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 有煩惱或許才是好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幾天在思考一些事,不自覺已經變得像是在煩惱了。有一瞬間覺得:這個情境我知道是甚麼、我猜得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甚麼事、照姐你不要再重蹈覆側了、不要再經歷類似的事了、為甚麼有些事想單純想簡單一點卻還是不知不覺變複雜了....。赫然發現自己是不是太滿意現在的狀態,換個角度說就是逃避成長。
  而現在開始又出現看似更大、更深的擔憂,換個角度想,就是因為過去的某些議題已經解決、找到答案,安定一陣子後、又不滿意現況時才會有這些擔憂,能意識到也算是成長的第一步。煩惱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每次回想起來,最美好的事在克服過程中,看到自己一點點的改變與成長、激勵自己,達到目標後,快樂往往會稍縱即逝。煩惱是需要的。
  過了一陣子後,又突然想到過度樂觀反而不好,我真的是從骨子裡樂觀到我自覺有點危險(大學後面幾年有好幾次報告都在趕deadline),現在開學了稍微有一點點危機意識,至少對我來說有煩惱、有焦慮才是好事,我的思想也能因此更加深。再加上,有陽光的一天也可以是下雨的,我並不會因此失去快樂或樂觀的本能,但同時我需要思考更遠、去主動面對成長中的那些不舒服,這兩者是可以同時存在的,最難得往往是能夠在合適的時間彈性的轉換。
  另外,今天上了一堂關於睡眠相關議題的講座和治療,知道說原來台灣有230萬的人有慢性失眠的問題,而一年就吃掉3億多顆的安眠藥、開出8億多張有安眠藥的醫囑(印象中是103年調查的資料),安眠藥已經近乎到濫用的程度了,因此現在推動睡眠的認知行為治療。睡眠的問題應該算是最典型心理、行為影響生理的現象,主要又在成年人、出社會的人居多。想到晚上回家搭公車時,車上擠滿轟轟鬧鬧的學生,學生時期的我們,大概沒辦法想像長大後要面對這麼多責任、壓力和問題,總是在畢業後才會被逼著一夜長大那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系照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跟一個哥哥聊天後,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不是開放性(Openness)很高的人(過去自評可能覺得蠻高)。長久以來一直喜歡去看一些自己覺得舒服的觀點和價值觀,對於差異很大的觀點多多少少開啟了某種防衛機制,我想這是以後在成為助人工作者時需要多多注意和彈性調整的點。在工作中面對各式各樣的人時候,如何客觀
  雖然開學才第二週,不過已經感受到研究所與大學學習上不同的深度的領悟。在一堂「成人心理病理學」課中,老師問我們:你們覺得,為甚麼研究所沒有「高等變態心理學」這門課?(補充:變態心理學是心理系學精神相關疾病的入門必修)在一番問答後,才發現大學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判斷和分辨各個疾病診斷的差別、著重在病的分
  我是從屏東長大,一路到高雄後來到台北讀研究所的,來台北生活大概2個月,還在習慣來台北和開學後的研究生生活。開學前暑假先習慣台北的物價,開學後發現要面對的是上下學擁擠的交通、等待排隊時間,還有學校到處都是人、時不時需要排隊等餐點、等電梯的人潮,才突然發現,以前待的高雄,不論是交通或學校上課都順暢許
第一篇想先分享這句這麼白話的話究竟有甚麼特別含意,放在我的介紹還有賴的狀態欄裡。 可能有人會想到,國小的音樂課本裡有<陽光與小雨>這首歌,雖然陽光陪伴小雨有點浪漫,但如果今天,原本天氣很好的一天卻突然下起雨了,大家會有甚麼感受呢?
  今天跟一個哥哥聊天後,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不是開放性(Openness)很高的人(過去自評可能覺得蠻高)。長久以來一直喜歡去看一些自己覺得舒服的觀點和價值觀,對於差異很大的觀點多多少少開啟了某種防衛機制,我想這是以後在成為助人工作者時需要多多注意和彈性調整的點。在工作中面對各式各樣的人時候,如何客觀
  雖然開學才第二週,不過已經感受到研究所與大學學習上不同的深度的領悟。在一堂「成人心理病理學」課中,老師問我們:你們覺得,為甚麼研究所沒有「高等變態心理學」這門課?(補充:變態心理學是心理系學精神相關疾病的入門必修)在一番問答後,才發現大學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判斷和分辨各個疾病診斷的差別、著重在病的分
  我是從屏東長大,一路到高雄後來到台北讀研究所的,來台北生活大概2個月,還在習慣來台北和開學後的研究生生活。開學前暑假先習慣台北的物價,開學後發現要面對的是上下學擁擠的交通、等待排隊時間,還有學校到處都是人、時不時需要排隊等餐點、等電梯的人潮,才突然發現,以前待的高雄,不論是交通或學校上課都順暢許
第一篇想先分享這句這麼白話的話究竟有甚麼特別含意,放在我的介紹還有賴的狀態欄裡。 可能有人會想到,國小的音樂課本裡有<陽光與小雨>這首歌,雖然陽光陪伴小雨有點浪漫,但如果今天,原本天氣很好的一天卻突然下起雨了,大家會有甚麼感受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正式課程還未開始, 課業也還沒上跑道, 離目標還有一段路,     也許下禮拜會很辛苦, 也許天氣會越來越冷, 也許現在的快樂只是現在,     可是我只想跟自己說, 抓住此刻的快樂, 好好享受當下。   等未來,該難過的時候再難過, 真的沒有必要在快樂的時候
Thumbnail
⬛️未來一定更好? 最近我有個疑惑: 小時候可能常常會期待未來,會覺得未來生活會更好,好像只要現在吃苦,就能得到更大的回報,或者是未來能獲得更大的快樂 但現實似乎並不是這樣
Thumbnail
下個階段,應該會重新聚焦於「焦慮」的主題,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其實如果搜尋認知行為療法(CBT),會發現與佛法、斯多葛主義有關,另外叔本華也與佛法、印度哲學有關,所以整體的方向依然是一致的。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通過經歷低潮,我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是裹足不前。在細讀《底層邏輯》後,我領悟到了放棄的智慧,並且選擇了開始行動。我將嘗試《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中的概念,並在暖身的四月思考未來七個月的重點。最後,我總結了自己對快樂的理解和所需的努力。因為心情沒有不好,不等於快樂,所以快樂是需要下功夫的。
年假在家裡耍廢是件幸福的事。 追劇的空檔刷刷對岸的小紅書卻刷了個焦慮。 大概是我想改變生活的關係,所以小紅書年假期間大數據推了我一堆關於中年失業/裸辭/創業/創業失敗的文章。 看著看著焦慮也沒那麼焦慮了。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吧。 在同溫層裡取暖會讓人覺得自己沒那麼孤
文/晨光暖果醬   「好擔心明天的工作!」、「後天就要上台了,真煩惱!」、「不曉得下個禮拜的報告,能不能表現得好?」你是否也經常如此,日日焦慮呢?曾經的我,也時常為未來的事情擔憂,然而某天我看到一段話,突然明白過來,其實不需要太過憂慮未來。   先來說說現代精神官能症的問題,有一部分的焦慮症都是
Thumbnail
當我們探討“煩惱事的內容成就未來的你”這一理念時,其實是在深入理解如何通過挑戰和困難來塑造個人的成長和成功。 這個過程涉及幾個關鍵方面: 煩惱事作為成長的催化劑:煩惱事往往讓人感到不適,但它們也是自我發現和成長的重要機會。在面對挑戰時,我們被迫離開舒適區,這有助於發展新技能和新見解。 反思和自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正式課程還未開始, 課業也還沒上跑道, 離目標還有一段路,     也許下禮拜會很辛苦, 也許天氣會越來越冷, 也許現在的快樂只是現在,     可是我只想跟自己說, 抓住此刻的快樂, 好好享受當下。   等未來,該難過的時候再難過, 真的沒有必要在快樂的時候
Thumbnail
⬛️未來一定更好? 最近我有個疑惑: 小時候可能常常會期待未來,會覺得未來生活會更好,好像只要現在吃苦,就能得到更大的回報,或者是未來能獲得更大的快樂 但現實似乎並不是這樣
Thumbnail
下個階段,應該會重新聚焦於「焦慮」的主題,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其實如果搜尋認知行為療法(CBT),會發現與佛法、斯多葛主義有關,另外叔本華也與佛法、印度哲學有關,所以整體的方向依然是一致的。
縱使知道逃避現實對自己沒有真正好處,身體與不願思考的大腦還是會不斷投向速食娛樂的懷抱。為什麼?「因為恐懼。」 他對我說。 因為有害怕的事、因為在那些不願觸及的思緒背後,有不願考慮也不敢嘗試的未知。 對於現狀並不滿意但恐懼未來不如現在,於是扼殺了自己獲得更美好的未來的可能性,因為只要不去證實...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通過經歷低潮,我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是裹足不前。在細讀《底層邏輯》後,我領悟到了放棄的智慧,並且選擇了開始行動。我將嘗試《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中的概念,並在暖身的四月思考未來七個月的重點。最後,我總結了自己對快樂的理解和所需的努力。因為心情沒有不好,不等於快樂,所以快樂是需要下功夫的。
年假在家裡耍廢是件幸福的事。 追劇的空檔刷刷對岸的小紅書卻刷了個焦慮。 大概是我想改變生活的關係,所以小紅書年假期間大數據推了我一堆關於中年失業/裸辭/創業/創業失敗的文章。 看著看著焦慮也沒那麼焦慮了。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吧。 在同溫層裡取暖會讓人覺得自己沒那麼孤
文/晨光暖果醬   「好擔心明天的工作!」、「後天就要上台了,真煩惱!」、「不曉得下個禮拜的報告,能不能表現得好?」你是否也經常如此,日日焦慮呢?曾經的我,也時常為未來的事情擔憂,然而某天我看到一段話,突然明白過來,其實不需要太過憂慮未來。   先來說說現代精神官能症的問題,有一部分的焦慮症都是
Thumbnail
當我們探討“煩惱事的內容成就未來的你”這一理念時,其實是在深入理解如何通過挑戰和困難來塑造個人的成長和成功。 這個過程涉及幾個關鍵方面: 煩惱事作為成長的催化劑:煩惱事往往讓人感到不適,但它們也是自我發現和成長的重要機會。在面對挑戰時,我們被迫離開舒適區,這有助於發展新技能和新見解。 反思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