的資訊外泄,目的是借輿論壓力迫使奧巴馬同意增兵,而就結果來看,軍方的確得償所望。
在輿情洶湧下,奧巴馬最終選擇向軍方妥協,同意了增兵計劃,但與此同時,其也採納拜登的建議:必須明確限定增兵上限,並同步確定撤軍時間表,故而有了2009年11月23日先增兵再撤軍的政策公布。
但即便如此,美國的阿富汗困境仍在持續,增兵計劃或許滿足了軍方,撤軍計劃卻再次激怒了軍方與共和黨,並引發部分美國媒體擔憂,此舉會讓盟友懷疑美國的戰略能力與意願。此外新投入阿富汗的美軍無法有效遏止塔利班活動,後者反在得知美國即將撤軍後,更加積極招兵買馬、「以待來日」。
簡言之,奧巴馬政府意識到美國在阿富汗的困境,並希望收縮戰略、調整手段,卻終究功敗垂成,新投入的美軍也不足以實現包括反恐在內的任何目標。

特朗普:局勢更加惡劣

特朗普上台後,面對的窘境比奧巴馬更加嚴重。
2011年起,美軍逐步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復起之勢漸強,阿富汗的安全形勢並未好轉,「國家建設」也未見顯著成果,「增兵或撤軍」的民意拷問卷土重來。眼見局勢每況愈下,特朗普在2017年1月上台之初,便默許軍方將駐阿美軍由8,500人增兵至13,900人,但時任國防部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又譯作馬提斯)仍希望能得到總統的正式授權,故特朗普政府乃自2017年3月1日起召開多次阿富汗事務會議,並於2017年8月18日正式宣佈增兵4,000人。
決策過程中,團隊基本上已對美國在阿富汗的「有限戰略目標」形成共識,即美國只需確保阿富汗不再成為恐怖組織的策源地即可,不必謀求徹底擊敗塔利班。但即便如此,各方仍在增兵方案上產生分歧。
其中,馬蒂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Herbert McMaster)、白宮辦公廳主任普里伯斯(Reince Priebus)、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又譯作提勒森)、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皆支持增兵。麥克馬斯特主張增兵3,000人至5,000人,但為與美國整體的「逐漸撤軍」立場相符,其包裝出了「R4+S」的說法,即強化(reinforce)軍力與培訓、整合(realign)資源、協調(reconcile)阿富汗政府與各派力量合作、區域化(regionalize)印巴等國力量、維持(sustain)阿富汗總體局勢。
而反對增兵的代表人物,是總統首席戰略專家和高級顧問班農(Steve Bannon),其主張動用中央情報局特種部隊,或僱用私人軍事承包商來實現反恐目標,而非直接增兵。對身為反建制派的班農來說,其更多是從美國的內政視角出發,畢竟「反對增兵」向來是特朗普的政治理念,也是其競選承諾,此外支持增兵大多是建制派,故若其在決策中敗下陣來,班農還能趁勢宣傳建制派的失敗與無能。
而最後促使特朗普倒向增兵派的,便是班農在與馬蒂斯等人的博弈中落敗。首先,班農持續遊說中央情報局局長蓬佩奧(Mike Pompeo,又譯作龐培歐),希望其向總統強調,中情局足以替代軍方實現反恐,但蓬佩奧出於對個人政治前途與機構利益的考量,最終沒有配合班農,反是向特朗普表示,撤軍或將引發新的恐襲活動。
與此同時,馬蒂斯、麥克馬斯特及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也反覆向特朗普強調,若不增兵,阿富汗捲土重來的恐怖組織完全可能重演「九一一」事件,屆時特朗普必須負全責;馬蒂斯更向特朗普表示,一旦撤軍,便意味美國徹底在阿富汗認輸。
這場博弈最終以班農辭職、建制派鞏固主導地位結束,耗時5個半月的立場撕扯,讓特朗普同意了軍方立場,宣佈增兵4,000人,但同時強調終將撤軍。
而此次增兵結果與奧巴馬時期相同,新投入的美軍同樣無法挽救阿富汗的安全形勢,塔利班的擴張態勢依舊。故在特朗普任期尾聲時,為實現自己當初「支持從阿富汗撤軍」的競選承諾,其直接繞開阿富汗政府,選擇與塔利班展開談判。2020年2月29日,特朗普政府與塔利班簽訂協議,宣佈將在「塔利班履行承諾」的情況下,於2021年5月1日前完成撤軍。
但平心而論,即便特朗普連任成功,建制派、反建制派的政治鬥爭恐還會持續,在塔利班持續擴張的局面下,特朗普是否還能堅守撤軍承諾,恐怕不能確定。但無論如何,這一齣延宕20年的拖棚歹戲,終究在拜登手中上演了大結局。
原文發表網址:
2022.8.27
美國的難題:從奧巴馬到特朗普 為何撤軍阿富汗如此艱難(二)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807528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3會員
372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進入喀布爾,總統加尼(Ashraf Ghani,又譯作甘尼)出逃,「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政權宣告瓦解,由塔利班主政的「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於8月19日正式成立。(本篇為系列文章之一)
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進入喀布爾,總統加尼(Ashraf Ghani,又譯作甘尼)出逃,「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政權宣告瓦解,由塔利班主政的「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於8月19日正式成立。(本篇為系列文章之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走走走~又到了大家出國的旺季,你有打算到哪裡出國旅遊嗎~若還沒有想法也沒關係,今天AsiaYo帶來了目前正夯的跟團旅遊,就是我們越南富國島旅行團!在富國島不僅可以體驗潛水的樂趣,搭乘纜車享受一望無際的美麗海景,還有各種主題樂園,不僅小朋友喜愛,連大人也為之瘋狂,究竟富國島魅力何在?就讓AsiaYo來
Thumbnail
美聯準會面臨著降息的艱難決定,通膨持續,如何因應?投資者應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對可能的利率變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九組在美國成立,且是男主唱的重量級流行搖滾樂團,包括了:REO Speedwagon、Styx、Cheap Trick、Journey、Boston、Foreigner、Survivor、Toto、Bon Jovi,並賞析他們在80年代發行並造成一股熱潮的經典搖滾歌曲及MV。
Thumbnail
穆迪認為美國GDP火熱是無法維持的,主要有兩大原因;GDP分析師的預測失準也是非常正常的?好彭友又是怎麼想的呢?
Thumbnail
《#奧本海默》絕對影史最佳的傳記電影之一,加上IMAX底片拍攝,整體電影質感讓人傾倒。只是《#奧本海默》並不是看上去的災難戰爭片,他是「美國內政與國際路線」的反思電影。如原子彈的過程一般重要的是,奧本海默是否是名間諜?這部片比你想像中的更嚴肅。
Thumbnail
11月27號《華爾街日報》關於延遲台灣武器訂單交貨的新聞只得到台灣本地媒體非常簡略的報導,但其內容在兩岸戰爭風險一路升高的今天非常值得仔細介紹,讓台灣一般大眾知道目前的情況到底如何,是什麼原因造成當初簽約要賣給台灣的武器交貨延遲,是誰開始關切這個問題,目前各方已經提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Netflix近期上架的紀錄片「救贖之隊:2008奧運男籃夢」(The Redeem Team),講述美國男子籃球經歷2004雅典奧運的挫敗後,如何透過反思、重組,最終在四年後的北京奧運重奪失落的金牌。頂尖好手也會被追上,你現在的簡報技巧同樣有保鮮期。那麼,職場簡報要小心哪四位默默在進步的對手?
Thumbnail
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首次亞太行啟動。綜觀行程,拜登先是在20日飛抵首爾,並在21日同韓國新總統尹錫悦舉行美韓首腦會談,又於22日飛往日本,在23日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後,接着參加24日召開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
Thumbnail
大人/小孩、詩/非詩、藝術/不是藝術..種種對峙僵持像是一種基礎形式,《吾愛吾詩》是以色列同名電影版本翻拍改編,經由女主角Maggie Gyllenhaal精采詮釋與小男孩演員Parker Sevak不俗的表演,直擊紐約幼稚園教育風景。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走走走~又到了大家出國的旺季,你有打算到哪裡出國旅遊嗎~若還沒有想法也沒關係,今天AsiaYo帶來了目前正夯的跟團旅遊,就是我們越南富國島旅行團!在富國島不僅可以體驗潛水的樂趣,搭乘纜車享受一望無際的美麗海景,還有各種主題樂園,不僅小朋友喜愛,連大人也為之瘋狂,究竟富國島魅力何在?就讓AsiaYo來
Thumbnail
美聯準會面臨著降息的艱難決定,通膨持續,如何因應?投資者應調整投資策略以應對可能的利率變動。
Thumbnail
本文介紹九組在美國成立,且是男主唱的重量級流行搖滾樂團,包括了:REO Speedwagon、Styx、Cheap Trick、Journey、Boston、Foreigner、Survivor、Toto、Bon Jovi,並賞析他們在80年代發行並造成一股熱潮的經典搖滾歌曲及MV。
Thumbnail
穆迪認為美國GDP火熱是無法維持的,主要有兩大原因;GDP分析師的預測失準也是非常正常的?好彭友又是怎麼想的呢?
Thumbnail
《#奧本海默》絕對影史最佳的傳記電影之一,加上IMAX底片拍攝,整體電影質感讓人傾倒。只是《#奧本海默》並不是看上去的災難戰爭片,他是「美國內政與國際路線」的反思電影。如原子彈的過程一般重要的是,奧本海默是否是名間諜?這部片比你想像中的更嚴肅。
Thumbnail
11月27號《華爾街日報》關於延遲台灣武器訂單交貨的新聞只得到台灣本地媒體非常簡略的報導,但其內容在兩岸戰爭風險一路升高的今天非常值得仔細介紹,讓台灣一般大眾知道目前的情況到底如何,是什麼原因造成當初簽約要賣給台灣的武器交貨延遲,是誰開始關切這個問題,目前各方已經提出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Netflix近期上架的紀錄片「救贖之隊:2008奧運男籃夢」(The Redeem Team),講述美國男子籃球經歷2004雅典奧運的挫敗後,如何透過反思、重組,最終在四年後的北京奧運重奪失落的金牌。頂尖好手也會被追上,你現在的簡報技巧同樣有保鮮期。那麼,職場簡報要小心哪四位默默在進步的對手?
Thumbnail
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首次亞太行啟動。綜觀行程,拜登先是在20日飛抵首爾,並在21日同韓國新總統尹錫悦舉行美韓首腦會談,又於22日飛往日本,在23日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會談後,接着參加24日召開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
Thumbnail
大人/小孩、詩/非詩、藝術/不是藝術..種種對峙僵持像是一種基礎形式,《吾愛吾詩》是以色列同名電影版本翻拍改編,經由女主角Maggie Gyllenhaal精采詮釋與小男孩演員Parker Sevak不俗的表演,直擊紐約幼稚園教育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