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許願的故事太多了,你肯定聽過無數種與慾望有關的各種詮釋,金錢、永生、權利或者愛,無論如何包裝或者何種形式,都是慾望的延展。在神靈面前,大多數人在三個願望的額度之下,無法逃避面對自我的渴求,開始翻掏出內在深層的渴望,於是故事就此展開。
所有的故事源自於人類的渴望。
因為想聽故事所以誕生了故事,而故事中的角色們,正因為有所渴望,於是才能開展後續的奇幻發展。正如同所有許願者與精靈的故事一般,精靈是一個引導者,引導你看見渴望,引導你許下願望,引導你讓故事成為一個故事。
倘若,當精靈遇到一個無所求的人類呢?那故事還能不能成為故事?
《三千年的渴望》恰恰好是關於了慾望以及故事的思辨之旅。學者艾莉西亞是一位滿足於現況的敘事學學者,獨身、有學問、有地位、有錢(?),並且通曉古今中外的神話與故事。敘事學學家的身分在這裡又是一個非常巧妙且刻意的安排,這個身分使艾莉西亞透徹明瞭各種關於許願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眾多慾望背後乘載的壓力、後果以及各種代價,在這樣已知的前提下,滿足現況的艾莉西亞在精靈面前,拒絕許願。她對著眼前性感(?)且魔幻的精靈冷冷地說:「所有關於許願的故事都是警世的故事。」
不想許願是不是也算是一種「想」?
《三千年的渴望》由艾莉西亞與精靈的對話構築而成。給予願望的精靈在沒有願望的人類面前,他試著透過自身過往三千年來的故事講述關於願望的千萬種樣貌與可能,試著挖掘出艾莉西亞潛藏的可能慾望。於是三千年來融合真實歷史改編的故事在對談中流瀉而出,搭配導演絕美的魔幻場景,以及精準的視覺語言,現代版的一千零一夜在艾利西亞的小房間裡展開。精靈的三千年時光濃縮在兩個小時之間,講述了多個故事,關於愛與權利的慾望、殺戮的慾望、知識的慾望,以及自由的慾望。眾多故事中當然有俗濫的地方,畢竟警世故事必有一套脈絡,但《三千》中有趣的是,透過艾利西亞與精靈一來一往的對談中,偶爾質疑故事人物的選擇;有時哲學性的辯論渴望的必要;又或者突然直球對決深深直入你心深處,像是一種明確的質疑,逼你直視你生命的空洞或者缺憾。於是就算再俗濫老梗的故事發展,也在兩人的辯論之間碰撞出新的火花。
所有的故事都有特殊的價值,就算再老套的劇情發展,它必然有它生成的理由。你生命中所有的片刻都是故事,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在精靈的好多個故事之後,兩人的對談中出現了一題辯論「神話和科學之間有什麼關聯?」艾莉西亞說「神話是我們對過去的已知,科學是我們當前的所知。它們是連續體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是故事中固有的元素。」呼應了開頭艾莉西亞在學術研討會上說的一句話,講述現代社會「科學敘事成主流,文學淪為隱喻」,前後呼應下,我想導演試圖透過《三千年的渴望》重新帶領觀眾思考故事與其意義,在科學主流的現代社會上,我們也許需要更多文學或藝術上魔幻的枝微末節,讓生硬的心找回柔軟且溫熱的可能。
而渴望到底會不會淪為沉重的後果?
這個問題值得每一個喜歡故事的你,跟著精靈一起走過三千年的渴望後,重新思考愛與慾望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