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當青春撞上現實的牆,仍要繼續往前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馬來西亞來台二代的華僑導演傅榆,舉起攝影機,記錄兩位背景迥異的青年如何投身社會運動。一位是土生土長的台灣囡仔陳為廷,在一場又一場的社運中成了學生運動領袖;另一位是來自中國、對民主充滿想像與期盼的留學生蔡博藝,大膽地參與民主運動,且無所畏懼地分享親身參與民主的過程。

三個身分背景截然不同的人聚首,傅榆以鏡頭記錄、觀察不同身分的人參與社會運動的過程,見證運動的激情與現實的冷酷,也記錄著這些人的成長,最終完成了這部作品《我們的青春,在台灣》(Our Youth in Taiwan,2018)。

電影片名完全沒提到政治或社會的字眼,講的是青春,是在台灣發生的、關於青春的故事。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2013 年,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查爭議,黑箱議題不斷延燒,長期關注社會運動的學生們不斷發聲;2014 年,學運領袖陳為廷、林飛帆帶領青年們衝進立法院,鏡頭下的青年們齊聚在街頭、高聲吶喊,以肉身為牆、為城,築成了一座青春的堡壘。

那年我也在街頭,那也是我的青春。2014 年,我與學運領袖們差不多年歲,三月天氣仍微涼,深夜濕冷,來自全台各地的年輕人群聚在立法院週邊的馬路上,找到空位就席地而坐,與陌生人並肩閒聊,交換著政治論點、社會觀察,或只是交換單純的日常。許多物資會從四面八方不斷傳到你手中,隨時都會有歌聲從某一個遠方升起,朗朗上口的歌一首一首響起,眾人便跟著唱了起來:「天色漸漸光,咱來大聲來唱個歌⋯⋯」

十年過去了,看著《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鏡頭下的青年們,突然想起十年前的自己,那是青春的一小塊碎片,隨著螢幕亮起,像死去的星星突然又被點亮。回頭看那年的自己,真的知道那幾個夜裡發生著什麼事嗎?老實說,我好像不是那麼清楚。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但跟著鏡頭走進立法院裡面,看著那年和自己同樣歲數的青年們,在裡頭聚成了一個迷你政府,好像這就是一種自由民主的輪廓。先不論事件的發生與一切走向是否正確,正是因為我們在台灣,所以我們擁有集結、抗議、吶喊的自由,我們是如此青春且如此地自由。

要上街頭時,長輩也問過我:「你們真的知道你們在幹嘛嗎?」我想,我真的不那麼清楚,迷你政府裡的領袖們,陳為廷似乎也略顯無奈地展現了一種不知所措,是不是那時候闖進裡面的他們,在瘋狂過後,夜色寂靜時,也都問過自己:「我們究竟在做什麼?」

另一頭的中國留學生蔡博藝,懷抱著對民主的理想,積極參與各項社會運動,卻在民主的台灣撞上現實的牆,中國人的身分不時地絆住她想前往的民主遠方。運動中無法衝進核心現場,因身分而被校園選舉黑箱處理,甚至她的行動也影響到了家鄉的父母們。在追求民主的路上,一頭狂熱冷卻後如火光滅去,面著暗夜開始懷疑起自己。「你在箱子中生活,只要不碰到箱子的壁,你就覺得還不錯。可是只要一不小心碰到了它,你就會很真實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我們以為自由是可以無止盡地擴張,其實那都只是這個階段的我們還沒碰到壁,而時間一直走下去,總有一天,還是會發現邊界的存在。

這好像是邁向大人必經的過程,也是成長必經的茫然吧。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還沒真正走進政治核心的時候,我們以為一切充滿許多可能;在一路狂奔猛進衝進我們想要整頓的核心時,突然發現一切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多理想的可能。這好像就是長大的過程。總以為成為大人可以是某種很美好的樣子,可隨著時間,我們跌跌撞撞成為了大人,許多閃閃發亮的泡泡好像也都逐一破滅。於是在夜裡燒起了菸,滾燙的熱血冷卻下來,喃喃嘆道:「原來成為大人是這個樣子。」

陳為廷帶領的立院佔領運動終將退場,被現實逼迫的蔡博藝也漸漸沉寂。現實並不是童話故事,傅榆想記錄的故事結尾好像沒有預期那樣澎湃或是產生什麼樣極具張力的轉變。「有點傻不是嗎?那應該是有什麼,有點什麼東西的吧?但最後變成這樣。」曾經熱血的青年們如今顯得好平凡,這一度讓她感到失望,好像所有的青春,都有點白費了。

許多年過去,把已成為大人的主角們找回來,一起回望這些青春,一起看著傅榆收不了尾的故事。陳為廷說:「我覺得每個人在從 19 歲變成 25 歲的差別,他想要實現他的原本價值理念的方式和手段會越來越聚焦,然後開始討論為什麼是這個手段而不是那個手段,聚焦在這個討論的時候,才開始測試他的價值何在。」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故事好像可以繼續說下去了。

那一瞬間我恍然大悟,青春從來沒有白費,我們燃燒、碰撞、受傷,正是為了理解現實的邊界,摸索理想的框架,好讓我們終能長成一個懂得在危險與安全的空間中鞏固理念的大人。也許不再那麼熱血,不用張狂的方式去抵抗,但能做些平凡的事情,也許也很好啊,比如理解、包容,比如終於知道我們是誰。

那麼平凡,那麼不張揚。但我們明白我們是擁有自由民主的台灣人。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電影劇照/MyVideo 影音 提供

劇照提供/MyVideo 影音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間雖然終究會過去,但是痛苦不盡然會因此消散,可能會在另一個人的生命裡延續。
Thumbnail
時間雖然終究會過去,但是痛苦不盡然會因此消散,可能會在另一個人的生命裡延續。
Thumbnail
年輕一代力求追求自由生活,轉變傳統價值觀,但也在上一代人舊觀念與新價值觀之間掙扎。文章以疫情警示讀者,要活在當下,擁抱每一天。寫作者透過個人見證,啟發讀者思考人生價值觀,並提供對年輕世代的建議。
Thumbnail
年輕一代力求追求自由生活,轉變傳統價值觀,但也在上一代人舊觀念與新價值觀之間掙扎。文章以疫情警示讀者,要活在當下,擁抱每一天。寫作者透過個人見證,啟發讀者思考人生價值觀,並提供對年輕世代的建議。
Thumbnail
回顧二十多年前開始寫部落格時的情景,並談到了在這個追求自我的時代,找回初心的重要性。文章充滿對文字、影像的熱情,並表達了生活隨興的信念。
Thumbnail
回顧二十多年前開始寫部落格時的情景,並談到了在這個追求自我的時代,找回初心的重要性。文章充滿對文字、影像的熱情,並表達了生活隨興的信念。
Thumbnail
青春只一瞬 轉忽老來至 若念孩童時 當惜時如金 學庸 94.12.15/11:07:58
Thumbnail
青春只一瞬 轉忽老來至 若念孩童時 當惜時如金 學庸 94.12.15/11:07:58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國中時的愛好,四十年後的傷悲
Thumbnail
國中時的愛好,四十年後的傷悲
Thumbnail
眼角掛著淚,在備忘錄裡打下:「青春嘎然而止的那刻,就是認知到自己對青春一無所知,肆意揮霍,不知道時光飛逝,不知道光陰無情,青春不會忽然結束,當我們看見它的時候,早就告別青春好久好久了。」 「結束了。」我傲慢地對青春下了無情又殘酷的註解,但與青春恍然相逢的剎那,看見了時間的溫柔與慈悲。
Thumbnail
眼角掛著淚,在備忘錄裡打下:「青春嘎然而止的那刻,就是認知到自己對青春一無所知,肆意揮霍,不知道時光飛逝,不知道光陰無情,青春不會忽然結束,當我們看見它的時候,早就告別青春好久好久了。」 「結束了。」我傲慢地對青春下了無情又殘酷的註解,但與青春恍然相逢的剎那,看見了時間的溫柔與慈悲。
Thumbnail
聽說,青春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想,它從沒告訴我何時起飛,又在何時安穩著陸。 只是在日升月落下,逐漸多了點想成為的成熟,捨棄了點想拋開的稚嫩。 她。 一個女孩。一個朋友。一個不知道從何定位的她。 她集中了所有溫柔、獨特、彩蛋,忽遠忽近卻總讓我們在相視一瞬泛起淺笑。與
Thumbnail
聽說,青春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想,它從沒告訴我何時起飛,又在何時安穩著陸。 只是在日升月落下,逐漸多了點想成為的成熟,捨棄了點想拋開的稚嫩。 她。 一個女孩。一個朋友。一個不知道從何定位的她。 她集中了所有溫柔、獨特、彩蛋,忽遠忽近卻總讓我們在相視一瞬泛起淺笑。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