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劇心得│解讀惡之心的人們(악의 마음을 읽는 자들):為黑暗的世界點一盞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人性幽微黑暗的神祕面總是讓人探究不清,只要是人類社會存在一天,永遠存在犯罪。犯罪題材一直是怎麼拍都拍不爛的主題,內容不管是邪不勝正或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劇情套路或反套路,喜歡這味的觀眾依舊忠實。許多犯罪類型的連續劇描述犯罪行為、惡人的誕生、充滿正義的追擊過程,要從中找到新觀點、新題材是很困難的。過去也不乏以犯罪側寫師為題材的作品,然而以真實事件/人物改編,以職人劇的角度出發,從頭到尾緊扣韓國第一號犯罪側寫師的心路歷程,讓《解讀惡之心的人們》看起來跟其他犯罪戲劇有點不一樣。

raw-image

回歸到人的身上

韓國翻拍過很多刑案,《解讀惡之心的人們》從犯罪側寫師從無到有的過程切入,由故事原型權一容教授全程參與,讓整部劇的還原度和細緻度提升許多。與其他犯罪類型劇種著重犯罪手法、尋找線索這樣的過程相比,篇幅重點放在刻畫側寫師的工作內容以及與犯罪者的對談。同時描繪了韓國警界當時是如何從「抓到犯人就結束」的觀念,轉變成注重「防範未來犯罪可能性」的重要過程。

戲裡幾乎還原了權一容教授與罪犯的訪談內容,尤其忠實還原案件罪犯曾經說過的話,不乏價值觀偏差令人氣結的各種言論。飾演犯罪者的對手演員們相當出色,面談劇情總是讓人看得義憤填膺。這種情況下,警察們必須忍耐不適,努力按下心裡的情緒巨浪,外表不動聲色地繼續與犯人心理角力,但我想觀眾眉頭想必早就皺成一團。大概是我相當投入觀看,因而感染到主角宋霞永極度壓抑的情緒,讓很少做惡夢的我甚至在觀劇完幾天後,在夢裡替宋霞永大哭一場。

權一容教授因職業導致的身心問題提前退休,近年來開始出現上節目。每次看到他談論對犯罪的看法,總是能在他溫文談吐之下感受出他多麼痛恨犯罪,並同時展露出對人的關懷;曾為警察組織一員的他從不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或夢想,總是務實地扮演自己在組織裡的角色。本劇飾演主角宋霞永的演員金南佶描述權一容教授就像嬰兒一樣擁有純淨的心靈,卻要面對最險惡的犯罪者。這份純淨之心在《解讀惡之心的人們》裡化成宋霞永的強大共感能力,讓觀眾更能理解這份工作面臨的心理壓力。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後段劇情中,宋霞永為了理解罪犯的心理,選擇以類似方法演技的「移入」方式去模擬罪犯的心理活動,結果造成自己沒有真實犯意,詭異言行卻離惡魔越來越近,讓國榮秀組長(陳善奎飾)感到憂心不已。急於抓到犯人,不惜犧牲自己的宋霞永最後因一場車禍限制行動後,才能暫停走在入魔邊緣的危險行徑。這段時間關心他的人很多,體驗了普通人的生活與幸福,重新思考自己是否還要再投入這麼寂寞又痛苦工作。

這段劇情轉折是騙走我最多眼淚的部分。觀眾跟著宋霞永壓抑這麼久,經歷這麼多場與凶惡罪犯的對談,完全體會他想逃避的心情。當他發現其實自己不是一個人面對,也可以再多依賴同事、家人一些,當他對著老是躲著霞永、充滿愧疚的國組長說「辦公室見」,我也跟著如釋重負。同事間溫暖的關懷與人情味為這部籠罩著黑暗色調的戲劇帶來一絲安慰。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不斷想傳達下列理念:

  • 這份工作是為了被害者和被害者家屬努力
  • 犯罪會進化,但絕對沒有完美犯罪
  • 犯罪側寫師不是像警察的心理學家,而是像心理學家的警察
  • 別聽信犯罪者合理化自己作為的說法,他們只是挑選弱者下手的卑劣犯罪者

只有人類才會犯罪,也只有人類才懂得發展對策,不幸的是文明不斷發展,新型犯罪也不斷推陳出新,以其他國家的犯罪發展為鑑,結合當地民情及時空環境,走在犯罪前面展開積極作為,才能避免更多憾事發生。然而防範犯罪不能只依靠一小群人的努力,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想辦法改變越發冷漠的社會。

犯罪類型反映社會變化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也可說是韓國警察轉變成科學辦案的歷史。90年代末期的韓國警察還在憑直覺、逼供取得自白,以破案為第一。科學鑑識係的國榮秀不斷強調以美國為前例,在政經動盪之下,極可能會出現無明顯動機、無指定對象的犯罪類型。當時韓國政治上正從軍政府轉型為民主政治,似乎欣欣向榮充滿前景,卻在1997年面臨金融風暴國家破產,財產泡沫化。國榮秀預見韓國可能會開始出現無差別攻擊犯罪,力薦上級成立犯罪側寫分析小組。《解讀惡之心的人們》裡幾位連續殺人狂正是在如此環境之下誕生,懷抱純然的惡意傷害陌生人。

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之後,來到資訊爆炸的現在,隨著網路和手機的普遍化,原本詐騙、盜帳號的數位犯罪也開始出現各種變形。2020年韓國爆出結合釣魚手法誘拍性剝削影像獲利,並進一步控制被害人生活的數位性犯罪案件「N號房/博士房事件」,震撼韓國社會。數位時代人手一機,被拍攝性剝削物似乎也已經見怪不怪,然而這宗案件的特別之處在於數位性犯罪結合了組織犯罪的特點,讓繳費會員藉由參與犯罪行為得到升級機會,惡意不只在虛擬空間擴散,甚至衍伸成實體犯罪行為。數位性犯罪在量刑上相對輕微,而此案犯行惡劣、牽涉者眾,乃因此案適用組織犯罪法條才能讓主嫌趙周彬判處40年徒刑。

法律跟不上犯罪發展的理由之一,在於犯罪形式的變化與社會的轉變、人心變化息息相關。聽戴伸峰教授參與的法學podcast節目時,他提到現在的科技進步養成人類習於立即回饋,甚至改變了大腦結構,影響現在的孩子在得不到立即回饋時更容易產生挫折感,因此孩子們與我們面對環境變化的反應有所不同。在《解讀惡之心的人們》因北京冬季奧運停播的三週期間,權教授和金南佶拍攝與本劇相關的對談,為本劇做了不少犯罪心理學相關補充。對談裡呼應戴教授提到的內容,犯罪者思考環境刺激的方式和一般人不同,偏執消極的思維可能會造成攻擊反應。這讓我連結到人們應該更留意社會互動以及加強認識情緒,我們必須留意、關懷、理解並引導這樣的人,給予適時正面回饋,才有機會讓潛在犯罪因子降低。

弗林效應指出人類智能在這一百年間逐漸升高,各種環境因素加上科技發展影響之下,現在的人比以前的人更聰明。倘若這是普遍現象,犯罪者也可能比以前更聰明,除了前述的環境因素、時代因素,再加上彷若文明病的精神疾患,這麼多複雜的變因讓防範犯罪更是難上加難。

成長型連續劇

可能是因為題材太黑暗,所以劇中除了犯罪者和被調來打混不做事的金係長(徐東甲飾)之外,主要角色都蠻善良討喜的。犯罪分析小組裡宋霞永是個又內斂又悶的人,幸虧有國榮秀組長活絡氣氛,而組內的分析員鄭宇宙(厲雲飾)動作快又貼心機伶,在這麼消磨心理能量的工作裡有組員們一同朝向著同一目標努力,互動起來相當舒服溫暖。

我特別喜歡由陳善奎飾演的國榮秀組長,他時時關心組員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而且使用的慶尚道方言有點不一樣,特別帶著人情味和知性氣息。他常常問宋霞永吃飯了沒,宋霞永回「沒有想吃飯的感覺」,他就會回:「飯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想的。」催促宋霞永要記得吃飯。另外提一下,金南佶為了傳達角色在前後期心理狀態的差異,刻意減肥讓臉變瘦以符合角色憔悴的狀態。也難怪國榮秀看到宋霞永如此憔悴,三不五時就關心他有沒有好好吃飯。

國榮秀組長也是談心的好對象。他關心下屬但不過度干涉,善於傾聽,並適時開導他們。可是他也有自己的情緒要處理,面對殺童案的犯人,身為人父的他實在難忍憤怒;身為大雁爸爸的他偶爾想聽聽太太孩子聲音,找回努力的動力,打電話給海外的太太說話時他脆弱的模樣讓人好心疼。對下屬溫柔的他信念堅定,總是表現得相當包容、理解,但在吉票前輩(金元海飾)面前就變成任性的後輩、堅持己見的倔脾氣,吉票前輩總是拿他沒辦法,只好任他吐苦水(撒嬌?)。

內斂的宋霞永越來越難以負荷負面情感,國榮秀都看在眼裡,卻勸不動固執的霞永。霞永出了車禍後他相當自責,找吉票前輩喝酒談心,因為他開始懷疑自己拉著霞永下水是不是反而害了他。吉票沒有給榮秀什麼實質建議,但是他肯定榮秀在警職上的堅定,同時吐露出對榮秀深深的擔憂,這段對話相當動容(換句話說相當刻意煽情,但我吃這套XD)。我們都知道遇到難過的事,不管是消化緒或找出答案都需要時間,這段時間唯有身邊的支持和關懷才能好好撐下去。許吉票之於國榮秀,國榮秀之於宋霞永,職場上要能擁有真心為你好的同事/主管真是夫復何求!

私心放了這三位的互動,很愛吵但彼此很有愛。(可惜沒有中文)
官職上是白俊植科長>許吉票隊長>國榮秀組長,人物之間的食物鍊是倒過來的。
話說我非常喜歡金元海這位甘草演員,帶著喜感的瘦扁外型總讓我想起陳竹昇。

原隸屬機搜隊的尹泰九組長(金素辰飾)則象徵了一般警隊同仁的立場,一直以來警察處理重大刑案都是按著經驗進行,而且在第一線奔走的警察怎麼看得慣被坐辦公室的指指點點。隨著協同辦案的相處與努力,終於證明犯罪分析小組和第一線奔走的警察都是懷抱著急切著想破案的心情。得到機搜隊的認同,也改變了其他同仁對犯罪分析小組的看法。

除去《解讀惡之心的人們》描寫犯罪側寫師如何透過與最惡劣的犯罪者面談,試著理解犯罪為什麼會發生之外,從劇情走勢看起來仍是一種成長型連續劇。因為各種事件的推進之下,不只是犯罪分析小組漸漸受到組織的重視,同事之間的互動與扶持也越來越緊密。也因為組織目標、人際互動和主角的心靈都在成長,劇情在最後兩集的步調從黑暗轉成明亮,讓單打獨鬥的無力感變成團隊合作打怪的踏實。
當然,置入性行銷也幫很多忙,不符年代的烤腸餐廳提供了大家歡樂說笑的聚餐場所,Maxim則賜給忙碌的犯罪分析小組喝咖啡的悠閒時光,更別說國榮秀帶宋霞永去剪頭髮護髮,這些擠到劇情後段不得不置入的商品/場所固然擺在劇裡看起來很突兀,但換個角度想,倒是讓這些對應到真實人物的角色們,藉由置入性行銷的機會在《解讀惡之心的人們》宇宙得以喘息。

為黑暗的世界點一盞燈

宋霞永問新來報到的宇宙為什麼來分析組,宇宙沒什麼想法就隨便說了個答案。聽到宇宙的回答,宋霞永為他說了一個故事:

有個盲人提著燈走在路上,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點燈,反正他又看不見。
盲人答道,他希望別人看到燈火,別跌倒了。
盲人點燈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照亮別人的路。
面對犯罪的工作,如果不用這個心態是很難撐下去的。

《解讀惡之心的人們》讓我再次體悟到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為了讓這個世界更安全,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像盲人點燈不是為了自己,哪怕僅能在黑暗之中亮起微微光芒,也想幫別人照亮道路的心意,最終能成為替這個世界帶來更多光明的火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迪麥-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14
閱讀心得│破案神探二部曲:弱者的反擊法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廢物青年.迪麥
94會員
265內容數
廢物文青的娛樂生活
廢物青年.迪麥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本片改編自瑞典小說《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改編的電影,描述一位固執、憤世嫉俗的老先生奧托,在喪妻之痛後,企圖尋死卻不斷被鄰居干擾,進而產生溫馨互動的故事。影評認為本片溫馨感人,適合喜歡小品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2025/04/21
本片改編自瑞典小說《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改編的電影,描述一位固執、憤世嫉俗的老先生奧托,在喪妻之痛後,企圖尋死卻不斷被鄰居干擾,進而產生溫馨互動的故事。影評認為本片溫馨感人,適合喜歡小品電影的觀眾。
Thumbnail
2025/03/18
這部2013年由具教煥自編自導自演的短片《獨立電影導演們為何不給DVD?》,以喜劇手法呈現韓國獨立電影導演們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掙扎。透過一位演員拜訪多位導演的故事,探討獨立電影創作的困境與堅持。
Thumbnail
2025/03/18
這部2013年由具教煥自編自導自演的短片《獨立電影導演們為何不給DVD?》,以喜劇手法呈現韓國獨立電影導演們在理想與現實間的掙扎。透過一位演員拜訪多位導演的故事,探討獨立電影創作的困境與堅持。
Thumbnail
2025/03/07
日劇《易普症》心得分享,探討劇情、角色設定、演員表現及個人觀點,並包含對劇中細節的有趣吐槽。
Thumbnail
2025/03/07
日劇《易普症》心得分享,探討劇情、角色設定、演員表現及個人觀點,並包含對劇中細節的有趣吐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韓劇《解讀惡之心的人們》主角原型、長年接觸最兇殘殺人犯的犯罪側寫師,徹底剖析犯罪的背後根本原因,揭露隱匿在日常中的危險,保護我們自己、周遭的親友,與正在成長的孩子們。
Thumbnail
我很沈迷信號、殺人回憶這兩部作品,雖然看的時候嚇個半死但真的很喜歡 可能是對於犯罪者的不能理解,他們是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扭轉 而成為殺人者、傷害老人、性侵兒童,對此感到困惑跟好奇。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 會是善惡參半,而人類的經歷決定這其中的比例變動嗎? 我很喜歡作者(指犯罪側寫師
Thumbnail
我很沈迷信號、殺人回憶這兩部作品,雖然看的時候嚇個半死但真的很喜歡 可能是對於犯罪者的不能理解,他們是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扭轉 而成為殺人者、傷害老人、性侵兒童,對此感到困惑跟好奇。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呢? 會是善惡參半,而人類的經歷決定這其中的比例變動嗎? 我很喜歡作者(指犯罪側寫師
Thumbnail
看慣了使用最先進鑑定儀器的日劇和美劇等影集,也就見怪不怪,就算搬出再厲害的武器都習以為常,所以剛開始幾集真的有點不習慣,總覺得好落伍,連監視器畫面都不太清楚,不過看了幾集之後便覺得回到最初的辦案方式才能讓觀眾專注在每個角色的演技和人物的個性上。 很喜歡主角這種外冷內熱,看似淡漠、又難以親近,實際上卻
Thumbnail
看慣了使用最先進鑑定儀器的日劇和美劇等影集,也就見怪不怪,就算搬出再厲害的武器都習以為常,所以剛開始幾集真的有點不習慣,總覺得好落伍,連監視器畫面都不太清楚,不過看了幾集之後便覺得回到最初的辦案方式才能讓觀眾專注在每個角色的演技和人物的個性上。 很喜歡主角這種外冷內熱,看似淡漠、又難以親近,實際上卻
Thumbnail
如同在前言部分,作者就自述這是一本「略顯鬆散」的作品,就內容而言,確實也比較缺乏系統性的整理,或許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及其他考量,在描述案件時往往有種隔靴搔癢之感;有些部分比起「職人寫作」,更接近於作者本身的心得分享。
Thumbnail
如同在前言部分,作者就自述這是一本「略顯鬆散」的作品,就內容而言,確實也比較缺乏系統性的整理,或許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及其他考量,在描述案件時往往有種隔靴搔癢之感;有些部分比起「職人寫作」,更接近於作者本身的心得分享。
Thumbnail
許多犯罪類型的連續劇描述犯罪行為、惡人的誕生、充滿正義的追擊過程,要從中找到新觀點、新題材是很困難的。過去也不乏以犯罪側寫師為題材的作品,然而以真實事件/人物改編,以職人劇的角度出發,從頭到尾緊扣韓國第一號犯罪側寫師的心路歷程,讓《解讀惡之心的人們》看起來跟其他犯罪戲劇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許多犯罪類型的連續劇描述犯罪行為、惡人的誕生、充滿正義的追擊過程,要從中找到新觀點、新題材是很困難的。過去也不乏以犯罪側寫師為題材的作品,然而以真實事件/人物改編,以職人劇的角度出發,從頭到尾緊扣韓國第一號犯罪側寫師的心路歷程,讓《解讀惡之心的人們》看起來跟其他犯罪戲劇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看信號的時候對犯罪側寫師這個職業感到興趣,一直想找犯罪心理相關的書籍,終於看到跟犯罪側寫師有關的書,立馬購入。
Thumbnail
看信號的時候對犯罪側寫師這個職業感到興趣,一直想找犯罪心理相關的書籍,終於看到跟犯罪側寫師有關的書,立馬購入。
Thumbnail
韓國SBS於2022年1月播出的《解讀惡之心的人們》(英語:Through the Darkness),沒有像同類講述「罪犯側寫師」的美劇般神化側寫師的能力,反而透過他們調查嚴重罪犯時出現自身的心理爭扎,甚至想到辭職不幹,上述尼采的話,就是故事主人翁的感慨。
Thumbnail
韓國SBS於2022年1月播出的《解讀惡之心的人們》(英語:Through the Darkness),沒有像同類講述「罪犯側寫師」的美劇般神化側寫師的能力,反而透過他們調查嚴重罪犯時出現自身的心理爭扎,甚至想到辭職不幹,上述尼采的話,就是故事主人翁的感慨。
Thumbnail
劇情內容大綱 是一部講述沒有監視器(CCTV)、心理精神疾病及側寫師的年代, 因為極惡的罪犯連續出現,造成大韓民國陷入恐懼之中,為了追捕那些惡魔, 需要傾聽他們內心聲音的側寫師們的犯罪推理故事。
Thumbnail
劇情內容大綱 是一部講述沒有監視器(CCTV)、心理精神疾病及側寫師的年代, 因為極惡的罪犯連續出現,造成大韓民國陷入恐懼之中,為了追捕那些惡魔, 需要傾聽他們內心聲音的側寫師們的犯罪推理故事。
Thumbnail
你知道「犯罪側寫」是什麼嗎?透過犯罪側寫師的視角,讓我們一同窺探犯罪者的黑暗心靈⋯⋯
Thumbnail
你知道「犯罪側寫」是什麼嗎?透過犯罪側寫師的視角,讓我們一同窺探犯罪者的黑暗心靈⋯⋯
Thumbnail
這不是小說,是記者透過訪問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從2000年開始,創立第一個警察犯罪調查組之後,經手一連串殺人案件的心路歷程的紀錄。
Thumbnail
這不是小說,是記者透過訪問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從2000年開始,創立第一個警察犯罪調查組之後,經手一連串殺人案件的心路歷程的紀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