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張曉風的「桃源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張曉風,一九四一年生於浙江金華,八歲隨父母遷台,就讀北一女(台北第一女中)時,父親張家閑少將南調高雄鳳山,擔任陸軍步兵學校校長,舉家自台北遷往屏東勝利新村,入住永勝街5號,張曉風轉學屏東女中,十四至十八歲的青春歲月,在這個舒適漂亮的日式宅院中度過。

勝利新村,永勝巷5號,張曉風舊居。吳致碩  攝

勝利新村,永勝巷5號,張曉風舊居。吳致碩  攝

自那時起,少女張曉風開始努力投稿,把自己的房間謂為「桃源居」。

十八歲後,張曉風離家北上求學,畢業自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一九六六年以散文《地毯的那一端》成名文壇,成為女作家,創作過散文、新詩、小說、戲劇、雜文等多種不同的體裁,以散文最為著名,詩人兼散文家余光中曾譽其「亦秀亦豪的健筆」。

張家父母則長居屏東勝利新村,直到二零零零年。

張家閑將軍為保定軍校畢業,一九四九年在昆明被包圍,化裝成賣菸商人,輾轉到達台灣,據張曉風回憶,父親年邁思鄉日勝,九十一歲時,由家人陪伴回到老家江蘇銅山縣,拒絕當地官方、昔日舊故的邀約餐敘,第二天祭拜祖墳結束,對女兒張曉風說:「我們回家吧。」張曉風問:「這不是我們的家嗎?」老將軍答:「屏東的家。」回台三年後,張家閑將軍病逝屏東,享耆壽九十四歲。

與其他眷村同樣面臨拆遷的勝利新村,經各方努力,於二零零七年登錄為屏東歷史建築,獲保留,現更名為「勝利星村」,意即曾居於此的將官雲集,肩上星光閃耀。

張曉風舊居於二零一九年修復完成,由屏東籍作家郭漢辰(已故)承租開設獨立書店,陳列張曉風著作與舊照,重現當年擺設以及寫作書桌,庭院留有大樟樹、雞蛋花、七里香、芒果樹,以及張曉風弟弟當年在庭院中種下的南洋杉。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羅廣仁先生在張曉風舊居講述勝利新村、父親羅超群捨命保護孫立人將軍影像的故事。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羅廣仁先生在張曉風舊居講述勝利新村、父親羅超群捨命保護孫立人將軍影像的故事。台灣的那些雞毛蒜皮 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柳笛摸金
25會員
119內容數
出土檔案,還原史實,前事今聲,柳笛講古。
柳笛摸金的其他內容
2025/02/06
一百五十年來的恆春半島,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充滿國際陰謀與野心。
Thumbnail
2025/02/06
一百五十年來的恆春半島,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充滿國際陰謀與野心。
Thumbnail
2025/01/11
看完齊邦媛的《巨流河》,追隨她的腳步,來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坐看太平洋流入啞口海,海灣湛藍靜美,浪捲雲湧,海天一色。
Thumbnail
2025/01/11
看完齊邦媛的《巨流河》,追隨她的腳步,來臺灣最南端的恆春,坐看太平洋流入啞口海,海灣湛藍靜美,浪捲雲湧,海天一色。
Thumbnail
2024/12/10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趙敏恆在上海被捕;同天,在台灣的郭廷亮與妻兒亦遭逮捕。兩個多月後,孫立人遭蔣中正拔俸、剝奪人身自由,家中被迫變賣首飾以應付家計。  
Thumbnail
2024/12/10
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趙敏恆在上海被捕;同天,在台灣的郭廷亮與妻兒亦遭逮捕。兩個多月後,孫立人遭蔣中正拔俸、剝奪人身自由,家中被迫變賣首飾以應付家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張珙因科舉落第,游學至蒲州,投宿普救寺。 崔鶯鶯因父親去世,扶柩回鄉,也借住在寺中西廂。 兩人在寺中偶遇,張珙被鶯鶯的美貌所吸引,鶯鶯也對張珙產生了好感。 張珙向鶯鶯表白,但鶯鶯礙於母親的阻撓,只能委婉拒絕。 紅娘看出了兩人的心意,暗中幫助兩人私通。 先是向崔母謊稱張珙是自己的親戚, 然
Thumbnail
張珙因科舉落第,游學至蒲州,投宿普救寺。 崔鶯鶯因父親去世,扶柩回鄉,也借住在寺中西廂。 兩人在寺中偶遇,張珙被鶯鶯的美貌所吸引,鶯鶯也對張珙產生了好感。 張珙向鶯鶯表白,但鶯鶯礙於母親的阻撓,只能委婉拒絕。 紅娘看出了兩人的心意,暗中幫助兩人私通。 先是向崔母謊稱張珙是自己的親戚, 然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張果仁遺孀──張玉蟬: 「六歲那年,我被賣了,被我貧苦的阿爸瞞著阿母偷偷賣了。賣進張家那天,我在張家後院直哭到天色昏暗。然後,確定不會有人來救我,便完全認命了。自此,我時刻提醒自己是『養女』,要聽話、要勤快、要凡事吞忍。張家父母是真正寬厚的人,他們待我,比之親生子女,只有千般好沒有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張果仁遺孀──張玉蟬: 「六歲那年,我被賣了,被我貧苦的阿爸瞞著阿母偷偷賣了。賣進張家那天,我在張家後院直哭到天色昏暗。然後,確定不會有人來救我,便完全認命了。自此,我時刻提醒自己是『養女』,要聽話、要勤快、要凡事吞忍。張家父母是真正寬厚的人,他們待我,比之親生子女,只有千般好沒有
Thumbnail
父親年邁思鄉,回到老家祭拜祖墳結束,對女兒張曉風說:「我們回家吧。」「屏東的家。」
Thumbnail
父親年邁思鄉,回到老家祭拜祖墳結束,對女兒張曉風說:「我們回家吧。」「屏東的家。」
Thumbnail
本文擷取自大陸《江淮文史》雜誌,作者:陳永,受採訪時,張靈甫將軍遺孀王玉齡女士八十七歲,憶及為什麼離開臺灣、與孫立人將軍一家的往來等。二零二一年十月,王女士以九十四歲耆壽辭世。
Thumbnail
本文擷取自大陸《江淮文史》雜誌,作者:陳永,受採訪時,張靈甫將軍遺孀王玉齡女士八十七歲,憶及為什麼離開臺灣、與孫立人將軍一家的往來等。二零二一年十月,王女士以九十四歲耆壽辭世。
Thumbnail
【你們的眼神讓人受傷】當我抵達林家大宅時,他們就像看動物一樣打量著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Thumbnail
【你們的眼神讓人受傷】當我抵達林家大宅時,他們就像看動物一樣打量著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Thumbnail
節錄"麝過春山草自香" 張曉風 曾經,有個春天,有座春山 他去拜訪朋友,朋友住在深山裡。他到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訪客不止他──跟他一起殷勤來訪的,還有春天。 於是,跟春天一起,他們推開柴扉,朋友站在院中一棵梨花樹下等著他們。 那棵樹本來已經開了幾朵小白花,但等春天剛一進門,那樹彷彿忽然醒了似的。他當下
Thumbnail
節錄"麝過春山草自香" 張曉風 曾經,有個春天,有座春山 他去拜訪朋友,朋友住在深山裡。他到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訪客不止他──跟他一起殷勤來訪的,還有春天。 於是,跟春天一起,他們推開柴扉,朋友站在院中一棵梨花樹下等著他們。 那棵樹本來已經開了幾朵小白花,但等春天剛一進門,那樹彷彿忽然醒了似的。他當下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詩人張冬芳逃亡日記》是張冬芳在1950年白色恐怖期間所留下的日記。 張冬芳在日治時期後期(1937-1945)登上詩壇,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學雜誌《台灣文學》成員之一,卻在1950年後不再提筆。他唯一留下的這本日記,是我們記憶起這位豐原少年的開始。
Thumbnail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詩人張冬芳逃亡日記》是張冬芳在1950年白色恐怖期間所留下的日記。 張冬芳在日治時期後期(1937-1945)登上詩壇,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文學雜誌《台灣文學》成員之一,卻在1950年後不再提筆。他唯一留下的這本日記,是我們記憶起這位豐原少年的開始。
Thumbnail
#小獸吃書 「二二八的影響確如一般所說,台灣的菁英階層頓時噤若寒蟬,心態上混合了恐懼、絕望和不屑….拿父親來說,祖父只有他一個兒子,日治時代為了抗日,坐了兩年的牢獄。國民政府來,卻差一點喪命,他的夢、他的希望,完全破滅….
Thumbnail
#小獸吃書 「二二八的影響確如一般所說,台灣的菁英階層頓時噤若寒蟬,心態上混合了恐懼、絕望和不屑….拿父親來說,祖父只有他一個兒子,日治時代為了抗日,坐了兩年的牢獄。國民政府來,卻差一點喪命,他的夢、他的希望,完全破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