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原來還有這個原因!??臨床所學生的小小筆記-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2月了,空氣終於有一點寒意,街頭、店面出現節慶的氛圍,學期也逐漸接近尾聲。在學校的課程講解討論思考中,從一開始的恐慌症、恐曠症、社交焦慮症、廣泛性焦慮症、強迫症、飲食疾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到最後終於進入到憂鬱症的部分。明明憂鬱症是網路上做多資訊也最多人提及和分享經驗的,但卻放在課程的最後的最後,甚至還沒開始上課的正式討論,只是複習了研究所的老師錄給心理系大學部影片的前半部,就有好多學習和感觸,想說一點一點紀錄這些常常被人誤會的資訊還有觀點,做個簡略的筆記。

  首先,憂鬱症的DSM-5診斷就不再提了,但除了常見的9項症狀裡要符合至少5項的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中文譯成:重鬱症)外,還有另一個讓人常常忽略的Dysthymia(中文譯成:輕鬱症),除有憂鬱情緒以外,其他六項症狀需符合至少兩項。乍看之下,符合的狀況較少,就像是沒那麼嚴重的憂鬱症,但其實這類人或許是更嚴重、更需要專業人員幫忙的。原因是這類疾患是指鬱期長達兩年以上,屬於慢性化鬱症,會有更是各樣的樣態的病程,治療上會比短期發作來得更加棘手複雜。由於這個翻譯和診斷名稱實在太容易讓人誤會,因此之後這個診斷就改名成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持續性憂鬱症,是目前的正式名稱)。

  至於憂鬱症的成因和原因,網路上、youtuber實在有太多太多不同的說法,像是阿滴曾經有提到一點是完美主義、理科太太有提到是大腦結構的改變還有腦神經相關的生理因素、甚至也有甚麼發現是某種病毒的說法.......不勝枚舉。現在大家比較熟悉的大概是血清素不足這樣的說法吧! 但其實關於血清素相關的「假說」,是指血清素這個穩定情緒的神經傳導物比起其他種類的神經傳導物還來得少,導致其他神經傳導物開始作亂而使情緒容易變得不穩定,是相對的失衡而不是絕對的缺少。而目前生理相關的研究較可信、持續有研究證據支持的是神經內分泌學的研究— HPA軸,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的研究,你會發現,這已經離訪間的資訊越來越難遠、難懂,而我的重點也不是介紹這些理論。我想強調的是,這些不論是甚麼大腦物質的不足、功能失調或是其他大腦、生物、生理或是遺傳的因素跟憂鬱症的關聯都只是「相關」而不是「因果」,有A不一定就會憂鬱症,只是會在生理上變得較脆弱(比較有機會或是嚴重)

  那究竟是甚麼原因會讓有些有生物脆弱的人有憂鬱症有些則無呢? 在很多著作裡面,可以發現會跟成長經驗、人際、社會、工作......等等牽扯在一起,是由很多很多事的「交互作用」下所迸發的,每個憂鬱症的背後都有不同的原因,並不是我們知道了某個A理論、B物質、C基因、D經驗或E關係......等等就能單獨解釋涵蓋全部的。前半部的影片最後提到了「殊途同歸」這個概念,指的是每個人的原因不同、都是由不同的因素交互作用而成,只是最後都演變成有憂鬱症的現象。唯有這些人願意告訴我們他們的生命故事,我們才有機會真正知道原因,才有可能踏上有效治療的旅程。老師在影片的最後提醒我們,身為助人工作者,不要因為知道了甚麼理論、知識就覺得一定是怎麼樣、要避免先入為主的情況,除非他們願意告訴我們,不然我們知道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這句話、這個概念我真的印象太深太深,就算是平常對待一般人也應該保持著這樣了解一個人的(有禮的)好奇心,在助人工作上要保持著謙卑的態度。也希望說生為有憂鬱症困擾身旁的親朋好友們,也有機會了解到這個概念。

  唯有這些人願意告訴我們他們的生命故事,我們才有機會真正知道原因,不然我們知道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系照姐的沙龍
4會員
15內容數
2023/01/12
  2022的年尾內心上有很多的轉變,好像又更認識自己多一點了。最大的環境改變莫過於上研究所,而且還是在離家300多公里的台北,離開我好喜歡好喜歡的高雄。雖然跟我熟的朋友知道,我在高雄的時候也沒多喜歡回家,但漂到越來越遠的地方,真的,心越來越容易迷失,在城市中迷失了自己,我才知道原來我有時候,並不是
2023/01/12
  2022的年尾內心上有很多的轉變,好像又更認識自己多一點了。最大的環境改變莫過於上研究所,而且還是在離家300多公里的台北,離開我好喜歡好喜歡的高雄。雖然跟我熟的朋友知道,我在高雄的時候也沒多喜歡回家,但漂到越來越遠的地方,真的,心越來越容易迷失,在城市中迷失了自己,我才知道原來我有時候,並不是
2022/11/20
最近真的發生了好多事,課業上開始感覺有點挑戰、技能考試和兼職實習醫院面試結果不順遂,多了很多學習上的、生活上的醒思,不得不改變的那種狀態。又開始不斷的跟自我對話、跟親近的人訴苦,學著自己暫時放下不安,享受完成一件件事情後,稍微鬆一小口氣的小確幸。至少很清醒地知道,現在不是最困難
2022/11/20
最近真的發生了好多事,課業上開始感覺有點挑戰、技能考試和兼職實習醫院面試結果不順遂,多了很多學習上的、生活上的醒思,不得不改變的那種狀態。又開始不斷的跟自我對話、跟親近的人訴苦,學著自己暫時放下不安,享受完成一件件事情後,稍微鬆一小口氣的小確幸。至少很清醒地知道,現在不是最困難
2022/10/24
沒有誰或甚麼是真正全能、完美,那就專精於無法被取代的地方吧!
2022/10/24
沒有誰或甚麼是真正全能、完美,那就專精於無法被取代的地方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多年以來,許多人都很好奇:我心情低落,就是得了憂鬱症嗎?心情低落,一樣會吃不好、睡不好;憂鬱症會不會只是精神科醫療人員一套自圓其說的說法呢?在工作到今年年底就進入第31年,也同時是全職從事不用藥醫療第18年,我想配合最新的兩本精神醫學教科書裡面一些較新的科學研究,跟大家簡單分享: 我的答案是...
Thumbnail
多年以來,許多人都很好奇:我心情低落,就是得了憂鬱症嗎?心情低落,一樣會吃不好、睡不好;憂鬱症會不會只是精神科醫療人員一套自圓其說的說法呢?在工作到今年年底就進入第31年,也同時是全職從事不用藥醫療第18年,我想配合最新的兩本精神醫學教科書裡面一些較新的科學研究,跟大家簡單分享: 我的答案是...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Thumbnail
改寫自我於2022年焦傳金老師「腦與心智」課程的期末報告。 我長期在吃抗焦慮的血清素,最近醫生還幫我補充了多巴胺。面對近日心情起起伏伏的狀態,我不得不再次研究焦慮與憂鬱......。
Thumbnail
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和相關文章和訊息在網路上容易獲得,本文主要探討為什麼人會搜尋憂鬱症的原因,並進一步討論四個可能的原因。
Thumbnail
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和相關文章和訊息在網路上容易獲得,本文主要探討為什麼人會搜尋憂鬱症的原因,並進一步討論四個可能的原因。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Thumbnail
很多心理學家在面對憂鬱症的時候都會建議患者找醫生拿藥,不過我最近也接觸到不少小貓們,有些是年紀太小、有些是經濟能力不好,沒辦法負擔心理諮詢或其他各種原因不想面對陌生人,他們來詢問我有沒有什麼別的方式面對創傷,更多人直接問我,到底我是怎麼走過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