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團】林于玄:馬場町的青草,一定長得很好吧!──詩人張冬芳逃亡日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白色恐怖下的印記】

《詩人張冬芳逃亡日記》是張冬芳在1950年白色恐怖期間所留下的日記。

張冬芳在日治時期後期(1937-1945)登上詩壇,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學雜誌《台灣文學》成員之一,卻在1950年後不再提筆。

他唯一留下的這本日記,是我們記憶起這位豐原少年的開始。


1938年,21歲的豐原少年張冬芳從臺北高校畢業。那一年,一批SB-2轟炸機從中國漢口機場起航,在臺北松山機場和新竹空軍基地上空,投下二百八十枚炸彈,炸響了殖民地臺灣投入「祖國」戰爭的序曲。同樣是那一年,他和出身鹿港的18歲少女高尚華結婚,拉開他們婚姻的樂章。日後,他將在他的日記裡稱呼她為「愛妻」。

1939年花開之時,張冬芳考進東京帝國大學中國哲學系,躋身留學日本的臺灣青年知識分子之一。同年遠赴日本東京的豐原少年,還有呂赫若和張國雄。那年夏天,張冬芳返臺,帶著他新婚一年的妻子高尚華共赴日本。

在張冬芳的記憶裡,那是一段充滿飯菜香的日子。遠赴日本的臺灣留學生們常常聚集在張冬芳和妻子的住處,餐桌上是妻子燉煮了幾個小時的豬腳、臺灣菜,和留學生快活的談笑聲。

raw-image

兩年後,戰爭在太平洋上爆發,日軍突擊了美軍位於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而另一場「文學戰爭」則在「祖國」日本和殖民地臺灣間開打。1941年2月,由日本人西川滿主編的《文藝臺灣》配合戰爭時期的新體制改組,西川滿將《文藝臺灣》朝著唯美的浪漫主義發展,以耽美的書寫建構日本的帝國之美,以及殖民地臺灣的「幸福景象」。隔年,張文環、黃得時、簡國賢等人因為不滿西川滿的作風,退出當時的「臺灣文藝家協會」,另組「啟文社」並創辦《台灣文學》。

熟悉臺灣文學的大家或許對《文藝臺灣》和《台灣文學》之間的戰爭都不陌生。彼時剛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的張冬芳,也是《台灣文學》的成員之一,他曾經在《臺灣文藝》將漢文作品翻成日文,如中國作家老舍的長篇小說〈離婚〉、賴和的遺稿〈高木友枝先生〉,並發表自己的詩作〈美しい世界〉、〈棗の熟れろ頃〉、〈南の国〉:

稍微顫抖著聲音 母親又說:
你的父親和祖父都曾渴望著這美麗的世界來臨
且在美麗的世界奮鬥而死
吾兒啊 不要害怕 不要膽怯
你必須奮鬥 消滅這個美麗世界的暴風雨
使蝴蝶和蜜峰都能安逸地在美麗的花園
飛來飛去 變成像夢裡的花園
不要讓不講道理的多毛的腿踏進來
要守護這塊祖父的土地啊
在不久的那天 吾兒啊
不要害怕 這就是誕生在美麗的世界的你要負起的唯一的使命
安靜地睡吧 等考驗的日子來臨

──節錄〈美しい世界〉,《台灣文學》第二卷第一號,1942年2月出版,(陳千武譯)

1942年末,張冬芳和妻子回到臺灣。10月22日,在山水亭,他第一次見到同樣踏過東京土地的呂赫若。或許他們倆人都沒有意料到,彼此的腳步是如此地接近。11月28日晚上,《台灣文學》在王井泉家中召開編輯會議,在場除了張冬芳,還有張文環、黃得時、呂赫若等人。隔月,張冬芳一家搬到了呂赫若樓下。此後,倆人便常常一同討論作品、做廣播劇,或是喝酒聊天到深夜,到西門町市場喝茶、吃豬腳,到協和會館吃桔梗俱樂部的減價午餐:

向石黑商店的文奎買兩瓶高級酒,精神百倍地和冬芳回家。
晚上,王仁德說要來,備好了酒等他,結果沒來,和冬芳兩人在陽臺痛飲暢談到夜深月出。

──《呂赫若日記》,1943年3月19日(鍾瑞芳譯)

在現今殘存的《呂赫若日記》中,最後一篇正好是1944年12月27日。那天中午在倆人的家鄉臺中,呂赫若借了腳踏車去臺中翁子,找張冬芳談天、吃午餐。

八個月後,日本戰敗,光復後的臺灣沒有迎來張冬芳詩中的「美麗的世界」,卻如同花園裡的一場大夢,直到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如夢初醒,1948年白色恐怖的風便從花園急急吹向這群自日本歸來的青年知識份子。

1949年,張冬芳和呂赫若回到家鄉臺中,倆人在車站道別後,呂赫若便開始逃亡,而回到豐原老家的張冬芳也開始他四處躲逃的生活:

昨天下午一時半岳母患腦溢血急逝……整天負了深重悲哀的心情,為了愛妻之母家悲痛。正在商議出殯,辦手續,做法事等事時,忽然又湧出了一件,令我吃驚了事件來了,真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就是兩位刑警所屬的刑事來我家裏要抓我。

──《張冬芳逃亡日記》,1950年10月24日
raw-image

這本日記中,紀載著張冬芳從1950年10月24日到11月29日之間逃亡的歷程。在日記的最後,張冬芳寫下他的最後一首詩,紀念同樣曾經遠赴日本東京的豐原少年張國雄:

早上就聽到不好的消息,但我心裡只希望那是聽錯了的。但終於晚間,我已經非常清楚地認識了這是事實,就是無情的事實了。
張國雄君被槍斃了。我已經認識這個歷史性的悲劇,十二分的認識了用血洗的這個現實……

今天的報紙十四匪諜的地方
我有些不敢正視了
每天都有熟人
使我惻惻悲哀

馬場町的青草
吃了臺灣的高貴的人血
一定是長得很好吧

──〈悲哀──贈張國雄君在天之靈魂〉(節錄)

此後,張冬芳再也沒有提筆。

1968年,張冬芳逝世。他的兒子從家中的牛欄裡拖出父親兩大麻布袋的藏書、手稿,蹲在後院整整燒了整個下午。唯一留下的,只有這本逃亡日記。


★作家小傳

張冬芳,1917年生,臺中豐原人。豐原公學校畢業,入臺中一中,畢業後考入臺北高校,1939年考入日本東京帝大中國哲學系。畢業後任職於臺北放送局文藝部,戰後初期任職於臺灣大學中文系,五○年代初期倖免於難,1968年病逝。

張冬芳的詩作以詩為主,有日文詩〈美しい世界〉、〈棗の熟れろ頃〉、〈南の国〉、〈足跡〉等與中文詩〈悲哀〉(生前未發表)。另有散文〈我的母校〉和〈兩個過年〉,以及短篇小說〈阿猜女〉。

★團員簡介

林于玄,2000年生,有詩集《換貓上場了》(斑馬線文庫),作品曾發表於《幼獅文藝》、《歪仔歪詩刊》、《別字》等。

「讓差異活下來,所以我們寫作,我們記憶,我們就是我們本身,那個還沒有被命名、被定義的暴力穿透的,最生氣勃勃充滿可能性的時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5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這些無悔的瞬間讓張超英的生命不再只是一個有幸被回憶錄訴說的生命,而讓他與無數個在歷史的黑暗當中奔走,不選擇神聖與光榮,也不選擇激昂與苦痛,而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們的人生或許不像講這句話的劉伯溫般波瀾壯闊,但那份燃燒自己生命,追求某個在黑暗中閃閃發光的希望卻是跨越時代藩籬,影響著每一個
Thumbnail
這些無悔的瞬間讓張超英的生命不再只是一個有幸被回憶錄訴說的生命,而讓他與無數個在歷史的黑暗當中奔走,不選擇神聖與光榮,也不選擇激昂與苦痛,而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們的人生或許不像講這句話的劉伯溫般波瀾壯闊,但那份燃燒自己生命,追求某個在黑暗中閃閃發光的希望卻是跨越時代藩籬,影響著每一個
Thumbnail
架空世界,未來年代,時間不明確。 74年前大戰再次爆發,「北島」敗戰, 經過了47年之後,「南島」再度成為「北島」的殖民地。 異族統治者回來了!部分島民大肆歡慶,熱烈歡迎。 另一部分人誓言子孫代代永不屈服,反抗到底的詛咒中, 他們重新踏上原以為永不復返的,領土中至南之島。 更糟糕的是,連美軍也來了,
Thumbnail
架空世界,未來年代,時間不明確。 74年前大戰再次爆發,「北島」敗戰, 經過了47年之後,「南島」再度成為「北島」的殖民地。 異族統治者回來了!部分島民大肆歡慶,熱烈歡迎。 另一部分人誓言子孫代代永不屈服,反抗到底的詛咒中, 他們重新踏上原以為永不復返的,領土中至南之島。 更糟糕的是,連美軍也來了,
Thumbnail
父親年邁思鄉,回到老家祭拜祖墳結束,對女兒張曉風說:「我們回家吧。」「屏東的家。」
Thumbnail
父親年邁思鄉,回到老家祭拜祖墳結束,對女兒張曉風說:「我們回家吧。」「屏東的家。」
Thumbnail
本文擷取自大陸《江淮文史》雜誌,作者:陳永,受採訪時,張靈甫將軍遺孀王玉齡女士八十七歲,憶及為什麼離開臺灣、與孫立人將軍一家的往來等。二零二一年十月,王女士以九十四歲耆壽辭世。
Thumbnail
本文擷取自大陸《江淮文史》雜誌,作者:陳永,受採訪時,張靈甫將軍遺孀王玉齡女士八十七歲,憶及為什麼離開臺灣、與孫立人將軍一家的往來等。二零二一年十月,王女士以九十四歲耆壽辭世。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詩人張冬芳逃亡日記》是張冬芳在1950年白色恐怖期間所留下的日記。 張冬芳在日治時期後期(1937-1945)登上詩壇,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學雜誌《台灣文學》成員之一,卻在1950年後不再提筆。他唯一留下的這本日記,是我們記憶起這位豐原少年的開始。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詩人張冬芳逃亡日記》是張冬芳在1950年白色恐怖期間所留下的日記。 張冬芳在日治時期後期(1937-1945)登上詩壇,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學雜誌《台灣文學》成員之一,卻在1950年後不再提筆。他唯一留下的這本日記,是我們記憶起這位豐原少年的開始。
Thumbnail
老馬叔叔當年隻身在台,舉目無親,出了事之後沒有人敢承認是他的朋友,他大陸的親屬是誰,迄今也不清楚。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老馬叔叔思想左傾,堅持自己的想法,剎那間如風捲殘雲般的被當局處決,化作塵土了無痕跡。
Thumbnail
老馬叔叔當年隻身在台,舉目無親,出了事之後沒有人敢承認是他的朋友,他大陸的親屬是誰,迄今也不清楚。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老馬叔叔思想左傾,堅持自己的想法,剎那間如風捲殘雲般的被當局處決,化作塵土了無痕跡。
Thumbnail
#小獸吃書 「二二八的影響確如一般所說,台灣的菁英階層頓時噤若寒蟬,心態上混合了恐懼、絕望和不屑….拿父親來說,祖父只有他一個兒子,日治時代為了抗日,坐了兩年的牢獄。國民政府來,卻差一點喪命,他的夢、他的希望,完全破滅….
Thumbnail
#小獸吃書 「二二八的影響確如一般所說,台灣的菁英階層頓時噤若寒蟬,心態上混合了恐懼、絕望和不屑….拿父親來說,祖父只有他一個兒子,日治時代為了抗日,坐了兩年的牢獄。國民政府來,卻差一點喪命,他的夢、他的希望,完全破滅….
Thumbnail
◎ 撰文者:KURUMA。 除卻愛情與政治的書寫格局讓人佩服之外,這部作品關於寫作的糾結、憂鬱症的描寫,也非常貼切。拒光、睡眠飲食不正常、自卑、死亡帶來的誘惑。書寫內容的猶豫、自我懷疑、極度想寫與寫不出來。「美好生活存在故事裡,故事之外,仍然沉默。祝福禁歌仍然傳唱。」
Thumbnail
◎ 撰文者:KURUMA。 除卻愛情與政治的書寫格局讓人佩服之外,這部作品關於寫作的糾結、憂鬱症的描寫,也非常貼切。拒光、睡眠飲食不正常、自卑、死亡帶來的誘惑。書寫內容的猶豫、自我懷疑、極度想寫與寫不出來。「美好生活存在故事裡,故事之外,仍然沉默。祝福禁歌仍然傳唱。」
Thumbnail
在國立臺灣文學館所收藏的洪棄生相關文物中,這套《寄鶴齋詩矕》未必是最稀有、擁有最高價值的藏品。但有趣的是,這套書曾在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殖民地之旅〉中登場,在佐藤春夫訪問台灣的過程中,巧妙地見證了一段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複雜關係——而那或許稱得上是眾多臺日關係當中的重要縮影之一。
Thumbnail
在國立臺灣文學館所收藏的洪棄生相關文物中,這套《寄鶴齋詩矕》未必是最稀有、擁有最高價值的藏品。但有趣的是,這套書曾在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殖民地之旅〉中登場,在佐藤春夫訪問台灣的過程中,巧妙地見證了一段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複雜關係——而那或許稱得上是眾多臺日關係當中的重要縮影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