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規模升級後|《我為你押韻——情歌 Revival》

2022/10/0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場ㄐㄧ文 / 陳悉2022 楊景翔演劇團《我為你押韻——情歌 Revival》
文 / 陳悉
節目名稱:《我為你押韻——情歌 Revival》
演出單位:楊景翔演劇團
演出場館:國家戲劇院
觀賞場次:2022.09.24 (六) 19:30
繼2011年首演以來,《我為你押韻——情歌》憑藉劇場性強烈但通俗可親的獨特文本高度自由的表導設計發揮空間,票房屢獲佳績,於過去十年內反覆重演。此戲我看過兩個版本(包括2011年首演),都在小劇場。Revival版本從小劇場進入國家戲劇院,編制除原三位演員外再加入歌隊,原臺北文學獎得獎劇本也因應增修,收錄於編劇馮勃棣2020年出版之劇本集《寂寞寂寞不好》
2022《我為你押韻——情歌 Revival》特別票區 最前排民歌西餐廳風格的圓桌座位(攝影/陳悉)
國家戲劇院之旅幾經波折,2020年因疫情臨時取消,2021年於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演出,2022年廳院選再次回歸。從學生時期看到出社會,這次我心一橫選擇3200元特別票區,獲得最前排民歌西餐廳風格的圓桌座位。桌上鋪有紅白格紋桌布,附上一張原聲帶與點歌單,於演前15分鐘進行現場點歌表演,為後續正式演出「以音樂為骨幹」鋪陳。日京江羽人作為音樂設計與現場演奏者加入,增添不少新動能。
故事開場於一名男子自殺時被一名女子發現並獲救。男主角是一位偏執的編劇,對押韻情有獨鍾,對俗濫的劇情及情歌敬謝不敏。女主角較年輕,擁抱大眾娛樂,肯定情歌的療癒功能,莫名其妙纏著男主角爭辯、要求他說故事。經過兩位主角數次寫實互動及穿梭其間的魔幻愛情場景,演員與歌隊一再戳弄「俗濫內容」及「俗濫概念」。愈是鑽研,愈落入俗濫,觀眾也被各種文化引用、廢到笑的語言遊戲逗樂了。台上嬉笑怒罵,台下笑聲頻頻,1990至2000年代的情懷爆棚。過於熱鬧之際,每有緩和的節點出現。亟欲拆解、打破俗濫的戲碼,終究迎來相愛相知、返璞歸真的溫馨結局,可謂集俗濫之大成。
點歌單(攝影/陳悉)
《我為你押韻——情歌》有點像華語流行歌點唱機音樂劇 (Jukebox musical)、陳奕迅的〈K歌之王〉(林夕作詞)和古巨基13分鐘的金曲串燒〈情歌王〉。超級芭樂!可是每次去KTV唱〈K歌之王〉,我還是很入戲很感動,而且必定鼓動朋友照著MV演一遍。真要說這一切哪裡不俗濫,我想是兩位主角從扁平到立體的過程,以及最終才揭示的角色動機。
舞台以KTV包廂為主,數座大紅色沙發配上矮桌。隨沙發擺法改變,創造出不一樣的場景。劇終時男主角在旋轉舞台上原地行走,完美收尾。可惜旋轉舞台只使用一次,很期待它運用在其它段落的可能性。
演員孫可芳近年於影視作品表現亮眼,此次擔任女主角,在舞台上他的能量與彈性卻遠不如另外兩位主要演員王宏元、林家麒,節奏掌握也未能收放自如。角色的基礎質地是聲音尖細、古靈精怪的少女,切換至其它角色時不夠明確,像只做了六、七成。又例如有段嘻哈演唱,他顯然無法駕馭,而且看起來並非刻意設計的「無法駕馭」,表演難以說服我。每個表演不到位的點都使我出戲。
王宏元一如既往穩定發揮,無論多廢的台詞都能適當處理動機和情緒。林家麒作為重要第三人,展現多元樣貌游刃有餘。前些年他在四把椅子劇團的寫實文本演出,包括《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 (和他們的Brother) 》等,稍有被定型為「世故男子」的趨勢。於此再度展示紮實且靈活的表演能力。
我感受到整個演出「非常認真地想跟上2020年代」,尤其表現在影像設計上。舞台後方的巨型螢幕有時投放類似監視器或google map實景的日常影像,有時則投放由演員移動、設置的攝影機之現場實錄,甚至直播對話及遊戲、使用濾鏡。十年前,即時影像(視訊通話)尚未成為日常溝通方式,而今直播已是商機龐大的產業。除了有助於支撐大舞台、照顧大劇院中後排觀眾,即時影像更是「與時俱進」(反映2020年代)的理想途徑。此戲絕非為影像而影像,其影像呈現有邏輯可循,開始或停止錄影都是精心設計的轉折點。
新版所有增修我都可以接受,除了尾聲。歌隊成員兩兩一組互動,螢幕投影出詩集般排版的台詞,呈現愛情的各個階段。抒情得俗氣無力,破壞原應餘韻無窮的詞窮結尾。有王宏元在旋轉舞台上原地行走就夠了。
《我為你押韻——情歌 Revival》謝幕後國家戲劇院空台場景(攝影/陳悉)
整體而言,觀演經驗良好,作品完成度相當高,非常適合陌生觀眾。至於大劇院版本和小劇場版本,哪個比較好看呢?我私心鍾情於小劇場,因為它更動人。不過這之中有干擾因子,出於懷舊、不習慣規模升級後過於炫目的樣貌等。進入大舞台,歌隊勢必存在嗎?換景大費周章,適合這個作品嗎?繁盛場面固然喜劇效果卓越,然而過於豐滿是否可能導致觀眾的注意力渙散,難以專注感受?
《我為你押韻——情歌》從創作社首演到楊景翔演劇團製作,核心成員組成大致相同,創作更成熟,資源更加豐厚,流量時代劇場商業策略也更多元了。今年每場次各找了一位線上歌手演出廣播點播橋段。表導上沒有問題,我好奇的是與歌手合作效益如何?此外,團隊推播的廣告附上許多名人推薦,若不是我熟知此作,在大業配時代裡這反而會讓我半信半疑。上述作法確實有助於票房、帶來陌生觀眾嗎?
販賣1990至2000年代流行文化情懷,在2011年和2022年是不一樣的事。台灣原創作品有機會不斷打磨、重演實屬稀有,團隊及觀眾和此作相處超過十年、和它一起成長更是難能可貴。謝謝《我為你押韻——情歌》。
12會員
42內容數
從劇場出發的文化生活消費指喃,興趣使然的線上雜誌。2022年10月創刊,目標是刺激藝文消費,活絡文化產業經濟(好像政見?),意即幫助消費者把錢變成喜歡的東西、生產者把喜歡的東西變成錢,形成正向循環。不定期任性出刊,每期內容包含〖當期觀點〗、〖有靈魂迴響〗、〖無差別工商〗、〖大好き工商〗及其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