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展電池產業需要全力投資下一代技術才有可能突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現代這個什麼都要用電的時代,電池技術、原料和生產即將是如同半導體那樣可以左右世界格局的科技領域。這也是為什麼前陣子美國Biden政府一系列圍堵中國科技產業的舉措中,也包括了對中國生產的EV電池的限制。未來美國車廠如果想得到美國聯邦政府的補助,那麼在2024年開始EV電池不能從中國進口。2025年開始,所使用的電池甚至不能含有中國進口的零部件。

先不論中美角力的對與錯,在疫情和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全球化本就有一定程度的逆轉。世界各國都有意識到,重要的戰略物資不能高度依賴進口。電池也將被視為這樣的戰略物資,而台灣也需要有相應的佈局。

雖然當前中國的寧德時代和BYD兩家公司就佔據了EV電池47%的市場,再加上日韓的大廠,全球前5家企業就壟斷了77%的生意,但台灣的企業也正在努力追趕。台泥、台塑和鴻海都在新建工廠,企圖帶動台灣電池產業的發展。

台廠要能殺出一條路,而不是在夾縫裏求生存,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要大力投資新一代電池技術,而不僅僅是在現有技術上追趕市場領先者。這種戰略,台灣可以借鑑對岸的先例。中國之前積極佈局5G,現在大力發展EV,都值得我們參考。

行動互聯網在3G的推出和iPhone上市的背景下高速發展,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從中也得以翻倍成長。中國政府早擔憂通訊技術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上,像是Qualcomm光是靠專利每年就能賺的飽飽的,可以說當時就能遇見到今天半導體產業受制於人的局面,所以就算是要付出較大的代價,也要讓自己國內最大的電信業者(中國移動)推出基於自有技術標準的網路。

之後甚至透過華為,試圖主導5G技術標準的制定,希望從源頭就改變市場格局。雖然並沒有成功,但至少今天中國是最早推出5G網路並較為普及的市場。

而中國發展EV更是相當成功。隨著中國經濟起飛,中國早在2009年就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和消費第一名。但也知道汽車製造的許多核心技術自己沒有,甚至很難追趕上德美日等領先企業。所以發展EV,除了有 環保的好處(註:其實不然,如果發電過程不環保,EV依舊不環保),更重要的是能在汽車工業的發展上,實現“彎道超車”的目標。特別是看到Tesla的成功,更是加大了中國大力發展EV的信念。

過去10年來中國大力發展EV產業,推出各種政策支持。除了扶持原有車企轉型,更透過補貼廠商和消費者、鼓勵新品牌新企業加入市場,可謂百花齊放。雖然過程中死了一堆沒有做起來的新品牌,也浪費了不曉得多少資源。但就是因為願意這樣不計代價的向前發展,成就了今天市場局面。

以蔚來、小鵬和理想為首的三家所謂的“造車新勢力”和Tesla在上海的“超級工廠”,中國2023年EV銷量預估可達600萬輛,大於世界其它國家的總和。

台廠在電池技術的投資,當然不可能像中國那樣傾國家力量硬衝。但既然在現有市場格局和技術基礎上玩不過別人,那大力投入新技術的發展,變成為了高風險但高回報的必然選擇。

希望這些台廠管理者也是這樣想的。希望我們能看到台灣在電池技術這個領域也取得好成績,說不定能有台積電以外另外一座“護國神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len的沙龍
3會員
21內容數
數位、財經和天下事,從數位企管顧問的視角看這個世界....
All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03
商業創新的重點不在於那個“新”字,創新的目的是為了能創造價值或是解決問題。所以一家企業在尋找創新方向的時候,只要從自身經營現狀和發展需求出發,相信就能找到很多機會!現在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三的小米在發展初期的策略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Thumbnail
2023/01/03
商業創新的重點不在於那個“新”字,創新的目的是為了能創造價值或是解決問題。所以一家企業在尋找創新方向的時候,只要從自身經營現狀和發展需求出發,相信就能找到很多機會!現在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三的小米在發展初期的策略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Thumbnail
2022/12/12
所有管理議題都必須建立在所管理的內容是可量化和評估的基礎上,創新也不例外。而創新這件事有三個層面需要能夠被量化和評估:第一是一家公司的創新條件或創新基礎的好壞,二是創新內容是否值得投資,三是創新內容是否有得到預期的ROI。
Thumbnail
2022/12/12
所有管理議題都必須建立在所管理的內容是可量化和評估的基礎上,創新也不例外。而創新這件事有三個層面需要能夠被量化和評估:第一是一家公司的創新條件或創新基礎的好壞,二是創新內容是否值得投資,三是創新內容是否有得到預期的ROI。
Thumbnail
2022/11/17
創新不是憑空而來的,沒有太多是突然發生的新事物。多數時候,創新的發生是過往一點一滴的進步積累出的成果。所以創新的關鍵真的不在於是否有新的發明,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看到了在其他人提供的條件之上,挖掘出新價值的機會。
Thumbnail
2022/11/17
創新不是憑空而來的,沒有太多是突然發生的新事物。多數時候,創新的發生是過往一點一滴的進步積累出的成果。所以創新的關鍵真的不在於是否有新的發明,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看到了在其他人提供的條件之上,挖掘出新價值的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科技界都知道,美中科技戰開打之後,華為是美國的主要目標,華為在2019年被列入美國相關技術禁運名單,台積電2020年起不得銷售先進晶片給華為。 台灣是全球最先進晶片的主要生產地,生產了世界上約90%的先進晶片,這使得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台積電,在
Thumbnail
科技界都知道,美中科技戰開打之後,華為是美國的主要目標,華為在2019年被列入美國相關技術禁運名單,台積電2020年起不得銷售先進晶片給華為。 台灣是全球最先進晶片的主要生產地,生產了世界上約90%的先進晶片,這使得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台積電,在
Thumbnail
台積電德國廠板拍定案,預定投資大約40億美元,同時會有歐洲的半導體業者合資。比較美國3奈米廠的400億美元,日本28奈米廠的85億美元,顯然在歐洲這個廠也會是成熟製程。 這幾筆錢有多大,我們可以用台積電去年2022整年獲利約400億美元來當標準,以此來看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吃掉了2022一整年獲利。
Thumbnail
台積電德國廠板拍定案,預定投資大約40億美元,同時會有歐洲的半導體業者合資。比較美國3奈米廠的400億美元,日本28奈米廠的85億美元,顯然在歐洲這個廠也會是成熟製程。 這幾筆錢有多大,我們可以用台積電去年2022整年獲利約400億美元來當標準,以此來看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吃掉了2022一整年獲利。
Thumbnail
台灣電子產業是全球科技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響力和競爭力遍及世界各地。憑藉卓越的技術創新、高效的生產能力以及完善的供應鏈,台灣在半導體、電腦及週邊設備、電子零組件和光電產品等多個領域中佔據了領先地位。 這些產業不僅推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在全球科技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全球
Thumbnail
台灣電子產業是全球科技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響力和競爭力遍及世界各地。憑藉卓越的技術創新、高效的生產能力以及完善的供應鏈,台灣在半導體、電腦及週邊設備、電子零組件和光電產品等多個領域中佔據了領先地位。 這些產業不僅推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在全球科技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全球
Thumbnail
最近的兩篇報導引發了我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思。首先,中國在科技實力上的迅速崛起,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研究中心。這不僅體現在探捕捉、AI應用和通訊網絡上,更在激烈競爭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展現出色。中國的科技擴展對全球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台灣來說,這種趨勢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Thumbnail
最近的兩篇報導引發了我對未來產業發展的深思。首先,中國在科技實力上的迅速崛起,逐漸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研究中心。這不僅體現在探捕捉、AI應用和通訊網絡上,更在激烈競爭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展現出色。中國的科技擴展對全球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對台灣來說,這種趨勢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非特斯拉陣營市占快速成長 我們現在在台灣街頭看到的電動車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除了路上很多的Tesla Model 3/Y,其實傳統車廠在2023年的銷售量相比過去也是成長很多,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電動車的選擇是越來越多,有競爭才有越來越進步的車子,也才會有越來越便宜的價格出現。BMW 是傳統車廠占比
Thumbnail
非特斯拉陣營市占快速成長 我們現在在台灣街頭看到的電動車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除了路上很多的Tesla Model 3/Y,其實傳統車廠在2023年的銷售量相比過去也是成長很多,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電動車的選擇是越來越多,有競爭才有越來越進步的車子,也才會有越來越便宜的價格出現。BMW 是傳統車廠占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