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展電池產業需要全力投資下一代技術才有可能突圍

2022/10/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現代這個什麼都要用電的時代,電池技術、原料和生產即將是如同半導體那樣可以左右世界格局的科技領域。這也是為什麼前陣子美國Biden政府一系列圍堵中國科技產業的舉措中,也包括了對中國生產的EV電池的限制。未來美國車廠如果想得到美國聯邦政府的補助,那麼在2024年開始EV電池不能從中國進口。2025年開始,所使用的電池甚至不能含有中國進口的零部件。
先不論中美角力的對與錯,在疫情和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全球化本就有一定程度的逆轉。世界各國都有意識到,重要的戰略物資不能高度依賴進口。電池也將被視為這樣的戰略物資,而台灣也需要有相應的佈局。
雖然當前中國的寧德時代和BYD兩家公司就佔據了EV電池47%的市場,再加上日韓的大廠,全球前5家企業就壟斷了77%的生意,但台灣的企業也正在努力追趕。台泥、台塑和鴻海都在新建工廠,企圖帶動台灣電池產業的發展。
台廠要能殺出一條路,而不是在夾縫裏求生存,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要大力投資新一代電池技術,而不僅僅是在現有技術上追趕市場領先者。這種戰略,台灣可以借鑑對岸的先例。中國之前積極佈局5G,現在大力發展EV,都值得我們參考。
行動互聯網在3G的推出和iPhone上市的背景下高速發展,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從中也得以翻倍成長。中國政府早擔憂通訊技術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上,像是Qualcomm光是靠專利每年就能賺的飽飽的,可以說當時就能遇見到今天半導體產業受制於人的局面,所以就算是要付出較大的代價,也要讓自己國內最大的電信業者(中國移動)推出基於自有技術標準的網路。
之後甚至透過華為,試圖主導5G技術標準的制定,希望從源頭就改變市場格局。雖然並沒有成功,但至少今天中國是最早推出5G網路並較為普及的市場。
而中國發展EV更是相當成功。隨著中國經濟起飛,中國早在2009年就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和消費第一名。但也知道汽車製造的許多核心技術自己沒有,甚至很難追趕上德美日等領先企業。所以發展EV,除了有 環保的好處(註:其實不然,如果發電過程不環保,EV依舊不環保),更重要的是能在汽車工業的發展上,實現“彎道超車”的目標。特別是看到Tesla的成功,更是加大了中國大力發展EV的信念。
過去10年來中國大力發展EV產業,推出各種政策支持。除了扶持原有車企轉型,更透過補貼廠商和消費者、鼓勵新品牌新企業加入市場,可謂百花齊放。雖然過程中死了一堆沒有做起來的新品牌,也浪費了不曉得多少資源。但就是因為願意這樣不計代價的向前發展,成就了今天市場局面。
以蔚來、小鵬和理想為首的三家所謂的“造車新勢力”和Tesla在上海的“超級工廠”,中國2023年EV銷量預估可達600萬輛,大於世界其它國家的總和。
台廠在電池技術的投資,當然不可能像中國那樣傾國家力量硬衝。但既然在現有市場格局和技術基礎上玩不過別人,那大力投入新技術的發展,變成為了高風險但高回報的必然選擇。
希望這些台廠管理者也是這樣想的。希望我們能看到台灣在電池技術這個領域也取得好成績,說不定能有台積電以外另外一座“護國神山”。
Allen
Allen
數位領域的專業企管顧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