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戰略方向辯論是否已經終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是說美國白宮近日公布了最新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再次明確界定美國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是俄羅斯與中國,可以說拜登政府仍沿續了川普政府所提出的大國競爭格局,甚至拜登與中國的對抗,還有越演越烈之勢。拜登政府所推出的晶片限制措施,影響的範圍越來越大,可能會讓中國的晶片產業倒退數年之久,難以在未來與美國競爭。不過在川普政府剛剛公布任內的第一份白宮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首度揭櫫美國接下來的競爭對手是中國與俄羅斯時,曾經引發美國國內的一場激烈辯論,當時許多專家學者在爭執,在俄羅斯與中國之間,誰才是美國最重要的敵人。

raw-image

許多長期憂心中國發展的人,十分歡迎川普的這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認為美國政府終於醒了過來,開始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他們認為中國才是接下來的頭號感脅,因為中國的綜合國力早就超越俄羅斯,特別是在經濟能力上,很有可能在十餘年後超越美國,進一步挑戰世界霸主的地位。除此之外,在許多先進的科技領域,如人工智慧、無人機、高超音速飛彈、大數據處理、生物複製技術等,也因為沒有法規限制,並集中國家資源扶植,因此發展迅速。再加上在軍事領域的快速擴張,已成為美國無法忽視的新威脅。

主張這種中國威脅論的人,或許可稱為反中派,強烈主張美國應該盡全力防堵中國,甚至認為在美國自己力有未逮時,可以聯合俄羅斯來抑制中國。就像在二戰時期,美國也是聯合蘇聯來反制納粹德國,但這樣的看法,卻受到另一派人的挑戰。反對意見或許可以稱之為反俄派,他們認為俄羅斯這幾年雖然經濟凋蔽,但絕不能忽視普丁的野心。特別是俄羅斯在二○一四年時,才成功併吞了克里米亞半島,想要進一步威脅整個歐洲的企圖,已昭然若揭。俄羅斯的軍事科技與核武庫存,仍在中國之上,對美國的威脅更大,而且歐洲各國屬於北約盟友,美國有協防的承諾,在這個地區也擁有龐大的利益,絕不可經易放棄。

這兩種完全不同看法,展現在政策上的分歧,就是川普政府計畫削減駐德美軍的計畫。雖然表面上,川普這麼做是因為美國與德國的關係陷入低潮,但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川普政府認為,印太地區已經比歐陸地區重要,圍堵中國比防範俄羅斯更急迫,因此在軍事部署上,削減在歐陸地區的部份部隊,移往印太地區或美國本土。同時為了安撫憂心俄羅斯威脅的東歐北約盟邦,部份從德國撤離的美軍部隊,還直接部署到這些東歐國家。但拜登政府則反對這樣的政策,認為這將削弱對歐洲傳統盟邦的支持,未來會更難領導北約,還會讓俄羅斯產生誤判,認為美國已將重心放到印太地區,分身乏術,而有所蠢動。

其實拜登可以算是反俄派的重要支持者,畢竟拜登在國會的一大半歲月,都在與蘇聯對抗,說拜登是冷戰時期走出來的政治人物,並不算過份。從他的許多演說中,都可以發現拜登認為俄羅斯的威脅更甚於中國。雖然拜登也十分憂慮中國的發展,但親俄派有一個理論,認為中國的武器大半來自俄羅斯,目前也在全球戰略上與俄羅斯合作,美國若不先壓制俄羅斯,接下來將難以圍堵中國的。因此美國雖然在印太地區與中國競爭,但也要全力對付俄羅斯,甚至在某些層面上,必需先處理俄羅斯,以穩定東歐、巴爾幹半島、中東、中亞地區的情勢。避免因為別的地區出狀況,而影響美國的印太策略。

俄烏戰爭一開始爆發時,其實證明了反俄派的憂慮,俄羅斯的確是迫在眉睫的威脅,但萬萬沒想到的是俄羅斯竟然會兵敗如山倒。不論原因是烏克蘭人的堅忍不拔、奮戰到底,還是歐洲國家的武器支援與制裁,或是美國所提供的情報與各式援助。反正在戰爭進行大半年以後,俄羅斯的常備部隊已消耗殆盡,飛彈與主力戰車等各種裝備,也在烏克蘭戰場上打光了。國內的經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接近崩潰的邊緣,雖然還可以大舉出口能源,勉強支撐,但所有人都知道俄羅斯已經油盡燈枯。普丁發布局部動員令時,俄羅斯男子爭相出國,塞滿機場與邊界檢查哨的畫面,已徹底曝露俄羅斯的窘境。

所以突然間,這個政策辯論已經失去意義,反中與反俄應該何者優先的問題已經有了答案。俄羅斯開始不再是威脅,俄烏戰事大勢抵定,除非普丁絕望到動用核武器,不然美國只要繼續給予軍事與經濟援助,就能慢慢拖垮俄羅斯。戰事持續越久,對俄羅斯就越不利。俄羅斯因為發動這場戰役,可能會衰弱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以上,其中最悲觀的看法,更認為俄羅斯可能一百年之內,都難以再恢復元氣。對美國來說,現在的敵手只剩下一個中國,所以接下來將重心全放在印太地區,已是必然的趨勢,這可能會讓中國的壓力更大,也讓西太平洋的局勢面臨更早攤牌的危機。

川普政府在二○一七年公開他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時,雖然已經提出美國未來的競爭對手是俄羅斯與中國,但是當時沒有人可以預見,美、中關係會如此快速的惡化,雖然歐洲已極度憂心俄羅斯的野心,但也很少有人會想到,俄羅斯竟然將自己拖入一場災難中,最後落入滿盤皆輸的境地。美國的敵手,現在只剩下一個中國,普丁已親手毀掉俄羅斯,送給了美國一個大禮。這不是一場誰說服了誰的辯論,而是辯論的問題,突然間已不再是問題了,辯論終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臻明的沙龍
5.2K會員
431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王臻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4/14
即使前文談到全球化的終結,但在全文寫成之時,筆者也不認為,這個世界會像冷戰一樣,很快的分裂成為兩個互相敵對的陣營。因為在長期的全球貿易分工下,已很難一刀切開。不過川普向全世界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之舉,卻成功達成這一點,從公布時引發的全球股災,舉世嘩然,到宣布暫緩九十天,與各國協商,卻又以中國採取報復手段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3/2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曾在幾年前預言,全球化的浪潮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分裂的世界。這個看法目前已經證實是正確的,在川普上台後所高舉的保護主義,更進一步加快了全球化浪潮崩解的速度。不過把這種情況全部怪罪在川普頭上,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全球化會走向末日,背後有其複雜的因素,川普的政策是果,而不是因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2025/02/25
如前文《俄烏戰爭結束後的另一場對峙》所言,個人認為俄烏戰結束以後會出現三種情況。首先是烏克蘭很可能快速回到戰前的親中路線,當時烏克蘭是中國重要的軍事技術提供國之一。中國會利用參與烏克蘭重建,提供建設經費的機會,再度拉攏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其次是歐美國家為了鞏固北約的東翼安全,也會全力援助烏克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俄羅斯、烏克蘭、中國和核武器:是美國明年面臨的最大外交政策挑戰。 2023 年拜登阿公處裡國際議題大補帖 競爭籌碼上升下降? 拜登今年通過限制出口使與中國的半導體競爭升級,這有可能使中國在尖端技術方面的競爭努力倒退數年。儘管出口管制至少在短期內是有效的,但仍有兩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中國可能如何報復,以
Thumbnail
俄羅斯、烏克蘭、中國和核武器:是美國明年面臨的最大外交政策挑戰。 2023 年拜登阿公處裡國際議題大補帖 競爭籌碼上升下降? 拜登今年通過限制出口使與中國的半導體競爭升級,這有可能使中國在尖端技術方面的競爭努力倒退數年。儘管出口管制至少在短期內是有效的,但仍有兩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中國可能如何報復,以
Thumbnail
是說美國白宮近日公布了最新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再次明確界定美國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是俄羅斯與中國,可以說拜登政府仍沿續了川普政府所提出的大國競爭格局,甚至拜登與中國的對抗,還有越演越烈之勢。拜登政府所推出的晶片限制措施,影響的範圍越來越大,可能會讓中國的晶片產業倒退數年之久,難以在未來與美國競爭..
Thumbnail
是說美國白宮近日公布了最新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再次明確界定美國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是俄羅斯與中國,可以說拜登政府仍沿續了川普政府所提出的大國競爭格局,甚至拜登與中國的對抗,還有越演越烈之勢。拜登政府所推出的晶片限制措施,影響的範圍越來越大,可能會讓中國的晶片產業倒退數年之久,難以在未來與美國競爭..
Thumbnail
面對中國威脅 民主共和兩黨共識 拜登在CBS節目中承諾,美國軍隊會在中國入侵台灣時保護台灣,我國外交部除表達感謝,也將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堅定對抗威權主義的擴張與侵略。 在此次期中選舉,「中國威脅」也是熱門議題,雖說外交政策不能主導國內選舉,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和軍事威脅已經引起美國選民的注意,根據
Thumbnail
面對中國威脅 民主共和兩黨共識 拜登在CBS節目中承諾,美國軍隊會在中國入侵台灣時保護台灣,我國外交部除表達感謝,也將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堅定對抗威權主義的擴張與侵略。 在此次期中選舉,「中國威脅」也是熱門議題,雖說外交政策不能主導國內選舉,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和軍事威脅已經引起美國選民的注意,根據
Thumbnail
是說過去我們認為,從二○一六年開始,美中關係會逐漸轉壞,日本將獲得很重要的戰略機遇。當時的思考邏輯是美中兩國遲早會走向競爭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將坐收漁翁之利,成為兩國競相拉攏的目標,戰略地位會緩慢提升。可惜這樣的看法並不完全正確,美中關係的確逐漸走下坡,但日本的角色反而變的更加模糊.......
Thumbnail
是說過去我們認為,從二○一六年開始,美中關係會逐漸轉壞,日本將獲得很重要的戰略機遇。當時的思考邏輯是美中兩國遲早會走向競爭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將坐收漁翁之利,成為兩國競相拉攏的目標,戰略地位會緩慢提升。可惜這樣的看法並不完全正確,美中關係的確逐漸走下坡,但日本的角色反而變的更加模糊.......
Thumbnail
立場對拜登政府算是很友善的經濟學人在拜登上任半年後對其中共政策做了全面的檢討 先點出他想要怎麼做 在談這樣做目前遭到了什麼挑戰 那些地方還不足夠 可能的風險是什麼 最後 引用智庫學者的意見 來建議拜登政府要在更高的戰略格局上規劃新的世界秩序 而不是死盯著中共
Thumbnail
立場對拜登政府算是很友善的經濟學人在拜登上任半年後對其中共政策做了全面的檢討 先點出他想要怎麼做 在談這樣做目前遭到了什麼挑戰 那些地方還不足夠 可能的風險是什麼 最後 引用智庫學者的意見 來建議拜登政府要在更高的戰略格局上規劃新的世界秩序 而不是死盯著中共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最終會由川普或拜登勝出,也成了台灣社會極度關注的焦點。這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讓台灣普遍希望川普能連任。只是目前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拜登勝出的機率仍然非常高,因此未來如果是由拜登勝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會有什麼改變,或許是台灣社會應該提前思考...
Thumbnail
是說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最終會由川普或拜登勝出,也成了台灣社會極度關注的焦點。這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讓台灣普遍希望川普能連任。只是目前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拜登勝出的機率仍然非常高,因此未來如果是由拜登勝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會有什麼改變,或許是台灣社會應該提前思考...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之中,陸續談到了美中關係急遽改變的根本原因,與川普新孤立主義的影響,而未來另一個很重要的變數,就是接下來的美國總統大選。雖然我們認為美中關係的改變已經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即使未來由立場較親中的政治人物當選,仍然無法改變這種情況,但較為親中的美國總統,還是會在短期內讓美中兩國的關係緩和....
Thumbnail
是說在前文之中,陸續談到了美中關係急遽改變的根本原因,與川普新孤立主義的影響,而未來另一個很重要的變數,就是接下來的美國總統大選。雖然我們認為美中關係的改變已經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即使未來由立場較親中的政治人物當選,仍然無法改變這種情況,但較為親中的美國總統,還是會在短期內讓美中兩國的關係緩和....
Thumbnail
2019年3月24日,美國司法部部長(總檢察長)比爾‧巴爾將有關通俄門調查報告的一封信送到國會。巴爾在信中說,沒有發現川普或他的團隊,在2016年競選活動與俄羅斯「共謀」試圖影響當年的大選。 3月22日,美國負責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長羅伯特‧穆勒將調查報告送給巴爾,結束了長達22個月的調查。至此,籠
Thumbnail
2019年3月24日,美國司法部部長(總檢察長)比爾‧巴爾將有關通俄門調查報告的一封信送到國會。巴爾在信中說,沒有發現川普或他的團隊,在2016年競選活動與俄羅斯「共謀」試圖影響當年的大選。 3月22日,美國負責通俄門調查的特別檢察長羅伯特‧穆勒將調查報告送給巴爾,結束了長達22個月的調查。至此,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