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總長「台灣的勝算」一書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近日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著書,希望能拋磚引玉讓國人重新思考,論述基礎在於「本小效高」的「整體防衛構想」,屬於國軍少見的優質著作,因為國軍將領很少有能力提出完整論述,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對於解放軍的攻台手段以、國軍後備部隊的問題要朝國土防衛部隊轉型及高存活性的C4ISR為未來戰爭之關鍵都有提到,都是不錯的見解,若能與前空軍副司令張延廷教授論點相結合則更加完備,但最後結論都導向「狹義不對稱作戰」,甚至結論出現要與對岸談判,有點過於一廂情願,因此部分論點筆者給予認同,以下建議望請海涵:

1. 過度強調「不對稱」:文中不斷強調傳統戰力的投資過於巨大,戰場存活性低,但卻忽略第五代戰機的匿蹤優勢恰好就是存活性高、海軍神盾艦各種系統的完備也可強化存活性、潛艦更是高存活性的不對稱戰力,李前總長余之後接受採訪時有補充:傳統戰力與不對稱戰力的資源投入建議應以6:4為目標,所以仍以傳統軍力為主,但書中卻未強調這概念。

2. 要求冷靜接受「灰色侵犯」:中共現在就是希望藉由灰色行動麻痺台灣軍民的警戒心,要冷靜接受不就剛好正中下懷,且共軍隨時可由灰色侵犯轉為戰爭,此論點恐難引起共鳴,反而遭致懷疑其提出此論點的動機。

3. 著重開戰日(D-DAY)後的論述:所建議的不對稱武器都屬於開戰後的近戰武器,以這類短程武器來嚇阻敵方發動戰爭得想法,有點忽略敵人各類遠距武嚇威脅,令人質疑論述的合理性,且否定源頭打擊之精準彈藥,有點自相矛盾,因為目前國軍部屬的大量反艦及防空飛彈,成為刺蝟之島,有可直接擊毀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彈道飛彈發射車、集結地、指揮中心、補給點、港口、以及運輸船艦飛機等載台,應比刺針、標槍這類人員攜行的飛彈更具威脅。。

4. 推翻重曾嚇阻構想:雖然重曾嚇阻屬於逐次消耗的範疇,這正是不必等到敵人登陸後的陸地決戰最好方式,經過多年論述,現行「多維防禦」架構已經將「擊敵於彼岸」這類源頭打擊手段以及最後的「濱海決勝」及「城鎮戰」都納入,擴大打擊縱深和延長防禦縱深,也是現行台灣可努力方向的極致了,但李前總長卻獨鍾最後的防衛手段就有點令人費解,有點自斷手腳。

5. 戰略性與戰術性武器對比:李前總長常在媒體論述500億的潛艦或微型快艇哪個可以保衛台灣?這有點大腿比雞腿,潛艦為戰略武器,為最早的不對稱武力,具有強大嚇阻力,反潛必須投入大量兵力(水面艦、反潛直升機、反潛巡邏機)反制,所以我們才會不計代價研製潛艦,而微型快艇屬於戰術武器,受功能單一、海象、維護人力等限制,戰略價值不能與潛艦相提並論,與現今各國以加大艦艇噸位、增裝備、任務彈性及存活性的主流相左,書中甚至花很多篇幅在於替微型突擊艇建案澄清,殊不知戰略戰術都屬於武力展現的藝術,也必須滾動修正,微型快艇與現有光六飛彈快艇重疊,所以才在其去職後被推翻,但無人化仍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美軍也是朝著幽靈箭隊發展,但仍以航艦戰鬥群、神盾艦、潛艦為主戰兵力。

6.海空軍力數量迷思:目前空軍戰機約340架及海軍主戰艦艇約26艘是經過美軍協防時期的計算及多年國軍任務派遣的經驗而成,並不存在數量縮減的空間,未來應加強艦艇自動化以降低人力以,採購空中加油機以增加任務彈性;美國蘭德等智庫都同時存在各種建議可供參考不可視為聖經,以防空系統為主的論點已有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全殲敘利亞空軍為鑒並不可行。

7. 裁撤或縮編海軍勤務/兩棲艦艇、空軍運輸行政機隊:這有點像陸軍只保留步戰砲等主戰兵科把後勤部隊都放棄的論述,把後勤輜重維持作戰部隊運作的能量都排除,假若可以我想在精進案時海空軍就做了。

8. 外離島防務虛化:外島目前作為前哨,才使台灣有預警時間,未來可作為談判籌碼,但現在卻不是直接自費武功的時候,應加強灰色作戰的準備。

9. 海軍陸戰隊重新定位:日本近年才復編海兵隊(海軍陸戰隊)進行離島收復任務的主戰部隊,此論述將國軍好不容又有此戰力強的戰略預備隊放棄,令人黑人問號。

10. 軍務革新並未被重視:全書並未論述目前國軍疊床架屋的組織、人力浪費、無意義的公差勤務、政戰制度及督導業務如何精進殊為可惜。

近日李前總長密集在媒體曝光闡述其論點,但在偏藍紅的媒體常被斷章取義,出發點恐被扭曲,尤其在上某戰情室節目時,雖然主持人不斷誤導,但李前總長仍堅持軍事專業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所以我不會質疑他的出發點;戰略、戰術都有藝術得屬性,國家戰略及用兵藝術可以經過不斷探討與論證達成共識,所以李前總長的著書應該被肯定;以同屬小國寡民的以色列及新加坡為例,以色列是不對稱作戰的先驅者,是UAV實戰經驗最豐富的國家,兩國都配備大量F-15、F-16、F-35戰機及空中加油機;也都配備大量新銳艦艇及潛艦,新加坡有德製豹二戰車、以色列有自研的梅卡瓦(Merkava)戰車;所以全世界目前都是以傳統作戰為主,不對稱作戰為輔,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可以單純以軍事專業討論這是身為台灣人的幸福,以目前台灣的處境大家都願意為保衛家園而奮戰到底,所以對於國軍的期待更為殷切,這是國防部甚至執政當局應該要重視的,許多建議是希望國軍更好、台灣就會更安全,而不是眼前的政黨利益或是個人官位的利益所以扭曲的,別忘了馬先生執政8年所延遲的國防建設,到現在後遺症還在,台灣需要加緊趕上威脅的成長進度,同島一命奮戰到底,一起當個勇敢的台灣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ommy Chi諸葛風雲的沙龍
7會員
19內容數
2022/10/08
近日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著書「台灣的勝算」,希望能拋磚引玉讓國人重新思考:台灣如何面對人力、物力數十倍的中國武力威脅與侵犯時的戰略規劃,為宣揚其論點讓全民接受,李前總長還密集在媒體曝光,其論述有部分確實可行卻也存在部分矛盾,因此常被斷章取義;這位擔任過潛艦艦長、參謀總長的海軍將領,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
Thumbnail
2022/10/08
近日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著書「台灣的勝算」,希望能拋磚引玉讓國人重新思考:台灣如何面對人力、物力數十倍的中國武力威脅與侵犯時的戰略規劃,為宣揚其論點讓全民接受,李前總長還密集在媒體曝光,其論述有部分確實可行卻也存在部分矛盾,因此常被斷章取義;這位擔任過潛艦艦長、參謀總長的海軍將領,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
Thumbnail
2022/09/18
由後備指揮部看精進國軍組織調整 日前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少將表示,國防部考量國軍整體「地面」防衛作戰需 求,由陸軍統籌運用動員能量,預訂自今年7月1日起,將後備指揮部編配陸軍 司令部,其主管原為2022年1月1日才剛成立的「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此 舉看來國防部可能將後備部隊都定位為地面部隊,若只有
Thumbnail
2022/09/18
由後備指揮部看精進國軍組織調整 日前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少將表示,國防部考量國軍整體「地面」防衛作戰需 求,由陸軍統籌運用動員能量,預訂自今年7月1日起,將後備指揮部編配陸軍 司令部,其主管原為2022年1月1日才剛成立的「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此 舉看來國防部可能將後備部隊都定位為地面部隊,若只有
Thumbnail
2022/09/15
近日媒體報導國防部邱國正部長正研究,將自明年一月一日起,陸軍各軍團全銜將正式廢止,正式脫離最後一個自大陸沿用至今的軍制,也從大陸軍的門面思維轉型為務實的聯合兵種作戰型態,此舉為國軍甚至臺灣的安全帶來深遠且正面的影響,讓國軍上下對於這位陸軍官校正45期裝甲兵科、南非陸軍參大、美國陸軍戰爭學院、駐外武官
Thumbnail
2022/09/15
近日媒體報導國防部邱國正部長正研究,將自明年一月一日起,陸軍各軍團全銜將正式廢止,正式脫離最後一個自大陸沿用至今的軍制,也從大陸軍的門面思維轉型為務實的聯合兵種作戰型態,此舉為國軍甚至臺灣的安全帶來深遠且正面的影響,讓國軍上下對於這位陸軍官校正45期裝甲兵科、南非陸軍參大、美國陸軍戰爭學院、駐外武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灣的第一艘國造潛艦「海鯤號」9月28日首度公開亮相,我國潛艦國造的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日前向媒體透露,對外採購潛艦「紅區」的關鍵裝備時,暗指有一名立委「一直在搞」,從中阻撓裝備籌獲,引發外界猜測。   前海軍顧問郭璽近日則直接點名並指控是國民黨立委、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成員馬文君將潛艦國造的
Thumbnail
台灣的第一艘國造潛艦「海鯤號」9月28日首度公開亮相,我國潛艦國造的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日前向媒體透露,對外採購潛艦「紅區」的關鍵裝備時,暗指有一名立委「一直在搞」,從中阻撓裝備籌獲,引發外界猜測。   前海軍顧問郭璽近日則直接點名並指控是國民黨立委、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成員馬文君將潛艦國造的
Thumbnail
台灣戰力是要用來打甚麼的?如果是海空戰,那長期型募兵才有辦法操縱複雜的高科技兵器,去搶奪台灣海峽的海空權。如果你是想打陸戰,就需要一大堆拿步槍的阿兵哥去面對面互射,那徵兵制才OK。以前蔣介石想要反攻中國,所以需要一大堆陸軍去登陸中國,現在台灣要防衛國家,海空戰才是重點戰力。
Thumbnail
台灣戰力是要用來打甚麼的?如果是海空戰,那長期型募兵才有辦法操縱複雜的高科技兵器,去搶奪台灣海峽的海空權。如果你是想打陸戰,就需要一大堆拿步槍的阿兵哥去面對面互射,那徵兵制才OK。以前蔣介石想要反攻中國,所以需要一大堆陸軍去登陸中國,現在台灣要防衛國家,海空戰才是重點戰力。
Thumbnail
全新一季EP.10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分散式防禦下很多功夫, 建軍不是只有一個方向,會跟著時代有所變化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0:從大船小船派看建軍邏輯
Thumbnail
全新一季EP.10已上線 每週一更新:時事議題、軍事常識、台海關係⋯都在最新一集《王立第二戰研所》!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在分散式防禦下很多功夫, 建軍不是只有一個方向,會跟著時代有所變化 點此用喜歡的方式收聽節目▶︎▷《方格子電台-王立第二戰研所》 本集更新 EP10:從大船小船派看建軍邏輯
Thumbnail
概況 可能許多人聽到會很訝異,但是台灣的國際軍事排行長期在二十名前,這由於對岸長達七十二年的威脅,所以有一定的自主防衛能力基本上是國防面相最重要的事。 但隨著近年來中共軍事能力飛躍性的提升(尤其是海軍,每年以"下餃子"的程度下水新的船艦),兩岸的軍事差距越來越大,可能的戰爭型態漸漸轉為"不對稱作戰"
Thumbnail
概況 可能許多人聽到會很訝異,但是台灣的國際軍事排行長期在二十名前,這由於對岸長達七十二年的威脅,所以有一定的自主防衛能力基本上是國防面相最重要的事。 但隨著近年來中共軍事能力飛躍性的提升(尤其是海軍,每年以"下餃子"的程度下水新的船艦),兩岸的軍事差距越來越大,可能的戰爭型態漸漸轉為"不對稱作戰"
Thumbnail
是說在中國的十一國慶後,接連幾日解放軍都派遣大批軍機,日夜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數量總計高達149架以上,也引起國際的關注。特別是美國政府嚴厲警告中國自制,拜登總統也親自回應,要求習近平遵守承諾。至於中國這項舉動背後的因素為何,可能包含了幾個考量,如反制美、英、日的聯合軍演,對台灣政府與社會持續施壓
Thumbnail
是說在中國的十一國慶後,接連幾日解放軍都派遣大批軍機,日夜侵擾台灣的防空識別區,數量總計高達149架以上,也引起國際的關注。特別是美國政府嚴厲警告中國自制,拜登總統也親自回應,要求習近平遵守承諾。至於中國這項舉動背後的因素為何,可能包含了幾個考量,如反制美、英、日的聯合軍演,對台灣政府與社會持續施壓
Thumbnail
是說海軍原本計畫花費316億經費,興建60艘的微型突擊艇,搭載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或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做為不對稱作戰的平台。不過在經過數年的評估,並花費二億元預算後,最後以「不符合作戰需求」而撤案,引起外界的議論。由於這是由當時的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所推動,在他卸任後這個案子也旋及被撤案.....
Thumbnail
是說海軍原本計畫花費316億經費,興建60艘的微型突擊艇,搭載雄風二型反艦飛彈或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做為不對稱作戰的平台。不過在經過數年的評估,並花費二億元預算後,最後以「不符合作戰需求」而撤案,引起外界的議論。由於這是由當時的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所推動,在他卸任後這個案子也旋及被撤案.....
Thumbnail
台灣海峽的空間有限,塞不進多少飛機與軍艦,拿中國大陸的總量來跟台灣對比,其實意義不大,因為中國大陸不可能把他的全部的海軍與空軍的武力都塞進台灣海峽周邊。 於是,在有限的海域與空域,台灣自己應該有一個戰略目標,就是憑自己的軍事力量單獨擋下入侵的共軍,好好證明台灣自己確實是海上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Thumbnail
台灣海峽的空間有限,塞不進多少飛機與軍艦,拿中國大陸的總量來跟台灣對比,其實意義不大,因為中國大陸不可能把他的全部的海軍與空軍的武力都塞進台灣海峽周邊。 於是,在有限的海域與空域,台灣自己應該有一個戰略目標,就是憑自己的軍事力量單獨擋下入侵的共軍,好好證明台灣自己確實是海上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Thumbnail
台灣海峽的空間有限,塞不進多少飛機與軍艦,拿中國大陸的總量來跟台灣對比,其實意義不大,因為中國大陸不可能把他的全部的海軍與空軍的武力都塞進台灣海峽周邊。 於是,在有限的海域與空域,台灣自己應該有一個戰略目標,就是憑自己的軍事力量單獨擋下入侵的共軍,好好證明台灣自己確實是海上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Thumbnail
台灣海峽的空間有限,塞不進多少飛機與軍艦,拿中國大陸的總量來跟台灣對比,其實意義不大,因為中國大陸不可能把他的全部的海軍與空軍的武力都塞進台灣海峽周邊。 於是,在有限的海域與空域,台灣自己應該有一個戰略目標,就是憑自己的軍事力量單獨擋下入侵的共軍,好好證明台灣自己確實是海上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