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這個英國首都、該國最大的城市,不僅擁有
富比士(Forbes)2022年全球最佳城市排行前20名的頭銜,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成為許多觀光客熱愛的旅遊勝地。事實上倫敦打從中世紀開始,就已是英國的重要城市,它更見證了黑死病傳染、英國海上貿易以及宗教改革的過程。
在漫漫長的倫敦歲月中,曾因為一家麵包店的火災,讓整座城市燒了三天三夜,高達一萬間房子毀損,甚至連英國皇室成員都參與滅火行動,雖說不少人的資產付之一炬,但倫敦長年的鼠患問題,卻也根除了。
西元1666年的倫敦市中心,在歷經前兩年的多雨夏天後,迎來了乾燥的炎炎夏日,當時的倫敦市民被鼠疫搞得人仰馬翻,死亡人數突破10萬人。看著鼠疫橫行,許多英國貴族跟王室成員紛紛逃離倫敦市中心導致人口大外流。
就在大家期待1666年會是美好的1年時,沒想到9月更大的災難降臨了。1666年9月2日,在倫敦鐵橋附近的普丁巷(Pudding_Lane),一家麵包店發生了火災,火災在當時算是十分常見的災害,不過當時的社會還沒有建立消防系統,因此發生火災,滅火的工作都需要自己來完成,即便有人通知了倫敦市長,市長也認為居民們能夠自行解決。
火勢的確在居民的合力之下被撲滅了,然而火勢撲滅後,現場並沒有妥善處理火苗,乾燥炎熱的夏天搭配木製房屋,這讓火種有了最完美的助燃環境,火焰死灰復燃,甚至演變成更劇烈的火災。
大火伴隨著倫敦市區的強烈東風,加上易燃的木材屬性,一瞬間整排的住宅全部陷入火海,街道兩旁正在熊熊燃燒。由於事發地點屬於倫敦市的貧民區,這裡的住宅擁有並排特性,如同赤壁之戰的火燒連環船,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這時泰唔士和另一端的一位作家,皇家書記官山謬˙佩皮斯(Samuel Pepys)親眼目睹了對岸的大火,他看著一棟又一棟的房子燒了起來,眼看就快要燒到貴族集結的區域了,佩皮斯於是將這場火災的現況轉述給了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查理二世連忙找來幫手,試圖壓抑這場可怕火災,然而超過一半的倫敦市區皆陷入火海,就連查理二世自己都親自參與滅火仍無濟於事,最終大火燒到9月5日,終於在英國海軍奮力摧毀木造房屋之下,大火漸漸熄滅。
此時,倫敦早已經殘破不堪,就連當地指標性建築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的圓頂上,一部分也被火燒到融化,就連一些市政建築,如:倫敦皇家交易所、監獄也難逃祝融的襲擊。總計倫敦市區有八成以上的區域受到大火波及,1.3萬座的住宅毀於一旦,80多座教堂受到影響,更有將近7萬多到8萬多的人無家可歸,變成難民。
大火雖是燒完了,但最大的難題也出現了,倫敦殘破不堪,數以萬計的人無家可歸,當時預估損失金額高達1000萬英鎊(換算成現在的幣值大概是15億英鎊)根據統計,當時倫敦市區1年的收入也不過就是1.2萬英鎊,這極大的損失勢必造成英國政府的負擔。
然而也不全然都是壞事,前幾年的鼠患問題,大火襲擊下水道、暗巷、倉庫等容易滋生老鼠的地方後,倫敦市區的鼠患問題瞬間被一把火給解決了,而當時的英國政府也決定將木材改以密度較高的石頭建材來搭建房子,徹底杜絕鼠患問題。
在重建過程中,當時許多英國保險公司也順勢推出了房屋財產的保單,甚至後來英國保險公司還招聘了自己的打火團隊,並且推出了一個所謂的火災標誌的門牌。凡是你有投保房屋財產相關保險,當你的房子不幸發生火災時,英國保險公司就會認這些火災標誌,並且派出打火兄弟到現場來幫你滅火。
滅完火之後還會幫你評估損失,並支付相關的保險金來當作理賠,而保險公司底下的打火團隊,在後來更成為了倫敦當地的消防隊雛形。隨著越來越多打火團隊的成立,團隊最後在1833年合併成一個單位,叫做倫敦消防隊(London Fire engine establishment)。
倫敦重建前前後後花了將近30多年的時間,一場大火擴大了英國內需產業的發展以及都市更新的推動。普丁巷的起火點在這項修復計畫裡面,建立了一塊紀念碑,紀念這個不知道算不算是不幸運的事件。倫敦在十九世紀左右之後,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