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新聞正確性哪有搶快重要!從「日本開放自由行」聊聊媒體對流量的盲目追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一起床,到處都是「日本好像要開放非團客入境耶!」的振奮消息。
真的嗎?終於可以去日本了?
但是去查查日本原本的報導,原來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這是台灣媒體又一次為了搶快發稿造成的誤會。更糟的是,在有人指出媒體的錯誤之後,他們改了標題,改了內文,消息竟然還是不太對。
我們真的可以接受號稱第四權的媒體們犯下這種錯誤嗎?
到Google搜尋輸入新聞關鍵字「日本旅遊」或是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的名字「岸田文雄」,可以看到不少媒體已經改過了標題,但標題變成了「開放無導遊陪同」,卻依然是誤讀了原文。
這是ETtoday一開始的新聞標題,不過當然不是只有他們這樣報導。
台灣的新聞中,一開始說到「日本首相宣布重新開放非團客入境」。
但查查日本的新聞看看,日本的報導平穩得多。岸田總理在記者會中提及關於安倍前總理的國葬及武漢肺炎對策等等議題。關於觀光開放,岸田說的是「添乗員を伴わないパッケージツアーの入国も可能に」,也就是「沒有『添乘員』陪伴的旅行團也能入國」。
添乘員是日本的旅行社派過去、和外國團客一起行動的人,既不是導遊、也不是領隊。如果依林氏璧醫師的說明,添乘員在現行規定中,是要在團體中做疫調和後續處理工作的人員。
如果把添乘員翻譯成地陪或當地導遊或許可以,但媒體們改過的標題與內文,語意顯然還是不太對勁,怎麼看都是又一個誤讀。
搜尋截圖。目前多半是改成「開放無導遊團客」。
為什麼媒體會發出這種顯然錯誤的稿件?為什麼更改之後語意依然不對?
我在媒體業待了四年,雖然不是很長的時間,但在我看來,這跟媒體的三個大問題脫不了關係,而這三個問題通通可以歸納到一件事:盲目追求流量
(圖片:Unsplash)
一、搶快比正確性更重要
快,是網路媒體時代很重要的一件事。
比其他人更早曝光的效益非常之大,結果就是各家媒體不斷搶快,不怕文章出錯,只怕落於人後。更不用說基層記者只要速度一慢於別家媒體,很可能還要被訓斥、檢討。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多少人會願意先再看一眼原文報導、確認沒有問題再發稿?
搶快造成的問題有太多人已經探討過,但顯然在誘人的流量面前,正確性都是可以在文章上線後再來處理的事情。
甚至以這次事件來說,媒體先以錯誤的標題引起閱聽人注意,早已賺了一波流量,那麼被罵之後再改,似乎也不痛不癢。
二、缺乏對基層人才的系統性訓練
至於會把「沒有添乘員陪伴」直接讀成「非團客」這件事情,恐怕不是日文能力不足、就是不夠用心(或說沒有餘裕能用心)吧?
我們在Google搜尋「添乘員」,其實就會跳出維基百科的日文頁面,若有比能看懂五十音再多一點點的基礎日文程度,大概就能從頁面中讀出來,添乘員指的是「要與旅行社的團客同行的人」。不過,如果直接從維基百科切換語言,那麼就會來到「導遊」的中文頁面,也許這就是造成誤會的起因。
我們當然不會認為每個基層記者都該要是外文大師,但,以我看過的景況,媒體業裡似乎常常是「你好像會一點日文,那你平常多注意日本新聞」,這樣外文譯電的問題就解決了。那麼出現翻譯錯誤的時候,又該怪誰?
對基層記者來說,也許常常感到「被放生」,工作只是日復一日地完成被交辦的稿量與業務,一切都不比流量來得重要。
培養有採訪能力的記者是花錢而且辛苦的,但如果媒體只想要一批接著一批能夠快速從網路上找哏發稿的「工讀生」,又不給他們成長與訓練的機會,任何人都知道長遠來看只有傷害。
三、慣於用挑起讀者情緒的方式吸引注意
說到底,每個問題都在追求流量上。
有一種「媒體技巧」是這樣的:把同一件事情拆成好幾篇稿件,每篇稿件裡都刻意不做平衡報導,也就是說不同稿件裡面看到的都是不同立場。這麼一來會怎樣呢?
有一種讀者會找到自己的同溫層,大力讚揚這間公司講話真中肯。更多的讀者會看到和自己立場相反的文章,憤怒地過去筆戰。不管哪一種,媒體都可以得到流量。
而會發現這件事的讀者意外地不太多,因為「有7成的FB用戶只看標題就分享」──其實這也是一個小騙局,這是外文科學媒體《The Science Post》刻意寫出來的標題,如果你點開那篇文章,就會發現裡面是拉丁文寫成的亂數假文,但這篇文章的確有超過5萬人分享(嗯,或者這之中有很多人是故意想要跟著釣魚?)。
更不用說大家都知道的,媒體經常「幫你決定情緒」。
開頭用「慟!」、「泯滅人性!」等等帶有價值判斷的標題實在太過常見,只可惜這樣的文章還真的比較容易被點閱、分享,於是就演變成我們每天看到的惡性循環。
在這種「致力於挑起閱聽人情緒」的習慣之下,從原文新聞中截出最聳動的部分來下標,好像也不讓人意外了。
(圖片:Unsplash)
---
話又說回來,新聞會有寫錯的時候其實難免,重要的終究是在錯誤發生之後如何負責,但無數同業一起寫錯、修正後還是錯,那顯然是媒體不負責任的同時,整個產業也發生了什麼問題。這種「集體翻車」會不斷發生,產業裡的所有人都難辭其咎。
閱聽人的喜好,甚至說素質,當然也有其責任,但握有更多資源的媒體一方,又真的可以只靠「讀者愛看」這一句話,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嗎?
反正稿量不夠、要先解決眼前流量下滑的問題,其他都可以再說……
真的嗎?都是別人的錯?都是讀者活該?
平穩的報導沒有流量、挑起對立更有機會豐收。目前這是很無奈的事實。
但當媒體不在乎自己的專業、比起讀者的信任更在乎一時的流量時,總有一天也會被看破手腳、在時代的洪流中被淘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本明年1月推「預先通關」 台灣旅客優先適用】 根據日本NHK報導,明年1月起,日本政府將推出「預先通關」系統,由台灣旅客最先開始適用。 辦理預先通關的旅客,可在出發前完成大部分的入境審查,縮短入境日本通關時間。
Thumbnail
最近到日本遊玩的國際觀光旅客多到進出關都是種煎熬,背後支撐起龐大數字的國家當然包含台灣,於是我上中華民國統計網來看看部分數據... 以113年3月的月統計來看 {國人出國人次132萬,超過9成集中在亞洲(先前最高158萬)} > {來台旅客人次81萬(先前最高114萬)},大約為1.6倍 國人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訂車票、訂房、旅平險、買網路、到實際登日後的觀察,詳細介紹了疫情後日本旅遊的注意事項和新型態,還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旅遊小技巧。
Thumbnail
日本觀光進入狂熱 日本3月外國客破300萬人 創單月新高 高雄小港機場 高雄小港機場已有提供越南語服務的志工 要出境的時候聽到志工跟遊客說那些年輕人是為了看馬英九(?)跟蔣萬安的(?) 喂~別亂講啦! 沖繩行分享 瀨長島 美國村 沒什麼好玩的 大概就看看建築(個人
Thumbnail
文、圖/台灣微告   日商台灣微告旗下日本流行情報網站 Japaholic 公布《日本旅遊調查大公開》發現台灣人在疫情解封後赴日遊玩習慣已有所不同。根據日本觀光廳於 2023 年的統計發現,去年台灣旅日人數暴增近 8,000 倍,人數高達 420 萬人,成長率是全球之冠,旅日成本低再加
12/26/2016 身為旅客   旅行團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身為旅客我却沒什麼經驗。   帶團時,總是會遇到團員第一天就來告訴我他或她有領隊證。 當然,會這麼作的人必然有其道理,但我寧可選擇不這麼作。 同樣的外語領隊,依然有不同的地域及領域,而別說其個人風格了。   雖然沒有充
Thumbnail
年假剛完上了三天班,旋又跟團去沖繩旅遊。 這團是老婆菜市場揪團湊人數捧場的,避開春節熱門檔期,既便宜許多又避開擁擠人潮。 台灣領隊在落地後將團隊交接給當地女導遊,姑且稱之“蔡導”。 這蔡導是台灣人,原在東京留學,打工之際被婆婆相中成了日本媳婦,因為老公出軌而轉到沖繩擔任導遊(可常見故鄉人 沖繩
Thumbnail
隨著旅遊限制的解除,日本成為了許多旅行愛好者的首選目的地,許多人熱切地搜尋著有關日本旅遊的資訊,希望藉此擺脫疫情帶來的壓抑情緒。2023年,高檔的日本旅遊團特別受到關注,它們提供了全面而豐富的行程,覆蓋日本多個著名地區,如關東、關西、東北、北海道、中部北陸以及四國九州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本明年1月推「預先通關」 台灣旅客優先適用】 根據日本NHK報導,明年1月起,日本政府將推出「預先通關」系統,由台灣旅客最先開始適用。 辦理預先通關的旅客,可在出發前完成大部分的入境審查,縮短入境日本通關時間。
Thumbnail
最近到日本遊玩的國際觀光旅客多到進出關都是種煎熬,背後支撐起龐大數字的國家當然包含台灣,於是我上中華民國統計網來看看部分數據... 以113年3月的月統計來看 {國人出國人次132萬,超過9成集中在亞洲(先前最高158萬)} > {來台旅客人次81萬(先前最高114萬)},大約為1.6倍 國人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訂車票、訂房、旅平險、買網路、到實際登日後的觀察,詳細介紹了疫情後日本旅遊的注意事項和新型態,還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旅遊小技巧。
Thumbnail
日本觀光進入狂熱 日本3月外國客破300萬人 創單月新高 高雄小港機場 高雄小港機場已有提供越南語服務的志工 要出境的時候聽到志工跟遊客說那些年輕人是為了看馬英九(?)跟蔣萬安的(?) 喂~別亂講啦! 沖繩行分享 瀨長島 美國村 沒什麼好玩的 大概就看看建築(個人
Thumbnail
文、圖/台灣微告   日商台灣微告旗下日本流行情報網站 Japaholic 公布《日本旅遊調查大公開》發現台灣人在疫情解封後赴日遊玩習慣已有所不同。根據日本觀光廳於 2023 年的統計發現,去年台灣旅日人數暴增近 8,000 倍,人數高達 420 萬人,成長率是全球之冠,旅日成本低再加
12/26/2016 身為旅客   旅行團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身為旅客我却沒什麼經驗。   帶團時,總是會遇到團員第一天就來告訴我他或她有領隊證。 當然,會這麼作的人必然有其道理,但我寧可選擇不這麼作。 同樣的外語領隊,依然有不同的地域及領域,而別說其個人風格了。   雖然沒有充
Thumbnail
年假剛完上了三天班,旋又跟團去沖繩旅遊。 這團是老婆菜市場揪團湊人數捧場的,避開春節熱門檔期,既便宜許多又避開擁擠人潮。 台灣領隊在落地後將團隊交接給當地女導遊,姑且稱之“蔡導”。 這蔡導是台灣人,原在東京留學,打工之際被婆婆相中成了日本媳婦,因為老公出軌而轉到沖繩擔任導遊(可常見故鄉人 沖繩
Thumbnail
隨著旅遊限制的解除,日本成為了許多旅行愛好者的首選目的地,許多人熱切地搜尋著有關日本旅遊的資訊,希望藉此擺脫疫情帶來的壓抑情緒。2023年,高檔的日本旅遊團特別受到關注,它們提供了全面而豐富的行程,覆蓋日本多個著名地區,如關東、關西、東北、北海道、中部北陸以及四國九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