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難搞先生》改編自2015年的瑞典電影《明天別再來敲門》,原著是瑞典小說《明天別再來敲門》(En man som heter Ove)。之前看到《超難搞先生》的預告就蠻想看的,溫馨感人的小品加上影帝加持,可預期是四平八穩的作品。
有些評價認為瑞典版和小說比較好看,也許這是事實,雖然我沒看過原版和小說,仍覺得湯姆漢克的好好先生螢幕形象太深,很難說服大家他嘴有多壞、脾氣多大,顯得他後期的轉變沒有那麼反轉特別。然而現實一點來想,若不是由湯姆漢克掛頭牌、美國好萊塢出品,這個故事恐怕要花更多時間才會被市場注意到吧!

奧托的臭脾氣已然成為一種人設,明明是個熱心又有原則的阿伯,老是邊發牢騷邊幫忙。這是因為開朗溫暖的妻子索妮婭是奧托生命的重心,索妮婭因車禍失去了孩子且半身不遂之後,奧托變得非常憤怒,他極力訴求無障礙設施卻被建商無視,甚至被踢出管委會,這使他更憎恨建商。
日子還是要過,索妮婭是這麼說的。
奧托每天巡邏看有沒有人亂停車以確保出入無礙,檢查亂丟的回收垃圾和是誰亂丟傳單,他對社區的關懷是因為這是他與索妮婭共同建立的家園,即使索妮婭不在了,他還是習慣性地做這些事,連決定赴死的日子也是。就像他無法收拾索妮婭的遺物,社區裡到處都是他與索妮婭一起生活的痕跡,他是刻意維護著這一切,沉浸在悲傷裡不想走出來。
傷痕累累的靈魂
老鄰居們知道奧托為什麼有這種轉變,包容著奧托的固執與壞脾氣,沒有因此真的與他對立。瑪麗索與湯米帶著兩個可愛的小女孩搬進了這個社區,是即將迎來第三個寶寶的可愛小家庭,瑪麗索的開朗大方也許讓奧托想起了愛妻索妮婭,讓瑪麗索種種有心無心的干預漸漸瓦解他築起的心牆。有觀眾認為瑪麗索早從第一次上門就看出奧托想尋死,才一直鍥而不捨的敲門。我倒覺得她沒這麼神通,只是從奧托身上看到父親的影子,知道奧托的嘴硬不友善只是一種習慣,只要合理地撒嬌一下,老先生通常都會同意的。
不知道是否是拉丁族群血液裡的自來熟,瑪麗索很不怕麻煩奧托,每次都會稍稍越過奧托畫出的社交距離。幫忙停車、借羅賴巴、借梯子、送瑪麗索去醫院、幫忙帶孩子,被稱為摔角手阿公的奧托在太太索妮婭離世後再次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親切大方的瑪麗索還是有不自信的地方,當她在奧托的指導開車上路,因為差點撞上前車感到非常沮喪,後車又瘋狂按喇叭,讓她再也沒辦法提起勁上路。奧托凶狠地下車罵起後車,再回到車上用嚴厲的語氣跟瑪麗索說話,瑪麗索以為自己要被奧托用難聽話斥責了。對誰總是看不順眼,把罵人白痴當口頭禪的奧托卻嚴肅地對瑪麗索說:
妳生了兩個孩子,很快有第三個。妳學了新語言,從很遠的國家來到這裡,上學接受教育,嫁了個笨老公,妳把全家照顧得好好的,因此學會開車絕對沒問題。這世界上這麼多白痴都會開車,妳不是白痴,妳一定學得會。
瑪麗索收起眼淚,重新整理情緒後上路,順利開車並一次停好車,兩人進了一間西點店,讓奧托好好分享了下午茶與他的人生故事。我們這時才拼湊出奧托經歷了什麼事,是什麼令他這麼憤怒。
說到底,他只是個傷痕累累的溫柔靈魂。
你的身邊還有人
《超難搞先生》是一部關於孤獨、失落、與重新連結的小品故事,沒什麼特別驚奇的轉折,卻讓觀眾能從奧托與鄰里溫馨中得到療癒。描寫孤獨失意人的電影很多,我想起《我的鯨魚老爸》,主角查理也是陷於喪偶之痛而選擇慢性自殺一途,但比起主角查理的自我封閉與自溺,奧托的人際支持比較強烈,加上固執性格堅持原則,讓他老是看不過去而出手相助。
我們多少都有把自己包成刺猬卻又渴求擁抱的時候,明明知道對方出於關心卻不計後果地刺傷對方,讓對方心灰意冷。奧托過於鑽牛角尖並刻意沉浸在其中,他對這點是有自覺的,因此當奧托聽到瑪麗索含著淚說出她被奧托關在門外的擔憂和氣憤時,真切感受到他對瑪麗索造成的傷害。面對這麼關心他的人,他終於能好好說出自己多麼思念亡妻,甚至他打算與亡妻於天堂相會的計劃。
你應該感到高興,有人想幫你度過糟糕的一天,就算他們是白癡。
不知道大家從這個故事裡接收到什麼樣的訊息,最直觀的可能是「我們應該要多多關懷週邊的人」、「討厭鬼也許有自己的故事」,但由於我比較能認同奧托的孤獨感和負面情緒的面向,所以我接收到的訊息是「不要覺得自己不被需要,不要覺得自己是一個人」 ,對於別人的關心不要過於抗拒。
換個角度想想,我們身邊是否有那個想幫忙我們度過糟糕的一天的人,又或是我們自己也有能力成為那個人。那麼一來,這世界就會變得稍微沒那麼絕望吧!
超難搞先生(A Man Called Otto)
上映年份:2022年
導演:馬克福斯特(Marc Forster)
編劇:弗雷德里克巴克曼(Fredrik Backman)、 漢內斯霍爾姆(Hannes Martin Holm)
改編原著: 明天別再來敲門、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
演員:湯姆漢克(Tom Hanks)、瑪莉安娜特維諾(Mariana Treviñ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