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原文+白話)

2022/09/05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備註(二):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我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
備註(三):佛將入涅槃,眾弟子都哭起來,尤其是阿難,他是佛的堂弟,又是侍者,所以泣不成聲,這時有阿那律尊者,就對阿難說:「你不能哭,應該趕快問佛,怎麼安排後事?」阿難說:「要問什麼後事呢?」尊者回應要請問佛四件事,其中第三件事則為「佛滅度後,將來結集經典時,一切經典,以何為首?」佛答:「一切經典,當安『如是我聞』,和六種成就,才能表示經典圓滿,及證明是佛所說的。」
備註(四):息爭論:阿難還未證四果,當時佛的弟子,多是四果大阿羅漢,老參上座,資格和身份都比阿難高深,如果是阿難所說的經典,大家都不佩服,但若加上「如是我聞」,大家便知道,不是阿難說的,而是佛所說,阿難的記性特別強,佛在四十九年中,所說的經典,他都能詳細記得,有條不紊,不會雜亂。現經典前面加上「如是我聞」,這一切法,都是我阿難,從佛處所聽聞的,大眾才不會有爭論。
備註(五):異外道:外道經首,多安阿或嚘作為開始,佛則咐囑安「如是我聞」,以便和外道不同。
備註(六):法華經二十八品中,天台智者大師將〈序品〉至〈安樂行品〉為止的前十四品稱為「迹門」,從〈地湧出品〉至〈普賢菩薩勸發品〉為止的後十四品稱為「本門」,並把第二〈方便品〉與第十六〈如來壽量品〉,分別視作「迹門」和「本門」的核心。
備註(七):第二十五〈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經)是法華經中最有名的一品;在東亞地區的流行程度,甚至超過其他各品,許多寺廟及殯葬法事單位,會單獨將該品從法華經中抽取出來印刷,方便信徒唱誦。該品描寫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種應化身尋聲救苦的事跡。
--------------------------------------------------------------------
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隨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
世尊滅度後,其有聞是經,若能隨喜者,為得幾所福。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至於餘處,若在僧坊,若空閒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裏,如其所聞,為父母、宗親、善友、知識、隨力演說,是諸人等,聞已、隨喜,復行轉教,餘人聞已,亦隨喜轉教,如是展轉、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隨喜功德,我今說之,汝當善聽。」
「若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若有形、無形,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無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眾生數者,有人求福,隨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一一眾生、與滿閻浮提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諸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眾生娛樂之具、隨意所欲,然此眾生、皆已衰老,年過八十,發白、面皺,將死不久,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即集此眾生,宣佈法化,示教利喜,一時皆得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盡諸有漏,於深禪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脫。於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寧為多否?」
彌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若是施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經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祇,何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
「又、阿逸多,若人為是經故,往詣僧坊,若坐、若立、須臾聽受,緣是功德,轉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馬、車乘、珍寶輦輿,及乘天宮。若復有人、於講法處坐,更有人來,勸令坐聽,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轉身得帝釋坐處,若梵王坐處,若轉輪聖王所坐之處。」
「阿逸多,若復有人、語餘人言:『有經、名法華,可共往聽。』即受其教,乃至須臾間聞,是人功德,轉身得與陀羅尼菩薩共生一處,利根智慧,百千萬世、終不瘖啞,口氣不臭,舌常無病,口亦無病,齒不垢黑、不黃、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縮、不粗澀、不瘡胗,亦不缺壞,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無諸可惡,鼻不匾□,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狹長,亦不窊曲,無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齒、悉皆嚴好,鼻修、高直,面貌圓滿,眉高而長,額廣、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見佛聞法、信受教誨。」
「阿逸多,汝且觀是、勸於一人令往聽法,功德如此,何況一心聽說、讀誦,而於大眾、為人分別如說修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人於法會,得聞是經典、乃至於一偈,隨喜為他說,
如是展轉教、至於第五十,最後人獲福、今當分別之。
如有大施主,供給無量眾,具滿八十歲、隨意之所欲,
見彼衰老相,發白而面皺,齒疏形枯竭,念其死不久,
我今應當教、令得於道果。即為方便說、涅槃真實法,
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汝等咸應當、疾生厭離心。
諸人聞是法,皆得阿羅漢,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脫。
最後第五十,聞一偈隨喜,是人福勝彼、不可為譬喻。
如是展轉聞,其福尚無量,何況於法會、初聞隨喜者。
若有勸一人、將引聽法華,言此經深妙,千萬劫難遇,
即受教往聽,乃至須臾聞,斯人之福報,今當分別說。
世世無口患,齒不疏黃黑,唇不厚褰缺,無有可惡相,
舌不乾黑短,鼻高修且直,額廣而平正,面目悉端嚴,
為人所喜見,口氣無臭穢,優缽華之香、當從其口出。
若故詣僧坊,欲聽法華經,須臾聞歡喜,今當說其福。
後生天人中,得妙象馬車、珍寶之輦輿,及乘天宮殿。
若於講法處、勸人坐聽經,是福因緣得、釋梵轉輪座。
何況一心聽,解說其義趣,如說而修行,其福不可量。
--------------------------------------------------------------------
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那時,彌勒大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啊!如果有善男信女,聽了這部法華經隨即欣喜的話,那所得的福報會有幾多呢?」
彌勒菩薩繼而用偈語說:
在世尊入滅離世之後,
要是有人聽了這部經,
若能夠隨即欣喜的話,
那可得多少的福報呢?
那時,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大菩薩說:「阿逸多啊!在如來入滅離世後,要是有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子、在家女子,以及其他有智慧的人,不管是年長或年幼的,只要聽聞這部經就隨即喜愛了。然後離開聽法的會埸,去到別處,或在僧坊、或在空地、或在城鎮、街巷、村落、鄉里等地方,如實把他所聽到的,來為父母、親戚、好友、知己等,根據自己的能力向他們演說。這些人們聽聞之後,也隨即喜愛了。又出外傳授教他人,其他人聽聞之後,亦隨即欣喜去傳授教人。這樣的輾轉繼續傳授,直到第五十個人。
阿逸多啊!那第五十位傳授教人的善男、信女,聞法隨即欣喜的功德,讓我現在告訴你吧,你要仔細的聽啊。比如在四百萬億、阿僧祇那麼多的世界裡,所有六趣與四生的眾生,包括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的,或是有形、無形的;有思想、無思想的;似乎有思想、似乎沒有思想的;沒有腳、兩隻腳、四隻腳、多隻腳的;這些同等是列為眾生類範圍數的。有一個人為了追求福報,就依隨各類眾生的需求,任何娛樂用具,都給與他們。每一眾生,供應充滿世界的金、銀、琉璃、大蚌殼、瑪瑙、珊瑚、琥珀等七種珍寶,以及象、馬、車輛,還有用七寶構成的宮殿、樓閣等。
這位大施主,這樣不斷的布施,已長達八十年了。便這樣的想:『我已給眾生布施各種娛樂用具,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了。但這些眾生都已衰老,年齡都滿八十歲,頭髮斑白,滿臉皺紋,不久就要死亡了,我應當盡快以佛法來教導他們啊。』於是便立即召集這些眾生,宣講佛法教導他們,開示教化實踐佛法,所帶來的利益和歡喜。一時之間,這些眾生都很快獲得,了斷三結七番生死的須陀洹道;天上、人間一番生死的斯陀含道;入涅槃不會再來人間的阿那含道;已除盡所有煩惱污濁,深入於禪定之中,獲得自由自在,有齊八種解脫的阿羅漢道了。你的意見如何?這位大施主所獲得的功德,是不是很多呢?」
彌勒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啊!這個人的功德極多,是不可衡量、沒有止境的。即使這位施主,僅給眾生布施一切娛樂用具,功德已是不可衡量了。何況更令眾生達到阿羅漢的成果啊。」
釋迦牟尼佛告訴彌勒說:「我現在明確的告訴你,這個人以一切的娛樂用具,布施給四百萬億、阿僧祇那麼多的世界裡,所有六趣的眾生;又令他們達到阿羅漢的成果,所獲得的功德,遠不及這位第五十個的人,聽了法華經的一段偈文,隨即欣喜之功德的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之一啊。甚至用算數、譬喻也不能知道有幾多的。
阿逸多啊!這位第五十個的人,輾轉的聽聞法華經,隨即欣喜的功德,尚且是不可衡量、沒有止境、阿僧祇那麼多了。何況是最初在法會中,聽聞法華經而隨即欣喜的人啊。他的福報就更卓越了,即使連不可衡量、沒有止境、阿僧祇那麼多,也不能相比的。
還有,阿逸多啊!如果有人為了這部經的緣故,專程前去僧坊,不論是坐著或是站著,只須片刻之間的聽受,由於這個功德,他來世轉生時,將可獲得頂級的象、馬、車輛、豪華轎車,以及乘坐飛天的空中宮殿。
又如果有人坐在宣講法華經的地方,當有別人來時,便勸他坐下來聽、或讓座給他坐下來,這個人的功德,是來世會轉生於帝釋停留的地方、或梵王停留的地方、或轉輪聖王停留的地方啊。
阿逸多啊!又如果有人告訴別人說:『有一部經,名叫《法華經》,我們一齊去聽吧。』隨即就接受他的提議。縱然是片刻的聆聽,這提議的人,功德是來世會轉生於與陀羅尼的菩薩,在同一處的地方出生啊。而且會資質優越、很有智慧;有百千萬世都不會成為啞巴;口不吐出臭氣,舌頭正常無病,口腔亦沒有病。牙齒沒有黑垢、不會變黃、不會疏漏、亦不缺落、排列整齊。嘴唇不下垂,也不上翻、捲縮;不粗糙語澀、無唇瘡濕爛;也不缺角、斷裂;亦不歪斜、肥厚;也不會發黃、發黑,沒有各種令人厭惡的形態。鼻子不扁塌,也不扭曲;臉色不黑,臉形也不狹長、亦不凹陷、彎曲,沒有任何令人不喜歡的相貌。唇、舌、牙齒都很端正、好看,鼻樑修長挺直,面貌圓潤飽滿,眉毛又高又長,額頭寬廣平正,靚人相貌樣樣有齊。還可生生世世都會遇見佛陀,聆聽佛法,信受佛陀教誨的。
阿逸多啊!你且來看看吧,勸一個人去聽法華經,功德就有這樣大;何況是專心地聽說、讀誦,繼而在大眾中為人分別解釋,如實的遵照教說去修行啊。」
當時釋尊,想重申說明這一段所講,就用偈語說:
如果有人在說法的會埸,可以聽聞得到這部經典,
即使僅祇是一段的偈文,隨即欣喜地向他人解說。
這樣的輾轉去傳授教人,直到最後第五十個的人,
這個最後的人所得福報,現在會詳細分別說明的。
就好比如有一位大施主,供給不可衡量多的眾生,
直到個個都年滿八十歲,完全跟足他們的需求了。
看見他們已衰老的模樣,頭髮斑白而且滿面皺紋,
牙齒疏落形貌枯竭疲弊。想到他們不久快將死去,
我現在必須要盡快教導,使他們取得佛道的成果。
即為權宜的方便而說出,一切法不生不滅的真理,
世間所有事物都不牢固,就像水上泡沫火中焰苗,
你們各等的眾生都應當,趕緊產生厭離的心態啊。
這些眾生聽到這種說法,通通都獲得阿羅漢成果,
具備有無礙自在六神通、三明和八種解脫的境地。
最後那位第五十個的人,聽聞一段偈文隨即欣喜,
這人的福報更勝那施主,是不可能用譬喻得知的。
這樣的輾轉相傳地聽聞,那個福報尚且不可衡量,
更何況是最初在法會中,初次聽聞隨即欣喜的人。
如果是有去勸導一個人,將他引領去聆聽法華經,
告訴他這部經深奧微妙,是千萬劫也難得值遇的。
隨即接受教導前往聆聽,縱然只是片刻間的聆聽,
那人這樣去勸人的福報,現在會詳細分別說明的。
是生生世世的無口腔病、牙齒不會疏漏發黑發黃、
嘴唇不厚不上翻不缺裂、沒有可令人厭惡的相貌;
舌頭不會乾裂焦黑短小、鼻樑高挺修長兼且筆直、
額頭寬高廣闊而且平正、面目都很端正輪廓分明、
成為人見人愛的可人兒。口腔沒有散發臭氣穢味,
聞起來有青蓮花的香氣,常從他的口中散發出來。
如果有人專程前往僧坊,是為了聆聽法華經之故,
即使只有片刻的歡喜聽,現在會說明那人的福報。
以後會出生天界人界裡、將獲得頂級的象馬車輛、
稀世珍寶名貴豪華轎車、及乘坐飛天的空中宮殿。
如果在說法華經的地方,勸人坐下來一同地聽經,
由於有這個福報的緣故,可得帝釋梵天輪王寶座。
何況是專心一意的聆聽、為人解析說明其中涵義、
如實的遵照教說而修行、那福報就更不可限量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強 強 S n a k e
    強 強 S n a k 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